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5514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文言实词,“常见实词”的学习,我们可以以课本附录中的“文言文常用实词表”及课文注释中的实词为重点,把一个个的实词置于一定的语境之下,即一个个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意限制判定该实词的义项。,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放、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逐、贬、诎(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6)表恢复的:复、还(7)表掌管的:知(典、主),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

2、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胡安(3)谦敬词语:请谨窃辱敢幸,一、了解常见实词的含义,(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顽皮而鲁莽”。“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

3、悯”。,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2:臣战河南,然不自意先入关破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句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语,应解释为“料想”;句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又以適去,意不自得(郭)永以书抵幕府 句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句的“抵”根据文意是送达的意思。,(二)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古今异义,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同,而

4、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的改变以及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防止以今义释古义。,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4.一词多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一是要掌握一个词的常见义项

5、,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较大的义项;二是掌握联系语境推断的具体含义的方法;三是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叉现象。,负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碧(依仗,凭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入(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辞:辞决而行(辞别)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就:乃谢客就车(上,登上)嬴欲就公子之名(成就)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徒秦城恐不可得,

6、徒见欺(白白地)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信),5、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左右

7、欲刃相如”中的“刃”,通常意义是名词,义为“刀锋”,刀锋能杀人,“刃”后带了宾语“相如”,就活用作“杀”的意思。再如:非能水也 水:游水。范增数目项王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怎样”意思。其特点是必带宾语,但这个表使动的名词同宾语并没有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或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如“先入秦破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就是“使他为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以为”的意思。其特点是必带宾语,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邑人奇之,

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其父”,就是“以其父为宾客”,或“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4、名词直接作状语。现代汉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却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如:吾得兄事之。“兄事之”即“事之如兄”。,1.动词作使动用法。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使之活。,(二)动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不是用作“使动”、“意动”,就是作一般的动词。例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9、善:跟交好,用作动词。,2.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怎样”,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例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师说)(四)数词的活用例:用心一也数词活用为形容词,6注意偏义复词现象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文言虚词,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10、学习时以考试说明提供的18个虚词为重点。,1联系语境 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2区分虚词 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于,(1)“于”的三种用法相当于“从”:如“取之于蓝”的“于”表示比较:如“青于蓝”的“于”表示动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而”的四种用法并列(“知明而行无过”);表修饰(“终日而思”);表转折(“而致千里”);表顺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文言句式,主要掌握

11、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四类。,一、判断句,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也”式。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式。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4、“

12、,”式。“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5、“为”式。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六国论),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谓语于”式。用介词“

13、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2、“见谓语”式。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3、“受谓语”式。,“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出。如需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形式。如:“受制于人。”,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

14、所劫 六国论译: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6、“被动词”式。这种句式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三、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我们分别陈述:,动词宾语提前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如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动词宾语提前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

15、前。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动词宾语提前之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并不多见。如:宋何罪之有?,(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的宾语一般要放在介词之后,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如: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呢?,(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前,这种情况最常见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前。如:项王、项伯东向坐,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16、,用心一也。(劝学),如:,状语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1、省主语。,如:,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甚急。”,今日之事,2、省谓语动词,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鼓,鼓,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 谋。,之,欲呼张良与 俱去。,之,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省“于”“以”。,如:,将军战 河南,臣战 河北。,于,于,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

17、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者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例 题 一,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有才干却不知道他的才干怎样。”,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己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

18、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成胡服之功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例 题 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选自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起于战国,下到五代,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胡服骑射,即改革中原传

19、统的上衣下裳、宽袍大袖的衣冠制度和车战体制,原来中原各国的衣冠,上衣下裳(裙),宽袍大袖,这种装束适于中原席地而坐的习惯,在战场上对于飞腾驰骋的乘骑,就显得笨重,极为不便。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即短身小袖,皮靴皮带,头上著以金或铜饰的羽冠,骑兵的装备,首先是配备战马,其次是所用的武器,一般是弓矢和剑、矛。摒弃了宽袍大袖装束和笨重战车。,赵国上下都不愿意穿胡服。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称病不来上朝。赵王派人去请,并转达了自己的旨意说:“在家听父亲,在朝中听国君。现在我下令变易服饰,而叔叔您不肯更换,恐怕天下人会因此议论吧。治理国家有常规,就是要有利于民为根本;参政有原则,就是要积极执行上面的政令。修善明

20、德先要让底层民众论议明白,政令的推行首先要由贵族奉行。所以我想仰仗叔叔的声望,来成就胡服骑射的千秋大业。”使者回报。赵武灵王亲自前往拜请,说:“我们赵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是燕国、东胡,西面靠着楼烦、秦国、韩国的边界。如今如果没有骑射装备,我们如何防守得住?过去,中山这样的小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兵力的支持,侵占践踏我国,掠夺我们的百姓,引水围困鄗城,若不是祖先、神灵保佑,几乎失守。先君把这些看作国耻。所以我要立志学习胡人之长,变服骑射,正是为了加强边防,报中山侵犯我国之仇。现在叔叔您要顺从中原的习俗,厌恶变服的名声,忘记了鄗城被困的耻辱,实在是出乎我的期望。”公子成接受了他的政令,赵武灵王赐给

21、他胡服,第二天,公子成穿着胡服上朝。于是,赵王正式宣布胡服令,同时招募良马及射手训练骑兵。,文言翻译,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要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二要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可记住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

22、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最高要求。,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说 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查一遍,看看有无漏译,语句是否通顺。,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

23、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具体解说,(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例如:“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促织)“顿”是“立刻”、“马上”的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到”、“觉得”。,(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例如:“岁征民间”中“岁”应换成“年”。,(5)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

24、置等)。例如:“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的一 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七条:a.回头看;b看;c探问;d拜访;e.顾惜、顾念;f考虑;g.但、只是;h.反而、却。在这个句子中用g项最恰当。,(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无乃与?”译为“恐怕吧”。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译:连秋天

25、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翻译下列的句子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千古江山,英堆无觅孙仲谋处。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答案 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起遭受痛苦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苫的啊!(或“一个人遭受痛苦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更加痛苦),分析理解,一、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这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关键是

26、注意以下四点:1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从文章整体及具体语境两个方面弄懂实词、虚词的意义,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2弄懂复句中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3抓住关键语句,把握中心句,弄懂蕴含丰富语句的表层与深层含义。4注意句子的比较分析,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意义上的差别。,二、找准分析文章内容的角度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a 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b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c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2划出层次结构,逐层归纳分析。逐步对段落或层次进行分析,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3综合分析

27、,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综合时注意充分利用文章题目、文中或文后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扩展视野,理解文章内容。,三、懂得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 这是较高层次的检测。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是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倾向的评析。文章的思想倾向主要通过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所写人物的态度,所论道理的判断及主旨寓意的评价来表现。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肯定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其消极因素。,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

28、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佑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回。”呜呼,可不惧哉!,例 题 三,古时候没有专门设置谏诤的官,从公卿大夫到一般工商之民,没有不能进谏的。汉朝建立以来,开始设置谏官。将天下的政事,四海五湖的民众,治理国家的得失利弊,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那么他的责任也可以算够重的了。任此官者,应当牢牢记住那些大事情,舍弃那些小事;要先进谏那些急

29、迫的问题,而后谏那些不很急迫的问题;要专为国家谋利,而不为自己打算。那些热中于追求声名的人其实与热中于追求私利之徒一样,这两种人与谏官的职责相距多远啊!天禧初年,真宗下诏设置谏官六员,并明确谏官的职责。庆历年间,钱君开始将谏官们的名字写在木板上。我怕因时间长了要磨灭,在嘉佑八年,将谏官名字刻在石上。后代人会逐个指着他们的名字而议论他们说:“某某人忠诚,某某人奸诈,某某人正直,某某人邪恶。”啊,这能不叫人惧怕吗?,文言文阅读(2011)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河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

30、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注】小奚:这里指小书童。木简:木板。束:捆绑,下文的两个“束”是名词,为“绳索”之意。牡下:上锁。牡:门闩,锁簧。15.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6.根据文意,渡者“熟视小奚”,注意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作出“速进则阖”的推测?17.作者反思渡者的话,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出发,打算到蛟川县城去,让书童用夹书的木版捆着书跟着我。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云雾环绕

31、着山林。看看离城还有两里路,便向船夫问道:“还能赶得上南门开吗?”船夫仔细看了看书童,回答道:“慢慢走还赶得上,快走就关了。”我以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就快步赶路。走到了一半路程的时候,书童摔了一跤,捆书的绳子断开,书也散了,他哭哭啼啼没有马上起来。等我们收拾好书,把书捆好继续前进,城门已经关上了。我心里顿时豁然开朗,想起船夫说的话非常合乎事理。天下因为急躁而导致失败,直到天黑也无处归宿的人,就和这一样啊!,请完成练习十第8题(P179),论语(ln)颛臾(zhuny)社稷(j)虎兕(s)出于柙(xi)椟(d),力伐争利,文德治国,文中涉及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一次对

32、话: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见:拜见于:对,向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无乃与:固定结构,恐怕吧以为:把作为社稷:国家何以为:表示反问,为什么要呢?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怪你吧?那颛臾,从前先王让他做祭祀蒙山的主持人,况且已经在鲁国境内,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他呢?,第二次对话: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说:季孙氏想要这么做,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

33、能者止。陈: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充任列:职位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不稳定颠:跌倒焉:何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辅助者呢?,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过错兕:独角犀牛柙:关猛兽的笼子椟:盒子,匣子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盒子里被损坏,这是谁的过错呢?,第三次对话: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并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34、,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厌恶舍曰:回避说辞:借口,辩解之词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编造借口来搪塞的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有国有家者:诸侯和卿大夫患:担心,害怕我听说诸侯和卿大夫,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宁。,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遵照这个道理,原来国外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让他安定下来。,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

35、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相:辅佐邦:国家如今子路和冉有两个人辅佐季孙,国外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稳定统一,反而在境内策划发动军事行动。,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文中指鲁国内部我恐怕季孙的担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总结概括,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既来之,则安之:原指使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成语积累,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大动干戈:发生战争,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分崩离析:指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