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4045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进程一总体情况分析(一)经济概况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GDP)达11620亿元,增速15%,跨过万亿元门槛,三次 产业结构比例为9.4:54.6:35.9,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总 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优势产业在工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 现工业总产值13446.5亿元,同比增长31.4%;六大优势行业(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 和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2660亿元,同比增长30.2%,占全区规 模以上工业的94.2%;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达40%,是六大行业中增长速度 最快

2、的。内蒙古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积聚效应增强,开发区规模经济优势显现。在国家战略和 政策的指导下,内蒙古信息化建设较发达地区仍比较落后,但也取得了巨大成绩。2010 年,内蒙古自治区仍然从居民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稳步推进区内信息 化,并与相关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提高区内信息化速度和信息化质量,2010年,内 蒙古自治区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截止到2010年底,内 蒙古自治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不含手机上网用户)分别达到2034万户和190.5万 户,普及率分别达到84%和7.9%。内蒙古自治区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良好发展的基础上,积极 推进“两化”融

3、合工作。(二)综合分析2010年,内蒙古“两化”融合综合排名全国第24位,综合指数为0.255,远远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指数:0.324),“两化”融合程度在全国处于下游位置,与东部、中部以及部分 发展较好的西部省份(例如陕西)有较大的差距。融合硬度列全国第21位(指数: 0.3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指数:0.427)。融合软度位列全国第23位(指数: 0.231),亦低于全国均值(指数:0.282)。融合深度列全国第28位(指数:0.148),低 于全国均值(指数:0.263)。综合来看,内蒙古“两化”融合水平较差,尤其是融合深 度,仅优于西藏、青海、新疆三个西部省份。(三)具体分析融合

4、硬度方面。2010年,内蒙古工业化规模位列全国第18位(指数:0.191),远远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指数:0.272),工业化质量位列全国第22位(指数:0.433),略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指数:0.485),工业化速度位列全国第15位(指数:0.539),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指数:0.523)。从排名情况来看,内蒙古工业化速度相对具有优势,工业化规 模排名虽然靠前,但却相对距离全国平均水平较大。从雷达图上亦看出,在工业化规模、质量、速度三个细分层面指数来看,内蒙古工业化速度是目前其工业化的重要优势力量,拉动内蒙古的工业化进程(见图1)。一 一内蒙古图1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雷达图融合软度方

5、面。2010年,内蒙古信息化规模指标位于全国第24位(指数:0.067),信息 化质量指标位于全国第17位(指数:0.242),信息化速度指标位于全国第10位(指数: 0.384),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指数:0.177、0.305和0.424)。其中信息 化速度指标相对较好,虽然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全国排名来看,处于较前位置,与 江西、云南、黑龙江信息化速度持平。而在雷达图(见图1)上可较为清晰地看出,内蒙古 信息化速度相对信息化规模、信息化质量较好,信息化质量也有一定保证,在这两者的拉动 下,信息化规模有所发展,但规模指标相对仍然较差,不构成相对优势。融合深度方面。2010

6、年,内蒙古一体化规模位列全国第26名(指数:0.016),一体化质 量位列全国第24名(指数:0.220), 一体化速度列全国第28位(指数:0.207),均远远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指数:0.141、0.322和0.325)。表明当前内蒙古受工业化和信息化水 平较为落后所限制,工业化和信息化一体化程度较低,一体化质量指标相对较好。二优势和劣势(一)总体状况2010年,内蒙古“两化”融合优势指标共有11个,占指标总数的8.0%;劣势指标共有77 个,占指标总数的56.2%。二者共有88个指标,占指标总数的64.2% (见表1)。表明内蒙 古“两化”融合水平较低,存在少量优势指标,但劣势指标近63

7、%,劣势相当明显;优势主 要体现在工业化水平上,其次是信息化水平,表明内蒙古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两化”融合硬 件和软件条件,但在两者一体化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二)融合硬度融合硬度是反映“两化”融合基础水平的指标。2010年,内蒙古“两化”融合硬度优势指 标为6个,占该类指标总数(41个)的14.6%;劣势指标共15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 36.6%,存在明显优劣势的指标共占51.2%。这表明,内蒙古约达一半的指标表现出明显的 优劣势,且其中劣势指标占多数,劣势较为明显;融合硬度的优势指标是内蒙古“两化”融 合所有优势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优势指标数的54.6%。上分析表明目前内蒙古工业化 为未

8、来“两化”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单位:个,%忧势指标劣势指标顼LJ数量占比数量占比丁一业化规模00.01083.3工业化质量215.4323.1融合现度丁一业化速度425.0212.5小汁614.61536.6信息化规模00. 02。90.9信息化质量14.81257. 1融合软度信息化速度416.0832.0小计57.4405S. R-体化规模00.0g100一体化质量D0.0763.6融合深度一体化速度00.0675.0小计00.02278.6合 计HB.07756.2表1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优劣势指标其中:内蒙古尚无工业化规模优势指标,但劣势指标却达10个,占该类指标

9、总数的 83.3%,只有城市化率、电力消费量指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内蒙古属于资源型经济,煤 炭、稀土等资源较为丰富,以资源为基础衍生的工业较为发达,形成一定规模,但产业链较 短且较为低端,此造成整体工业经济的规模优势不明显。工业化质量优势指标共2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15.4%;工业化质量劣势指标共3个,占该 类指标总数的23.1%。相对工业化规模指标,工业化质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劣势不明 显,整体工业化质量较高。其中,优势指标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全员劳动生 产率;劣势指标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工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 人员的比重、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内蒙古工

10、业经济依赖资源经济,此特点使得高技术产业 比重较低以及工业相关指标存在相对劣势。工业化速度优势指标共4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25%,存在2个劣势指标,占指标总数的 12.5%,内蒙古工业化速度较快,不存在明显的劣势指标,且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优势主要 集中在:人均GDP增长率、城市化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 动报酬增长率。这些优势指标明显可看出近几年内蒙古工业经济以及人均报酬等方面所取得 的成就,与中西部省份比较,一般中西部省份人均GDP指标都表现为劣势,而内蒙古表现出 优势,可见内蒙古工业发展速度快的同时,工业化质量也较高。(三)融合软度融合软度是反映“两化”融合核心内

11、容的指标。2010年,内蒙古“两化”融合软度优势指 标共5个,占该类指标总数(68个)的7.4%;劣势指标共40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 58.8%。其中:信息化规模优势不明显,不存在优势指标;信息化规模劣势指标共20个,占该类指 标总数的90.9%。表明内蒙古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区内信息产业以及相关产业不够 发达,居民以及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均不高。信息化质量优势指标为1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4.8%,但信息化质量劣势指标为12个,占 该类指标总数的57.1%,呈现出明显的劣势。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消费水平,这与内蒙古人 均GDP较高有关,但由于其信息化起步较晚,因此仍然在规模上表现为居民互联网等

12、普及率 不高。信息化速度优势指标共4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16.0%;信息化速度劣势指标共8个,占该 类指标总数的32.0%。从优劣势分析,信息化速度优势指标占了融合软度优势指标的绝大多 数(80.0%)。这表明内蒙古信息化发展具有明显速度优势,其信息化起步发展较晚,但是 在国家战略、区内政策以及区内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下,信息化速度发展较快。(四)融合深度融合深度是反映“两化”融合质量标志的指标。2010年,内蒙古“两化”融合深度尚没有 优势指标,但劣势指标共22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78.57%。相对融合软硬度来说,融合深 度表现最为不理想。其中:一体化规模尚无优势指标,但一体化规模劣势指标却达

13、9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 100%。表明目前内蒙古“两化”融合处在起步阶段。一体化质量尚无优势指标,一体化质量劣势指标共7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63.64%,主要 表现在内蒙古相关网站质量、数量、网商数量以及软件外包服务发展、电子商务等不良,这 与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特点为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有关。一体化速度尚无优势指标,一体化速度劣势指标共6个,占该类指标总数的75.00%。内蒙 古自治区政府网站绩效增长率、网商规模增长率指标相对较好,处于中间位置,其他指标均 表现劣势。表明虽然目前内蒙古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工业化基础较 好,但现代工业体系仍未完全建立,传统工业产业链较为低端,仍

14、有采用粗放发展战略的现 象,成为内蒙古一体化发展较为落后的原因之一。三结论与展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两化”融合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24位。融合硬度、融合 深度和融合软度三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融合硬度指标相对较好,尤其是速度 指标,表现出较为强劲的工业化加速势头;融合深度指标相对发展较差,一体化进程缓慢。 总体来说,内蒙古“两化”融合水平在全国发展较为滞后,三大支柱的速度指标优于其规 模、质量指标,表现出较好的稳步提高态势,质量指标优于规模指标,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 势。总体来讲,内蒙古在“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方针下,工业化程度高于其信息化 水平,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表现

15、出改善势头,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传统工业面临升级 压力成为阻碍其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同时转型升级压力又为信息化推进一体化进程加速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发展战略看,内蒙古着力发展以资源为基础的优势产业,同时对资源型经济进行转型升 级。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借力国家经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契机,结合地区实际,形 成了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和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前文 分析也阐述了内蒙古六大优势产业在内蒙古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其为核心,工业化正处在 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将建设国家新型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国 家稀土研发生产应用储备基地和交易中心

16、、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壮大 装备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 等,欲巩固优势的同时,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这为未来“两化”融合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契 机,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确保“十二五”期间上述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工业化助力信息 化,促进内蒙古信息化建设发展。未来内蒙古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内在关系,善于 用信息化推进工业化,保证工业化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业化速度,最终形成工业化规模优 势;其次,应当注意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维持原有产业优势的同时,发展信息产业,使信息 产业能够为工业发展服务,为居民和企业信息化发展服务。-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