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4690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249 大小:4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效益审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9页
《经济效益审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9页
《经济效益审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9页
《经济效益审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9页
《经济效益审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效益审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效益审计》课件.ppt(2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效益审计讲稿,南京审计学院陈思维2006年7月,课程内容结构,1/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理论2/企业管理审计概述及财务收支效益性审计3/管理审计:资源利用与经营环节4/管理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5/经营性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6/非经营性组织和项目的绩效审计,课程内容结构,共分五章:第一章经济效益审计一般理论第二章企业管理审计(一)第三章企业管理审计(二)第四章经营性项目第五章政府绩效审计,课程学习方法,1 考试方式:开卷(能力、信息)2 成绩比例:平时30(作业、提问)/期末考试703 学习方法:跟思路、查资料、独立作业、勤讨论、眼-脑-手(记笔记),第一章 经济效益审计一般理论,一、经济

2、效益的构成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与分类三、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四、审计程序的特点五、审计项目的选择六、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七、审计评价标准,一、经济效益的构成,1/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2/两种比较方法 2-1 相减比较。例如:收入成本费用=利税(企业)现金净流量现值原投资额=净现值(项目)2-2 相除比较。例如:成本费用/收入=销售成本率(企业)现金流量现值/原投资额=现值系数(项目)3/注意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一、经济效益的构成:,3/两种方法优缺点比较举例,4/经济、效率和效果,5/经济效益的层次划分,宏观效益 整个社会范围5-1/按空间范围 中观效益 地区、行业、部门 微观效益 组织、项

3、目、产品5-2/按时间范围 长远效益 眼前效益5-3/按计量特征 直接效益 能够用货币精确计量 间接效益 不能用货币精确计量,二、经济效益审计的定义要素1/审计主体及其分工,2/审计的客体对象,1、凡是有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都需要经济效益审计;2、在我国,受到法律授权和审计手段的限制,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暂时只能是:(1)财政、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损益;(2)经营、管理活动,包括内部控制;(3)建设项目和投资项目。3、作为审计具体对象的活动载体:前期审计:计划、预算、方案;后期审计:会计资料和业绩报告。,3/审计目的,3-1/确立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应考虑的因素:(1)授权、委托人和结果使用者的

4、需求;(2)不同类别的效益审计,其具体目的不同;(3)授权和手段,授权是审计目的的前提条件,审计手段是实现审计目的的可能性。3-2/经济效益审计目的的两个层次:(1)直接目的:有效性、效益性、可行性(2)最终目的:帮助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险;确认和检查受托经济责任。,4/审计职能,1、三种基本审计职能的特征(1)监督职能:主体权威性,标准强制性;(2)评价职能:充分了解对象,标准的适用性;(3)鉴证职能:主体独立性,标准权威性。2、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职能根据审计主体、评价标准的特征,以及实现审计目的的需要,应以评价职能为主,监督和鉴证职能为辅。,5/审计方法,1、基本方法要素取证方法 事实真相

5、 判断 结论 报告方法选择标准方法 判断尺度,。,5/审计方法,5-2/具体技术方法(判断工具)借用相关学科的方法,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应用数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的方法特有方法:调查表法、访谈法、指标测试法、指标分解法、利用专家工作法等,6/经济效益审计的分类,6-1/按审计对象层次分类 宏观效益审计(财政、金融、政策)效益审计 中观效益审计(行业、地区、部门)微观效益审计(企业、单位、项目),6/分类,6-2/按审计范围分类,6/分类,6-3 按照实务类型分类 战略管理审计(1)企业管理审计 管理控制审计 作业流程审计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2)政府绩效审计 机构审计(3)项目效益评估(4)

6、综合审计,三、产生、发展的客观基础,1/政府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1-1/我国早期对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价 司徒的农商税收 对中央官员 小宰的财政分配 检查西周 司会的帐目核算 提出宰夫 报告 对地方官员 农田拓广和荒废 审核 人丁增加和减少,1/政府绩效审计的客观基础,1-2/现代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财政支出与税收的规模扩大 纳税人和立法机构需要对支出效果进行监督;(2)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 传统资金 零基 支出规模 规模预算 预算 预期(法定)目标(3)民主意识的增强:对政府的问责要求,2/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审计的客观基础,企业规 管理层次 检查政策、策略经营审计 模增大 增多 计划、预

7、算的遵客观基础 循 市场竞争 组织目标 需要内部审计 激烈 风险加大 的帮助参与 受托责任 受托管理 检查和确认 的扩展 责任 管理责任,3/注册会计师外向型管理审计的客观基础,3-1/检查受托管理责任的需要,包括检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决策程序等;3-1/使用者的决策需要非财务(管理)信息的支持,使审计鉴证的范围扩大到财务信息以外的管理信息;3-1/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由独立的第三者对信息进行鉴证,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四、效益审计的程序特点*,1/编制年度项目计划时,需要对项目进行选择1-1/效益审计不同于常规审计,所以需要选择;1-2/提高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1-3/选择

8、的标准一般是风险大小、重要性(包括 管理层要求)、增值潜力和审计资源。,2/审计计划分层次*,2/项目计划分层次(规模较大项目):项目计划大纲(准备阶段)项目计划 实施方案(准备-实施)项目审计方案 作业方案(实施阶段),3/取证和评价复杂*,3-1/效益审计证据的特殊性(1)书面、实物证据与环境证据并重;(2)现实证据与趋势证据并重;(3)结果证据和过程证据并重。3-2/判断评价的复杂性:(1)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和非强制性;(2)强调标准的适用性和完整性,需要与被审单位或项目管理层协商;(3)判断评价方法复杂。,4/审计报告的建设性和风险性*,4-1/建设性表现在:(1)以评价职能为主,审计

9、报告应反映与经济评价有关的信息;(2)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指导性,非强制性;(3)审计结论和建议应该与被审单位管理层充分协商。,4/报告的建设性与风险性,4-2 风险性表现:(1)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影响;(2)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3)不正确结论和建议的后果。,4/审计报告*,4-2/审计报告的风险性(1)结论和建议根据趋势证据、环境证据作出;(2)结论和建议根据不确定的标准作出;(3)经济效益审计的风险有不同于财务审计的特殊表现:审计结论与被审单位事实(经济、效率与效果)不符;审计结果与被审活动未来结果不符;审计建议实施结果与预期不符。,5/后续审计的重要地位*,5-1/后续审计的目的:(1)确

10、认“已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结果”的责任;(2)确认“不采取纠正措施而产生风险”的责任。5-2/后续审计的程序:(1)要求被审单位就审计结果作出书面回复;(2)与被审单位讨论回复不清或疑义的事项;(3)对重大建议采纳情况进行现场审计;(4)评估采纳建议所达到的效果;(5)报告后续审计的结果。,五、审计项目的选择,1/审计项目选择的一般程序:制定选择标准和策略 识别潜在的被审事项 按风险对潜在事项进行排序 确定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2/识别潜在的被审计事项,潜在的被审计事项指可评价的经济活动;1、组织经营政策和管理程序的贯彻;2、会计资料或其他资料的延伸效益评审;3、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4、合同、产品

11、、方案、劳务的效益评价;5、内部控制、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等系统的评价。,3/风险排序应考虑的因素,应考虑的因素:(1)上次审计的日期和结果;(2)涉及的金额大小;(3)潜在的风险和损失;(4)管理层的要求;(5)方案、制度、控制和人员的重大变化;(6)获得经营收益的机会;(7)审计资源和能力结构。,4/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选择的常见项目*,1、重要的资源损失和浪费;2、管理中的薄弱环节;3、财务审计延伸的经济效益问题;4、需要进行评价的决策和方案5、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业绩和经济责任的效益评价;6、有关部门委托或上级管理层交办的事项。,六、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1/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案例见教材

12、39-42页),2/审计报告(以内部审计为例),2-1/内容摘要2-2/被审单位(事项)的背景(包括基本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有关法规及业务、经营情况,各项主要的投入产出关系等)2-3/审计实施概况(1)审计项目的来源依据;(2)审计目标、范围和方式;(3)审计评价体系的确定;(4)审计准则的遵循情况以及审计责任的划分。,2/审计报告,2-4/审计发现的具体情况(相当于第5段审计结论的说明,包括审计标准和审计证据)2-5/评价意见和结论(针对审计目标,以审计发现为基础)2-6/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2-7/被审单位或项目管理层的反馈意见2-8/供报告使用者考虑的问题,七、审计评价标准(一)评价

13、标准的内容*,1/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内容:1-1/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国民经济计划例如: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文件规定的目标、法定职责等。1-2/组织及所在行业制定的预期目标和标准例如:计划、预算、定额、合同责任等;资产经营责任书中规定的责任指标;上层决策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目标;各种行业标准等。,1/评价标准的内容*,1-3/计划目标水平、本组织历史水平和行业水平(1)主要用于技术经济指标的评价;(2)注意影响可比性的因素,如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规模和条件的变化、会计政策的变化、指标含义和计算口径的变化等;(3)注意相对数和绝对数的应用。,1/评价标准的内容*,1-4/理论依据和科学计算

14、数据例如: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评价的依据是理论依据;投资方案预测、经济批量和最优合格率的评价是用科学计算数据。1-5/最佳实务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方法、风险控制机制等,2/内向型评价指标体系*,2-1/经济效益审计的两种服务方向,2/内向型评价指标体系*,2-2/投入-产出-效益体系模式(61页)消耗指标 投入指标 占用指标 指标 产出指标 有形产出 比较体系 无形效果 综合效益指标 效益指标 分项效益指标,3/外向型评价指标体系*,3-1/验证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体系(64页)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特征: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测算的指标包括:财务效益状况指标 资产营运状况指标

15、 偿债能力状况指标 发展能力状况指标,3/外向型评价指标体系*,3-2/检查受托经济责任的指标体系(103页)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特征:根据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测算(1)企业盈利状况指标(2)市场竞争能力指标(3)资产经营状况指标(4)经营管理水平指标(5)企业发展能力指标,4/评价标准的发展,4-1企业评价的演进(1)早期的业绩评价19世纪初开始企业产品业务种类单一-企业处于生产管理以生产效率为主要评价对象-采用多为非财务的产出或成本指标(2)财务评价的确立20世纪初开始多元化经营和分权管理企业进入经营管理阶段主要评价经营效益1903年杜邦公司采用“投资报酬率法”评价公司业绩,4/评价标准的

16、发展,(2)财务评价的确立-1903年杜邦公司董事长Pierre Dupont和财务主管DonaldsonBrown建立“杜邦公式”和“杜邦系统图”,对公司或部门业绩进行评价 投资报酬率=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因为财务指标的统一公允性-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向外部利益集团报告信息,4/评价标准的发展,(2)杜邦体系图示 股东权益报酬率 15.7%资产收益率 8.62%/资产权益比 0.546 销售净利润率7.53%*总资产周转率1.145净收益427/销售额4951/总资产4556,4/评价标准的发展,(3)财务评价的改进无论对外部或内部使用者来说,财务评价的不足日益明显:易受会计政策影响易受人为

17、操纵只反映过去的业绩,不反映将来只反映结果,不反映过程和原因对它的改进有两种:一是调整,二是补充。,4/评价标准的发展,(4)财务评价的调整前提:满足资本市场和股东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体现未来机会和风险的贴现现金流量指标开始采用(包括IRR、NPV等)-1986年Alfred Rappaport在创造股东价值中提出衡量公司业绩的新方法:在考虑现金流量、价值增长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等7项因素基础上,得出评价股东价值的公式,4/评价标准的发展,(4)-1991年Stern Stewart(斯滕斯特)提出经济增加值(EVA)指标(扣除包括股权成本在内的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利润)和市场价值增加值(扣除

18、总资本成本后的市价);-1997年Jeffery等人提出修正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只满足资本市场和股东,不能满足其他利益关系人和内部使用者的需要,4/评价标准的发展,(5)财务评价的补充-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补充非财务指标-二战以后,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内部劳资关系的激化,引发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外部市场形势的变化,引发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1965 Stanley E Seashore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将各种指标之间关系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4/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4-2 平衡记分卡(Balance Scored Card)(1)1992年,Robert

19、 Kaplan(哈佛商学院教授)和David Norton(复兴方案公司总裁)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平衡记分卡:良好业绩的评价体系。1993年,两人又在同一刊物上发表了平衡记分卡的实际应用,解决了它的操作性问题。1996年,两人在同一刊物上又发表了把平衡记分卡作为战略管理的基石引入了4个新的管理程序:说明远景、沟通与联系、业务规划、反馈与学习。,4/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平衡计分卡(BSC),(2)平衡计分卡是美国Robert Kaplan 和David Norton于1992年合作设计的,由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部分组成。四部分的关系:财务绩效是最终目标,客户和内部经营是外部和内

20、部的手段,学习与成长是支持的基础。(3)评价指标:财务绩效包括三大主题:收入增长、降低成本、财务状况。不同经营战略阶段,评价侧重有所不同:成长阶段,侧重于收入的增长;维持阶段,侧重于获利能力和成本;收获阶段,侧重与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4/平衡记分卡,(2)客户方面包括两个层次:核心指标和属性指标核心指标:客户获得率 客户满意度 客户保持率属性指标:产品服务属性 品牌形象 关系 性能、质量 价格、服务 便利、信任(3)内部经营过程:内部价值链(创新-经营-服务)创新循环 经营循环 服务循环新产品的销售比重 时间、质量指标 承诺和保证书新产品开发投入 成本降低指标 支付手段等(4)学习与成长包括

21、三种资源;人员、信息和程序指标包括:员工素质指标、满意度和留存率、内部信息沟通能力、管理程序化程度等,第二章 企业管理审计(一),一、企业管理审计概述1 受托责任的扩展:受托经济责任(accountability)是审计产生的一般基础。受托经济责任的初始内容应该是财务责任,也就是财产受托经营者(资源受托管理、使用、支配者)对委托人的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承担责任。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完善,受托责任逐渐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一、管理审计概述,1/受托责任的扩展受托管理责任一般包括:健全、有效、适当的内部控制;充分、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运营活动的效率与效果;资

22、源的合理取得和有效使用;法定目标或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报告与管理有关的责任等。,一、管理审计概述,1/受托责任的扩展例如:2002年7月发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公众公司的管理层评估和报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要求公司的外部审计师对管理层的评估意见出具“证明”,即向股东和公众提供一个信赖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描述的独立理由。,一、管理审计概述,2/管理审计的种类 外部利益关系人 外部管理责任 外向型管理审计(单层)(检查)组织最高管理当局 内向型管理审计 内部管理责任(多层)(检查)中下层 中下层 中下层,一、管理审计概述,2/管理审计的种类管理审计的服务方向包

23、括被审计组织的内部和外部,一般来说,服务于组织内部的各种审计结果使用者的,我们称为内向型管理审计;审计结果使用者在组织外部的,我们称为外向型管理审计。外向型 内部、外部审计 鉴证受托责任管理审计 内向型 内部、外部审计 促进目标实现,一、管理审计概述,3/管理审计的产生关于内向型管理审计的产生,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认识:(1)组织内部受托责任的多层化引起-即组织的最高管理当局对外部利害关系人承担外部受托责任,为了履行和解脱外部受托责任,最高管理当局需要将“总的责任”分解到组织内部的各个中、下级管理层。-这时最高管理当局对外是管理“受托人”,对内就是管理“委托人”,多层化的内部管理责任就这样形成。-

24、从这个角度看,内部管理责任是外部管理责任的延伸。-检查多层化的内部管理责任的需要,形成了内向型管理审计。,一、管理审计概述,2组织目标风险加大引起另一种认为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组织目标的风险提高,组织的管理层需要内部审计通过管理审计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就是组织的管理层为实现组织目标所进行的各种经营管理决策,需要内部审计通过管理审计提供有关的信息。这时,组织的管理层就是管理审计结果的使用者。,一、管理审计概述,4/管理审计的内容:(1)战略管理审计(2)管理控制审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3)管理流程审计(资源利用、经营环节等),第二章 企业管理审计(一)财政、财务收支的

25、效益性审计,一、公共财政支出的宏观效益审计(一)政府财政职能与运行风险(76-78页),一、公共财政支出的宏观效益审计,(二)政府预算支出效益审计1、经济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审查2、预算支出结构分析工作底稿预算支出结构变动表(80页)3、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1)投资=部门(产业)接受投资后新增GDP 产出率 对该部门(产业)支出投资额(2)投资=接受投资后新增利税额 利税率 支出投资额,二、企业财务收支效益性审计(一)企业基本经济活动及其风险,(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1、获利能力指标:(1)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2)销售利润率(3)资本保值增值率2、市场竞争能力指标:(1)产

26、品销售增长率(2)主要产品订货量和生产能力(3)市场占有率,(二)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资产经营状况指标(1)流动资产/存货/应收帐款周转率(2)资产负债率(3)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现金流动负债比率(4)不良资产比率4、经营管理水平指标(1)企业决策水平(2)职工积极性和凝聚力(3)内部协调控制能力(4)激励和约束机制,(二)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企业发展能力指标(1)资本积累率(2)技术创新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3)产品更新率(4)从业人员平均文化程度(5)每千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6)技术装备水平,(三)企业综合效益审计的模式,三、财务报表延伸效益审计(一)特点和适用性,1、与财务审

27、计密切衔接,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2、不能代替经济效益审计,但能够缩小详细审计的范围和工作量;3、主要适用于:(1)被审单位内部控制不足依赖;(2)审计组能力单一;(3)被审单位能够提供连续三年正规财务报告,并且会计政策无重大变化。,(二)一般程序,1、验证被审单位连续三年财务报表的一贯、公允和合法性;2、编制动态比较财务报表,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和原因;3、测算各项评价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4、根据以上2和3,对被审单位财务收支效益性进行评价,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和进一步详细审计的方向。,(三)工作底稿:获利结构分析表,项目 上年数 本年数 本年比上年 金额 占收入%金额 占收

28、入%增减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400000 500000+25%主营业务成本320000 80 380000 76-4管理费用 16000 4 22000 4.4+0.4财务费用 6000 1.5 10000 2.0+0.5经营费用 18000 4.5 25000 5.0+0.5税金及附加 14000 3.5 20000 4.0+0.5主营业务利润 26000 6.5 43000 8.6+2.1,四、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评价(一)评价的内容:与效益审计的关系,1、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评价(包括资产质量评价);(财务收支效益性审计)2、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或经济业绩评价;(财

29、务收支效益性审计)(测算指标,对比标准,进行评价)3、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审计)4、财经法纪和廉政纪律遵守情况;(遵循性审计)5、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二)资产质量评价,1、存量资产状况评价(安全-风险性)(1)存量资产-企业某一时点上的资产,如任期末所编制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资产数。(2)评价指标主要有:资产结构、不良资产比率、非经营性资产比率、虚拟资产、风险资产比率等。(3)不良资产总额 不良资产比率=全部资产总额(4)不良资产包括:三年以上应收款、积压的存货、不良投资、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损失、潜亏挂帐和经营亏损挂帐等。,(二)资产质量评价,2、资产营运效益评价(有效性-收益性)评

30、价指标: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3、资产周转速度评价(流动性)流动资产=销售(营业)收入 周转率 平均流动资产余额 存货=产品销售成本(或收入)周转率 平均存货余额,(三)经济业绩和任期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1、根据经审计确认为真实、合法的会计资料,测算任期实际达到的业绩指标;2、测算业绩时应对帐面业绩数进行调整:(1)识别对业绩有影响的客观因素或潜亏因素;(2)测算客观因素对业绩的影响金额;(3)对帐面业绩数进行调整;3、根据调整后的业绩数,与目标、历史、行业等水平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四)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1、重大经济决策的范围:对外投资、经济担保、出借资金、大

31、额采购合同、重大收购、兼并、股权转让、合资联营等。2、任期内重大经济决策的发现(1)通过帐表反映来发现,主要包括向外投资、应收帐款、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2)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如会议记录、述职报告、审计报告、工作总结等;(3)关注大额的资金进出,长期挂帐的往来款项。,(四)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3重大经济决策的评价(1)决策程序的合规性(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例如:向外投资的程序包括 可行性 特别 办理 业务 研究 授权 业务 管理(投资部)(董事会)(财务部)(投资部)(2)决策效果和风险性 包括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是否存在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第三章 企业经营管理审计,企业经营管理审计的

32、内容:资源利用效益审计(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利用效益)经营环节的效益审计(包括成本、质量等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决策审计风险管理中的审计公司治理中的审计,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1 产生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是管理审计的组成部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马丁德尔(J.Martindell)1950年在对管理的科学评价中提出组织管理能力评价的十大标准。其中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包括三条:公司组织结构(corporate structure)董事会业绩分析(directorate analysis)经理人评价(executive evaluation),1 产生与发展,1/产生与发展1955年托

33、马斯.卢克(Thomas.J.Luck)出版了人事管理审计与评价,这是第一部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著作;60年代中期,美国产业会议委员会出版“人事管理政策”的研究报告,将人事管理审计定义为:“对决定公司人事管理效果的人事政策、程序和实践的分析和评估。”,1 产生与发展,1 产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除管理咨询公司外,政府、企业乃至非赢利组织内部也对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日益关注。该领域最近的代表是爱德华兹(J.E.Edwards)等共同主编的人力资源项目评估手册,为组织内部和专业咨询公司提供了完整的指南。,1 产生与发展,1/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小结:(1)

34、组织存在发展的四种资源:人力、财务、物质、信息,它们的转化关系;其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的资源。(2)管理学科的发展有两种动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以及 资源的稀缺。,2 概念界定,2 概念界定米尔科维奇和布罗德的主要观点:人力资源审计考察人力资源政策和业务是否实现并得到了遵守;德斯勒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的目的是“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如何。”多伦和舒尔乐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是对人力资源政策和规划的系统、规范的评价。,3 管理活动有效性,3-1/人力资源规划获取当前阶段人力规划方案,并明确是否得到审批;审查人力规划方案数据的可靠性;将实际结果与规划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显著

35、差异并加以解释。,3 管理活动,3-2/人员招聘:对人事需求的预测;提供高质量员工的时间长短;对待求职者的方式;处理终止雇佣关系的技巧;对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适应性3-3/人员培训:培训项目满足雇员或公司需要的程度;将可能的培训机会通报给员工;新员工引导或上岗培训项目的质量。,3 管理活动,3-4/薪酬与绩效评价:现有绩效评价系统公平性在当地劳动市场的竞争力;工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员工对工资的满意度;,4 资源利用绩效审计,4-1/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关系:数量利用人力资源 时间利用 劳动成果 能力利用 投入 产出 劳动生产力,4 资源利用绩效,4-2/人力资源数量利用效益的审计(1)劳动定员

36、的合理性和遵守情况;(2)人力资源结构变动的审查;(3)人力资源流动的审计。4-3/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利用审计(1)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2)职务岗位和能力的适应程度;(3)全员培训及效果;(4)劳动的分工和协作;(5)劳动组织形式的优化。,4 资源利用绩效,4-4/劳动时间的利用审查(1)企业劳动时间的划分(156页)(2)评价指标:制度工时利用率=制度内经营工作时间数 制度内工时数=出勤工时数*经营工作时间数 制度工时数 出勤工时数=出勤率*作业率(3)审查的重点(157页),4 资源利用绩效,4-5/劳动生产率的分解审查全员产值劳动=期间产值生产率 期间平均全员人数 期间产值 生产人员平

37、均人数 生产人员平均人数 平均全员人数 期间产值 期间工时总数 期间工时总数 生产人员平均人数(能力利用)(时间利用)(数量利用),4 资源利用绩效,4-5 劳动生产率审查工作底稿,(二)设备、材料和能源审计,1、设备利用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1)设备=产品产量(定额工时)生产率 使用设备平均数量(案例见160页)(2)设备利用=标准产品折合产量 系数 有效生产能力*规定工作时间表示单位生产能力在单位时间内实现的标准产出量。例如163页:高炉利用系数 纺机利用系数,(二)设备、材料和能源审计,2、原材料和能源利用审计评价指标:原材料=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重量或数量利用率 实际消耗的材料重量或数量(

38、例:167页)能源弹性系数=能耗年增长率(接近或小于)产值年增长率 1为好单项能耗=某种能源总耗量/产品产量综合能耗=各种能源总耗量(大卡)/产品产量,(三)资金利用审计,1、总资产报酬率的分解审查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资产平均总额 利润+利息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资产平均总额(投资收益)(成本费用)(总资产周转)(营业外收支)(税金)(资源配置)(利息支出(1号)(2号)(3号),(三)资金利用审计,案例(工作底稿)根据某公司本年和上年的报表计算如下:指标 上年 本年 变动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 10%15.2+5.2 1号 137.7%131.9%-5.8

39、2号 6.5%8.6%+2.1 3号 1.12次 1.34次+0.22次,(三)资金利用审计,2、资金周转速度审查:以存货周转率为例 指标 周转额 资金占用 总指标 产品销售收入 平均存货余额 原材料 本期材料费用“原材料”等余额 在产品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生产成本”等 产成品 本期产品销售成本“产成品”等,阶段周转天数=阶段资金*该阶段周转额换算成总天数 周转天数 总周转额,(三)资金利用审计,例:某年1-5月存货周转天数延缓20天(164145)平均余额 周转额 阶段周转天数 总周转天数 计划/实际/差异 计划/实际/差异存货 145/165/+20原材料 136/152/+15.4 70

40、/78.9/+8.9在产品 64/79/+15 61/73.2/+12.2产成品 14.75/14.5/-0.25 14/12.9/-1用ppt224替代.,(三)资金利用审计,3、资金占用的审计(程序)(1)检查存货内部控制的适当有效 例:存货采购(2)确定企业存货的实际结存额 包括:数量和计价方面(3)审查资金定额的执行情况;定额=实际占用额定额占用额 差异率 定额占用额(4)检查定额节超的原因。,(三)资金利用审计,请购 审批 采购 入库 付款 记帐(使用)(领导)(供应)(仓库)(财务)(财务)请购单 请购单 供应计划 质检单 付款凭证 记帐 供货合同 入库单 凭证 发票 发运单,采购

41、业务内部控制:组织程序控制示意,二、全面预算与审计(一),(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概念:企业总体计划的数量说明原理:将企业的年度经营(战略)目标,分解并下达到所属各部门,以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管理手段,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明确企业和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控制各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考核各部门的工作业绩,预习内容(作业),自学管理会计(余绪缨或李天民等)“全面预算”有关章节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全面预算?(概念)2、为什么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目的和原理)3、全面预算的内容体系及相互关系?4、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二)全面预算审计的性质及

42、目的,经营和财务预算是“遵循性标准”的一部分,因此全面预算审计属于”遵循性审计”的性质;遵循性标准的内容:(内部审计准则号)(1)国家相关法规;(2)行业、部门的政策;(3)组织的经营、财务计划;(4)组织的经营、财务预算;(5)组织规定的各种程序和标准;(6)组织签订的各类合同。,(二)审计目的,2、处于管理控制审计与业务流程审计的交叉点 组织控制 授权控制 决策 计划 预算(控制)执行 考核 凭证记录控制 财产保护等,(二)审计目的,3、全面预算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预算控制和业绩报告”是内部控制程序的重要部分,因此全面预算审计也属于内部控制审计范畴4、全面预算审计的目的是:()适

43、当性(管理活动的过程)包括适当的基础工作,适当的编制程序,预算各部分内容的适当性等()有效性(管理活动的结果)包括各部门预算的有效执行,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证等,(三)过程适当性审计,销售预算 长期销售 预测 期末存货 生产预算 销售与管理 预算 预算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预算 预算 预算 资本支出 现金预算 预算 预计 预计 预计 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三)过程适当性*,1、预算内容的适当性例如:经营预算可以考虑平衡记分卡(BSC)的要求,不仅包括了对产品和服务销售所得的预期年收入和在运营中为客户传送这些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预期费用的预测;它应该包括为维持现有生产

44、和客户的正常成本;同时也确定了在下一期中用于推出新产品和吸引新客户的费用,以及为此提供基础的员工培训与信息系统的支出。,(三)过程适当性*,例如:经营预算可以采用作业基础法(ABC)编制支出成本预算:其步骤包括:(1)估计下一期的生产和销售数量;(2)预测对业务(作业)活动的需求;(3)计算需求的资源;(4)决定实际的资源供给。,(三)过程适当性,2、全面预算的基础工作包括:(1)定额消耗(占用)制度和价格标准;(2)授权审批制度;(3)定期报告和差异分析制度;(4)合理确定各项收入,支出中的现金比例;(5)合理确定期末存货占下期产销量的比重等,(三)过程适当性,3、编制程序从理论上归集有三种

45、方法和导向.1)第一种就是 自上而下(战略观念,集权思想)2)第二种就是 自下而上(作业基础,民主思想)3)第三种就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搏弈,集权为主)以上三种模式实际上是三种管理思想的体现.我国财政部提倡的是第三种。,(三)过程适当性,预算委员会根据 预算委员会审核 公司董事会审核总目标提出各 各部门预算,进行 股东会批准部门分解目标 协调平衡,汇总成 公司全面预算各部门根据总 各部门上报 通过预算委员会目标和部门情况 部门预算 正式下达到各部门提出部门预算体现公司治理要求:董事会编制;股东会批准;管理层执行。,(三)过程适当性,深航预算管理编制流程 业务部门 财务部门 二级

46、公司 编制预算样表接受 样表分解下发 接受编制上报 汇总 预算 编制上报 审批预算执行 下达批复 执行,(三)过程适当性,浙江电信例:预测决策省公司总期望目标(预算委员会)预算草案和期望目标(分公司及部门)平衡,协商,调整(预算委员会)董事会审议批准下达(省公司),(三)过程适当性(工作底稿),4、工作底稿审计事项:定额制度和价格标准 索引编号:A-2-1测试事项 测试对象 测试方法 取得证据是否制定有材料(工时)技术部门 检查文档 文档复印件消耗定额及价格标准?财务部门定额与标准制定是否 技术人员 访谈讨论 讨论记录科学合理?生产人员 调查表 调查表定额与标准是否正确 预算编制 审阅预算 预

47、算摘要用于预算的编制?部门人员 访谈讨论 讨论记录,(四)结果有效性审计,1、审计程序 测算部门指标的实现水平(或对部门报告的业绩进行确认)比较 收集预算下达的部门目标 对 差异进行分析 差异 因素分析 风险分析 建议反馈,(四)结果有效性(工作底稿),2、工作底稿(以销售预算为例)预算 预算 实现 差异 因素分析 风险分析 建议反馈项目 水平 水平销售量 外部因素 影响盈利销售价格 内部因素 库存积压销售额 制度设计 信息失真现金流量 制度执行 损失浪费销售费用 偶然因素 资本流失,三、成本效益审计,1、审计目的:(1)单位成本变动的重要因素(2)进一步审计的方向。2、变动成本项目审查的通用

48、模式 a.计划成本=计划用量*计划价格 b-a=用量差异 b.过度成本=实际用量*计划价格 总差异 c.实际成本=实际用量*实际价格 c-b=价格差异,(一)变动成本项目的审查,资料 计划(上年)实际(本年)变动原材料单耗 1030 1032+2工时单耗 200 160-40原材料成本 721元 691.44-29.56工资成本(变)60 56-4变动制造费用 6 5.8-0.2工人人数 40 40 0工资总额 2400 2800+400产量 40 50+10,案例资料:,(一)变动成本项目的审查,(1)原材料项目(套用通用模式)上年实际 1030*0.7=721+1.4 过度 1032*0.

49、7=722.4-29.56 本年实际 1032*0.67=691.44-30.96,(2)小结:成本项目 用量 价格 原材料 材料单耗 材料单价 变动工资(计件)工时单耗 工时单价 变动制造费用 工时单耗 费用分配率,(二)固定成本项目的审查,固定成本项目(1)相对变动=上年(计划)某*产量 固定成本总额 增长%由产量变动引起,变动方向与产量变动相反.(2)绝对变动=本年(实际)成本总额-上年(计划)成本总额 由预算控制引起.(3)相对变动+绝对变动=实际变动,(二)固定成本项目的审查,按前例资料分析审查固定计时工资项目:相对变动=2400*25%=600元(-)(-12元/件)绝对变动=28

50、002400=400元(+)(+8元/件)实际变动=-600+400=-200(总额变动)单位成本变动=总额变动/产量=-200/50件=-4元/件评价(略),(三)作业基础成本(ABC)的运用,1980年代,人们发现在先进的制造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严重扭曲了产品成本。制造条件的改变:成本结构的变化为了改进成本的准确性,于是人们开始重视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理论基础的作业基础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ABC),从而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四、采购批量和库存控制(一),(一)采购批量的审查1、经济采购批量Q的计算Q=2NA 式中:N 全年总消耗量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