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弹性实验报告材料2.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35115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弹性实验报告材料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光弹性实验报告材料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光弹性实验报告材料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光弹性实验报告材料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光弹性实验报告材料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弹性实验报告材料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弹性实验报告材料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弹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弹性仪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掌握光弹性仪的使用方 法。2. 观察光弹性模型受力后在偏振光场中的光学效应。3. 掌握平面偏正光场和圆偏振光场的形成原理,和调整镜片(起 偏镜、检偏镜、1/4波片)的方法。4. 通过圆盘对径受压测量材料条纹级数f,并通过实验求出两 端受压方片中心截面上的应力。5. 用理论公式计算出方片中心截面上的应力,并与实验得出的 数据相比对,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二、实验原理和方法首先引入偏振光的概念,如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在 某一个方向上振动,且光波沿传播方向上所有点的振动均在同一个平 面内,则此种光波称为平面偏振光。双折射:当光

2、波入射到各向异性的晶体如方解石、云母等时,一 般会分解为两束折射光线,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从一块双折射晶体上,平行于其光轴方向切出一片薄片,将一束 平面偏振光垂直入射到这薄片上,光波即被分解为两束振动方向互相 垂直的平面偏振光,其中一束比另一束较快地通过晶体。于是,射出 薄片时,两束光波产生了一个相位差。这两束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平 面偏振光,其传播方向一致,频率相等,而振幅可以改变。设这两束 平面偏振光为:u1 = a1 sin(w t)(1)u2 = a2 sin(ot +们(2)式中 a 1 a2 振幅4两束光波的相位差将上述两方程(1)(2)合并,消去时间t,即得到光路上一点的合成光矢量

3、末端的运动轨迹方程式,此方程式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一 个椭圆方程,如果a1=a2=a,=:,则方程式成为圆的方程:u2 + U2 = a 2(3)光路上任一点合成光矢量末端轨迹符合此方程的偏振光称为圆 偏振光,在光路各点上,合成光矢量末端的轨迹是一条螺旋线。因此要产生圆偏振光,必须有两束振动平面互相垂直的平面偏振 光,并且频率相同;振幅相等;相位差为n/2。如平面偏振光入射到 具有双折射特性的薄片上时,将分解为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束平面 偏振光。当使入射的平面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这两束平面偏振光的方 向各成45时,则分解后的两束平面偏振光振幅相等。由于这两束 光在薄片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过薄片后,就

4、产生一个相位差。只要 适当选择薄片的厚度,使相位差为n/2,就满足了组成圆偏振光的条 件。由于相位差n /2相当于光程差入/4(入波长),故称此薄片 为四分之一波片。波片上,平行于行进速度较快的那束偏振片振动平 面的方向线称为快轴,与快轴垂直的方向线称为慢轴。平面偏振布置中的光弹性效应:光弹性法的实质,是利用光弹性 仪测量光程差的大小,然后根据应力一一光学定律(式4)确定主应力 差。 = Ch (b1 -b2)(4)如图1所示,用符号P和A分别代表起偏镜和检偏镜的偏振轴。 把受有平面应力的模型放在两镜片之间,以单色光为光源,光线垂直 通过模型。设模型上o点的主应力气与偏振轴P之间的夹角为。(图

5、起偏镜图1受力模型在正交平面偏振布置中图2偏振轴与应力主轴的相对位置圆偏振布置中的光弹性效应:在平面偏振布置中,如采用单色光 作光源,则受力模型中同时出现两种性质的黑线,即等倾线和等差线, 这两种黑线同时产生,互相影响。为了消除等倾线,得到清晰的等差 线图案,以提高实验精度,在光弹性实验中经常采用双正交的圆偏振 布置,各镜轴及应力主轴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起偏镜图3受力模型在双正交圆偏正布置在双正交圆偏振布置中,发生消光(即I = 0)的条件为光程差A 是波长的整数倍,故产生的黑色等差线为整数级,即分别为0级、1 级、2级、。而平面元偏振布置发生消光的条件为光程差A是半 波长的奇数倍,故产

6、生的黑色等差线为半数级,即分为0.5级、1.5 级、2.5级、。等差线条纹级素的确定:在双正交圆偏振布置中,受力模型呈现 以暗场为为背景的等差线图,各条纹的级数为整数级,即N=0, 1,2. 首先确定N=0的点(或线)。属于N=0的点称为各向同性点,是模型 上主应力差等于零(即。=a或。=a =0)的点,这些点的光程差 =0,因此对任何波长的光均放生消光而形成黑点,与此对应的条纹级 数为零级。只要模型形状不变,载荷作用点及方向不变,这些黑点或 黑线所在的位置不随外载荷的大小的改变而改变。零级条纹的判定方法有:1)采用白光光源,在双正交圆偏振布置中模型上出现的黑色条 纹(点或线),属于零级条纹。

7、因其光程差为零,对于任何波长 的光均发生消光,故形成黑条纹。其他非零级条纹(N手0),其 光程差不等于零,所以均为彩色。2)模型自由方角上,因a =0, a =0,所以对应的条纹级数N=0。3)拉应力和压应力的过渡处必有一个零级条纹。因应力分布具 有连续性,在拉应力过渡到压应力之间,必存在应力为零的区域, 其条纹级数N=0.确定了零级条纹,其他条纹级数可根据应力分布的连续性依次数 出。条纹级数的递增方向(或递减方向),可采用白色光源,观察其 等色线的颜色变化而定,当颜色的变化为黄、红、蓝、绿,则为级数 增加的方向,反之为级数减少的方向。三、实验设备及模型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我们使用的是平行光

8、式光弹性仪,如图4所示。图4.平行光式光弹性仪光路图1光源2、6透镜3起偏镜4模型5检偏镜7光屏8、9四分之一波片在使用光弹性仪以前,必须检查和调整各镜片的位置,以满足实 验要求,调整步骤如下:(一)调整光源及各镜片和透镜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线在同一 条水平线上。(二)正交平面偏正布置的调整:首先,卸下两块四分之一波片, 旋转一个偏振片,使呈现暗场,表示它们的偏振轴互相正交。然后, 开启白光光源,将一个标准试件放在加载架上,使试件平面与光路垂 直,并使其承受铅垂方向的径向压力。同步旋转起偏镜和检偏镜,直 至圆盘模型上出现正交黑十字形。这表明两个镜片的偏振轴不仅正 交,而且一个偏振轴是在水平位置

9、,另一个是在垂直位置,这时俩镜 片的指示刻度分别是0和90度。(三)双正交圆偏振布置的调整:在调整好的正交平面偏振布置 中,先装入一块四分之一波片,将它旋转,使检偏镜后看到的光场最 黑,这时表示四分之一波片的快、慢轴分别与起偏镜和检偏镜的偏振 轴相平行。然后将四分之一波片向任意方向转动45度角,再把第二 块四分之一波片装入,将它旋转,使光场再次最黑。这时,两块四分 之一波片的轴是互相正交的,四块镜片构成所谓双正交圆偏振布置。 此时四分之一波片的指示刻度应为45度。2. 实验模型模型材料为聚碳酸脂,模型为开孔方片,如图5所示图5实验模型、实验步骤 1模型条纹值的测定1)径向受压圆盘测定f原理几何

10、尺寸如图6所示。由弹性力学知,圆盘中心处的应力为式(5)2 P6 Pc = c =1 冗Dh2 冗Dh(5)8Pi f2 Dh从光弹性实验的等差线图上,测得圆心处的条纹级数N,算出材 料条纹值为式(6)/(6)图6圆盘几何尺寸2)实验步骤及计算a)依次给模型加上不同的但相邻差值为9.5N的载荷,观察在 不同载荷下圆心处的条纹级数,记录数据。(重复多次)b)求出 N,AN=0.8125 级。c)测量模型的直径D和厚度h值,D=44mm,h=5mm。d)将式(6)改写为式(7),将数值带入式(7)后得f =0.667N/mm 级。f = 8AP(7)J 兀 DAN2.获测量模型等差线图1)将测量模

11、型固定在实验仪器中,对测量模型加上280N的载荷。2)模型上出现等差线图,用相机拍下此图,如图7。图7模型等差线图五、实验计算1.在模型中间的横截面上,只受拉压应力和弯曲应力,所以中间横截面上的应力是两者之和。拉压应力计算公式如式(8)所示,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如式(9)所示。2.根据等差线图, =-My mIFn A画出截面上部分点上的级数,最后根据这些点拟合成一条直线。如图8所示。图8实验数据处理结果3. 根据图8可知,模型在受力后,中性层产生偏移。从图中可以清晰看见,不受力时中性层与实际中性层相距4.06mm。在实际中性层处。=。m +。 =0N/mm2。n = F =1.77N/mm2,

12、n A所以。m =-1.77 N/mm2。4.通过。m = 竺 计算弯矩,y =4.06mm, IZ =1575.8mm4,所以 M =0.69N m。z六、理论计算先根据理论公式计算方片中心截面的弯矩L2图9示意模型解:沿水平直径将方片切开。由载荷的对称性质,可知截面上的剪力 等于零,只有轴力气和弯矩M。利用平衡条件容易求出Fn= P,故 只有M0为多余约束力,把它记为X1。方片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都是 对称的,可以只研究方片的四分之一(如图9所示)。由于对称截面A和B的转角皆等于零,这样,可以把A截面作为固定端,而把截面B的转角为零作为变形协调条件,并写成511 x 1 +疽 0(10)式中

13、A1F是在基本静定系上只作用Fn= P时,截面B的转角,5“是令X 1 1,且单独作用时,截面B的转角。现在计算七和5 11。根据图乘法1F6F/2单独作用fn下的弯矩图单位力偶矩下的弯矩图了 M (x)M(x)dx WM-I EI- E21 f1X L X 竺 X222)EIEI2(11)PL22_4 EI2 T M (x)M (x)dx _ 叫、叫M”11_ i ei - El 2 i乙1L 2= -+EI EI12EI2(12)PL2_ A4 EIPL I所以X1_t _-l L = 4 (LI VLI )11eI+就12 2112bh 3bh3式中广寸 22(13)(14)最后得到PL

14、4 L1xk2(h Ahk七7A+ L27(15)带入参数计算P _ 280N 气 _ 39.74mm L2 _ 33.71mmh _ 15.58mm h _ 20.52mm b=5mm最后得M _ X1 _ 0.6389N - m中间截面还受到压应力,所以中性层偏移一定距离,现在我们用 理论方法计算出中性层的位置。计算压应力My b _c I1所以中性层离中点的距离y =告_ 4.43mm。(16)(17)F _ F _ Pc A bh 2bh七、实验评价计算误差值:m =、理 | X100% = 8.35%(18)y理n = M 实M 理 | x 100% = 7.99%(19)M理求的误差在10%以内,实验结果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