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利润管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5494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与利润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成本与利润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成本与利润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成本与利润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成本与利润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与利润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与利润管理.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0章 成本费用管理,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第二节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 第三节 质量成本控制,第一节 成本控制概述,成本控制的意义成本控制的分类成本控制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程序,成本控制的分类,按控制的时间分类 按控制的原理分类 按控制的手段分类 按控制的对象分类 按控制的时期分类,成本控制的原则,全面控制的原则 讲求效益的原则 目标管理及责任落实的原则 物质利益的原则 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例外是指实际工作中,那些重要的、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判断例外的标准:重要性 一贯性 可控性 特殊性,成本控制的程序,第一,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或标准 第二,分解落实控制的目标 第三,计算并

2、分析成本差异 第四,进行考核评价,第二节 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类型及其计算分析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一、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概述,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内容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和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方面内容。其中,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的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则与成本的日常核算相联系。,二、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涵义标准成本的种类标准成本的一般公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涵义,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

3、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标准成本不同于预算成本,标准成本是一种单位的概念,它与单位产品相联系;而预算成本则是一种总额的概念,它与一定的业务量相联系。,标准成本的种类,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实标准成本,实际中广泛采用,标准成本的一般公式,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应区分直接材料价格标准和直接材料耗用量标准预计制定。,【例101】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已知:A企业预计204年甲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资料如表101所示。要求:制定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表101 甲产品消耗的直接材料资料,解:,单位产品消耗材料的标准成本3250116 03

4、2(元/件)单位产品消耗材料的标准成本4370230 186(元/件)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16 032+30 18646 218(元/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应区分直接人工价格标准和人工工时耗用量标准两个因素予以制定。,【例102】产品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已知:A企业预计204年甲产品消耗的直接人工资料如表102所示。要求:确定单位甲产品消耗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表102 甲产品消耗的直接人工资料,解,第一工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91.2504 560(元/件)第二工序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114404 560(元/件)单位甲产品消耗的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4 5604

5、5609 120(元/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需要按部门分别编制。如果某种产品需要经过几个部门生产加工时,应将各部门加工的该产品的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加以汇总,计算出该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是由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和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两个因素决定的,【例103】,【例103】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已知:A企业预计204年甲产品消耗的制造费用资料如表103所示。要求:确定单位甲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表103 甲产品消耗的制造费用资料,解,第一车间: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316 800/21 120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422 400/2

6、1 12020(元/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152035(元/小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5602 100(元/件),第二车间: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394 240/28 16014(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619 520/28 16022(元/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142236(元/小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6802 880(元/件),单位甲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 1002 8804 980(元/件),【例104】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的编制,已知:例101,例102和例103中有关A企业甲产品各个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资料。要求:编制该企业204年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单。,解,依题意,编制的A企业204

7、年甲产品的标准成本单如表104所示。,表104 204年甲产品标准成本单,三、成本差异的类型及其计算分析,成本差异及其类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成本差异及其类型,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成本差异类型:按成本差异构成内容不同进行分类 按成本差异形成过程进行分类 按成本差异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分类 按成本差异是否可以控制进行分类 按成本差异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格差异+用量差异,【例105】,【例105】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

8、,已知:A公司的甲产品标准成本资料如表104所示,204年1月份实际生产400件甲产品,实际耗用A材料200 800千克,其实际单价为30元/千克;实际耗用B材料280 000千克,其实际单价为45元/千克。要求:计算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解,A材料成本差异30200 800-32501400-388 800(元)(F)其中,价格差异(30-32)200 800-401 600(元)(F)用量差异32(200 800-501400)12 800(元)(U),B材料成本差异 45280 000-43702400525 600(元)(U)其中,价格差异(45-43)280 000560 00

9、0(元)(U)用量差异43(280 000-702400)-34 400(元)(F)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差异-388 800+525 600136 800(元)(U),以上计算结果表明,甲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形成了136800元不利差异。其中,A材料发生了388 800元的有利差异,B材料形成了525 600元的不利差异。,前者是因为A材料实际价格降低而节约了401 600元成本和因耗用量增加而导致12 800元的成本超支额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是因为B材料实际价格提高而增加了560 000元的成本开支和因耗用量的减少而节约34 400元的成本共同造成的。,可见,该企业在对A、B两种材料耗用方面的

10、控制效果是不同的,应进一步进行分析评价,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格差异+效率差异,【例106】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已知:同例105,204年1月份 A公司为生产甲产品,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实际耗用人工小时分别为4800小时和42000小时,两个工序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包括直接工资和计提的应付福利费)分别为4 416 000元和4 620 000元。要求:计算甲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解,第一工序实际人工价格 1 838 160/19 980 92(元/小时)第二工序实际人工价格 1 782 000/162 000 110

11、(元/小时),第一工序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 838 160-91.25040014 160(元)(U)其中:人工价格差异(92-91.2)19 98015 984(元)(U)效率差异 91.2(19 980-50400)-1 24(元)(F),第二工序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 782 000-11440400-42 000(元)(F)其中:人工价格差异(110-114)162 000-64 800(元)(F)效率差异 114(162 000-40400)228 000(元)(U)甲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4 160-42 000-27 840(元)(F),以上计算表明,甲产品直接人工成本的有利差异为27

12、 840元,是由于第一工序的14 160元的不利差异和第二工序的42000元有利差异构成的。,前者是因为该工序实际人工价格的提高而超支的成本15 984元和因实际耗用工时减少而节约的成本1 824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是由于该工序实际人工价格的降低而节约的成本64 800元和因耗用工时的增加而超支的成本228 000元所造成的。,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耗费差异+效率差异,【例107】,【例107】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已知:同105,204年1月份A公司为生产甲产品,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的实际耗用的机器小时分别为25000和31000小时,两个车

13、间的实际工时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均为14.5元/小时。要求:计算甲产品的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解,一车间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14.525 000-1560400 2 500(元)(U)其中:耗费差异(14.5-15)2 500-12 500(元)(F)效率差异15(25 000-60400)15 000(元)(U),二车间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14.531 000-14804001 500(元)(U)其中:耗费差异(14.5-14)31 00015 500(元)(U)效率差异 14(31 000-80400)-14 000(元)(F)甲产品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2500+1 5004

14、000(元)(U),以上计算表明,甲产品变动性制造费用形成了4 000元不利差异。其中,一车间发生了2500元的不利差异,二车间发生了1500元的不利差异。,前者是因为费用分配率降低而形成的12500元的有利差异和因为效率降低而增加了15000元的不利差异;后者是因为费用分配率提高而形成的15500元的不利差异和由于效率提高而形成的14000元的有利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见,这两个车间对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控制效果是不同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费用-标准费用=预算差异+能量差异=耗费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两差异法 预算差异 能量差异三差异法 耗费差异

15、 能力差异 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两差异法与三差异法之间的关系,预算差异=耗费差异能量差异=能力差异+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两差异法,【例108】,【例108】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两差异法),已知:同105,204年1月份A公司甲产品的预计生产能力为352件。为生产甲产品,两个车间实际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分别为423000元和619 000元。要求:用两差异法计算甲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解,一车间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 423000-2060400-57 000(元)(F)其中:预算差异 423000-2060352600(元)(

16、U)能量差异 20(60352-60400)-57600(元)(F),二车间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619000-2280400-85 000(元)(F)其中:预算差异 619000-2280352-520(元)(F)能量差异 22(80352-80400)-84 480(元)(F),甲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57 000-85 000-142 000(元)(F),以上计算表明,甲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有利差异为142 000元,是由一车间的57 000元有利差异和二车间的85 000元有利差异形成的。,其中前者是由600元不利的预算差异和57600元有利的能量差异共同作用形成的;后者是由520元

17、有利的预算差异和84 480元有利的能量差异共同作用形成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三差异法,【例108】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三差异法),已知:仍按例97的资料,为生产甲产品,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的实际耗用的机器小时分别为25 000和31 000小时。要求:用三差异法计算甲产品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解,一车间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 423000-2060400-57 000(元)(F)其中:耗费差异 423 000-2060352600(元)(U)能力差异 20(60352-25 000)-77 600(元)(F)效率差异 20(25 000-60400)20 000(

18、元)(U),二车间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 619000-38100-85 000(元)(F)其中:耗费差异619000-2280352-520(元)(F)能力差异22(80352-31 000)-62 480(元)(F)效率差异22(31 000-80400)-22 000(元)(F)甲产品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57 000-85 000-142 000(元)(F),以上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三差异成本分析法能将成本差异的原因划分的更加具体,如在两差异法中只能看出两车间由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产量脱离实际产量形成的有利的能量差异分别为57 600元和84 480元,在三差异法中又将该差异分为由于实际工时

19、未能达到生产能量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一车间和二车间均为有利差异,分别为77600元和62480元)和由于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所形成的效率差异(一车间为不利差异20000元,二车间为有利差异22 000元),这样更便于分清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四、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直接处理法 递延法 稳健法 年末一次处理法,第三节 质量成本控制,研究质量成本控制的意义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标准的选择在传统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的构成,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和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各种损失的总称。,质量成本,预防和检验

20、成本,损失成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外部质量损失成本,质量标准的选择,传统质量观 现代质量观传统质量观认为恰当的质量标准,应是可接受的质量水平,简称AQL,AQL允许生产并销售一定数量的缺陷产品。,美国学者提出,日本学者提出,质量标准的选择,现代质量观包括零缺陷模式和健全质量模式两种。零缺陷模式要求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降低到零。健全管理模式认为即使实际产品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偏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仍会因产品的生产而产生损失。,在传统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传统的质量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寻找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适宜质量水平;二是寻找在最适宜质量水平下的最低质

21、量成本。确定最优质量成本可以采用边际分析法和合理比例法。,【例109】边际分析法的应用,已知:某企业上半年铸件合格品率为90%,年产量为200吨,预防检验成本为8 000元,每吨铸件的废品损失成本为440元。要求:计算最优质量和最优质量成本。,解,依题意 Q90%,F440元 Y2 40(元)KY2 40 4.44,最优质量Q0 90.91%最优质量成本Y0440 4.44 88.39(元/件),可见,当合格品率为90.91%时,质量成本最低,单位质量成本为88.39元/件,企业应以此作为最优质量成本控制的目标。,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现代质量成本控制内容 质量成本的计量 作业管理

22、条件下的质量成本控制,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现代质量成本控制内容,在健全质量模式下,由于紧缩了缺陷性产品的定义,只要产品生产偏离目标价值,就存在损失成本。因此,质量成本的最优水平存在于产品达到目标价值之处,不必像可接受的质量标准下需要在各种质量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选择。,在现代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的计量,质量成本按其表现形式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显性质量成本和隐性质量成本。显性质量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从企业会计记录中取得数据的成本。隐性质量成本是指由不良质量而形成的不列示在会计记录中的机会成本 对于显性质量成本可以直接计量,对于隐性质量成本可以采用乘数法和市场研究法计量。,在现代

23、质量观指导下的质量成本控制 作业管理条件下的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可以分为预防和检验成本与质量损失成本两大类,与之对应的作业也可以确认。因此,可利用作业成本法应将这些作业区分为增加价值作业和非增加价值作业。一般来说,内部质量损失作业和外部质量损失作业及其相关的成本均为非增加价值作业,应尽可能减少或消除;预防作业因其能增加产品价值应作为增加价值作业予以保留;检验作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预防作业而必须的,应作为增加价值作业,另一类则是与增加价值无关的其他检验作业。,【例1011】作业管理条件下的质量成本控制的案例,某公司204年根据有关的质量成本资料为依据编制的质量成本报告如表105所示。,表10

24、5 204年某公司质量成本有关资料,该公司销售总成本为6 000 000万元,质量成本分别按不同质量作业设成本库归集分配,如设备维护、人员培训按时间分配,检验和测试成本亦按时间分配,返工成本按返工产品数量分配,客户服务、退货运费、维修保证按修复产品的数量分配。,根据企业有关资料,编制的质量成本分析表如表106所示。,表106 质量成本分析表,表106表明,该公司204年度比203年度的质量成本有了较大的降低,质量成本占销售成本的比重由24%下降到15.73%。,比较两年的质量成本数据可能看出,由于204年增加了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的支出,提高了产品质量水平,降低了损失成本的发生,从而使质量总成本得以降低。,欢迎批评指!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