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上.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32796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国农奴制改革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俄国农奴制改革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俄国农奴制改革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国农奴制改革上.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上),俄国(苏联)在近现代史上有哪些重要改革,一 改革的背景,(一)克里木战争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VS英法土3、性质: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这样说更贴切: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俄皇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为转移国内矛盾,分割占领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借口奥政府迫害东正教徒,侵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军惨败。1854年,英法出兵援助奥。英法在克里木半岛登陆,俄军战败。,克里木战争实际上是俄国与英、法瓜分和争夺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遗产”的斗争。300年来,沙皇俄国一直竭力向南扩张,它的目的之一,是在南方

2、获得一个“不冻”的出海口。,双方激战的场景,一 改革的背景,(一)克里木战争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3、性质: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5、力量对比:,一 改革的背景,(一)克里木战争1、时间:18531856年2、交战双方:俄国英法土3、性质:4、目的:转移国内的矛盾;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5、力量对比:6、结果:俄国战败,巴黎和约。7、影响:A: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加剧了农奴制的危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6-1860年,俄国共爆发了近290次农民起义。B: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

3、危机。C:使俄国扩张方向转向中国,中亚。,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无获胜的希望。,(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探究一: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会引发哪些结果?,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封建农奴制,君主立宪制,结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4、,什么因素导致俄国的发展滞缓?,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二)农奴制危机,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特点: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六个条件分析。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技术:政权:,探究二: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从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条件分析。自由劳动力:缺乏;市场: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

5、市场也狭小;原料:农业经营落后,不能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资金: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工业水平低,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政权:19C中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俄国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三)、变革的呼声,1十二月党人起义,要求推翻沙皇专制,废除农奴制度,但以失败告终,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统治基础危机。2革命主义者的主张:代表: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共同思想: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小结一下:农民起义和变革呼声都属于内因。,提问:这些内因意味着什么?,人民已经开始使用暴力,准备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来推翻沙皇统治,废除农奴制度。虽然没有成功,但给沙皇和贵族地主敲响了丧钟。面对严

6、重的内忧,沙皇首先想到的仍然不是改革,而是另外一条解决途径:战争!当时的沙皇尼古拉一世为摆脱国内的统治危机发动了一场战争,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对手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克里米亚战争。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堪重负在战争结束前夕饮恨服毒自杀。把一副烂摊子交给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而亚历山大二世就不能不对这场战争作出反思和总结,并采取适当措施来挽救严重的统治危机。,(四)沙皇的抉择,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材料二: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

7、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材料三:“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1)沙皇已经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不得不采取措施,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2)借助舆论化解封建地主的不满和反抗,希望得到地主的支持,从而减少改革的阻力。(3)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改革的酝酿:成立“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怎么变,!,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及其严峻的形势。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巩固

8、统治,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2)当时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3)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时间:1861年3月3日(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3)、具体措施: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时间:1861年3月3日(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3)、具体措施:A、政治上:B、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规

9、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时间:1861年3月3日(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3)、具体措施:A、政治上:B、经济上:C、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二、“二一九”法

10、令(解放法令),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时间:1861年3月3日(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3)、具体措施:A、政治上:B、经济上:C、组织上:D: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二、“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时间:1861年3月3日(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3)、具体措施: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B、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

11、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C、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2.农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民暴动:,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

1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1)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摆脱地主的奴役,却受到村社的束缚。2)通过赎买获得一半土地:一方面农奴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利于俄国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奴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1662年,共有400处领地发生严重的农民暴动,激进的知识分子对改革深感失望和不满,赫尔岑宣布:“人民受骗了!”,三、评价农奴制改革,A、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B、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C、作用: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使

13、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劳动力、资金、国内市场),是一次历史的进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2、局限性:A、不彻底: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B、掠夺性: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C、欺骗性:改革后,

14、农民获得的土地,数量少、贫瘠,且不便耕作,不足以维持生计,只得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权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3、存在的问题:A、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B、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小结:,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

15、,必然给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课堂思考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