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p 2,安全的概念,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们失去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p 3,人类对安全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自人类诞生以来,就离不开生产和安全这两大基本需求。然而,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却长期落后于对生产的认识。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保障安全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实现安全的可能性都在同步增长。人类对安全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p 4,第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仅有的自然
2、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分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地去认识和主动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从科学的高度来看,还处于无知(不自觉)的安全认识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后,生产中已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导致生产力和危害因素的同步增长(如:汽车的发明,导致交通事故的增长;采矿业的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的增加),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人为危害问题不得不进行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于是发展到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p 5,第三阶段是由于形成了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这类生产制造和设备运行系统中的安全
3、问题,必须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系统、安全技术措施,于是进入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p 6,第四阶段是当今的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静态的系统安全技术措施和系统的安全认识即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已不能很好地解决动态过程中随机发生的安全问题,必须更深入地采取动态的安全系统工程技术措施和进行安全系统认识。这就是当前正在进入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创立安全科学,还要使安全科学与技术在人类的大科学技术整体中确立自己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在人类整个生产、生活以及生存过程中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p 7,安全的基本特征,安全的本质是实现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要认识安全的本质,首先就要探
4、讨其基本特征,安全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是人类生产的必要前提,安全作为人的身心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绝对必要的。而人和物遭遇到人为的或天然的危害或损坏极为常见,因此,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安全,如果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无法进行。,p 8,实现人的安全又是普遍需要的。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人们必须尽力减少失误、降低风险、尽量使物趋向本质安全化,使人能控制和减少灾害,维护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相互间协调运转,为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发挥人和物的生产力作用。,p 9,2.安全的随机性安全取决于人、物、环境及其关系协调,如果
5、失调就会出现危害或损坏。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时间、地点及其动态平衡的方式等都带有随机性。因而保障安全的条件是相对的、限定在某个时空,条件变了,安全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故实现安全有其局限性和风险性。,p 10,3.安全的相对性安全标准是相对的。因为人们总是逐步揭示安全的运动规律,提高安全本质的认识,向安全本质化逐渐逼近。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以明显和潜隐形式表征客观(宏观)安全。安全的内涵引申程度及标准严格程度取决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的范围,科技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状况,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安全法学观念,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等现实条件。安全标准应当成为保护公众的安全规范,并以严格的科学依据为基础
6、。公众接受的相对安全与本质安全之间有差距,现实安全标准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并随着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提高而提高。,p 11,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无条件地追求绝对安全,特别是巨系统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有条件地实现人的局部安全或追求物的本质安全化,则是可能的、必须的。只要利用系统工程原理调节、控制安全的要素,就能实现局部稳定的安全。安全协调运转正如可靠性及工作寿命一样,有一个可度量的范围,其范围由安全的局部稳定性所决定。,p 12,5.安全的经济性安全与否,直接与经济效益的增长或损失相关。保障安全的必要经济投入是维护劳动者的生产流动能力的基本条件,包括安全装置、安全技能培训、防护设施、改善
7、安全与卫生作业条件、防护用品等方面的投入,是保障和再生生产力的前提。安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可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维护和保障生产安全运转、人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p 13,它作为生产力投入有其馈赠性的经济价值,包括创造的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同样含有安全的潜在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安全保障不出现危险、伤害和损坏(本身就减少了经济负效益)等于创造了经济效益。,p 14,6.安全的复杂性安全与否取决于人、物、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实际上形成了人(主体)机(对象)环境(条件)运转系统,这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结合的开放性巨系统。在安全活动中,由于人的主导作用和本质属性,包括人的思维、心理、生理等因
8、素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使安全问题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安全科学的着眼点是从维护人的安全角度去研究某系统的状态,最终使该系统成为安全系统。,p 15,7.安全的社会性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无论人为的或自然(天然)的灾害,生产(工人)中出现的伤亡事故,交通运输中的车祸、空难,家庭中的伤害及火灾,产品对消费者的危害,药物与化学产品对人健康的影响,甚至旅行、娱乐中的意外伤害等都给国计民生(包括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群体)带来心灵上和物质上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安全的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还体现在对各级行政部门以及对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高层决策者的影响。,p 16,“
9、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基本国策,反映在国家的法令、各部门的法规及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规范、标准中。从而使社会和公众在安全方面受益。8.安全的潜隐性对各类事物的安全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把握程度,总是受人的认识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局限。广义安全的含义,不仅考虑不死、不伤、不危及人的生命和躯体,还必须考虑不对人的行为、心理造成精神和心理伤害。,p 17,如何掌握伤害程度的界限及确定公众能接受的安全标准有待研究,各种产品(特别是化工产品)、医药、人工合成材料、生物工程产品、遗传工程产品等均有许多潜在危害。现今尚且有待人们去深入地专门探讨。客观安全包括明显的和潜隐的两种安全因素组成,它是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当今人们认为安全的概念,只能是宏观安全,它包括识别、感知和控制的安全和无法把握控制的模糊性安全。,p 18,所谓安全的潜隐性是指控制多因素、多媒介、多时空、交混综合效应产生的潜隐性安全程度。人们总是努力是安全的潜隐型转变为明显型。因此安全的潜隐性问题急待人们研究,只有通过探索、实践才能找到实现安全的方法。,p 19,p 20,p 21,p 22,p 23,p 24,p 25,p 26,p 27,p 28,p 29,p 30,p 31,p 32,p 33,p 34,p 35,p 36,p 37,p 38,p 39,p 40,p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