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5102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梳理.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 高三语文组,【复习目标】,1梳理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巩固训练,提升能力。,【考纲解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知识梳理】一、通假字 1“已”通“矣”2“共”通“供”3“说”通“悦”4“知”通“智”二、古今异义1古义:东方道路上(接待使节)的主人2古义:外交使节3古义:缺少的东西4古义:那个人,三、一词多义,其代词,它,代郑国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代词,他们,代使者代词,指代自己的副词,表商量的的语气,还是(补充),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2.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4.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马说()5.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以,介词,因为介词,拿连词,表目的介词,把连词,表并列介词,用,济动词,渡河 动词,成动词,有利,有益 动词,帮助,接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这件事代词,指秦军 动词,到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句末语气词,不译 疑问代词,为什么,四、词类活用,(一)1(1)军:驻军(2)盟:订立盟约2(1)东:向东(2)夜:在夜晚(3)朝:在早上;夕:在夜晚(二)(1)退:使撤兵(2)亡:使灭亡(3)阙:使削弱(三)形容词的活用1

3、(1)乏困:缺少的东西(2)远地,指郑国2(1)厚、薄:变雄厚、变薄弱(2)敝:损害,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状语后置句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对楚国有二心。2省略句翻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3判断句翻译: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4宾语前置句翻译:晋国,有什么满足呢?,【巩固训练】,1C 2B(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2)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

4、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拓展延伸】,1.【答案】B试题分析:文:动词,装饰花纹。2.【答案】D 试题分析:D表转折,但、却。A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或许”“大概”/代词,他们;B介词,对于/介词,从;C介词,拿、用/表目的连词,来。,3.【答案】(1)那些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的人,是因为要避风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为要避开潮湿。(2)大王希望招徕诸侯(或:使诸侯到来),不是很难吗?您的话过分(或:错了)了。(3)这样那么就算了。即使这样,君子难道就不想要求得富贵吗?,1、作文,当真没有可写的吗?,南宋朱熹有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5、活水来”,意思是说,池塘明净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如果把作文比做蓄水的池塘,那么在作文这个池塘里,要想蓄满清清的流水,不正是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来吗?是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材料不会自己走上门来找你,要你做“有心人”,去认真观察。通过观察,你就可以储备大量的生活素材,提笔作文,就不再会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了。,2、书读的多,作文为什么还写不好?,分析起来,读书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学,有三个毛病。一、读书不注重读“破”,没有在消化理解上下功夫。二、读书不注重吸收语言,没有在背诵上下功夫。三、读书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没有在汲取思想、知识的营养上

6、下功夫。,3、作文为什么要多练?,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停一段笔,况且都会有手生之感。那么,初学作文的同学们,不是更要不间断地多写多练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认真上好作文课。二、要积极开展课外练笔。三、要重视“不是作文的作文”。,4、怎样写日记?,一、写日记,内容要丰富,题材要广泛,不要有框框。二、写日记,形式要活泼,方法不拘一格。三、写日记,要写得集中。四、写日记,要持之以恒。,5、为什么要进行口语训练?,在口语训练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一、要敢于讲话。二、要善于讲话。把话讲好,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第一,要做到言之有物。回答问题,发表意见,要有具体的内容,干巴巴的几条筋,思想表达不清,别人也

7、听不明白,怎能交流思想?第二,要言之有序。讲话要有条理,逻辑性要强,要有说服力。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要有次序。为什么这句话先讲,那句话后讲,要有道理。讲话要做到条理清楚,组织严密。第三,要讲究技巧。说话要有节奏,速度快慢适中,抑扬顿挫分明,而且,还要重视感情的表达,要有语气。这样,就能增强口语表达的效果。三、要勤于思索。四、要说普通话。,6、作文怎样才能不走题?,认真审题,是作文不走题的保证。通过审题,要明确哪些问题呢?一、从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的中心。二、从题目的要求确定选材范围。三、从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的体裁。,审题的方法,一、从分析题目的结构入手,认真审题。确定作文的主题,选材的范

8、围以及作文的体裁。二、从分析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认真审题。三、从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入手,认真审题。,7、作文可以模仿吗?,模仿,主要有以下两种练习方式。一、模仿全篇文章的写法。二、模仿范文片断的写法。什么是抄袭呢?没有自己的内容,没有自己的写法,把范文的内容和写法一古脑儿地用到自己的作文,这种全盘照搬的做法,就是抄袭。,作文可以模仿,但模仿只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办法。而且要看到,这种练笔方法是有缺欠的。模仿的文章总有一种咬文嚼字的生硬感,不如创作的文章生动活泼、朴实清新。这种方法用得多了,容易束缚同学们的思想,不利于发挥创造性,因此不要把模仿作为主要的练笔方式,更不能作为唯一的练笔方式。模仿的

9、练习一定要和其他练习,特别是和创作的练习结合起来,既要有学习范文的模仿,也要有无拘无束的创作,渐渐学的多了,写的多了,就可以把范文的写法和语言溶化在自己的作文里,而不留模仿的痕迹了。,8、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又快又好?,作文,不仅要注意质量,还要讲究速度。这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下笔之前,要认真地思索,充分地构思。那么,动笔之前应当怎样进行构思呢?,一、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作文,无论是课内的命题作文,还是课外的练笔,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议论文要有一个主要的论点,记叙文要有一个贯穿整篇的基本思想。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了中心意思,作文就有了要求,选材就有了范围,不会东写一

10、句,西写一段,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所以,下笔之前,要认真审题,搞清题意,紧紧扣住题目的要求和规定的范围,确定一个中心。,二、要认真选择和组织材料。,如果把中心意思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写作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如何选择和组织构成这篇文章的材料。首先是选材。原则上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作用的材料,则取;对表达中心意思没有作用的材料,则舍。材料的取舍,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可用的材料选出后,也不要平均对待。一般地说,凡是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要详写;凡是对表达中心起一般作用的,就略写。其次是组织材料。材料有了,哪个先写,哪个后写,要有一个顺序。全文分几段,每一段之间怎

11、样过渡,要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要把材料很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三、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结尾。,文章是一个整体,有了灵魂中心意思,有了血肉材料,还要有头有尾,这就要在构思过程中,考虑一个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要扣紧中心意思,引出下文;文章的结尾,要总结全篇,深化中心思想。好的开头,可以引人入胜,使人很有兴味地读下去;好的结尾,可以回味深思,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考虑一个好的开头结尾是构思过程不可忽视的内容。,四、编提纲,把构思的结果写出来。,经过思考,要写什么,应当怎样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打算。但还不要急于动笔,为了使作文写得顺畅,要把构思的结果写出来,编成一个作文提纲。如

12、果来不及写,脑子里也要有一个提纲。,9、为什么要自己动手改作文?,一、同学们自己修改作文,有助于提高作文质量。二、同学们自己修改作文,有助于掌握作文规律。三、同学们自己修改作文,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四、同学自己修改作文,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修改作文要有一种“一定要把作文改好”的信念,无论怎样难改,也无论改了多少遍数,只要没有改好,就要锲而不舍,再攻不已,去执着地追求,这是对学习毅力的极好锻炼。修改作文,还要有一种自我监督、严格要求的自觉性。无论是老师课上布置的作文,还是课下自己的练笔,以至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都能自动进行检查修改。这种习惯的养成,可以加强学习的责任感。此外,修改作文,可以培养谦虚好学的精神,重视别人意见,进行自我批评。总之,修改作文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10、怎样发现作文的问题?,一、作文写完要多看几遍。二、修改作文要出声地读一读。三、自己提不出问题,请别人来批评。四、过一段时间再改是发现问题的办法。五、与范文比较,有助于发现问题。六、认真领会老师的批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