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制度建设.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3805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伦理制度建设.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重点:1、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2、我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现状;3、加强我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思路;4、美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现状;5、公共伦理监督体系、教育培训机制建设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余玉花,杨芳.公共行政伦理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肖平等.公共管理伦理导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第六章 公共伦理的制度建设,一、加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为主体的伦理修养和道德理性存在失范的现象,公共伦理制度可以强化自律。2、公共管理机构行政方式及职能的转换 需要伦理制度的保障,弥补行政法规的不足。3、有助于树立新的公共伦理原则和

2、规范,建设和谐社会。4、加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是国际潮流。,第一节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二、公共伦理与制度建设,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1、制度建设包含着公共伦理;2、公共伦理体现制度建设,其核心是道德立法。道德立法:是把有利于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组织成员德性素养的某些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以法律或制度的方式加以规定,形成具有法律或制度约束力的行政管理手段。,第二节 国外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及启示,一、部分国家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对比二、公共伦理制度建设是国际潮流 1、专门的伦理法律和制度;2、专门的执行机构。三、国外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启示 1、必须重视公共伦理制度的法制化;2、强化公共伦理制度的机构设

3、立及执行力度;3、吸收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4、加大公共行政人员公共伦理的学习与培训;5、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第三节 我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现状及出路,一、我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现状 1、重伦理规范的制度化,轻伦理规范的法律化;2、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党国化;3、没有专门的伦理法规的执行机关,对违反公共伦理规范 行为的惩罚执行不力;4、缺乏社会公共监督机构。二、我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重点1、加强公共伦理制度的法律化;2、提高公共管理主体的德性修养;3、设立专门的国家伦理法规的执行机构;4、培植公众参与的社会中介监督机构。,第四节 公共伦理监督机制建设,一、行政伦理监督

4、概述 1行政伦理监督的含义 行政伦理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行为是否符合有关伦理道德原则与规范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2行政伦理监督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行政伦理监督的主体不仅涉及垂直领导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及其自身,而且还包含政党组织、权力机关、社会团体、普通公民等。,(2)监督对象的特定性。行政伦理监督的对象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更确切地讲,是指行政人员的公务行为。但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言,行政伦理监督的对象还包括各级党的部门、各级人大、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中的公职人员。(3)监督内容的广泛性。不仅要对行政机关各部门、各级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而且还要对行政

5、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4)监督的互动性。行政伦理监督既包括行政机关对自身的监督,又包括行政机关中不同机构和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5)监督的规范性。一方面,监督应该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监督本身就是依照规范和产生规范的过程。,3行政伦理监督的原则,(1)日常性原则 在高度开放、高度流动的社会环境下,行政伦理监督的优越性就体现在它是日常性的,每时每刻地与行政人员相伴随的。(2)广泛性原则 与社会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广泛性相适应,行政伦理监督的范围也涉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公务行为。(3)规范性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始终在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使被监督的对象

6、对自身的行为具有预期性。(4)有效性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应该及时有效。,二、行政伦理监督的必要性,1行政道德失范行为的类型(1)经济类的失范:主要包括贪污挪用公款、违法经商和隐匿个人财产等。(2)政治类的失范:主要包括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等。(3)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2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2)有利于增强行政人员的公仆意识。(3)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行政人员正当地行使权力。(4)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5)有利于减少现实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三、行政伦理监督体系,1外部监督体系(1)权力监督:工作计划审查权;罢免权;质询权

7、;视察、检查权。(2)政党监督:日常监督;专门监督;信访监督。(3)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舆论监督: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 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2内部行政监督体系(1)自我监督。(2)行政监察。(3)审计监督,3、我国公共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行政道德评价和公共行政伦理监督己经形成了一个以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为指向的评价监督体系。但也存在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理监督的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第

8、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机制的多元和无序。第二,评价、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针对上述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中的许多问题,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积极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第二,有效的监督、评价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切实处于被监督、评价之下为前提,要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第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使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有明确具体的主体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第五节 公共管理的伦理文化及教育,一、政治伦理文化选择及必由之路 人治 法治 廉洁 腐败 公仆 官本位 民主 专制 必由之路政治文明,二、公共伦理的教育培训,1、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法律、制度的补充;公共行政人员道德的层次差异性;公共机构的示范性;传统文化的约束性。,2、建立以传统道德为基础的公共行政伦理教育培训机制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孝、勤、廉、仁、和、顺等。新公共管理的价值:服务性(为公民服务,而非顾客服务)、效率(重视人,公共利益是目标,而不是生产率)和精简(社会责任)把所有的公共行政人员定期送入大学或公共行政研究机构进行培训,达到树立行政责任意识、培养行政良心,朔造行政人格的目的。借鉴美国的做法:各洲的伦理委员会、政府伦理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