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34530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其不可而为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其不可而为之》.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道行不通却还要去做,孔子简历,(一)艰难的童年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孔母颜征带着孔子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上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17岁时,孔母颜征在因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心力交瘁而死。,孔子简历,(二)政治上的起落 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开始走上仕途,后因政绩卓著,升大司寇,并代理宰相。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第五年春季,孔子55岁,齐国害怕鲁

2、国强盛,采用反间计离间鲁国君臣关系。孔子只好离开鲁国。,孔子简历,(三)周游列国 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开始周游列国。从55岁到68岁,共计13年,孔子转辗卫、陈、鲁、宋、蔡、齐、楚等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仁政、礼治思想,多次险遭不测,深陷囫囵,其间因兵、因饿等备受磨砺,尤其使孔子感到难过的是他的为政思想,做人理念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甚至得到贤哲隐士的嘲讽,更不要说推行了。公元前484年,时孔子68岁,他终于在多次碰壁的情况下,带着万般无奈和遗憾,孤独地回到鲁国。开始修诗书礼乐。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以墓为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故居改名为孔庙

3、。,今天我们就来解读孔子内心万般寂寞、孤独的内心世界,体味他锲而不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子后,不敢不告也!”,表修饰,报告,因为,那,到,同意,此章记孔子恶无道之事也。,1.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人伦之大变,天理所不容,人人得而诛之。,2.孔子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

4、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A.没有上层的支持,孔子非不知哀公不能讨,亦非不知三子之不欲讨,而必以告者,欲明大义于三家也。纵无益于齐,而君臣之大防,犹可默夺强臣之魄。张岱四书遇中引袁了凡的话,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唱歌表修饰经过,语气助词,多么,过去的,挽回

5、,危险语气助词,此章记接舆佯狂感切孔子也。,表修饰躲避,能够,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1.说说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孔子啊,为什么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2.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B.没有下层的理解支持,比孔子于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引孔安国的话。,狂傲的隐者不理解。,一、通假字:(本字、通假字、解释各1分,共9分)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2.植其杖

6、而芸 3.使子路反见之,“辟”通“避”,逃避。“芸”通“耘”,除草。“反”通“返”,返回。,预习检查,二、一词多义:(每词1分,共34分)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无乃尔是过与 是谁之过与 由也好勇过我 愿枉车骑过之殆:今之从政者殆而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思而不学则殆鄙:鄙哉,乎 蜀之鄙有二僧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人贱物也鄙,不足迎后人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经过 责备 过错 超越 拜访,探望 危险 副词,大概,恐怕 副词,几乎 精神困倦而无所得 形容词,偏狭 名词,边远的地方 形容词,浅陋 形容词,卑微低贱 自称的谦词,预习检查,二、一词多义:(每词1分,共34分)以

7、:以吾从大夫之后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子路行以告 以杖荷茶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与:孔子下,欲与之言 是鲁孔丘与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吾与点也 明逝矣,岁不我与,因为 与 把 用 目的连词,来 介词,跟,同 同“欤“,语气助词 介词,跟 给予 赞许 等待,预习检查,二、一词多义:(每词1分,共34分)是:是知津矣 是鲁孔丘之徒与 以是为非,以吉为凶然:夫子怃然 对曰:“然。”俱不得其死然从:以吾从大夫之后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指示代词,这 判断词 正确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是,对 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 忝居 跟随,随从 依从,预习检查

8、,三、词类活用:(解释,每词2分,共22分)1.名词作动词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孔子下,欲与之言 子路从而后 不仕无文 杀鸡为黍而食之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止子路宿 见其二子焉,唱歌 下车 落在后面 做官 使吃 使止,留 使见,预习检查,三、词类活用:(解释,每词2分,共22分)3.形容词用作动词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果哉!末之难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欲洁其身 而乱大伦,废弃 辩驳 使纯洁 使乱,预习检查,四、古今异义:(解释古义,每词2分,共6分)1.孔子沐浴而朝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3.明日,子路行,以告,斋戒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第二天,预习检查,五、文言句式:(翻译,每句2分,共

9、30分,满分101分)1.省略句 之三子告,不可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鸟兽不可与同群 至,则行矣 2.判断句 隐者也,孔子到三位大臣那里报告,三个人不同意出兵。他急行避开,孔子没法跟他谈。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等子路到了那里,老人却出门了。这是一位隐士。,预习检查,五、文言句式:(翻译,每句2分,共30分,满分101分)3.宾语前置句 而谁以易之?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晨门曰:“奚自?”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末之难矣!,能跟谁来一起改变这个状况呢?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相处呢?(早上进城),守城门的人问道:“从哪里来?”没有人了解自己,就洁身自好算了。没有办法诘难他了。,预习检查,五、文言句

10、式:(翻译,每句2分,共30分,满分101分)4.状语后置句 问于桀溺 子路宿于石门 子击磐于卫5.固定句式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如之何其废之,向桀溺问路 子路在石门过夜 孔子在卫国击磐。并且你与其跟随避开恶人的志士,哪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呢?(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能够废弃呢?,预习检查,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u,两人并排翻土,表修饰,渡口,兼词,于之,向他们,判断词,是,吗?句末语气助词,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11、当时社会现实?,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对,语气助词,以谁,以,和,跟谁,你,与其哪里比得上,同“避”,躲开。,平土,停止,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省略宾语“之”,怅惘失意的样子,省略宾语“之”,句末疑问语气助词,省略宾语“之”,此章记孔子周游,为隐者所讥也。,1.第一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嘲讽孔子周游列国,忙于求仕,应该很熟悉道路情况。,2.

12、第二位隐士的回答是什么意思?,现在世道动乱,政治黑暗,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你不应该再追随孔子,而应该追随那些隐士。,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隐士:长沮、桀溺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辟世之士,-辟人之士,不可与鸟兽同群,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B.没有下层的理解支持,天下有一毫不可为,豪杰不肯犯手;天下有一毫可为,圣贤不肯放手。张岱四书遇中引顾泾阳的话,高深的耕夫不理解。,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

13、“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对老人的尊称,用,挑,劳作,立,通“耘”,除草。,连词,表承接,留,做,sh,一种粮食,使吃,使见xin,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省略宾语“之”,叫,通“反”,语中语气词,表反问。,第二天,使清洁,此章记隐者与子路相讥之语也。,1.如何理解“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为

14、夫子”这句话?,是对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的讽刺。,2.子路是如何评价这位丈人的行为的?,对他重视长幼之节表示肯定,但又对其废弃君臣大义,独善其身的作为表示反对,认为应该从政济世,知其不可而为之。,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隐士:丈人子路(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自生自灭、自饱自足,-践行道义,B.没有下层的理解支持,荷蓧的丈人不理解。,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B.没有下层的理解支持,天下有一毫不可为,豪杰不肯犯手;天下有一毫可为,圣贤不肯放手。张岱四书遇中引顾泾阳的话,高深的耕夫不理解。,怎么理解“知

15、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状语后置,倒装,从哪里来,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最下层的守门人不理解。,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表修饰,不一会儿,莫知己,守己,指洁身自好。,担,罢了,此章记隐者与子路相讥之语也。,穿衣涉水,坚决,不能,句中语气助词,诘难,荷蒉者孔 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不可为而为之,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当时社会现实?

16、,荷蒉者的处世主张是什么?,做事不要太固执,要通达权变,洁身自好。,最下层的挑夫不理解他。,怎么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当时社会现实下孔子的心态?,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古人认为凤鸟至、河出图为圣人受命的祥瑞,意味着将出现太平盛世。,此章言孔子伤时无明君也。,完毕,面对世人的反应,孔子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失意,无奈,悲凉。,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也就是把圣人之道传递下去,著书立说以等待明君的出现。,认识到自己此生无缘见到天下太平的理想社会了。,同:忧国忧民,异:孔子济世(用世)隐士避世,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

17、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这就是孔子,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孔子的这种思想后来成了历代儒家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管世界变得怎样,总认为人应当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管结果怎样,我活着就要实现我的理想:我心系天下,我要为万民造福。,隐士就像生活中的那些智者,而孔子就是生活中的那些仁者。,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张岱四书遇,“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因为,行为

18、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了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后世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和榜样作用。,正论间,忽报蜀使到曰:“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吴兵无功而退。”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

19、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 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孔明以剑指之,口中念咒。咒毕急回帐时,不省人事。众将正慌乱间,忽尚书李福又至;见孔明昏绝,口不能言,乃大哭曰:“我误国家之大事也!”须臾,孔明复 醒,开目遍视,见李福立于榻前。孔明曰:“吾已知公复来之意。福谢曰:“福奉天子命,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适因匆遽,失于谘请,故复来耳。”孔明曰:“吾死之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 之。”福又问:

20、“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薨矣。时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岁。,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附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子美蜀相,魏蜀实力对比 人口 魏:景元四年537万魏国灭亡时1386万 吴:赤乌五年240万吴国灭亡时230万 蜀:章武元年90万蜀国灭亡时94万辖区(东汉共14州,一个西域督护府)魏:青州兖州豫州徐州司州雍州凉州并 州幽州冀州荆州北部西域督护府 吴:扬州交州荆州大部 蜀:益州荆州西南部 兵力魏:70万-80万 吴:23万 蜀:10万,魏蜀实力对比 战将:魏上将如云,

21、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只有魏延可称为上将。谋臣:魏太多了,蜀只有马谡有点用,还只能作个参谋。皇帝:曹操、刘备还是逐鹿天下的英雄,曹丕曹睿比刘禅是一个档次的吗?生产力:中原比西蜀可是强的不是一点半点。粮草:魏国没有后顾之忧,蜀国粮草运输一直是个问题。地利:魏国以逸待劳。,诸葛亮能在如此劣势下,逼得魏军不敢出门,已经相当不易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在关羽丢失荆州时就已经破灭了,诸葛亮也知道再灭魏国已经没有太大希望了,之所以出兵是以攻代守。如果不进攻,只有死路一条。因为随着中原生产力人口的恢复,双方实力会越拉越大。,诸葛亮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现在了八个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耀洁教授是河南中医

22、学院一附院退休妇科专家,今年已经77岁高龄。7年前,70岁的妇科专家高耀洁偶然接触到艾滋病人,病人的痛苦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古稀之年的高医生决心向艾滋病“宣战”。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医生在街头散发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小册子,写调查报告揭露江湖骗子医生,被许多人误解和恐吓。接着,她却做出更“出格”的举动,把艾滋病人留下的孤儿带到家里过年,为他们寻找收养家庭。当全社会都开始用科学、人性的眼光看待艾滋病人时,高耀洁无疑已经成为先行者。,高耀洁的道德勇气,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10分 趋而辟之 植其杖而芸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见其二子焉 使子路反见之,“辟”通“避”“芸”通“耘”“与”

23、通“欤”“见”通“现”“反”通“返”,巩固训练,2.写出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活用类型:12分 孔子沐浴而朝 子路从而后 止子路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动词作使动用法 动词作使动用法 动词作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使动用法,巩固训练,3.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6分 来者犹可追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来者:未来的/来的人 不行:不能施行/不同意 从而:跟随,落在后面/连词 丈人:对老人的尊称/妻子的父亲,巩固训练,4.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翻译:24分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子路行以告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吾非斯人之徒与

24、而谁与 子路宿于石门 而谁以易之 莫己知也 末之难矣,判断句:像滚滚滔滔到 处泛滥的洪水,天下到处 都是这样的动乱不安。省略句:子路上路,(赶上了孔子一行),把 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孔子。省略句:如果天下政治 清明,我就不跟他们一起 来从事改革了。宾语前置倒装句:我不跟世上的人相处又跟谁相处呢?状语后置倒装句:子路在石门过夜。宾语前置倒装句:能跟谁来一起来改革这种状况?宾语前置倒装句:没有人了解自己。宾语前置倒装句:没有办法诘难他了。,巩固训练,5.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内容:10分 之三子告,不可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子路行以告 鸟兽不可与同群 丘不与易也,(子)之三子告,(三子)不可(接舆)趋

25、而辟之,(子)不得与之言 子路行以(之)告(子)鸟兽不可与(之)同群 丘不与(之)易也,巩固训练,6.选出下列各句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6分 A.公曰:“告夫三子。”夫执舆者为谁 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而谁以易之 C.孔子沐浴而朝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D.何德之衰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答案:A。均为指示代词,那。B因为/跟随;C表承接/表修饰;D提宾标志/助词,的。,巩固训练,7.选出下列各句划线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6分 A.往者不可谏(规劝)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耰而不辍(停止)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 植(种植)其杖而芸 D.果哉!

26、末之难(辩驳)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道义),答案:B。A谏:制止;C植:插;D义: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巩固训练,8.选出对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6分 君曰“告夫三子”者 往者不可谏 是鲁孔丘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A.同,同 B.不同,不同 C.同,不同 D.不同,同,答案:B。指代三位大臣,指代岁月或事情;句末疑问语气助词,介词,跟,放,巩固训练,9.给下面文段加标点:10分,满分100分。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东郭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到郑国去,路上和学生们走散了。(于是)孔子独自站在郭东门。有个郑国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东门口站着的那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后颈像皋陶,他的肩膀与子产类似,但是腰部以下相差禹有三寸,疲劳得像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子贡将实际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欣欣然地笑了,说:“讲我的外形像谁,是小事。然而说我类似失去主人,到处流浪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