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28658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区规划》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居住区规划》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居住区规划》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居住区规划》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居住区规划》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区规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划》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居住区规划,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一、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任务:为居民经济合理的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卫生、安全、宁静和优美的环境。新建或改建区别对待。,二、居住区规划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数量、层数、布置方式;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辆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的规划方案;8、拟定

2、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一、居住区的组成,1、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精神要素2、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室外工程3、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居住区规划用地内的其他建筑设置,应符合无污染不扰民的要求。4、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空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小气候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内容与规划结构,二、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规模的决定因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住宅层数的影响;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规模等。居住区人口

3、一般以5万人为宜,用地50100公顷左右。,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内容与规划结构,三、居住区的类型,1、按建设条件不同:有新建居住区、旧居住区;2、按居住区所处位置分为城市内的居住区独立工矿企业的居住区3、按住宅层数不同分为低层居住区、多层居住区、高层居住区、各种层数混合居住区。,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内容与规划结构,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1、概念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综合解决住宅与公共设施、道路、公共绿地等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2、“邻里单位”理论3、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内容与规划结构,2、“邻里单位”理论,20

4、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邻里关系的六条基本原则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邻里单位中心建筑为小学;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理论出发点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3、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1)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2)城市道路(包括公共交通的组织);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等。,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内容与规划结构,4、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1)居

5、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和组团三级。2)三种基本形式,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内容与规划结构,居住区、小区和组团,城市居住区:简称为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割,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

6、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点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三、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一)住宅单体设计(二)住宅群体组合四、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六、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点,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综合考虑所在城市的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色和规划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

7、筑物等,并将其纳入规划。适应居民的活动规律,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建筑群体、空间环境多样化创造条件;为商品化经营、社会化管理及分期实施创造条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点,2、设计要点整体性;经济性;科学性;生态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和灵活性。,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使用要求 为居民创造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是居住区规划最基本的要求。2、

8、卫生要求 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的居住环境,要求居住区有良好的日照、通风等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干扰和空气的污染等。3、安全要求4、美观要求 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设计,更重要的取决于建筑群体的组合,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结合。,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1、住宅类型及其特点,(一)住宅单体设计,低层住宅:指1-3层的住宅;多层住宅:指3-8层的住宅;高层住宅:指8层以上的住宅,2、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一)住宅单体设计,住宅建筑经济,用地经济,房地产开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建造价平面利用系数层高长度进深等,地价容积率,住宅建筑经济直接影响用地的经济

9、,用地的经济往往又影响对住宅建筑经济的综合评价。,与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密切相关的几个因素,住宅层数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造价低,而多层又比高层经济,但低层占地大,如平房与5层楼房相比要大三倍左右。对于多层住宅而言,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筑的造价。进深住宅进深加大,外墙相应缩短,对于采暖地区外墙需要加厚的情况下经济效果更好。一般认为住宅进深在11米以下时,每增加1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1000米2左右;在11米以上时,效果相应减少。层高层高每降低10公分,能降低造价1%,节约用地2%。但层高不应降得过低。长度住宅长度直接影响建筑造价,住宅单元拼接越长,山墙越省。4单元长住宅比

10、2单元长住宅每平方米居住面积造价省2.53,采暖费省1021。但住宅长度不宜过长,否则需要增加伸缩缝和防火墙等,且对通风和抗震也不利。住宅长度在3060米时,每增长10米,每公顷可增加建筑面积7001000米2左右,在60米以上时效果不显著。,3、合理选择住宅类型,住宅标准:面积标准、质量标准;套型和套型比;住宅建筑层数和比例;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城市建筑面貌的要求。,(一)住宅单体设计,1、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二)住宅群体组合,1)行列布置2)周边布置3)混合布置4)自由式布置,1)行列式,(二)住宅群体组合,建筑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

11、布置的形式。优点使绝大部分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便于布置道路、管网;方便工业化施工。缺点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单调、呆板的感觉;容易产生穿越交通的干扰。改善措施在住宅排列组合中,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开拼接、矮墙分割等手法,可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遍布置。优点形成较封闭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息园地;对于寒冷及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缺点有相当一部分的朝向较差;采用转角建筑单元,施工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增加;地形起伏较大地区土石方工程较大。,2)周边式,3)混合式,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灵活布

12、置。,4)自由式,点群式,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二)住宅群体组合,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有规律地发展使用。组团的规模主要受建筑层数、公共建筑配置、自然地形和现状等条件的影响。优点:功能分区明确;有利于分散建设。,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二)住宅群体组合,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成街的组合方式:是以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沿街成组成段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居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是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以街坊作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

13、的旧居住地段的改建。成街组合是成坊组合中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3)整体式组合方式将住宅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一体的布置方式。,2、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二)住宅群体组合,3、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二)住宅群体组合,群体的空间构图手段:对比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四、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二)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一)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按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八类)1)教育2)医疗卫生3)商业服务4)文化体育5)金融邮电6)市政公用7)行政管理8)其

14、他,(二)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的制定和计算方法,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个方面。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千户指标、民用建筑综合指标等。千人指标: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千人总指标分类指标控制,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m2/千人),(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1、规划布置的要求和方式按照分级(主要根据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频繁程度)、对口(指人口规模)、配套(成套配置)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一般与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相适应。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规划布置的方式,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1)便于居民使用。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15、: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2)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居民上下班的走向。(3)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4)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规划布置的方式,二种方式:二级布置和三级布置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有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以下两者统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第二级(居住小区级):

16、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第三级(居住组团级):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2、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一般宜相对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中心(居住区中心主要由文化和商业服务设施组成)。医院宜布置在较安静和交通方便的地段,以便居民使用和避免救护车对居住区不必要的穿越干扰。(1)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位置选择(2)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3)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2)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a 沿街线状布置(传统方式)综合考虑道路性质和走向;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

17、点相对成组集中布置;车行道和人行道最好用绿带分隔;还可采用步行街的形式。b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根据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要求和行业特点成组结合,分块布置;建筑群体的艺术处理既要考虑沿街立面要求,又要注意内部空间的组合以及合理组织人、货流路线。,(2)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c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沿街线状布置优点:较容易改变城市面貌,且节约用地;缺点:使用和经营管理方面不便;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优点:有可能充分满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功能要求,居民使用和经营管理方便,易于组成完整的步行文化商业区;缺点:改变城市面貌和节约用地方面,用地方面。,(3)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a

18、设在住宅或其他建筑的底层优点:节约用地缺点公共服务设施的平面布置受住宅开间、进深、楼梯位置、结构形式等限制;某些公共建筑噪声、气味、烟尘等与居住矛盾b 独立设置:综合商场(或超市)和联合商场两类优点平面布置灵活,能统一柱网,简化结构,有利于建筑的定型化、工业化;集中紧凑,便于居民使用。缺点:用地较多,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分为三级或四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住宅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十条)1)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2)道路走向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3)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利于雨水排除。4)旧居住区改建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5)车行道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6)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尽端处便于回车。7)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结合。10)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五、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3、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动态交通组织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人车分行”;“人车混行”;“人车共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