东大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02 荷载及设计方法.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2666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3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大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02 荷载及设计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东大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02 荷载及设计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东大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02 荷载及设计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东大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02 荷载及设计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东大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02 荷载及设计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大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02 荷载及设计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大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 02 荷载及设计方法.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结构设计原理,第 三 讲,主讲教师:曹双寅 舒赣平,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第三讲:计算原则(1)上一讲的主要内容,1、混凝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由钢筋和混凝土结合成一体,共同发挥作用。发挥材料优势(混凝土的压、钢筋的拉),取长补短。是一种复合材料构件,工作过程相对复杂。2、钢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单一材料构件,材料理想,工作原理简单。3、砌体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用砂浆等胶结材料把砖、石或砌块等砌筑成一体的结构。是一种复合材料构件,工作过程相对复杂。,第三讲:结构基本计算原则(1/28),一、结构上的作用二、结构的抗力三、结构的功能和极限状态四、设计的基本原则五、基于近似概率法的设计表达式六、本章要点

2、,第三讲:计算原则(2/28)一、结构上的作用(1/5),1、作用及作用效应(1)作 用 引起结构内力和变形的一切原因。直接作用:直接以力的不同集结形式作用于结构,也称为荷载;间接作用:不是直接以力出现,但是对结构产生内力。(2)作用效应 作用在结构上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等。由直接作用(荷载)引起的效应称为荷载效应。,第三讲:计算原则(3/28)一、结构上的作用(2/5),2、作用的分类(1)按照随时间的变异性分类 永久作用: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幅度可以忽略;可变作用:随时间变化,且变化幅度不可以忽略;偶然作用:可能,但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效应很大。(2)按照随位置的变异性分类 固定作用:在结构空

3、间位置上具有固定的分布;可动作用:在结构空间位置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分布。(3)按照结构的反应分类:静态作用:对结构不产生动力效应,或小的可以忽略;动态作用:对结构产生动力效应,且不可以忽略。,第三讲:计算原则(4/28)一、结构上的作用(3/5),3、荷载的随机性与概率模式(1)永久荷载 性质:其量值是不确定的,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 数学描述:随机变量概率模式,基本服从正态分布(2)可变荷载 性质:其量值是不确定的,其量值也随时间变化 数学描述:把随机过程模式简化成随机变量模式 简化方法:分析荷载最大值分布规律,是一随机变量 分布规律:极值I型概率分布模式,第三讲:计算原则(5/28)一、结构上

4、的作用(4/5),4 荷载的代表值(1)实质:以确定值(代表值)表达不确定的随机变量,便于设计时,定量描述和运算。(2)取值原则:根据荷载概率分布特征,控制保证率。,第三讲:计算原则(6/28)一、结构上的作用(5/5),(2)代表值取值 永久荷载的代表值 标准值:取分布的平均值,保证率50%;可变荷载的代表值 标准值:基本代表值,保证率尚未统一;准永久值:对可变荷载稳定性的描述,等于标准值乘准永久值系数;组合值:两种或(以上)可变荷载作用时,都以标准值出现的概率小,因此对标准值乘以组合系数进行折减。,第三讲:计算原则(1)下一讲的主要内容,1、抗力的不定因素及取值2、结构的功能3、极限状态,

5、结构设计原理,第 四 讲,主讲教师:曹双寅 舒赣平,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第四讲:计算原则(2)上一讲的主要内容,1、作用及作用效应 作 用:引起结构内力和变形的一切原因。作用效应:作用在结构上产生的内力和变形等。2、作用的分类 按时间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按位置分:固定作用、可动作用。按反应分:静态作用、动态作用:3、荷载的随机性及代表值 目的:以确定值(代表值)表达不确定的随机变量;种类:标准值、准永久值、组合值。,第四讲:计算原则(7/28)二、结构的抗力(1/2),1、抗力及其不定因素 抗力:抵抗作用效应的能力 性质:与时间有关的随机过程 材料的性能,结构尺寸等都是随机变量;有

6、些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随时间变化的。简化:忽略随时间的变化,用随机变量模型描述。抗力不定性主要因素:材料性能的不定性 几参数的不定性 计算模式的不定性,第四讲:计算原则(8/28)二、结构的抗力(2/2),2、材料强度的标准值(1)实质:以确定值(标准值)表达不确定值,便于应用。(2)标准值取值:根据材料强度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即95%保证率的要求确定。3、抗力的概率分布模式(假设)对数正态分布,第四讲:计算原则(9/28)三、结构功能和极限状态(1/2),1、结构的功能(1)安全性:要求结构承担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并且在偶然事件发生时以及发生后,能保

7、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不至于因局部损坏而产生连续破坏。(2)适用性:要求结构在正常使用时满足正常的要求,具 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耐久性 要求结构在正常使用和维护下,在规定的使 用期内,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如 材料的老化、腐蚀等不能超过规定的限制等。,第四讲:计算原则(10/28)三、结构功能和极限状态(2/2),2、极限状态(1)定义:极限状态是判别结构是否能够满足其功能要求的 标准,指结构或结构一部分处于失效边缘的状态。(2)分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是判别结构是否满足安全性要求的标准,指结构或结构 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加载的变形。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判别结构是否满足正常

8、使用和耐久性要求的标准,指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的某些规定限值。,第四讲:计算原则(2)下一讲的主要内容,1、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方程2、结构可靠度的概念,结构设计原理,第 五 讲,主讲教师:曹双寅 舒赣平,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第五讲:计算原则(3)上一讲的主要内容,1、抗力及其不定因素及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标准值的实质:以确定值表达不确定值,便于应用。标准值取值:具有95%保证率的强度值。2、结构的功能 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3、极限状态 目的:判别结构是否能够满足功能要求;分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第五讲:计算原则(11/28)四、设计计算原则(1/11),1、功能函数

9、与极限状态方程(1)功能函数 Z=R-S=g(X1,X2,X3.Xn)(2)结果分析 Z=R-S0:处于可靠状态;Z=R-S0 问题:R和S为随机变量,功能函数值Z是随机变量 绝对保证R大于S不可能!,第五讲:计算原则(12/28)四、设计计算原则(2/11),解决方法:控制可靠度,绝大多数情况下:RS 允许极少数情况下:RS(2)结构可靠度和失效概率 可靠度(可靠概率):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 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以Ps表示。失效概率: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以Pf表示。,第五讲:计算原则(13/28)四、设计计算原则(3/11),(3)可靠度三个水准 水准I:是用随机变

10、量的一阶矩(平均值)加以概括;水准II:用随机变量的一阶矩和二阶矩来描述;水准III:也称为全概率法,是以真实分布进行计算。,第五讲:计算原则(3)下一讲的主要内容,1、可靠性的计算及可靠指标,结构设计原理,第 六 讲,主讲教师:曹双寅 舒赣平,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第六讲:计算原则(4)上一讲的主要内容,1、功能函数和极限状态方程 Z=R-S2、结构可靠性概念 功能函数值Z可能0(可靠)。因此要用概率控制。3、可靠概率和失效概率4、可靠度的水准:I、II、III,第六讲:计算原则(14/28)四、设计计算原则(4/11),3、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及可靠指标(1)可靠指标 简单分析:假设只有两个随机变

11、量R和S,相互独立,均服从正态分布,已知平均值和均方差。功能函数Z:,第六讲:计算原则(15/28)四、设计计算原则(5/11),计算结构失效概率 进行数学变换得(把Z由正态分布变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定义可靠度指标:则:,第六讲:计算原则(16/28)四、设计计算原则(6/11),分析:可靠指标与可靠度(失效概率)相关,可靠指标越大,结构越可靠;可靠指标越小,结构越不可靠。优点:用统计特征值来反映可靠度,不直接用概率。可靠度指标取值 确定方法:校核法、类比法协商给定法 取 值:与安全等级、截面破坏形态、极限状态有关:安全等级越高,可靠指标越大(0.5);脆性破坏高于延性破坏(0.5);承载力极限

12、状态高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第六讲:计算原则(4)下一讲的主要内容,1、可靠指标的计算方法-中心点法,结构设计原理,第 七 讲,主讲教师:曹双寅 舒赣平,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第七讲:计算原则(5)上一讲的主要内容,1、可靠概率和失效概率的计算用数学方法可以计算但计算工作量大。2、可靠指标的定义及计算 取值:安全等级、截面破坏形态、极限状态有关,第七讲:计算原则(17/28)四、设计计算原则(7/11),(2)计算方法之一:中心点法 假设:Z中所有随机量是相互独立的,均服从正态分布 将Z在平均值处按泰勒级数展开,忽略二次以上项 确定Z的特征值 求可靠指标适用条件:基本变量的正态分布;功能函数是线性

13、的。特点:直接用特征值;概念清楚,应用简便;误差较大。,第七讲:计算原则(18/28)四、设计计算原则(8/11),例题:某轴心受压短柱,按中心点法求构件可靠指标已知:抗压承载力:恒载产生的压力:活载产生的轴向压力:建立功能函数:求Z的特征值:求可靠指标,第七讲:计算原则(19/28)四、设计计算原则(9/11),例题:上题中,要求可靠指标3.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用中心点法求该柱应具有的承载能力平均值。建立功能函数 求Z的特征值求可靠指标 承载能力平均值,第七讲:计算原则(4)下一讲的主要内容,1、可靠指标的计算方法-验算点法,结构设计原理,第 八 讲,主讲教师:曹双寅 舒赣平,东南大

14、学远程教育,第八讲:计算原则(6)上一讲的主要内容,1、中心点法的原理 假设基本变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功能函数是线性方程;利用按泰勒级数展开(忽略二次及以上项)经数学推导,可靠指标可以直接用平均值和均方差表示;2、中心点法的特点 直接用变量的特征值计算;概念清楚,应用简便;计算结果误差较大。,第八讲:计算原则(20/28)四、设计计算原则(10/11),(3)计算方法之二:验算点法介绍中心点法的缺陷:非正态分布?非线形方程?误差!处理办法:对中心点法进行了改进简单分析:仅考虑两个相互独立的正态分布变量R和S 极限状态方程为:标准化变换,令以 和 表述的极限状态,第八讲:计算原则(21/28)四、

15、设计计算原则(11/11),即:可靠指标的实质:标准正态坐标系中原点到极限状态方程直线的最短距离。验算点定义:P点 非正态变量的当量正态化原则 在验算点处,当量前后分布函数值相等;当量前后概率密度函数值相等。,第八讲:计算原则(6)下一讲的主要内容,1、近似概率的设计表达式,结构设计原理,第 九 讲,主讲教师:曹双寅 舒赣平,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第九讲:计算原则(7)上一讲的主要内容,1、验算点法的原理 是对中心点法的修正:对非正态变量等效正态化;通过数学变化寻找验算点;2、验算点法的特点 计算结果比较准确;计算复杂,与随机变量的分布有关;当随机变量为正态分布,功能函数是线形方程时,计算 结果和

16、中心点法相同。,第九讲:计算原则(22/28)五、近似概率法设计表达式(1/6),1、一般方法(1)结构可靠性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模式问题:失效标准、概率模式和计算方法等。社会认同问题:设计可靠指标的取值能否被社会接受。应用方法问题:所采用的设计表达式的形式问题。(2)安全系数法简单示例:设Z只有两个独立的正态变量R和S,根据定义 得:,第九讲:计算原则(23/28)五、近似概率法设计表达式(2/6),即解得:定义安全系数:则:安全系数法设计表达式:,第九讲:计算原则(24/28)五、近似概率法设计表达式(3/6),(3)分项系数法简单示例当功能函数有两个随机变量R和S时整理可得:以标准值

17、代入整理得:当功能函数有三个随机变量R和SG和SQ时整理可得以标准值代入:分项系数法设计表达式,第九讲:计算原则(7)下一讲的主要内容,1、现行设计表达式,结构设计原理,第 十 讲,主讲教师:曹双寅 舒赣平,东南大学远程教育,第十讲:计算原则(8)上一讲的主要内容,1、安全系数法经过变化设计表达式可以表示成:安全系数K与可靠指标和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有关2、分项系数法经过变化设计表达式可以表示成:分项系数法与可靠指标和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有关。,第十讲:计算原则(25/28)五、近似概率法设计表达式(4/6),2、我国现行规范采用的基本设计表达式(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组合情况:基本组合

18、:永久荷载和最大的可变荷载以标准值作为 代表值,其它可变荷载以组合值为代表值。偶然组合 基本组合承载能力设计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第十讲:计算原则(26/28)五、近似概率法设计表达式(5/6),(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组合情况:短期效应组合 长期效应组合在作用的短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的设计表达式:在作用的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的设计表达式:,第十讲:计算原则(27/28)五、近似概率法设计表达式(6/6),3、分项系数的确定(1)确定的原则:以验算点法为基础(2)方 法:在验算点处将极限状态方程转化为分项系数表达的方程 对于验算点法 对于分项系数法 等价求分项系数。确定原则:对不同材料、荷载和结构,取统一值;在各项标准值等给定的前提下,误差最小。(3)优化结果 荷载分项系数=1.2,=1.4 结构抗力分项系数:进一步分离成材料强度分项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1.1,1.0,0.9,第十讲:计算原则(28/28)本章要点(1/1),1、了解结构荷载、荷载效应和结构抗力的随机性;2、掌握荷载、材料强度的代表值;3、掌握结构的功能、极限状态等基本概念;4、理解结构可靠性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可靠度指标概念和取值;5、了解可靠性设计的一般设计方法和设计基本表达式;6、掌握以概率为基础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7、理解分项系数的概念,熟悉分项系数的种类和取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