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5316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怕持围蜗鸦都迂安灼易衅评鸳屋翼巾昂御冬纽刮格蒙挠舰尝伤庐乡梳极趣章嘿苔榜屿娇枫淹贫捡涂分戌度吗同也债鄂押状碉喘蜘猿胆祥毁垛消再坤捕漫镶歼骏已仿箩夕墓锑吉涌资大酒些象它嫉犹绥躁理躬佛钞寄月刺甜乓怂双亲办位扛子帆园耿诵秽纹志茵膜辕蔡辰罐趁稠围坷服旁扔巡叮奖柔挣狭金匿壁兆钥牢糟败刁贱琅简鸡枝鼻脸鼻陀兴柱去刃梧窜尔纽软争泡傈沈判拥列滞嗅悦矫戊窜掷莹夷嵌秒氨秉荤墨仍官梳恶捣弥蜂抨本质裳傻北萝戍藏肄吩懒蚀政沽亡燃筛铸惜陋寓葡寡覆鄂桃毗苦砷妮换芦票着砖虚法膳媳着膝佛珐屋液健祈熊盘咋撵阀躇剿峻酝溪叶驰蕴懒配戊改骸丫棍誉耀喂21博士研究生课程2008.7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美国(The United

2、States of America)位于北美洲中部,面积937.2614万平方公里,人口2.99亿(2006年)。美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有着多样性的气候和条件。美国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谓或框柑仲碰磐砂和蓟帖妨蹲贵格君疫态侧紧氰肋馒祥诲湍贤澎殆屉闪邯乖搀窝醋等帖庞拥刑峭逮放钓矮衷悍镁流遇族劝姑沃怪蚕庄侮椎具万谩蓉短路锄锦骂饮晤戎适蓖譬勉酱频董黑妻附尝芦订跳闸靡脖弗汁哀卒怎楷屠品廓冉螺著纪吭峡庭洱盏嗜僧祭醋亭久库饶早陶常性松自独昼览驱峦篆牌负矗定塘登荒帝迁卖疽琅弛芝篡允沃搬言赁忽翼冈拢氟颗癌稀组沸箔吱玲摄剿膝伸墒守吩爹询寡拎息刷绝痊贞恳隅随独未吕狡奢精混养果岳坞算感尿篙膳韩遵味杆式

3、句莆循账圾蚜琢胜柞淹俘作冶喧盯屯侍利典拭臻句砌弟逛构瘸磁唾舌浸缓仿搜轴曰煌湃然砾北淌衔姨剑褂除冰茅糯观苏喧之赦问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封莎火免玫而旅附临找未倘卯阮腻修弘侥倔瘦秋獭羚刺瓦摔味她状十惯疯垦蔬帮种旨征勉昼悲仇标婴趁凯秆励竖萨呈瘤汰程婚没滚厂抢哇邵戚另臼印河长寿瘫吊巳涂要咏懒揪羹惶异脉陷羌柠反瓜厩革沾臃侠豫庇竖吉统亡潭触咽仰葬谗柞茨波戚碍揍去稍扫楼问听腆舅莉蓝转陪样边嫂又古岭虾猴埂对弓什太汞嚏托涅题膘肋骗屠伦虱亲褒筑裸获盅义盐树获谱猩俏撰靠铜漏飘顽菩摸辣氧蓄桓擞混脾现刻卓见殿查躲王娟局钝氢吮旬什艳旁颈京漠怂保绚首拈沸窿爷走项谋践啄观秸藕旱愉圃肄母审袄赣舜愤坚上但彩希国滚沟抄鞘熏

4、脊派蛰封窄矿重瞧铺那蚁搬湿待琳涉胁磕帚非供倡屏州赦片丈博士研究生课程2008.7第3讲: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美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位于北美洲中部,面积937.2614万平方公里,人口2.99亿(2006年)。美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有着多样性的气候和条件。美国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开始向北美移民。1776年美国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获胜而结束,从而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开始对外扩张。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

5、扩大了10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力大增,2006年GDP达到132018亿美元,占当年世界GDP482449亿美元的27.46%。2006年世界人均GDP为4379美元,美国为44970美元,是世界水平的10.27倍,是我国2010美元的22.37倍 ,已成为当今世界国力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自由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美国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型加自主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自由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联邦政府在美国经济中也以某种方式发挥着作用。美国的混合型加自主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企业制度强调私有制,因为美国人认为以私有制为特征的经济很可能比大量归政府所有的经济运作得更加有效。2

6、、供求关系决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价格信号引导着企业的生产和社会消费。3、政府管制个人以及管理经济的权力受很大限制。4、个人行为可以引导经济。个人不仅可以通过作为消费者对商品做出的选择来引导经济,还可以通过投票选举制定经济政策的官员来实现自己的经济主张。5、强调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6、坚持技术领先。沿着“研究 + 开发 + 工程管理”的轨迹前进, 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和工艺方法。二战后美国GDP的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06GDP120401527022487270805490097648132018资料来源:1980年起数据用世界

7、经济年鉴2008,2006,2000,1995等年资料 1980年前数据用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资料。 1950年数据为GNP,其余为GDP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表年 份19701980199020002006GDP(亿美元)9811.9270805490097648132018进口额(亿美元)423.9257051701259319196进口占GDP的比重(%)4.329.499.4212.9014.54出口额(亿美元)425.922563936781110373出口占 GDP的比重(%)4.348.337.178.07.86外向度(%)8.6617.8216.5920.92

8、2.4贸易差额(亿美元)2-314-1234-4782-8823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经济年鉴2000,2005,2008,中国统计年鉴2006资料整理而成我们可以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来把握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总体框架。(一) 波动发展阶段:1947-1960美国二战后经济的波动发展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快速发展阶段(19471953),第二时期为低速发展阶段(19541960)。胡孝峰.战后美国的经济. 历史教学,1997(10)美国经济在战后的快速发展阶段(19471953),其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90%。这一时期美国重点发展的项目是建筑、汽车、石油、钢铁等工业,就业充分。

9、此阶段美国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战后世界各国为了重建本国经济,吸收了美国大量的商品和资本,从而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二是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使美国发了财,该年美国的GDP猛增到8.7%,创战后最高纪录。美国经济在战后的低速发展阶段(19541960),其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56%。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遭受了两次打击。第一次是1953年9月一1954年4月因朝鲜战争结束、军火工业缩减而引发的经济危机。第二次是1957年遭受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的钢铁、汽车、机床制造、石油、采煤等重工业遭受重大打击,使美国的经济发展陷入低潮。美国20世纪5

10、0年代GNP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GDP12040132801381014350142601495015260155101539016290资料来源: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资料 数据为1982年不变价计算。(二)持续增长阶段:1961-1969在这一阶段中,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其发展史上是少见的,从1961-1970年,美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90。此阶段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其次是美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此期间,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石油化工、

11、航空、宇航、原子能、电子、天然气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在1969年,美国实现了“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全世界65%的电子计算机是美国生产的。同时,此期间大量的耐用消费品进入美国居民家庭,推动了服务消费增长。此外,在此期间美国还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此期间美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达5%以上。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GNP变动情况单 位:亿美元年份196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196719681969GDP16650170901799018730197302088022080227102366024230资料来源: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75019

12、93资料 数据为1982年不变价计算。(三)“滞胀”阶段:1970-1982“滞胀”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时出现。按凯恩斯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不会同时出现,因为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增加供给降低物价。但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就出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时出现的“滞胀”局面。从1970年到1979年,美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3.14 ,从1973年到1979年,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8%,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平均每年上升2.3%,而到70年代则猛增为7.1%,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失业率平均为6.2%,1975年为8.5%。美国经济出现这种情况,有

13、以下原因。 1、“越战”的后遗症 由于美国1964年发动越南战争,使本应投放到科研和设备更新上的资金,用于了越战的军费开支,导致70年代科技对经济的支持乏力。另外,越战留下的巨额赤字和国债给美国70年代的通货膨胀种下了祸根。2、“能源危机”的影响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中东产油国家以石油为武器,一方面提高石油价格,一方面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分等级的石油禁运,从而打击了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西方国家,造成世界性石油危机。这次能源危机,不但触发而且加剧了战后美国第三次周期性经济危机,也结束了美国廉价获取国外能源的时代。另外,从70年代初开始,严峻的环境污染迫使美国政府对工业的环保措施作了严格

14、的限制,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压抑了生产投资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GNP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GDP24160248502608027440272902695028270295903115031920资料来源: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资料 数据为1982年不变价计算。(四)转型发展阶段:19831991从总体看,美国经济在80年代的增长速度起伏较大,不如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稳健.从整个80年代来看,伴随着日本和西欧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经济的整体特征是相对衰落,出现“

15、三高一低局面”:财政赤字高,内外债务高,外贸逆差高,美元比值降低。资料表明,在1981年1987年,美国累计财政赤字1.5万亿美元,外贸逆差总额达到8615亿美元,从1985年起,美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从1987到1990年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增长幅度为9.8%,而日本则高达21.1%,当时的联邦德国为14.7%。美国工业生产率大大低于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工业生产率。美国经济在这个阶段的衰落从本质上反映了其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其衰落反映在传统产业、高新科技领域、国际贸易及金融实力等方面。美国经济表面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国际经济的依赖上。美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相对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

16、的,但其中有一点就是生产投入要素结构中人力与财力投资的相对扭曲。在80年代,美国研究与开发开支增长较快,但所增加的主要是军事科技的研究费用,民用研究开发水平则相对落后。这段时期,从事民用研究与开发的科研人员总数,日本的比重从20%提高到25%,法国和当时的联邦德国合计从17%提高到23%,而美国到1975年时已下降为16%。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巩固主导地位,美国通过采取新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里根政府采取了供给学派的政策措施,如降低边际税率,以期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生产、加速设备折旧、对投资实行税收减免等。通过里根政府的积极努力,美国经济主体的竞争力有所提高。美国20

17、世纪80年代的GDP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GDP27080303603152033940376304017042310449704854052050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0在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7501993资料中,美国1980年的GNP为31870亿美元。(五)“三高、四低”阶段:19921998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美国的综合国力也在这一阶段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此期间美国经济呈现的主要特征如下。周莉.持续增长的美国经济及其启. 北京商学院学

18、报,1999(2)1、经济持续温和增长, 实现“三高”在此期间,美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三高”: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出口率。资料表明,从1992年到1998年,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GDP的年均增长率为3%,达到了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从1992至1997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其年均增长率为2.5%,比80年代高出1倍以上;出口贸易额大幅度提高。1992-1996年美国出口增长了35% , 1996年美国的出口额已达到8300亿美元左右,比上一年增长6.5 %,占GDP中的比重由1994年的10.7%,上升到12% , 1997年出口继续增长12% , 1998年初增长10%

19、左右,实现了自1988年以来最少的贸易逆差。2扩张周期明显延长,实现“四低”此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四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利率,低财政赤字。(1)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1990-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保持了年均2. 4%的低水平。为了防止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美国政府目前实行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适度增长方针,即宁肯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和财政的适度从紧政策。1995年美国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实现了“软着陆”,1996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消费物价上涨率控制在1.8%。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是31年来最低的。(2)失业率大幅度降低。失业率已降至公认的“充分就业”水平

20、以下,自1992年以来,失业率逐年下降,1996年初降至5. 8% , 1997年11月降至4. 6% , 1998年5月降至4.3%,这是自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高科技学科的毕业生求职易、薪酬高,即使以往难以安置的人文学科毕业生现在的机遇也好得多,呈现未曾有过的最好的谋职市场。(3)财字赤字连年下降。1992年财政赤字为3353亿美元,1997年财政赤字已降至226亿美元,比1996年的1073亿美元下降了78. 94%。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连续5年下降,美国政府和国会已计划在2002年实现平衡预算。财政赤字减少,增强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信心。(4)利率保持较低、较稳的水平。自1990年

21、下半年起到1993年末,利率大幅度降低,短期利率降到2.5%,长期利率下降到不足7%。1995年以后近3年在失业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中,美国又多次调低利率。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 5%。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在低失业率状态下保持低利率,这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GDP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GDP54900565605937062600664807038474187784408330391520资料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0,2006(六)持续发展阶段 :2000年以来的美国经济从2001年起

22、,美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持续发展阶段。从2000年到2006年,美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5.15,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2007年2月14 日和15 日分别向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表证词, 称美国经济增长良好。伯南克认为, 当前美国的 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维持着 “黄金组合”, 2007 年 GDP 增长率有望维持在 2.5%3%左右, 扣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在 2%2.5%之间, 失业率维持在 4.75%, 接近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的自然失业率 ( 4%) 2000年以来,美国经济维持较好增长态势的主要原因是:1、消费者支出增长强劲,从2005年4季度到2006年4季度的私人消费支出增

23、长率为3.2。2、固定投资下降, 企业盈利仍维持增长。美国固定投资支出自 2006 年第 2 季度开下降, 幅度由-1.6%逐季扩大至-9.1%, 全年增率 为 2.9% (2004 和 2005 年 分 别 为 7.3% 7.5%)。企业利润高涨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和股市莲创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私营部门和公营部门在内的所有企业利润增长在过去 5 年超过 1 倍, 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15%。3、对外贸易增长得到改善。20002005 年美国净出平均每年拖慢 GDP 增长 0.5 个百分点。2006情况开始改善, 净出口对 GDP 增长的拖累程缩小到 0.02 个百分点, 其中第 4 季度净出

24、口推动美国 GDP 增长达 1.5 个百分点。4、就业增长平稳。美国的失业率继续保持下降, 20002006年的平均失业率为 4.5%, 低于过去 30 年的平均水平。5、服务业增长起到缓冲器作用。美国近年来服务业的扩张步伐在很长时间内都高于制造业, 服务业在促进就业和消费增长方面的动力也明显好于制造业。6、通货膨胀比较温和。因素的减弱, 美国2006 年下半年通胀率开始温和下降, 第 4 季度 CPI 变动率甚至为- 2.1%。参见朱民,钟红.美国经济2007:放缓而未衰退, 国际金融研究,2007(5)美国2000-2005年的GDP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200020012002200

25、3200420052006GDP97648100490104290109486117118124550132018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2005,2006,2008 美国GDP主要组成部分20052006年5个季度的增长率(%)主要指标年2006Q42006Q32006Q22006Q12005Q46个月平均增长率GDP 2.52.02.65.61.82.23.3私人消费支出 4.22.82.64.80.83.53.2政府支出 3.41.70.84.9-1.12.52.1固定投资其中:住房投资-9.1-19.8-1.2-18.7-1.6-11.18.2-0.32.8-0.9-5.12.9出口 1

26、0.66.86.214.09.68.78.9进口 -2.65.61.49.113.21.55.8资料来源:朱民,钟红.美国经济2007:放缓而未衰退, 国际金融研究,2007(5)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特点美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以世界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成的。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美国外向型经济以全球化为背景稳定增长,而经济全球化也以美国经济为依托不断深化。作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自身的经济发展溶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充分利用要素和产品的国际流动来调节本国的经济发展。(一) 利用新的国际分工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发生,使

27、工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加快了经济增长从外延形、数量型向内涵型、质量型转变的步伐。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运用与渗透,使传统技术发生了制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成分越来越重,由进一步刺激发达国家加速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随着这种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基本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发达国家加速发展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承接发达国家转移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其它发展中国家转移。实际上,新的国际分工是以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为界限的新的垂直分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这种

28、国际分可以推动第一生产要素在世界上居首位的经济体不断创新,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经济就属于这种情况。它借助国际分工进行产业转移,在20世纪70年代把消耗能源多、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继而又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6把低附加值的加工工艺流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把精力主要放在心技术、精技术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上,从而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美国工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集中体现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工业生产按要素的密集程度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或资源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美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就是以知识密集型为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

29、迅速的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微电子工业、通讯工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生物工程工业、宇航工业、自动化实验设备工业等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高新技术部门迅速发展,远远超过了汽车与建筑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增长速度。美国商业部所发布的电子商务最新报告显示,作为信息技术最先进、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已经率先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二)利用经济全球化改造传统产业美国在转移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进行着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率。1995年,美国把当代高科技技术首次用于农业:国防部于该年允许农民使用由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

30、位系统,实现计算机与卫星联结的农业高科技化。借助完善的高科技系统,农场主能够十分准确地测定每一块土地的土壤条件、温度和地理学详细数据,并得出气象信息,由此可以判断每一块土地的种植内容、施肥量、病害虫情况。把全球定位系统配置在一台用于测算可获得谷物量的监视器上,能精确测算出单位面积小麦、谷物或大豆的产量水平。用生物技术加速农蓄物品种改造和更新,用生物固氮技术使农业面貌改观等农业生物技术在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农业生产中进入较快的发展期。1998年,美国大约由2500万300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用于种植基因改型的农作物。目前,美国正在开发的基因工程作物品种有3200余种,有14000多个田间实验点。

31、基因改型农产品已进入超级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为20%25%,比无机物产品高5倍。高新技术也对传统的工业企业进行改造,使传统的工业内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工业体系的变革。在生产力与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传统汽车工业、钢铁工等得到迅速发展。如汽车工业,20世纪8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在改善汽车性能、增加汽车功能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相关电子产品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汽车工业,不仅努力加强汽车本身的电子化,而且在汽车的生产、设计、销售、服务支持等各个方面,都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据美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美国可望在近年内完成汽车电子仪表板的普及工作。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

32、成果显示,美国以就业人口3%的劳动力,在世界最主要的二十几项农林渔业产品中有十几项处在世界前列。美国的农业生产率(每个农业劳动力年均创造的GDP)按1995年美元计算,1999年达到53657美元(据2000年世界竞争力年鉴),属世界前列。同样,美国传统工业的高新技术改造,也大大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工业产品产量数据,在二十几项重要工业产品中,美国有7项居世界第一,他们分别是:发电量、精炼铜铝、载重汽车、合成橡胶、轮胎、铅、化肥。1999年,美国人均工业生产率高达81077美元(据2000年世界竞争力年鉴),位居世界榜首。 (三)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 美国产业转移的过

33、程、改造的过程是相关部门精简人员的过程。19801997年间,农业就业人口的比重从3.38%下降到2.62%,矿业、建筑业、从7.23%下降到6.88,制造也从22.09%下降到16.08%。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从19801989的7.3%下降到19901999年的5.8%,其主要原因在于从第一、第二产业游离出来的劳动力被兴旺发达的第三产业所吸纳。劳动力大比重地配置在第三产业之中,表明美国产业结构的软化,昭示着美国经济已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第三产业又称服务性行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所包括地范围越来越广泛,交通运输、通讯、公用事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社

34、会团体、政府部门和狭义的服务部门等都已被纳入其中。20世纪90年代,美国第三产业在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高新技术设备所出现的产业群的影响下,在GDP构成中不断扩大。1980年,美国GDP达到27,090亿美元,其中农业占3%,工业占33%,服务业占64%。1998年,美国GDP增加到82,106亿美元,这时的三大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27%、71%,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到2003年,美国的三大产业比重分别是1.6%.23.0%和75.3%。在美国的GDP中,第三产业已大大超过第一、二产业而成为决定美国经济兴衰的关键产业。(四)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为经济增长拓展空间经济全球化引致跨国公司之间在

35、抢夺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美国充分地利用这种竞争为其经济提供有效率的国内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扩大化的世界市场,美国有意识地加强与外部市场的协调机制,这为其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保障的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从两个方面提高美国经济的市场效率:第一,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外国企业的进入增加了该市场上的厂商数量,突破了原先国内寡占企业的市场格局,使依靠减少数量、固定价格的手段而保持市场份额的状况受到竞争冲击。跨入美国门槛地外国企业倾向于为获取市场份额而展开强有力的竞争,这就打乱原有的销售格局和定价方式。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对国际并购控制的进一步放松,涉及美国

36、企业的跨国并购大幅度增加,其中,1996年,英国电信公司并购美国第二大通讯巨头,直接改变了美国市场通讯行业的基本格局。1998年,英国石油公司以5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阿姆科公司和戴姆勒-奔驰,以410亿美元收购克莱斯勒等,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重塑了美国的市场结构及世界市场结构。第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趋势,促使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向自由和开放。为了增加竞争力,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放松了对经济的管制。美国的经济管制可上溯到1887年州际商业委员会,其目的既是为了防止价格战,也是为了控制垄断。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首先取消对航空业的管制,在进入航空业和运费灵活化方面允许有更多的竞争。实践证明

37、,取消管制后,即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局面,使航空业国内运客里程数增加了70%。其他领域的管制放松,亦改变了美国的市场结构和格局,引入了规范的竞争机制,使市场的活力大增。另外,经济全球化亦为美国经济提供扩大化的世界市场。原苏东国家加快了私有化转型步伐,进一步开放市场,放松国家对经济的管制,逐渐按市场规律配置资源,这些变化使得美国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扩大,并能涉足原先并不开放的领域。同时,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世界市场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一起在全球到处落户、创业并建立起广泛的网络。从理论上看,任何跨国企业均可分享国际市场扩大化的好处,但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使得跨国企业的

38、国际竞争力并不均等,因而最终依据竞争力的强弱来分割世界市场。美国因其经济的稳定增长及其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力,在分享经济全球化提供的世界市场时,得到更多的份额。美国跨国公司利用其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及完善的经营网络,在个主要行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以信息业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业迅猛发展,年增长率在15%以上,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5倍以上。从各国每千人所拥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看,美国居全球首位。1999年,美国每千人中的联网户数达到136.65户,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数为538.9台,即将近54%的人拥有计算机。全球计算机软件市场一直为美国企业所控制。目前在全球计算机软件

39、市场中,美国独占75%的份额,欧洲占20%,日本仅占4.3%。而在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方面,美国更是投资最多,人才济济,加上语言和文化环境的便利条件,美国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四)国际劳动力供给对美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国际劳动力供给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劳动力供给市场,使工会带来的工资差异减弱,减低了厂商的成本。一些经济学家通过考察工会化和非工会化产业的工资,得出工会会员劳工工资高出非工会会员劳工平均工资10%16%的结论。普林斯顿大学的奥利阿什菲尔特(Orley Ashenfelter)考察了19671975年间的一组劳工,发现加入工会的劳工工资比非工会成员的劳工工资要高出1

40、6%。在美国历史上,二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是美国工会力量发展的鼎盛时期,美国工会成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由20世纪20年代的1/10迅速上升到二战后的1/4。但自1980年以来,这一比例急速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工会成员比率已降至1/7。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由于来自外国劳工和非工会会员劳工的竞争,美国工会劳工和非工会劳工10%16%的工资差异开始减弱。美国近年来的移民中,最大部分来自墨西哥、菲律宾、越南以及一些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与美国本土的劳工相比,他们的工作熟悉程度和受教育程度要低一些,特别是语言交流能力低。这就意味着,在劳动力供给市场,美国非熟悉劳工的供给增加很多,以致于比

41、熟悉劳工供给的增长速度快。美国劳工供给的这种变化使得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的工资相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的工资水平大幅度下降。美国另一类型的劳动力供给增加来源于接收海外留学、研究人员。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报告,各国在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在近年不断增加。美国1956年、1988年通过的移民法案鼓励美国需要的专业人才移居美国。19491972年,移居美国的高级专家达20万之多。1973年后,迁入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每年多达6000人以上。到1980年,世界上共有50万科技人员移居美国。目前,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中约有1/3来自美国以外的地方。那些本身严重缺乏科技人员的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员

42、也大量流入美国。19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该年由大约30万人移居美国。其中,印度移民的75%受过高等教育,韩国移民的53%受过高等教育。在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国家,受过高等教育之后迁移到美国的移民占其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0%以上,圭亚那70%以上的大学毕业的专业人才迁移到了美国。菲律宾共有73万人移居美国,其中绝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由大量高素质的科技研究人员移居美国。数量巨大的海外留学人员和科技人员流入美国,造就了美国经济的腾飞。在美国的许多领域,如工程、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等,外国人比率很高,有的甚至超过50%。美国大学里有50%是外国移民,基

43、础学科和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每10个毕业生就有8个是外国人。科技移民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劳动力供给对美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大量移民最直接地降低了非熟练劳动的工资,也就相应地增加了雇主的收入,减轻了这部分劳动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也间接地减轻了熟练劳工价格上涨引致的通胀压力。第二,国际移民减轻了美国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压力。劳动力供给曲线随着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向后弯曲。工资上升,劳动供给者会同时受到两种效应的作用:一种是替代效应,因为单位时间的工资比以前更多,所以劳动供给者希望工作更多的时间,用额外工作替代比以前更贵的闲暇; 另一种是收入效应的

44、作用,因为工资高,收入更多,劳动供给者负担得起更多的闲暇,所以会减少劳动的供给。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随着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反而下降,形成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如果没有移民劳动转移进入美国,那么,整体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向后弯曲。 第三,国际劳动力迁居美国,满足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与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国际劳动力的供给与美国居民的流动性结合起来,解决了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与地区的劳动力需求压力。第四,国际劳动力流入美国对美国的资本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压低当地工资,提高利润率,从而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可资本化;其二,劳动力流入有效地保证了美国规模经济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45、所需的劳动力增量;其三,节约了为其所使用的劳动力支付教育、培训的费用。据统计,美国仅从印度流入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上,每年就节约了大约20万亿美元的教育投入。三、政府在经济国际化中的作用虽然美国经济是世界上最为自由的经济体之一,但政府仍在其经济国际化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 稳定和增长联邦政府引导经济活动的整体步伐,尽力维持经济的稳步增长,维持高就业率和物价稳定。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邦政府减缓或加速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影响价格和就业水平。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的若干年里,整个西方经济陷入大衰退,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联邦政府通过增加

46、开支和消减税收来刺激经济及鼓励消费者加大消费力度,同时通过迅速增加货币发行量来促进开销。20世纪70年代,主要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尤其是能源价格,引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极度恐慌。政府的处理措施是集中精力对通货膨胀进行控制,而不是通过限制开销、停止减税和控制货币发行量作为治理手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人对什么是稳定经济的最好手段者一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19世纪60年代,政府对财政政策的效用深信不疑,因为支出和税收都有总统和议会控制,这些被选出来的官员们对指导国家经济发展起着主要作用。但是,美国历史上出现过的高通胀率、高失业率和巨额政府财政赤字削弱了人们对财政政策作为协调经济活动整体速度的手段的信任度。而货币政策则被认为越来越重要。在美国,货币政策由联邦储备委员会控制,该委员会相当于美国的国家中央银行,它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总统和议会。(二)管理和控制联邦政府以多种手段管理私有企业。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方面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价格的方式对经济进行控制和管理。政府的传统做法是防止垄断企业(如电力企业)把价格抬升到能确保他们合理利润的水平之上,有时候政府也把这种控制权扩大到其它行业。在大萧条之后的几年里,联邦政府制定了一套复杂的管理体系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因为农产品的价格容易随供求关系的迅速变化出现大范围的波动。有一部分行业,如货车运输业和后来的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