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读书报告撰写.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5843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读书报告撰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教学案例、读书报告撰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教学案例、读书报告撰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教学案例、读书报告撰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教学案例、读书报告撰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读书报告撰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读书报告撰写.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案例撰写与实例分析,为什么写案例?,难度小素材丰富:教学实践涉及的领域宽,发生的事例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写法简单:一写案例事实,二写案例分析。意义大记载自已教育教学的经历,展现成长历程。发现自已工作中的重难点,关注根本问题。反思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专业水平。分享教学经验,增进相互交流,促进理性思考。,什么是案例?,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在内的故事。描述是的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人

2、们还常常发表一些自已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案例的要素,案例主题揭示案例的中心思想,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以表明想要反映的问题和想要表达的观点。通常涉系到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案例主题,是描述事件时所显示出来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是案例的灵魂。因此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案例主题通常用一个醒目的标题来衬托。,信息技术案例主题,课堂中的意外事件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态度习惯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标题如何确定?,内容作为标题。当电停了以后 学会赏识“差等生”、一次

3、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情景作为标题。课堂里“飞来”的哭声花种子不见了 节外生枝也美丽主题作为标题。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我的一次教研经历。内容+主题为标题。主题为主标题,内容作为副标题。意外的收获偷着学本领、一次教研活动下的多度审视记参加区主动性学习主题下的小团滚动式研究有感内容作为主标题,主题作为副标题。当“完美”遭遇现实我的一次优质课经历网络评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记一次网络教研经历,标题:鲜明简洁、生动点题(画龙点睛),案例主题:,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绚丽多彩关注信息技术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意外 一堂信息技术课,教师千方百计地把它“做”得又圆又满,但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不同

4、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这些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得课堂变化万千,随时都可能发生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如何处理“意外”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素质、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有着很大的关系,也能反映出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得当,能变被动为主动,可转化为教育的材料,有利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会影响教师的形象、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下面这则案例,是上课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案例背景捕捉事件的场景,案例背景是向读者交待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结果等。背景介绍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

5、件。相当于文章的“引子”,案例背景怎么写?,一是描述你遇到的问题或难题,自我介绍。二是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如学校类型、学生情况、教师情况等。三是叙述对你的教学或对学生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相关情况或文化背景等。,案例背景: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关注信息技术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意外 我为同学画像这一课是在2005年9月初给七年级学生上的一节课,共2学时。时值同学新相识,互相了解不多,也羞于主动交流和沟通。以“我为同学画像”为契机即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同学,细致入微的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推测同学的个性,更好地沟通与团结同学,尽快形成班级凝聚力;又可以学习、利用相关电脑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加强电脑是工具

6、的意识。对于画图软件,学生在小学已学过和用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掌握的情况不是太理想,因此在上这一课前,我用了一节课时间来复习画图软件的操作,如添加文字、添加直线、保存及设为墙纸、相似图形的复制、颜色选择等,使学生能更好地使用该软件。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融美术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淡化技术,以应用与情感培养为主。通过这些促使学生知道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的成功感,展示自己的电脑操作实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周围、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的细节。去年我第一次上这节课时,因为考虑不周,没有及时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活动中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场面。,细节描述描述案例的娇容,如实

7、地记录整个教育教学故事发生的过程,包括显性的教学行为与结果和一些隐性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学生的情感活动以及学生的思维反应等。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内容,把关键细节写清楚,还要特别注意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案例的主要部分。完整而不琐碎,连贯而不含糊,细节描述怎么写?,主题要凸显内容要真实情景要完整取舍要恰当叙述要客观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细节描述: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T:上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画图软件的工具箱和它的妙用,今天我们就用它来为同学画肖像。T:每个人的一生中将会与许多人打交道,有些人可能留给你的印象深刻,有些人可能你会马上忘记。你觉得人身上哪些东西最不易忘记?S:面部特

8、征和个性特点。T:那么面部特征和个性特点如何刻画?T:下面我们先来感受画家对人物外貌特征和个性特点的表现。(课件展示)1、选取的比较典型的画像,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丢勒的母亲、一幅简笔画。着重评析:德国画家丢勒的作品-母亲。互动方式:学生回答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细节描述: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T:这幅作品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S:深陷的面颊、垂下的凌乱发丝、青筋暴露的颈部、头巾、眼睛等深刻描绘出这位母亲的形象。T:画家想表达人物怎样的情形?S:(苦难、坚强、容忍等)归纳:画家通过夸张面部特征来描绘这个人物形象。2、典型的漫画人物形象,观察众生相线条表达了情绪。3、展示呐喊颜色也可以表

9、达情绪。归纳:借助线条和色彩,我们可以把“现实中的他”和“内在的他”表现 出来。T:我们怎么画同学肖像呢?先用语言来描述同学的形象,我们请一位 同学当模特,好不好?S:好。T:那么老师随意请了?S:行。(考虑便于学生描述,我请了形象特征比较明显的Z,为了让大家看清楚,请Z站在讲台前。),细节描述: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T:现在请大家对Z的形象特征和个性特点用语言来描述。S:鼻梁很挺、小平头。S:瘦高身材、有点内向。T:同学们讲得不错,有没有要补充的?(这时“意外”发生了。Y同学举手,我请他发言,他说出来的话让我有些措手不及。)Y:“前面同学们描述得不准确,我觉得Z同学长得很难看,大饼一

10、样的脸,眼睛小得成了一条线,左脸和右脸不一样大,一脸小痘痘和麻子。”(他还没说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站在台上的Z脸涨得通红,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十分尴尬,非常恼火,又不能当场批评Y同学。此时课堂气氛变得紧张,怎么办呢?我转而一想,何不利用这次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语言和礼貌”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走到Z前面,用手托起他的头,装作很认真和很仔细地看Z。),结果阐述追述事件的结果,交待教学的结果即实施某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措施而取得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取得成功的体会,也有遗憾以及今后的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

11、入思考。,细节描述: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这时“意外”发生了。Y同学举手,我请他发言,他说出来的话让我有些措手不及。)Y:“前面同学们描述得不准确,我觉得Z同学长得很难看,大饼一样的脸,眼睛小得成了一条线,左脸和右脸不一样大,一脸小痘痘和麻子。”(他还没说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站在台上的Z脸涨得通红,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十分尴尬,非常恼火,又不能当场批评Y同学。此时课堂气氛变得紧张,怎么办呢?我转而一想,何不利用这次机会对学生进行一次“语言和礼貌”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走到Z前面,用手托起他的头,装作很认真和很仔细地看Z。)T:Z真的很难看吗?老师倒觉得他长得很文静,眼睛虽然不大,但非

12、常有神,很有男子汉的气魄,并不是眼睛大就一定很漂亮、帅气。像现在大家喜欢的周杰伦眼睛不也很小吗?你们看看他们的眼睛是不是有些像呢?(随后我便引导同学描述特征的时候应该从几个大的方向着手,如:脸型、发型、五官和身材等。),细节描述: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Y再次描述Z时,就很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特征。当Z走下台时,我听到有同学悄悄地叫了他一声“小周杰伦”,加上我对他形象的赞美,Z显得很得意。(课堂危机是解决了。)T:现在大家心情如何?S:很好。T:那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第一次Y说的话还是第二次的?S:(异口同声)第二次。T:为什么?S:第二次说的话好听一点。S:第二次说的话比较友

13、好。S:第一次说的话让人感觉不尊重人,不顾别人感受。S:第一次说的话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T:大家是否都这样想?(观察学生的反映,95%以上的学生同意。),(在小结时我再针对性地指出,在同学关系上应该做到说话有礼貌、相互友爱、理解和尊重,不能揭人所短,而且说话的语气、声音、表情的不同,同一句话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引起误会而伤害到别人。让学生真正明白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得到别人的友爱和尊重。),结果阐述: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三、课后反馈:Y同学:老师,我错了。同学长相不好可能已经非常痛苦了,我还说他,是一种非常不礼貌、不尊重人的表现,造成了对同学的伤害,影响团结,就是开玩笑说话也要站在对

14、方的立场上考虑,想到对方的感受,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中国这么多人能彼此做同学也是缘分,因此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忍让,和谐相处,这也是将来进入社会与人相处的基础。(课后Y同学还向Z同学道歉。)课代表:老师,从那节课后,我们班变样了,同学之间互相理解、团结互助,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现象少了,说话也不尖酸刻薄了,多数同学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现在我班的气氛真好。班主任:今天接到Y同学妈妈的电话,说Y同学在家的表现有很大的变化,回家后跟

15、我说的都是同学的优点,挖苦人家、我最好的言语几乎听不到了;对长辈说话的语气也变了,多了尊重,少了命令和挑剔等等。想不到上了初中才一段时间,孩子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谢谢老师。,教学案例的要素分析诠释,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能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反思等,以进一步挖掘事件的价值,和揭示事件的意义。要力争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以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分析诠释怎么写?,要实事求是要突出重点要有理有据要观点独道要有思考启示,案例分析: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

16、加绚丽多彩,本节课出现的“意外”,教师一般可能有以下几种反应:反应一:老师批评Y同学,责怪他怎么能这样说话,你自己长得有多少好看,然后继续上课。这无疑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还会使被描述的学生产生自卑感。反应二:教师为了完成本课教学计预案,听到有不同意见或想法后,赶紧把学生思路拉回来或不预理睬。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去想,不去问,更不会有创新意识,反应三:老师楞在那里,束手无策,课堂乱成一团后冷场,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受到影响。反应四: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或伤及到其他同学,老师创设平等交流的氛围,引导同学们分析Y的“看法”是否合理,组织学生讨论,把学习内容延伸,

17、把“意外”变成情感教育的契机。,案例反思: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1、分析原因: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一直思考这个“意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我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充分考虑与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不太懂得尊重他人,不怎么为别人着想,也不太会考虑别人感受,一向我行我素。而且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攻击型需要比较强烈,好主动出击、喜欢批评他人、听不得批评,嫉妒心强,都比较自我;再加上课堂中没有提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导致了“意外”的发生。通过这节课,使我真正体会到课前充分准备的重要性,稍一疏忽,上课时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案例反思: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2、

18、不要轻易放过机会“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因此意想不到的课堂意外是正常的。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轻易放过机会,把这意外及时纳入到实际教学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如果这节课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如果我没有充分利用的话,那么就失去了一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机会。,案例反思: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3、人文,在“意外”中体现。新理念提倡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发生

19、的这种“意外”,它也反映出学生的某种隐性的心理需要。关注、体察和创意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尽管单纯,但它却充溢着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关怀。课堂上我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用宽容的心来善待学生的失误和过错,而不是严厉的批评和责怪,让学生体会到真正关怀和尊重。,案例反思: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4、教学内容在“意外”中延伸 这节课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总算在我灵机一动的处理因势利导,将“坏事”变成了好事,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延伸。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延伸到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使学生不但掌握了画人物肖像的技巧,而且懂得了尊重别人,讲话要有礼貌,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增进团结,

20、促进协作,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启示与感悟让动态生成的意外更加绚丽多彩,这件事使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上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多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课堂上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只要在平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课前充分设想各种各样的情况,做好应变的准备。同时,遇事要不急不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处理,那么,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够应对自如。,案例的几种结构:,最基本的结构: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描述案例反思案例问题分析背景细节结果分析案例背景案

21、例描述案例分析主题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反思研究写好案例的关键:选好主题;细节真实;见解独到。,好案例的标准,要有鲜明深刻的案例主题 要有清晰明了的案例背景 要有典型生动的案例故事要有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事件描述中包含解决问题的策略能从案例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能提出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应蕴含教育教学基本原理与思想。,教学案例解读,教师将自已某节完整的课或其中的某个片段侧重于教学层面夹叙夹议地叙述出来。既有教学真相的描述,也有教学感想的分析。教学案例的切入点:一节课的整体教学设计一节课中的某个环节或侧面课堂上的意外或突发事件课前、课中、课后,观点,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22、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 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教学案例的特征,典型教学案例的特点,名人的话,那种连续记了年、年甚至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苏霍姆林斯基,结束语,课堂和学生每一天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素材。只有细心地掬取这些素材,并进行精心的提炼,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在平凡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莫大的乐趣。,读书报告的写作,(一)准备工作(二)操作步骤(三)写作规范,(一)准备工作,1.读书的方法与技术2.选择阅读的书籍3.确定写作的內容与

23、范围4.收集、参阅其它相关资料,1.读书的方法与技术,(1)先做纲要笔记。(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2.选择阅读的书籍,(1)指定;(2)自订;(3)指定范围,自订。,3.确定写作的内容与范围,(1)基本认识(2)写作重点(3)写作范围(4)注意事项,(1)基本认识,读书报告的内容分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客观描述的重点在于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于写读书报告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

24、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2)写作重点内容,引言 对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纵向之历史回顾 对此问题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横向之生活经验 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经验。个人感思 谈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结论 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3)写作的范围,相关书讯 所读书籍的相关讯息,至少200字。内容摘录 摘录书中有意义的文字,100300字,务必注明摘录文字出处的页码。个人观点 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至少1000字。讨论议题 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议题。,(4)注意事项,读书报告的写法与传统文章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

25、带感情。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要能令读者信服。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写读书报告不一定要写成“书评”式的。,4.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二)撰写读书报告的步骤,五、读书报告的写作规范,1.书目2.全书提要3.心得评论4.结语5.附注6.参考书目,1.书目,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出版年月、版次,分项填写于题目左上方。,2.全书提要,可根据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提供的信息,对写作该书的缘由、时代背景,书的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的时代背景。(2)全书的主题和大意。,3.心得、评论,可以

26、包括三种形式和内容:(1)感发 说明该书之精神主旨与特色(2)论述 评论该书的观点,阐述自己的主张。(3)批判,4.结语,(1)提出问题(2)表达期许(3)归纳主要意见,5.附注,引用资料时,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6.参考书目,在写作读书报告的过程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在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其他注意事项,一篇好的读书报告要力求做到:结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批评态度客观,立论有理有据。恳切发掘疑问,提出洞视创见。,读书报告的完整格式:,书名著者出版社页数内容概要 读后心得批评意见附注参考文献,该书基本信息,报告重点内容,书目信息,读书

27、报告的其他要求,1.理解书 理解和概括书本内容(书里说了什么)2.抓书主旨 在前后左右比较中抓住其主旨(书的贡献何在)3.激活问题:从中激活个人的问题意识4.联系实际:联系中国实际加深体会5.利用书:如何用书,六、范例1:,书名:思想改变课堂作者:唐彩斌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版次:第1版 ISBN:978-7-5444-2136-2,一、书的基本信息,写在读书报告题目的左上方。书名:思想改变课堂作者:唐彩斌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数:287页版次:第1版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二、内容大意,(总述)思想改变课堂展现了浙江一位年轻教师立足课堂、追寻思想的轨迹。

28、全书分3部分,第一部分“专家访谈篇”,张景中等知名学者阐述数学的本质、从教材角度探讨课堂教学的真谛、辨析“大纲”和“标准”的区别,指引有效教学的方法。第二部分“理论研究篇”,对教材比较、教育技术运用等热点问题给出独到回答,富有独特新锐眼光。第三部分“教学实践篇”,收录作者10多年来千锤百炼的经典课例,争奇斗艳。,思想改变课堂这个书名透露出作者的志向。教师只有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追寻思想,让课堂成为安身立命的所在,才可能真正过上丰富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此时,思想在课堂中才有生存余地,才可以让课堂、教师和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分述)第一部分,“专家访谈篇”。作者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对张景中院士、张

29、奠宙教授、孙晓天教授、张梅玲教授、王权教授、戴再平教授、顾汝佐老师、张天孝老师、曹培英老师、吕玉英老师等10位国内数学专家访谈。这些专家中有中国科学院士、有高等院校的知名教授,心理学研究的知名教授、,也有特级教师、功勋教师,他们个个大名鼎鼎。针对这些专家“专精”的一面,作者提出了一线教师苦苦追寻答案的一些典型问题。,第二部分,“理论研究篇”。这部分精选了10篇作者发表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以“教材研读”、“教育技术”、“课堂教学”等专题形式呈现。这些原创文章映射出了作者在十多来走过的研究历程和数学教育思想轨迹。十多年中,作者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中国电化教育小学教学

30、(数学版)中小学教材教学教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数十篇,可见他一直是一位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有思想的教师。,第三部分,“教学实践篇”。这部分收录了作者多年教学实践中的10个经典课例。作者来自一线,深爱课堂,这十篇文章呈现的是笔者的“经典课堂”,它们大都经过“好课多磨”,集聚多人智慧,在全国各地多次执教,欣得专家评点,读来会觉颇多新意或些许启示。,书末还有作者发表论文专著的写作年代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长期立足教学实践却布局限于实践,而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的年轻人。正是他的孜孜以求、厚积薄发,成就了现在的成就,这种精神也将促成他将来成就不可限量。其研究精神堪为青年教师的楷模。,三、读后心得,唐

31、彩斌是一位对数学教育有着虔诚精神的老师。我从书里看到了良师与庸师的区别。庸师教书只谋一时,而良师教书能谋一世。数学教学的灵魂是数学思想,而知识是思想的载体。知识是死的,但思想可以延续,并影响终生。一个好教师必是能深入浅出的,深入是了解知识的前世今生,而浅出是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方法去教学。,专家访谈篇,从一线教师与学者专家的对话中,不仅让人在思想与行动中徜徉,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作者细腻严谨的笔锋下,十位专家的思想鲜活地跃然纸上,更让人能从显性的对话中去感悟支撑他们思想的知识冰山。,在新课改的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贴标签式”地使用这些词语,看到热热闹闹却脱离教学本质的种种花哨形式。而在思

32、想改变课堂中,我们看不到标新立异的词语和教学形式。这和时下不少在书名中就急于凸显“新课改”的图书形成鲜明的对比。(联系实际),对新课改热门词语和教学形式,作者花费很多精力去辨析(查找资料、求教于专家)、去验证(在课堂上尝试、调整),进而以自己的观点升华。可以说,正是这点,才决定作者能走得比别人更远。(评论),值得一说的是,本书的“专家访谈篇”是一大亮点。思想从来不是抽象和缥缈的,它的光辉最终内化为人的精神,又外化为眼神、举止和谈吐。这样“全景式”阅读会使读者感受到许多文字之外的力量。诚然,多数教师没有机会像唐老师那样能求教于多位方家,但我们却可以和唐老师一样,乐于并善于向身边的师长求教。至于遇

33、到自己仰慕的学者、长辈,即便在他们身边多站一会儿,也能多受些熏陶吧。,四、评语,当今时代是一个强调变革,强调以变革的教育来应对变革的社会的时代。然而,任何变革的教育中都有其不变的规律。教师不但要看到教育之变,更要追寻教育之不变。把握教育之变可成就一时、一课的教学精彩,掌握教育之不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成就精彩的教育人生。从这个层面而言,唐彩斌老师走的是一条偏僻的道路。但恰如陶渊明笔下的路,这条路“初极狭,才通人”,但“复行数百步”却是一个桃花源。,范例2: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读书报告,书名: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作者:英爱恩.戴维斯;爱恩.格莱格瑞;尼克.麦克基恩译者:冯怡出版社:中国青

34、年出版社ISBN:978-7-5006-6856-5出版时间:2007年1月页数:174,一、书的基本信息,写在读书报告题目的左上方。书名: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作者:英爱恩.戴维斯;爱恩.格莱格瑞;尼克.麦克基恩译者:冯怡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ISBN:978-7-5006-6856-5出版日期:2007年1月页数:174,二、内容大意,(总述)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是什么?本书的作者爱恩.戴维斯、爱恩.格莱格瑞和尼克.麦克基恩,三位英国约克大学的老师,试图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来思考教育的意义及其发展。书中分四个章节介绍了要思考的四个问题:一是教师为什么而“教”?怎样教?二是学生为什么

35、而“学”?怎样学?三是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为什么教育的使命落到他们的身上?四是“教”与“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本书的读者不仅仅是是教师,还包括教育学院的学生。在书中,作者们用热情而生动的笔触探讨严肃的教育问题。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引发读者思考“教”的本质、“学”的本质、“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教育评估的运用这几个问题。,本书共分四章和一个总结。全书从对教育目的本质的综述开始。第一章为后文确定了基调。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学习的意义。第三章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第二章中讨论的问题。第四章就“教育是为了拥有更美好的世界”这一理念提出很多发人深思的问题。结论部分并不是对前文内容简单的总结,事实上,作者的目的

36、是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种方法来思考教育的意义以及它应该如何发展。,(分述)第一章,教师为什么而“教”?怎样教?作者提出,教育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也可以从各个方面激发各人的潜力。不为人们提供教育就会阻碍他们的发展,不为人们提供教育也就阻止了他们可能取得的成功。这是教育的个人意义。第二章,学生为什么要“学”?怎样学?作者在书中阐明,不同的人从同样的经历中感悟出不同的意义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天分。有不同种类的天分,就有不同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第三章,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为什么教育的使命落到他们身上?作者用“火焰”来比喻教师所需要的特质热情、吸引力以及意志力。如果教师想把知识传授给那些不

37、想学或不会学的学生,这些特质就是必需的。第四章,“教”与“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们对学校教育目的的论辩表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更加美好,这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教师们应该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满怀信心和自豪感。,最后,在讨论完四个问题之后作者们做了“总结”。作者诚恳地指出,要给教育中林林总总的问题一个简单直接的结论是不现实的,本书的目的在于激发“教师对教育问题有一种充满希望的积极看法”,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三、读后心得,从作者背景看,这本书最吸引人的是书中三位作者“不同的声音”。书的作者是三位英国教师,他们都不是教育专业毕业的,如今却同在约克大学的一家教育机构做研究工作。他们的关系

38、自然很好,不然也无法共同完成此书。然而,他们的教育主张却并不相同:爱恩戴维斯相信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习用批评的态度思考问题,同时帮助人们发挥潜能来改善其他事物;爱恩格兰格瑞主张批判性地看待教育问题;尼克麦克吉恩坚信教育具有“改造一切”的力量。,从结构上看,本书是从对教育目的的本质的综述开始的。第一章为后文确定了基调。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学习的意义。第三章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第二章中讨论的问题。第四章就“教育是为了拥有更美好的世界”这一理念提出很多发人深思的问题。每一章,对每一个问题的讨论都是以辩论、反诘的方式展开的,这让读者可以更为客观地了解来自不同观点的声音。,本书的首要目的

39、是让大家看到三位作者对四个问题的辩论,同时鼓励读者加入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冲突中。本书的行文方式是三位作者彼此反驳对方的观点,针对四个问题的争论,在论述的结尾都有一张列表,列出关键问题以及建议活动。我很赞同作者相互间的辩论,因为此时的辩论意义,已经不在乎是谁对谁错,而是基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一个困难而又重要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研究。”,第一章,教师为什么而教?每个人从事教育的原因不同,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的一些关于教育的事实,就是教育不能听天由命。教育中的专业人士被称为教师,教师的任务就是推动教育。关于究竟该如何教,作者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建议教师严肃持久地思考,并给出了一些关键问题和建议活动

40、。,本书的第二和第三章主要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两大问题,即学生为什么要学,什么样的人可以有资格做老师。说它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是因为作者把迪肯森1992年的小说旱海遗骨和莎士比亚1661年创作的戏剧暴风雨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精辟的论述给读者感觉,很多作品都值得我们用教育的眼光去学习和分析。,学习是人类生活的核心。学习活动都要发生在社会实践中。作者提出:教学是不是学习所必须的?学习是不是教学不变的成果呢?要记住一点,当一个人曾经在其他人的教育下学习了某些知识,获得了某种技能,甚至达到了一定成就的时候,如果没有了别人的教育,学习也可以继续下去的。,关于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作者分析了一个词语,就

41、是“民主平等”。社会对于教师队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教师既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力,为高尚的目标服务,也可以成为邪恶目的的帮凶。暴风雨中的米兰达,她把教育看作是有权利的人对于软弱无力的人的一种施舍,把自己看成了神。从这点来说,米兰达是不适合做教师的,她夸大了教师的权利。作者没有下结论,他鼓励教师探索其它的可能选择,鼓励我们考虑人们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如何接受教育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关于第四个问题,教与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另一种观点却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个人的自主能力,而达到次目的的有效途径就是实施“公民教育”。,四、评语(结语),

42、坦率地说,这本书我读得很认真,也读得很辛苦。不过,他们所提出的“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我在书中却找不到答案,或者是说,找不到唯一的、坚定的、毫不含糊的答案。或许我们太习惯于从一篇文章、一部电影、一本书籍中找到唯一的、明确的主题思想了。而不给唯一的标准答案似乎是英国人的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的“总结”部分,作者还列举一些现代知名“教育家”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的简介。这为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探讨教育领域的这四个根本性问题提供了方便。,或许,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告诉读者这四个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他们不同的声音,引起读者独特的、内在的思考,并在作者的争鸣中感受到一种情怀:关于教育的思考,应该不只是辩论或修辞那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