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用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用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一一案例以采煤塌陷区土地城市工矿区废弃农用地再利用,是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废弃区的土地“宜农则农、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重新利用,恢复或发挥土地的原有主要功能。1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1) 因地制宜原则矿区废弃农用地受外部环境与内在质量等多种条件制约,造成在改造利用方向和方 式上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废弃农用地土地资源利用方向,既要分析研究 土壤、气候、地貌、水资源等自然因素的状况,又要分析项目区区位、种植习惯、社会需求 等社会经济因素的状况,同时还要考虑被破坏土地的类型和破坏程度。一种利用方式,必须 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宜农则农、宜林
2、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做到因地 制宜、扬长避短,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2) 可比性原则影响因素的选择,应考虑不同因素在项目区内部不同评价单元之间在 的差异。(3) 以主导性原则进行适宜性评价时,对影响矿山土地复垦利用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影响待复垦土地 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性质、气候、地貌、交通、社会需求、原来土地利用状况以 及土地的破坏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复垦土地再利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 影响程度不同,在多种限制因素中选取主导因素,并按照主导因素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向。(4) 动态性和持续发展的原则矿区废弃农用地再利用是
3、一个动态过程,再利用土地的适宜性随破坏程度和过程而变, 具有动态性,在进行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时,应考虑矿区工农业发展的前景、科技进步以 及生产和生活水平所带来的社会需求方面利用方向具有持续生产利用方向。着眼于可持续发 展原则,保证所选土地利用方向具有持续生产能力,防止掠夺式利用资源或造成二次污染等。2评价依据与方法2.1评价依据(1) 破坏前土地自然生产力大小及生产水平土地自然生产力大小是影响土地质量、土 地利用方式和价值的主要方面,也是对破坏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生产水平 直接反映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大小,生产水平因地区不同而异。(2) 土地自然条件在对被破坏土地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
4、时,需考虑土壤、地形地貌等基 础因素,它们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最直接、最关键。首先,土壤是构成土地的基础,直接影响 着植物各种营养元素和水分的获取,因此,土壤因素至关重要。其次,地形地貌直接影响着水 热状况的再分配,植物元素的迁移和土壤、植被的发育影响着灌溉和排水能力,关系到土壤能 否免受侵蚀和水土是否流失,同时地形地貌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可能 性。因此,它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向和改造措施,是适应性评价的基本要素。(3) 破坏土地的类型和程度破坏方式、破坏程度不同,土地改造利用的方式、方向和方 法也不同。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土地破坏类型和程度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2.2评价方
5、法目前关于矿区废弃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价法、经验判断指数和法、极 限条件法、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可以借鉴。(1) 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是将专家们作为索取信息的 对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使用专业方面的经验和理论对综合环境要素进行评价的方 法。其最大特点在于对一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定量化的因素,在缺乏足够统计数据和原始资料 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半定量估计。但这种方法必须反复征求多个专家的意见,过程拖延的时 间较长。(2) 经验判断指数和法经验判断指数和法绷是根据经验去判断参评因素权重,并进行土地评价的一种方法。 其评价步骤是以调查访问和当地多
6、年生产经验为依据选定参评因素,并确定各参评因素的权 重。然后按土地评价单元累加各参评因素的指数获得指数和。最后再对照事先设定的不同土 地等级指数范围,评定各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适宜性等级。这种方法要求评价人员具有丰富 的经验。(3) 极限条件法极限条件法是基于系统工程中“木桶原理”,即分类单元的最终质量取决于条件最差的 因子的质量。模型为Y. min(Y.)式中,七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最终分值丫门;为第i个因素中第j参评因子的分值。这 种方法在进行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土地复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这 些限制因素的改进,使其更适宜作物的生长。(4) 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法土地是一个复杂
7、的动态系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自然因素,还有人类社会活 动的影响。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中涉及到的许多因素和因子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用传统 理论和方法进行评价,难以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不少学者利用模糊技术来提供帮助。模糊 综合评价法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来研究、处理影响环境要素之间大量不确定的、模糊的问题。 其关键是求得某一评价因素,确定属于第几级评价的隶属度。以上所述方法,其综合评价过 程实质上是在确定了评价指标后,把这些指标的同一分级标准视作一个标准样本,然后将待 评价的样本指标的实际值与标准样本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与哪一级标准更接近,因此矿 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属于模式识别问题。当前迅
8、速发展的ANN已在模式识别中获得广泛的 应用。目前这种方法己在经济预测、社会经济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和模式识别技术等方面得 到应用。3. 评价单元划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是评价的基本单元,同一评价单元类型内的土地特征 及复垦利用方向和改良途径应基本一致。4. 评价因素选择与权重确定4.1评价因素选择评价因子的选取在特定的土地用途或土地利用方式中,选择影响土地适宜性最主要的几 项因素作为评价的项目,称为参评因子。适宜性评价的关键就是如何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合 理选择对评价起主导限制(促进)作用,而且比较稳定、可量化表示的参评因子。以宜耕、宜 林、宜园、宜牧等为适宜级,适宜级中又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
9、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4个等 级或者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3个级别,根据影响土地适宜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 综合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区位条件各个方面,确定影响因子有地形坡度、海拔 高度、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光照强度、310C积温、降水量、酸碱度(pH)、 交通、灌溉条件、基岩裸露面积等。在实践中,只需从诸多因子中选取少数几个能够真实全 面反映影响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因子即可。根据我国土地复垦行业标准中的各种土地复垦的技术指标要求,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 上,矿区废弃农用地再利用适宜性评价中农作物种植复垦方向、基塘复垦方向、果林种植方 向和牧业利用复垦方向的影响因子分别为:(1
10、) 农作物种植再利用方向。影响因素有:地形坡度、土壤条件、污染现状、原土地 利用状况、排灌条件、外部条件等。地形起伏等对农业生产限制较大,平整的田地有利于保 持土地肥力和农业机械操作,所以平地最适合再利用为农作物种植用地,其次是丘陵;土壤 条件包含了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等因素,这里考虑到影响因素数目过多,只对它进行综合 考虑,土壤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生产力水平;污 染现状关系到土地复垦后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以及复垦土地生产出的农产品是否对人体及 周围动物的健康有害,是当今注重健康、注重生态之社会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土壤有害元素 含量必须符合农、林、牧生产用地污染
11、控制标准;原土地利用状况是土地在矿业开发之 前的利用情况,反映了土地破坏程度以及土地的能力和耕作条件等,如:原土地为耕地,则 再利用为农作物种植方向的适宜性就大,如果原土地本身为难利用的荒地,说明其本身可能 不具备农作物种植的条件,则复垦为耕地的适宜性就小;排灌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即旱能灌、 涝能排,它直接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发挥,其次,灌溉水质量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外部条件是指再利用地块距充填料及水源、道路、污染源的远近。(2) 基塘再利用方向。其影响因素较少,主要有:排灌条件、积水状况、水质状况、 地形地貌、区位条件及其它外部条件。排灌条件、水质状况和积水状况是基塘再利用方向最 重要因素,
12、具有充足卫生的水源是发展养殖业的基础,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不 同的养殖品种对水质条件还具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基塘不但应具有充足的水源,排水条件 也必不可少,排水设施是进行基塘水循环和防止基塘洪涝灾害的重要条件。基塘对地形地貌 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凹形地貌或平地适合渔业养殖,而山地高地 不太适合渔业养殖。区位条件是指地块对于购买市场的距离及其可进入性等条件,它关系到 基塘再利用养殖产品的市场前景问题。城市和城镇对鱼类食品需求量大,那些区位条件好, 距城市或城镇较近的养殖区,产品就易于运输出和交易。外部条件是指能否成片开发,政府 与农民的积极性,水、电路通畅条件等,它关
13、系到基塘复垦养殖业的效益问题。如果再利用 区能够成片开发,政府和农民积极性高,水电又畅通,该区就能形成规模效益,从而有效降 低成本,提高效益。(3) 林果种植复垦方向。影响因子有:土地污染程度、土壤条件、地形坡度、地貌类型 及区位条件及其它外部条件等。林果种植对土地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土地污染程度和土壤条 件,土地污染程度高,生产出的林果产品中有害元素含量超标,就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那 么该土地林果种植的适宜性就低,其土地有害元素含量必须符合农、林、牧生产用地污染 控制标准;作为果树种植区,果树生长、开花、结果对土壤厚度、土H值等土壤条件具 有严格的要求,不同的果树品种还有更细微的要求,如果这些条
14、件差,果树生产能力低,则 该土地对果树种植的适宜性就低;。(4) 牧业利用复垦。影响因子有:地形坡度、土壤条件、污染现状、排灌条件及其它外 部条件等。牧业利用复垦对土地的适宜性和前面几种土地复垦方向比较,适宜度较宽,对各 种影响因子的要求不高,主要要注意土壤中污染物指标在一般草地含量范围内,符合农、 林、牧生产用地污染控制标准。4.2权重确定在评价单元中,各参评因子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为了反映各评价单元内和各 参评因子间的差异,可通过每个因子对土地利用贡献大小赋予一定的权重,来尽可能准确地 反映土地的质量。如何选择对指标进行赋值的最佳方法,是土地综合评价的关键,可通过德 尔斐法、线性回
15、归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来探讨适宜性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5、土地适宜性等级的评定当选取好研究区域的参评因子和确定权重后,采用指数和法与极限条件法相结合,评定 土地适宜性的等级。首先,在确定各参评因子权重的基础上,将每个单元针对各个不同适宜 类所得到的各参评因子等级指数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值,然后进行累加分别得到每个单元适 宜类型(如宜耕、宜林、宜牧)的总分,最后根据总分的高低确定每个单元对各土地适宜类的 适宜性等级。其计算公式为:R. = Y FW.i=1式中为第j单元的综合得分,七、Wi分别为第i个参评因子等级指数和权重值,n为参评因 子的个数。当某一因子达到很强烈的限制时,会严重
16、影响这一评价单元对于所定用途的适宜 性。因此,还需结合极限条件法进行评定,即只要评价单元的某一参评因子指标值为不适宜 时(等级指数为0),不论综合得分多高,都定为不适宜土地等级。6、评价步骤(1)划分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破坏评价的单元划分一致。(2)确定各个土地单元的复垦方向(根据土地破坏评价得出)(3)选择评价因子,这些因子包括土壤、气候、地貌和地物等自然因素,工农业生产布局、资金投入和土地利用结构等经济因素,种植习惯和行政划分等社会因素。(4 )确定因子权重和等级。(5)按照设定的标准评判某一地块的各个因子对指定复垦方向的适宜程度。案例:安徽省宿州市埔桥区采煤塌陷区土地适宜性评价1评价指标
17、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布局和科学规划的基础。在宿州市埔桥 区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时,根据土壤、地形、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 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见图2)进行。(1)选择参评因子影响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条件、灌溉条件、区位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土壤类型、 土壤有机质等作为参评因子,并将各适宜类分成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四 种等级(见表5)。(2)划分土地评价单元利用质地比较均一的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其优点是评价单元具有同质性,便于评价成果 应用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评价方法利用最小因子评价法和评分法进行评价。(4)调查核实根据项目区土地
18、用途及其利用效果的调查,该土地主要为采煤沉陷地,部分较深的坑塘 常年积水,积水深度有深有浅,因此对较深的积水坑进一步深挖达到养殖要求,获得的土方 可使部分取土坑恢复为可耕地。表4宜耕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适宜等级及 指标 参评因子高度适宜S1中度适宜s2勉强适宜S3不适宜S44030200土壤类型中壤轻壤或轻粘砂壤或中粘沙土壤有机质()2.02.01.511.50222218181515坡度8离水源距离近较近较远远排水条件自排机排+自排机排无灌溉条件自灌提灌灌溉难度较大无政策限制无无有有图2 土地适宜性评价程序图2评价结果根据埔桥区采煤塌陷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报告,从埔桥区总体上来看:
19、一级地 主要处于埔桥区中部,由于受水系、有机质和矿区塌陷的影响,南部的农用地级别普遍低于 总体农用地级别;低级别的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坡度比较大,或受矿区影响比较大的地区。本 次规划区域内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论主要有:一级地主要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区,主要包括市区东部边缘、汴河沿岸、城东、北杨寨等 部分地区;二级地分布较广,朱仙庄、北杨寨、桃园、西寺坡、蕲县等大部分地区;三级地主要分布在大营、龙王庙、芦岭等的大部分地区;四级地主要分布在桃园、朱仙庄镇、蕲县等有采煤塌陷地存在的区域。表5 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适宜情况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面积(公顷)3259.7921396.332876.111315.45百分比(%)11.3074.179.974.56图3适宜性等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