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课件压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培训课件压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防火安全常识,多用插座放置在易燃物窗帘旁,目录,一、燃烧的本质二、燃烧的必要条件三、燃烧的充分条件四、防止火灾发生与灭火的基本方法五、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方式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七、火焰燃烧热值与燃烧温度,目 录,八、燃烧的类型九、燃烧蔓延的原因十、火灾的发展十一、火灾及火灾的分类十二、如何报火警?十三、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十四、几种常见的火场逃生方法,随着塔里木油田油气生产当量的不断提升,消防工作越来越显重要,特别是近年来,油田公司加强了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加大了消防知识的宣传和火灾隐患排查力度,消除和整改了一大批火灾隐患,为油田的安全生产和小区居民安居乐业奠定了良好消防安全环境。然而,从
2、油田目前的消防安全状况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2004年8月2日,牙哈装车站储油罐发生火灾、2006年6月3日,克拉2天然气中央处理厂发生的闪爆事故,教训是沉痛的。纵观油田的消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一些单位领导重生产轻消防的思想仍然存在,对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以生产任务重为由,迟迟拖延整改;,2、一些单位对固定灭火设施、移动灭火设施缺乏正常维护保养,锈蚀现象仍然存在;3、小区居民用火、用电、用气不慎引发火灾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提高其自防自救和逃生意识,是今后消防工作中一个重要任务。4、小孩玩火引发火为现象娄禁不止,中小学生的防火安全意识需进一步加强;5、前线作业
3、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于缺乏正常维护,造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数处于故障状态。,1、办公室内物品摆放比较凌乱,2、地下室电缆室内堆放可燃物,3、防火安全门不符合规范要求,且没有闭门器,防火门不能处于常闭状态,4、安全通道内未安装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5、消防报警控制室里烧油暖器,且线路接拉规范,6、配电间线路零乱且堆放杂物和可然泡沫苯板,7、常闭式防火门被铁丝捆着,8、防火门用砖头掩着处于常于状态,10、室外消火栓未设置醒目标志,9、消防水带破损,11、电源插座未固定且一座多用,12、消防卷盘喷管无水枪头,配电室内有下水管道通过,处输泵房与值班室毗邻建造,一、燃烧的本质(一)燃烧:俗称着火
4、,系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苗和(或)发烟的现象。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杂物质的燃烧先是受热分解,然后发生氧化反应。常见的燃烧反应有:氢气的燃烧:2H2+O2=2H2O甲烷的燃烧:CH4+O2=CO2+2H2O木炭的燃烧:C+O2=CO2 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的链锁反应。链锁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三段:1、链引发:即生成游离基,使链式反应开始。生成的方法有热分解、光化法、放射线照射法、氧化-还原法、催化法等;2、链传递:游离基作用于其他参与反应的物质分子,产生新的游离基;3、链的终止:即游离基的消失
5、,使链的反应终止。,二、燃烧的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着火源。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着火源。(一)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列举如表1-1-1。1、气体可燃物:凡是在空气中能燃烧的气体都称为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一样要求与空气的混合比在一定范围燃烧(爆炸)范围,并需要一定的温度(着火温度)引发反应。,2、液体可燃
6、物:液体可燃物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碳、氢原子,有些还含有氧原子。液体可燃物中有不少是石油化工产品。,3、固体可燃物:凡遇明火、热源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固体物质称为可燃固体。在固体物质中,有一些燃点较低、燃烧剧烈的称为易燃固体。(二)助燃物(氧化剂):能帮助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氧化剂)。如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三)着火源: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和核能等转变成的热能。根据着火源的能量来源不同,着火源可分为:1、明火;2、高温物体;3、化学热能;4、电热能;5、机械热能;6、生
7、物能;7、光能;8、核能。,三、燃烧的充分条件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具备了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由于可燃物的数量不够,氧气不足,着火源的热量不大,温度不够,燃烧也不能发生,因此,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爆炸)。(二)一定的氧气含量:虽有氧气存在,但浓度不够,燃烧也不会发生。(三)一定的着火能量: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燃烧反应。(四)相互作用:以上三个条件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和持续。列举如表1-1-2,湖南常德市桥南市场的12.21特大火灾。经过消防官兵24小时连续奋战,火灾于12月22日早晨8时10分被扑
8、灭。附图(1-1-3),常德市桥南市场的12.21特大火灾,1-1-3,1、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防止火灾发生的基本措施包括:控制可燃物:以难燃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的材料;隔绝空气:使用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消除着火源:如隔离、控温、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等;阻止火势蔓延:在建筑物之间筑防火墙、设防火间距,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灾扩大。2、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和同火灾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现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四、防止火灾发生与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法灭火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破拆)(2)窒
9、息法灭火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3)冷却灭火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4)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停止。,五、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方式可燃物的聚集状态不同,供氧情况不同,受热后发生不同的变化,其燃烧的方式和速度也都不同,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态下进行,并出现火焰,也有些物质不呈气体燃烧,而是呈现炽热状,则
10、不出现火焰。(一)气体物质的燃烧可燃气体燃烧不需要像固体、液体那样经溶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气体,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可燃气体容易燃烧、燃烧速度快。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燃烧分为两大类:1、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从喷口(管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2、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与氧在燃烧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体,被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这类燃烧往往是爆炸式的燃烧,也叫动力燃烧,即通常所说的气体爆炸。(二)液体物质的燃烧易燃和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气体被分解、氧化
11、达到燃点而燃烧,称蒸发燃烧。可燃、易燃液体的蒸发与可燃气体的燃烧特点相同,也分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液体物质燃烧的速度取决于液体蒸发速度,而蒸发速度又取决于接受的热量,受热愈多,蒸发量愈大,燃烧速度就愈快。(三)固体物质的燃烧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或称熏烟燃烧)四种:,1、蒸发燃烧:是指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熔融,然后像可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燃烧。(1)硫、磷、钾等单质固体物质先熔融而后燃烧;(2)沥青、石蜡、松香等先熔融,后蒸发成蒸气,分解、氧化燃烧;(3)高分子材料的热塑性塑料,受热后变开、熔融,由固体变
12、为液体,继而蒸发燃烧;(4)萘和樟脑这类具的升华性质的物质,则在受热后不经熔融而直接变为可燃性蒸气燃烧。2、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烧物,在受热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成为分解燃烧。3、表面燃烧:有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都难于发生热分解,不能发生蒸发燃烧或分解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即表面燃烧。,4、阴燃:是指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含水份较多等条件下发生的只冒烟、无火焰的燃烧现象。有焰燃烧和阴燃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在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中气体燃烧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固体
13、。,物燃烧历程示意图,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则称为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还能继续燃烧,则这种燃烧称为不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燃烧完全与否不仅与空气供给量有关,并且还与其他可燃物扩散混合的均匀程度有关。如空气供给量足,并与可燃物混合非常均匀,则燃烧反应近于完全燃烧。(一)燃烧产物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液体、固体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散发在空气中能被人们看见的燃烧产物叫烟雾。它是由燃烧产生的悬浮固体、液体粒子和气体的混合物。其一粒一般在0.0110微米之间。,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二)不同物质的燃烧产物燃烧产物的数量、构
14、成等随物质的化学组成以及温度、空气的供给等燃烧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1)单质的燃烧产物;2)一般化合物的燃烧产物;3)木材燃烧产物;4)合成高分子材料燃烧产物。,(三)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的影响燃烧产物与灭火工作有密切的关系。它对灭火工作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1、有利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的阻燃作用;完全燃烧的燃烧产物都是不燃的隋性气体,如在室内能相对减少空气中的氧浓度,就能减慢燃烧的速度。为火情侦察提供依据。不同的物质燃烧,不同的燃烧温度,在不同的风向条件下,烟的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也是不一样的。通过烟的这些特征,大致可以判断燃烧物质的种类、火灾发展阶段、火势蔓延方向等。,2、不利方
15、面:1)引起人员中毒、窒息;燃烧产物中有不少为毒性气体,妨碍正常的呼吸、逃生。有麻痹、窒息、刺激的功能作用。2)会使人员受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载有大量的热,人在这种高温、湿热环境中极易被烫伤。3)影响视线;燃烧产生大量烟雾,影响人的视线,能见度降低,人在浓烟中会辨不清方向。4)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燃烧有很高的热能,极易造成轰然或因对流或热辐射引起新的火点。,七、火焰、燃烧热值与燃烧温度(一)火焰1、火焰的定义:正在燃烧的可燃气体(蒸气)所占据的发光、放热的空间范围称为火焰,俗称火苗。它是可燃物产生有焰燃烧的基本特征。2、火焰的构造:可燃物在燃烧时,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和助燃物的供给方式等因素
16、的不同,火焰的结构也不完全相同。1)气态可燃物火焰。以本生灯为例,其火焰结构如图1-1由一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在内层,称内焰;由二次空气供氧所形成的火焰峰面在外层,称外焰。这种火焰比较稳定,温度较高。,2)液态可燃物火焰,2006年6月24日下午1时30分,兰州西固区寺儿沟村一私营液化气置换点,由于接触明火发生液化气罐爆炸事故 引发火灾。,液态可燃物的火焰由焰心、内焰和外焰组成。(1)焰心:是最内层亮度较暗的圆锥体部分,由可燃物受热蒸发和分解出的气态可燃物构成。由于内层含氧浓度较低,所以燃烧不完全,温度较低。(2)内焰:为包围在焰心外部较明亮的圆锥体部分。在这层火焰中气态可燃物进一步分解
17、,因氧供应不足,所以燃烧也不甚完全,但温度较焰心高。因火焰中的微小碳粒子受热发出较明亮的光,所以,内焰的亮度最强。(3)外焰:为包围在内焰外面亮度较暗的圆锥体。在这层火焰中,氧供给充足,因此,燃烧完全,燃烧温度高。在外焰燃烧的往往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炽热的碳粒很少,因此,几乎没有光亮。,一切可燃固体和液体燃烧时形成的火焰,都有焰心、内焰和外焰。在火场上,固体表面的形状不同,堆放的方法不同,火焰的形状也不同,此外,还受风力等因素的影响,也使火焰的形状有所不同。3、火焰的颜色。可燃物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供氧条件不同,火焰会发出不同的颜色。(一)含氧量在50%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发出不显光(光暗或呈
18、浅蓝色光)火焰;含氧量在50%以下,发出显光(光亮或黄光)的火焰;含碳量在60%以上的,则发出显光、并带有大量黑烟的火焰。(2)有机可燃物的明亮度和颜色主要由火焰中的碳粒子来确定。(3)火焰颜色还与温度有关。火焰温度越高则越明亮,其辅射强度也越高。,(二)燃烧热值: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与氧作用完全燃烧时所释放出的热量,称为燃烧热值。热值愈高的物质燃烧时火势愈猛,温度愈高,辐射出的热量也愈多。(三)燃烧温度:1、理论燃烧温度:是指可燃物与空气在绝热条件下完全燃烧时,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燃烧产物或提高燃烧产物的内能,使燃烧产物达到最高燃烧温度。2、实际燃烧温度;在火场或工业生产中,
19、可燃物燃烧往往进行得并不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有一部分损失于周围环境,这时燃烧产物达到的温度,就称为实际燃烧温度;3、不同物质的理论燃烧温度:在同样条件,可燃物质燃烧时,燃烧速度快的比燃烧速度慢的燃烧温度高;在同样大小火焰下,燃烧温度越高,它向周围辐射的热量就越多,火灾蔓延的速度就越快。,八:燃烧类型燃烧的类型有5种:闪燃、着火、受热自燃、本身自燃、爆炸1、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到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优质闪燃。(一)闪点:易燃、可燃液体表面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二)闪点的变化特点:(1)同系物的闪点随其分子量的
20、增加而升高。(2)同系物的闪点随沸点的增加而升高。(3)多种组份的混合液,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其闪点随沸程的增加而升高。,(4)两种可燃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这两个可燃液体闪点的平均值。(5)能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闪点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三)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在消防工作中,以闪点的高低作为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液体的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1)根据闪点将能燃烧的液体分为两类:闪点小于或等于45称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液体称为可燃液体。(2)根据闪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大。(3)根据闪点可确定液体生产、加工、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1、进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2、着火可燃物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将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直至可燃物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做着火。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一切可燃物的燃点都高于闪点。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燃点以下,是预防火灾发生的措施之一。3、受热自燃:物质的温度达到燃点,不用明火去点燃是不会着火的。若可燃物质要空气中,连续均匀地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能够发生自动燃烧的现象叫做受热自燃。(一)自燃点: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二)影响自燃点的因素:可燃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主
22、要取决于氧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和向外导出的热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1、液体与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影响因素。(1)压力:压力越高,自燃点越高。(2)浓度:混合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越低,自燃点越高;物质的自燃点通常用该物质在化学计算浓度时的自燃点。(3)氧含量:助燃气体中氧浓度越高,自燃点越低。(4)催化剂。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钝性催化剂能提高物质的自燃点,(5)容器的材质和内径。容器的直径越小,自燃点越高;直径小到一定数值,气体混合物便不能自燃。阻火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成的。2、引起受热自燃的原因。(1)接触灼热物体。如可燃物靠近烟囱、取暖设备、电热器具、或烘烤可燃物时,若距离近或温度过
23、高就有着火的危险。(2)直接用火加热。主要指熬炼和热处理过程中,由于温度失控,达到自燃点而着火。(3)摩擦生热。如机器的轴承和摩擦部分缺乏润滑或缠绕纤维物质,摩擦力增大,产生大量的热而引起可燃物燃烧。,(4)化学反应。有些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热,使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自燃。(5)绝热压缩。物质在以很大的压力压缩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若达到物质自燃点则自行着火。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如此。(6)热辐射作用。明火和灼热体发出的辐射热能引起周围可燃物质着火。太阳的辐射能也能引起易燃物质发生自燃。4、本身自热 可燃物在空气中,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然发热,并且这种热量长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
24、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叫做本身自燃。物质本身自燃发热的原因有物质氧化生热、分解生热、吸附生热、聚合生热、和发酵生热。,5、爆炸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一、爆炸的分类:1、按爆炸物质在爆炸过程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核爆炸。(1)化学爆炸:由于爆炸性物质本身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出大量气体和较高温度而形成的爆炸叫作化学爆炸。例如;炸药、可燃气体、粉尘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就是化学爆炸。(2)物理爆炸:由于热的作用,液体变为气体或蒸气,使体积膨胀,压力急剧增高,大大超过容器本身的极限强度,从而
25、发生的爆炸,称为物理性爆炸。有些物理性爆炸能间接地引发火灾。,(3)核爆炸。由于原子核裂变或核聚变引起的爆炸叫核爆炸;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变属于核爆炸;2、按照爆炸的变化传播速度,化学爆炸可分为:爆燃、爆炸、爆震(二)可燃气体和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1、可染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下限。2、可染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上限。可燃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蒸发而形成的等于爆炸浓度极限的蒸气浓度,这时的温度叫做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也分为上、下限。,3、最小点火能量。对于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有一个起爆的最
26、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能爆炸,目前都用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掌握各种气体混合物爆炸所需要的最小点火能量,对于有爆炸的场所判断哪种火源能引起爆炸事故和选用安全通信报警系统等有重要意义。4、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同一种可燃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会受到温度、压力、含氧量、容器和火源性质等因素影响。,九、燃烧蔓延的原因大多数火灾的发生,都是从可燃物的某一部分开始,然后蔓延扩大的。这是因为物质在燃烧时造就了一个危险的热传播过程,即燃烧热效应燃烧。燃烧产生的热效应使燃烧点周围的可燃物受热发生分解、着火和自燃,如此往复,火势便迅速的向周围蔓延开去。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3个途径,即热传导
27、、热辐射和热对流。,1、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的现象。,导热性能: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之间的差别又很大。金属非金属有机物质。导热性能好的物质不利于控制火情,因为热量可通过导热物体向其他部分传导,导致与其接触的可燃物质起火燃烧。,为什么各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门、窗要使用防火门、窗作为分隔呢?假如使用一般的门窗,在火灾时,着火的一边能通过一般门窗的传导作用将高温热量传到门的另一边,使可燃物达到燃点燃烧,导致火势蔓延。防火门采用不然或难燃材料制成,能够有效的阻挡热量和烟气,保证未着火的一边的安全。,2、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热量以辐射线(或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现象。当可燃物燃烧形成火
28、焰时,便大量地向周围传播热能,火势越猛,辐射热能越强。为了减弱受到的热辐射,可增加受辐射物体与辐射源的距离和夹角,或设置隔热屏障。,例如,在建筑物间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砌筑防火墙,设置固定水幕,种植阔叶树等。在火场上,应用水、泡沫等冷却受到辐射热作用的物体表面,设法疏散、隔离和消除受辐射热威胁的可燃物。灭火人员的水枪阵地要选择适当角度,以减少受到热辐射的影响。,3、热对流热对流是指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从空间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它是影响早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流动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气体对流和液体对流。气体对流能够加热可燃物达到燃烧程度,使火势扩大。被加热的气体在上升和扩散的同时,一方面引
29、导周围空气流入燃烧区,使燃烧更为猛烈,另一方面还会引导燃烧蔓延方向发生变化,增大扑救难度。因此,扑救火灾时为了消除和降低气体对流,应设法堵塞能够引起气体对流的孔洞,把烟雾导向没可燃物或危险性较小的地方,用喷雾水冷却和降低气流的温度。对于高层建筑,竖井、管道多,使楼层互相连通,易产生“烟囱”效应,造成烟、火蔓延快速。,十、火灾的发展1、初起阶段2、发展阶段火灾的发展阶段,也成为自由燃烧阶段。当室内的上层温度达到400600时会引起轰然。3、猛烈阶段4、下降阶段5、熄灭阶段,(二)、火灾的分类;(一)按燃烧对象分类1、A类火灾。固体可燃物燃烧而引起的火灾;如林材、纸张、棉花、服装等2、B类火灾。油
30、脂及一切可燃液体燃烧引起的火灾。汽油、柴油、煤油、重油、原油等。因此,原油罐、汽油罐是B类火灾重点保护对象。3、C类火灾。可燃气体引起的火灾;可燃气体燃烧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预先混合好后的燃烧称为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称为扩散燃烧。失去控制的预混燃烧会产生爆炸,这是C类火灾最危险的燃烧方式。4、D类火灾。可燃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如锂、钠、钾、镁、铝、铀火灾。金属燃烧时,燃烧热很大,为普通材料的520倍,火焰温度很高,有的甚至达到 3000C以上;并且在高温下金属的性质特别活泼,能与水、二氧化碳、氮、卤素及含卤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必质采取特殊的灭火剂灭火。,
31、十一、火灾(一)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上或空间是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5、带电火灾:指带电的设备及其他物体燃烧的火灾。(二)按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1、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100万元以上。2、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30万元以上。3、一般火灾。不具备以上条件的火灾。,(三)按起火直接原因分类:1、放火:(纵火)2、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安装不合规定;导线保险丝不合格;避雷设备、排除静电设备未安装或不符合规定要求。3、违反电气了使
32、用安全规定。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导线短路、接触不良、静电放电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电器设备着火。4、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在进行气焊、电焊操作时,违反操作规定;在化工生产中出现超温超压、冷却中断、操作失误而又处理不当;在储存运输易燃易爆物品时,发生摩擦撞击,混存、遇水、酸、碱、热。(,燃烧和爆炸的关系 燃烧的主要特征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爆炸波的产生。燃烧和化学爆炸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二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前者比后者慢得多。燃烧和爆炸关系十分密切,有时难以将它们完全分开。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爆炸,爆炸也可以引起燃烧。事实上,在很
33、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中,火灾和爆炸是同时存在的。,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1),火灾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倍。,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2),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种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发声、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其破坏作用的大小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十二、怎样打火警电话?(如何报报警?)(1)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2)要
34、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3)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4)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5)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十三、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从而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
35、法。,十四、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逃生方法,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是争取逃生时间,提高逃生率的重要办法。(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3)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4)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5)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6)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人员的逃生方法,(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搂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
36、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它通道。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通道疏散。,(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如在搂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也不要躲藏到顶楼或壁橱等地方,应选择别人易发现的地方,向消防队员求救。,(4)当某一防火区着火,如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
37、火已将楼梯口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火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5)当着火层的走廊、搂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入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下照等,以便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救援措施。,(6)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上升的道理,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点,呼吸可少吸些烟。逃离时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应匍匐前进。,(7)如果处于楼层较低(三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人势危及生命又无其它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
38、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3自救、互救逃生,(1)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期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2)互相帮助,共同逃生,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帮助逃生。(3)自救逃生。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将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和门阻止火势蔓延等。,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1)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2)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低
39、楼层发生火灾后,如果上层的人都往下跑,反而会给救援增加困难。正确的做法是应更上一层楼。,(3)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4)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5)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疏散失败。(6)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大火伴着浓烟腾起后,应在地上爬行,避免呛烟和中毒。,习惯性违章原因初探及对策研究,独山子石化公司原油处二零一零年三月,习惯性违章原因初探及对策研究,二一年,前
40、言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风险系数高的行业,其中设备工艺流程及操作过程复杂,固有的危险因素多,安全管理难度相对比较大。据我国事故原因调查报告显示,由于人的违章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占年度事故总数的70%80%。分析违章行为的成因,探讨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消除油田生产中的各类违章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对石油企业的健康、持续、平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生活中习惯性违章行为屡见不鲜,第一部分习惯性违章的涵义第二部分习惯性违章的特点第三部分习惯性违章的成因第四部分习惯性违章的防治第五部分反习惯性违章应注意的问题,第一部分:习惯性违章的涵义 违章行为:违章
41、是人的行为明显偏离预定的、要求的,或希望的标准、规章制度,它可能导致不希望的时间拖延、问题出现、误动作的意外事件或事故(皮特)。习惯性违章:是指在某项作业中长期逐渐形成并被一定群体或个体主观和客观所认可的、经常性的违反安全规定、标准的一种行为。应该说“习惯性违章”是“违章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违章行为与习惯性违章的关系,违 章,无意识违章,有意识违章,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 由于习惯是人的主观意识认可或接受某一固定和需要的行为方式,可以简单地分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两种(辞海)。这种行为方式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因素的变化,反映其对待工作的态度,表现他的人生价值观,因此,要改变一个人的一种
42、习惯众所周知是很难的。由此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是一种不良行为方式,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或没有认识,或随心所欲,但都习以为常,这种习惯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事故隐患,如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很容易地转变为事故。,违章师傅带徒弟,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工作细节上的随意性,第二部分:习惯性违章的特点,习惯性违章的特点,违章性:从广义上理解,“章”泛指法规、制度、标准及办法等,上从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行业性标准,下至企业内部制定的厂规、厂纪、管理制度、临时性防范措施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等。所谓“违”就是不依从,二者合一就是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习惯性违章的特点,方便性:习惯性违章操
43、作一般都跨越或省去一个或几个正常的操作程序步骤,作业过程比较方便、省力等,正规的程序则很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比较“繁琐”,特别是一部分操作技能强的员工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作业程序”,认为这样做很实用、方便,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之。例如,现场抽油机换皮带作业中,按正规操作要求需要用25分钟而员工按自己的“土办法”只须5分钟。因此,方便性具有很大的认可市场。,习惯性违章的特点,隐蔽性:从理论上和实际上研究表明,违章行为都是不安全的,由于不安全的程度、环境、条件等有所不同,结果就会有两种模型:违章 事故或违章 事故,习惯性违章操作属于违章行为中的违章,是一种被一定群体范围所接受的“操作程序”,其
44、隐蔽性一般不能一眼识破,认识不到其危害之所在,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将其看成是“正确”的操作,使作业人员对这种违章行为丧失警惕性。,习惯性违章的特点,顽固性:一般来说人的习惯性与其本身的心理生理、受教育程度、气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旦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方式,往往不容易纠正。习惯性违章只是某一特定人群的习惯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只要其安全心理、工作态度不变,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反复发生,除非行为人受到事故伤害而改变其行为方式。而习惯性违章的隐蔽性又对违章的习惯性起到了很大的掩护作用,加剧了习惯性违章的顽固性。,习惯性违章的特点,传染性:由于习惯性违章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很
45、容易被那些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所接受,一次次都不被发现,一次次能侥幸躲过不出事故,相反还能获得更多的休息或利益,逐渐削弱了其正确的安全操作方式,不但跟风效仿,还把习惯性违章当成工作“经验”加以传播。因此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传染能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会一层影响一层,造成“一脉相承”的后果,危害极大。,习惯性违章的特点,误导性:这一特性与“传染性”类似,所不同的是指挥者、管理者对操作者形成习惯性违章的影响。如果区长不重视安全,站长就更不重视安全;站长不纠正违章,班长也不愿去“得罪人”。违章得不到及时纠正,员工就认为冒险作业是对的,这无形中对员工安全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误导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员工的习惯性违
46、章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源于领导的安全意识。,习惯性违章的特点,阻碍性:具有习惯性违章的员工,通常会在心理上产生对标准的安全规程、新规定的逆反作用,总以为自己的习惯性方式好用、管用,其结果必然严重地妨碍安全规程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如果生产管理干部固守错误的违章指挥习惯,缺乏对新的安全思维方式、新的安全观念、新的安全管理机制学习或不接受或理解差,势必会对安全新思维的运用、新的管理机制的贯彻落实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习惯性违章的特点,潜伏性:习惯性违章可以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能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发生事故。因为违章操作仅仅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正是基
47、于这一点,按照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推论,只有当违章行为积累到一定数量或在一定环境下,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习惯性违章行为与事故的关系是与一定数量的行为结果成正比例关系的,反映了这种行为的复杂性、时间性。,习惯性违章的特点,上述分析了习惯性违章的8种特点,它们之间没有必然地因果关系,任何一种行为都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生理素质、对待人生的价值观、工作态度、文化程度等,或许还与我们的管理方式方法、约束机制不健全等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说明了反习惯性违章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第三部分: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习惯性违章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思想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由于职工个体
48、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思想素质等各不相同,造成违章的主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十二种。,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主观原因,麻痹心理,马虎心理,取巧心理,侥幸心理,唯心心理,逞能心理,蛮干心理,无知心理,麻木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奉上心理,习惯性违章,1、侥幸心理。自认为自控制能力强,可以驾驭所熟悉的作业环境和作业项目,以前同样作业都没有出过事,就把潜在的危险抛之脑后,侥幸认为这次也不会发生事故。但是如果一旦环境、设备、人员发生变化,就很可能引发事故。,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2、麻痹心理。这类情况中员工已开始接受了正轨的培训教育,思想认识是到位的。但是在单位安全生产形势较为
49、稳定的情况下,安全思想和警惕性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加上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工作内容,例如巡检取样、调参碰泵等,就容易把安全规程、防范措施淡化,产生轻视已掌握的操作规程的心理,不严格按规程办事,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3、取巧心理。这种情况的员工手脚比较麻利、脑子灵活,干一般性的工作速度快、效率高,为了获得更多地安逸舒服时间,或有时为了抢时间赶工作进度,图省时省劲,往往会总结分析投机取巧冒险违章违纪中的“经验教训”,简化操作过程、跨越操作工序等,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性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4、马虎心理。有些员工认为自己熟悉工作环境和作业程序,只要掌握主要的操作
50、规程即可,作业时粗枝大叶、不拘细节,他们往往对违章作业所造成已发生的危险比较警醒,对暂时没有发生的危险、潜伏危险掉以轻心,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5、逞能心理。这种情形主要表现在一些员工岗位技能比较高,有一定工作经验,理论上有一定水平,操作规程也熟悉,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思想,认为别人不敢做的事自己却敢做,显示自己“技高胆大”。这种“逞能”心理一旦得逞就容易形成习惯心理,形成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原因,6、蛮干心理。有些员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视循规蹈矩、小心谨慎为婆婆妈妈,把遵章守制当成是刻板,凭想象随意“创新”工作方法,只要能完成任务根本不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