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5753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2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了解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的能力,一、2011年全国大纲卷理综生物试题学生答题分析二、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答案】C,【答题情况分析】选错该题的考生的主要问题是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学生对什么是细胞分化有一定认识,知道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某生物个体内的所有活细胞都有ATP的合成,并且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它们与细胞分化无关,因此,容易判断出A和D选项错误。而mRNA的合成与基因表达有关,因此,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mRNA与细胞分化有关,错选B选

2、项的学生高达25.75%。,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D甲乙,主动运输【答案】B,【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答题情况良好,选择正确选项B的学生占总考生数的66.49%,但选择选项A和C的考生也有不少,分别占考生总数的11.39%和16.02%,选择A是因为不能正确判

3、断甲和乙浓度的大小。而选择C是不能判断水的渗透作用就是水分子的扩散作用,而误认为渗透作用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对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的掌握都是有问题的。,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答题情况较好,选择正确选项B的考生高达83.71%,说明

4、考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C4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的知识掌握较好。,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答案】A,【答题情况分析】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一半多一点的考生答对,考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对教材的知识理解不透彻,二对题目所给信息和要求理解不到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单一,当但草坪和树林放在一起问时,考生容易错误理解该题考查的是两个群落的差异,会认为草坪组成的群落与森林相比

5、是没有分层结构,而没有很好地理解群落结构的特点,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分层结构,群落分层结构有复杂和简单之分,越复杂,分层越多,越简单,分层越少。因此,考生很容易排除正确选项A,而选择错误选项C或D,从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选择D选项的学生高达35%。,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答案】C【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的主要问题一是不能很好理解题干所给信息,二是对所学

6、知识,特别是抗原、抗体的特点理解不够,从而造成错选。许多考生对现象中动物具有免疫能力的物质直接判断为抗体,这本身没有错,但不能理解动物体为什么会产生抗体,从细菌中获得的到底是抗体还是抗原,也就是没有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特点,没有仔细地分析现象所给信息。从而造成错选D的人高达26%。,31(10分)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

7、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参考答案】(1)脂肪缓冲(2)蛋白质(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答题情况分析】第(1)小题脂肪酶以脂肪为底物绝大多数考生都知道,但仍有少数考生不能严谨规范答题,如将“脂肪”写成“脂质”或“磷脂”或“脂肪酸”等而失分。而后面的空只要答出“缓冲”或正确写出“某一组缓冲对的组成”都是可以得分的,但有许多考生在写缓冲对的组成时写得不完整或不正确而失分,还有少数考生写错别字把“缓冲”写成“稳冲”等,也因此失分

8、。第(2)小题是关于蛋白质的最基础内容,因此答题情况很好,但仍然有少数考生将“蛋白质”写成“蛋白蛋”或“蛋白酶”而失分。,第(3)题是整个非选择题中得分最低的一道题,该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失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按题目要求作答,题目要求写出设计思路,但绝大多数考生不会写设计思路,只会写出具体的实验过程,如果具体的实验过程是正确的也是可以得分的。其次是许多考生审题不清,他们只注意到泉水中有合成脂肪酶的细菌,而没有注意题干已从该细菌中提取出了脂肪酶,因此,许多考生在设计实验时,把加入不同温度的泉水当成了加入不同温度的脂肪酶,从而失去许多分。第三有些考生在具体测酶活的方法上有问题,通常可以用底

9、物减少(即脂肪块的减少或苏丹染色后,颜色谈浅等)或产物增加(脂肪酸的增加)以及反应速率来表示。有些考生表述不清,或表示错误而失分等。第四部分考生没有明确指出判断脂肪酶最适温度的标准,也就是没有给出最后的结论,一定要把酶的最适温度与酶的最大活性联系在一起。,32(11分)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

10、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重金属含量(g/kg鲜重)0.0037 0.0037 0.0350.035 0.34 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参考答案】(1)竞争捕食寄生(2),【答题情况分析】第(1)小题看似很简单,但仍有少数考生不能理解种间斗争包括竞争、寄生、捕食三种方式,而将种间斗争填入所给的3个空中,也有少数考生不能规范答出种间斗争的三种方式,如把寄生写为寄主或寄生性等,把捕食写成捕食性、种类捕食、捕杀等,从而造成失分。第(2)小题考生答题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食物网的箭头方向错误或

11、者没有标出箭头;二是在甲和乙营养前又人为地加入植物或在戊营养级后面人为地加入消费者;三是没有仔细审题,对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的信息理解不够,从而答题时出现消费者以多个营养级为食的关系;四是对题目的要求不明确,没有按题目要求以食物网的形式呈现,而是以食物链的形成呈现,从而丢分。,33(11分)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回答问题:(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的光解。(2)在

12、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直接能源物质是,后者是通过产生的。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有、无)淀粉。【参考答案】(1)光合H2O(2)组2和组6(3)葡萄糖ATP有氧呼吸组4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ATP(4)无,答题情况分析】第(1)小题由于考的是光合作用中最基础的知识,因此,考生普遍回答得较好。第(2)小题大多数考生能分析出组2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但许多考生不能分析出组6也能进行有氧呼吸,许多考生错误地认为呼吸作用的底物只有葡萄糖或淀粉,而不能理解只要是生

13、活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都可以做为呼吸作用的底物,因此,既使组6中的叶片中无淀粉,但有其它的有机物,所以同样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第(3)小题有4个空,其中前面2个空考生回答较好,大多数考生能判断出在黑暗条件下有淀粉积累主要是利用了溶液中的葡萄糖做原料,也同样知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但对于ATP的来源许多考生不能准确回答,许多考生不能仔细分析出组2和组4的区别,在组4条件下,虽然没有氧气,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还能进行无氧呼吸,也能产生少量的ATP,但在组4条件下却没有淀粉的形成,因此,组2中合成淀粉所需的能量应来看自有氧呼吸,因此,回答呼吸作用就不准确了,这是考生

14、失分的原因之一,而在分析组4无淀粉的原因时,许多考生回答说组4中无能量或ATP,而不清楚生活细胞如果没有能量或ATP就不能生存了,所以原因应当是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不够。第(4)题大多数学生都能判断出组7在只通入N2的情况下,不能合成淀粉,考生答题情况较好。,34(10分)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2)非秃顶男

15、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或,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 或。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参考答案】(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2)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3)BbDdbbDdBbddBBdd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答题情况分析】第(1)和第(2)小题考生答题的问题一是在描述性状时,没有把性别与性状相联系,也就是没有分别说明后代中女儿和儿子的性状,其次是不能准确表述而丢分,没有准确表述出女儿和儿子的性状。第(3)小

16、题对于准确判断出男性和女性的基因型,大多数考生都能做到,但对生育的女儿所有可能具有的表现型的判断错误较多,许多考生只答对了一部分,而没有把四种表现型都准确回答出来,从而造成丢分。,二、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1.不能准确写出生物学的专有名词 如09年全国卷第33题第(2)小题要求写出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许多学生在写三种激素的专有名称时,出现写错别字或多些字或漏掉一些字等现象,特别是不能准确写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从而使看似简单的题不能很好得分。如把纤维素写成纤纤素、维维素,“乙烯”写成“乙稀”等等。应对策略:对教材中重要的专有名词以及容易写错,或较偏僻的字或词老师可做适当的归

17、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2.不能准确建立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如08年全国卷第30题(2)小题中问在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会减少,原因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缺氧时根细胞呼吸作用降低,产生能量减少。很多学生只答呼吸作用减弱而不能得分。因此,只有很好地建立缺氧与根吸收矿质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回答才能得分。应对策略:建立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只答其中最主要的因素。3.只回答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而不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也就只说明原因,而不回答结果。如2010年全国卷31题有关生长素的题目问的是: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于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18、。绝大多数学生在答题时,只描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即描述生长素浓度的差异造成了这种现象,而没有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茎向外弯曲生长的现象。此外,有的学生依据曾经做过的类似题,进行答题,完全偏离所问的问题。因此学生做的题多了,有好处,也有不足,学生习惯于定势思维,经常会将曾经做过的类,似试题的答案用在前提和所给信息并不完全相同的试题中,从而造成答题不准确的现象,这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怎样解决这种问题,解决的主要方法是充分理解题目所给的有效信息,在已有经验和所给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去回答,同时,也要依据题干所给的信息进行迁移和变通,不能不顾题干所给信息,完全照搬教材的知识

19、或所做过的相似的题目答案。应对策略:在解释某一现象时,不仅要说明原因,而且一定要把该原因引起的结果明确表达出来。4.审题不仔细,对题干所给信息和要求不明确,常因定势思维,偏离答题要求应对策略:审题能力包括解读文字和解读图表等能力,也就是图文互换的能力,亦与提取信息的能力密切关联。在训练和分析试题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试题中的关键词和有效信息作标记,提高了学生对关键词和有效信息的敏感性,要让学生理解题干所给信息的含义以及这些含义在答题中的作用,要理解,题干所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要学会用在题干所给的信息的前提条件下,运用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进行答题。5.不能理解和充分利用题干所给信息,知识迁移能

20、力差如2008年全国卷第30题.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如图所示。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1)、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填写标号);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填写标号)。(2)右肌肉兴奋时,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的神经纤维产生 作用,从而引起的神经纤维兴奋。(3)直接刺激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答案:(10分)、局部 刺激

21、左肌肉和右肌肉应对策略:要让学生在平时答题训练时不断地将自己的回答和标答进行比对,不断反思自己的回答与标答的差距,不断思考自己在答题时是否充分理解和运用了题干所给的信息,是否能将题干所给的信息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是否能运用题干所给的信息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准确答题。同时教师也要在讲解试题时,要不断帮助学生分析题干所给的信息的含义,通过不断的训练强化审题和答题的能力。,6.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概念、原理及过程记忆不清,理解不透应对策略:强化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强化高频考点知识的训练,不断巩固和强化主干和重点知识。7.粗心大意丢分 如09年全国卷32题关于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实验设计中,许多学生因时间紧,粗心大意而将“过氧化氢酶”误写成“过氧化氢”,将“FeCl3”误写成“FeCl2”,将“H2O2”与“H2O”等而丢分的现象很普遍。08年全国卷31题关于三对相对性状,紫和绿、紧和松、黄和白,许多学生在描述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时写错字,写错性状的现象也很普遍。应对策略:向学生说明答题严谨、精细的重要性,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学生因粗心大意的而丢分的现象,老师要不断地提醒,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养成严谨、精细的习惯很重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