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34967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语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为汝(r)多知(zh)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两小儿辩日,不知?,文题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是一种聪

2、明。这也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诲(hui):教导;“女”通“汝”,你;为:表判断,相当于“是”;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是:指示代词,这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的,你明白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啊。”,(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译文: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

3、也没有办法),(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而:表转折,却 是:这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才真叫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之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食通“蚀”,亏损;之3:代词,他。更:改正(变)译文:君子的过错,就好像日蚀月蚀;犯了错,人们都能看得见;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人格卑下的人。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过:犯错误。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译文:子夏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

4、定会加 以掩饰。”,文过饰非,(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使动用法,使显扬。翻译:孔子说:“人能够光大道,而不是道能够使人显扬。”,(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介词短语后置句(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躬自:自身、自己 厚,薄:多,少;而:连词,表转折,不译;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译文:孔子说:“严于责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人们就不会怨恨你了)。,严于律已,宽以待人,(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为:担任,作为。宰:城邑的长官。问:请教。无:通“毋”,不要。达:达到(

5、目的)。译文:子夏做了鲁国莒父这座城邑的长官,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做事情不要贪快,不要计较(贪求)小的利益。做事情贪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就不了大事。”,欲速则不达!,勿因小失大,(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其:副词,怎么;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译文:孔子说:“做人假如没有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前端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诚信,(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

6、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足:使动用法,使充足。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译文:子贡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孔子说:“使食粮充足,使武器装备充足,百姓就会信任政府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这三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武器装备。”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还要去掉一项,那么对于剩下的 两项先去掉什么呢?”孔子说:“先去掉充足的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没有粮食也不过是死亡而已),但假如人民不信任政府,那政府就不可能站得

7、住脚了。”,(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岁寒:指时令到了寒冷的时候“彫”通“凋”,衰落译文:孔子说:“天冷了以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零落的。”,?,一个人的品质高下,只有在矛盾冲突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河。逝者:往者,过去的。斯:这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时间像这流水,昼夜不停地流淌!”一是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从不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二是时间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启示,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可分为三类:求学、做人、为政。,1、求学:

8、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第一、二、六、十二则)2、做人:知错能改、宽恕、诚信、有气节(第三、四、五(反面论证)、七、九、十一则)3、为政: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信于民(第八、十则),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词语注音莒父_ 輗_軏_彫_,j f,n,yu,dio,2、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1)诲女知之乎:_你_、_。(2)是知也:_智_。(3)更也:_。(4)小人之过也必文:_。(5)人能弘道: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7)子在川上曰: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教导,事物的道理,这,改变,掩饰,扩大、光大,自身、自己,远离,河,停止,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

9、“女”通“汝”,(诲汝知之乎?)“知”通“智”(是知也)“食”通“蚀”,(如日月之食焉)“无”通“毋”,(无欲速)“彫”通“凋”,(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一词多义: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懂得)是知也(通“智”)过 过而不改(有了过错)君子之过也(过错)兵 足兵,足食(武器装备)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军队)词类活用:过 小人之过也必文 名词活用作动词 犯过错远 则远怨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远离,避免足 足兵 使动用法 使.充足,特殊句式,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其何以行之哉?(其以何行之哉?)于斯三者何先?(于斯三者先何?)介词短语后置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于)躬自厚责而于人薄责)省略句:子贡问政(子贡问政于子),二、名句默写,(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6)、人无而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可以行之哉?(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的思考与练习。背诵第1、3、6、7、8、9、11、12则。认真复习课文,熟悉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翻译全文。体悟孔子的思想,学以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