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腹部超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34477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急诊腹部超声.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诊断:左乳外上象限囊实回声,周边高回声晕,可见成角,实性部分可见点状钙化,BI-RADS4类,建议活检1.老年女性,左乳肿块一年余,近期增大疼痛,无溢液。2.声像图上见扁平状囊实性占位,境界清,中央实性,边缘液性,后缘无衰减,实性部分回声不均匀,见小片状低回声区及针尖样强光点散在分布,CDFI实性部分可见由边缘伸入内部的动静脉血流,频谱低速高阻。同侧腋窝淋巴结不均匀肿大。考虑:恶性肿瘤或炎症。1.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可见实性部分位于中央,周围见液性区,实性部分宽基底,内见针尖样钙化,CDFI见血流由基底部进入实质内,符合该病声像。2.炎性病变考虑局限性腺病(乳腺退化不全)伴周围乳腺组织无菌性液

2、化,病灶中央实性部分似为增厚的腺体回声,见边界模糊的低回声区散在分布,后缘无衰减,考虑实性部分为乳腺增生退化不全所致。,儿科急诊腹部超声,肠套叠、阑尾炎、肠重复畸形、网膜及系膜囊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道蛔虫、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等,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一般引起的原因多为肠功能紊乱或者梅克尔憩室等,结肠套时外科可触及包块,一般位于右侧腹,一般24小时之内可以水压气压等复位,超过24小时以后比较难复位,因

3、为回盲瓣过度水肿粘连,套进结肠内的回肠不容易通过回盲瓣回到原位,只能外科手术。,超声表现:呈套筒征,环靶征,肠套叠中央经常会看到回声较强的系膜或肿大淋巴结,或气体强回声,或梅克尔憩室等,而不仅仅是回肠的肠管回声。套筒外层是水肿的肠管壁,声像图上表现为肠壁增厚、回声减低。,肠套叠,肠套叠,肠梗阻,肠梗阻是多种小儿腹部疾病的共同表现。超声表现:部分小肠积液迂曲扩张,肠壁一般不厚,张力高,外径约34cm,空肠梗阻多位于左、右上腹部,肠黏膜皱襞较丰富,在长轴切面黏膜皱襞可表现为“键盘征”,回肠多位于左、右下腹及盆腔,黏膜皱襞较空肠少,声像图可呈“乳头状”,结肠位置较固定,位于左、右侧腹腔,扩张时可见结

4、肠带样回声。超声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寻找梗阻原因,常见原因:肠套叠(最常见)、斜疝崁顿、粘连性肠梗阻、粪石、囊肿性肠重复畸形、蛔虫性肠梗阻等等。,急性阑尾炎,正常阑尾一般难以显示。腹壁薄时可显示,表现:最内层为线状高回声,为黏膜界面回声,中间呈低回声为肌层,最外层为线状高回声,为浆膜与周围组织界面回声。阑尾管腔直径小于6mm,壁厚小于2mm。阑尾炎超声表现:阑尾纵切面呈蚯蚓或腊肠形肿胀,最大外径大于6mm,管壁厚度大于3mm,短轴呈“靶环状”。,正常阑尾,阑尾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由于幽门肌肥厚和水肿引起的输出道梗阻。本病多见于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内,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家族集中的倾

5、向。在我国发病率约1%,占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和先天性巨结肠。男孩多于女孩,约45:1。典型的临床表现:见到胃蠕动波、扪及幽门肿块和喷射性呕吐等三项主要征象。,检查方法:于餐后安静状态下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先观察胃腔和贲门结构,然后右侧卧位,使胃内容物充盈胃窦及幽门管,在腹中线偏右纵切,于右肾上极前方,胆囊下方显示幽门管横断面,并转动探头90,显示幽门管长轴切面,观察幽门管结构及蠕动情况。超声图像:肥厚的幽门环肌呈实质性中等或低回声团块,轮廓清晰,边界清,纵切面幽门管细长,幽门管中央黏膜层呈强回声,幽门管腔呈线状无声。局部管壁蠕动消失,幽门窦及胃体腔扩张,壁蠕动增强,部分呈逆

6、蠕动,当胃蠕动强烈时可见少量液体通过幽门管。诊断标准:幽门管长径16mm,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管直径14mm。,胃结块症,胃结块症是小儿在空腹时食入大量柿子、黑枣,而使其所含果胶和鞣酸与胃酸凝固,在胃内形成结块。临床以餐后上腹疼痛不适,胃部可触及活动的肿块为特征。,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胚胎期肠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所造成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因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导致十二指肠梗阻、中肠扭转、游动盲肠、空肠梗阻,亦可发生肠反向旋转。出生后引起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多发于新生儿期,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新生儿期表现为肠梗阻,非新生儿期表现

7、为不同程度腹痛、反复间断呕吐。,超声表现: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时,主要是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的超声表现:1、胃和十二指肠降部中段以上扩张,胃内容物潴留,且潴留物在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移动,降部下段及以下管腔变窄。2、正常情况下SMV位于SMA右侧.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关系异常,肠系膜上静脉位于腹主动脉的前方或左侧;部分患儿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从腹腔动脉发出后,向下、向前、向左上并中断。3、肠扭转的表现:上腹部横切在脾静脉下方扫查。彩色多谱乐超声可在系膜上血管根部探及螺旋样包块,中央为SMA,周围是肠系膜及SMV形成的分层样结构,即旋涡征。,正常SMV位于SMA右上方,SMV出现在SMA左侧,肠旋转不良成

8、立,另可见以SMA为中心的漩涡征,肠旋转不良并肠扭转比较明确,肠旋转不良,肠旋转不良,肠系膜淋巴结炎,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痛点不固定。,超声表现:1、在中腹或右下腹可显示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一般直径大于1cm,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可呈串珠样排列,严重者可互相融合。2、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低回声内有自淋巴门进入的分支状彩色血流。,肠道蛔虫,表现: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可引起肠梗阻。,肠道蛔虫,肠道蛔虫,消化道重复畸形,是指紧密附着于消化道的球形或管状空腔器官,具有

9、消化道结构,并与主场管有共同的血液供应,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曾称为“肠道囊肿”、“肠源性囊肿”、“消化道巨大憩室”、重复回肠等。超声表现:1、腹腔内可探及圆形、卵圆形或长管状囊性肿物,壁厚,内壁较光滑,没有正常肠管的黏膜结构,囊腔内以液性暗区为主,合并感染时囊腔透声差,有时呈低回声,连续观察可显示壁蠕动。当并发消化道出血时,囊肿可迅速增大。2、当并发肠梗阻、肠套叠或肠穿孔腹膜炎时可出现相应表现。3、肠重复畸形充盈时才能被检测到,没充盈很难被检查到。4、合并感染及穿孔时,囊液进入腹腔探及不到明显包块时,只是看到一些腹膜炎、腹腔积液(积脓积血)、胀气等一些间接征象,很难明确诊断。,鉴别:

10、1、与系膜囊肿鉴别:系膜是以囊性包块为主,壁一般较薄,透声好,活动度较大。大部分情况下囊肿围绕在周边,有丰富纤细分隔。肠重复畸形有肌层组织,壁厚、合并感染时透声差,可呈低回声,有时可见蠕动,活动度小。2、与梅克尔憩室鉴别:梅克尔憩室在无炎症时难以显示,急性憩室炎时,在脐水平探查腹腔肠管,可见一不规则囊性肿物,境界清晰,黏膜增厚,一般较小,长度约13cm,壁厚0.20.4cm,一端为盲端,一端可见与肠管相通,腔内萎瘪。囊肿位于回肠远端系膜对侧缘;肠重复畸形多呈管状,位于肠系膜缘。,肠重复畸形,肠重复畸形,网膜囊肿,系膜囊肿,梅克尔憩室,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又

11、称无神经节细胞症,发病机理是远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功能异常,使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肠管通而不畅,近端肠管代偿性增大,肥厚,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多数发生在小儿出生后19岁间,表现为进行性排便困难、便秘,有的每天呕吐或腹泻56次,随年龄增长便秘加重,出现腹胀、腹痛,严重者有肠型和蠕动波。,超声表现:1、肠腔扩大内径超过6.5cm以上,肠壁变薄,结肠瓣延长、弯曲,肠壁动静脉血流减少。2、肠腔内积粪呈不均匀强回声,边缘不整,积粪程度随病程加重,范围扩大,肠蠕动极其微弱。3、周围组织受累出现并发症,如小肠结肠炎、溃疡及直肠阴道瘘。4、扩大的肠腔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的并发症,如输尿管受压,导致肾盂积水。5、晚期出现大量胸前积液、腹水,与长期营养不良有关。,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