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5959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扑救钻井初级招工.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消防知识,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专业技能培训科柳运景,第一章 燃烧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一章 燃烧,第一节 概述 燃烧,就是平常所说的“着火”。一旦失去对燃烧的控制,就会发生火灾,造成危害。一、燃烧的本质与燃烧现象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和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是燃烧现象的三个主要特征。根据这三个特征,可以区别燃烧现象与其他现象。,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第一章 燃烧,首先,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虽然同时发光、放热,但这并不是一种燃烧现象,因为它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产生新物质,而只是由电能变为光能的一种物理现象;又如铁生锈是一种氧化反应,生成

2、新物质氧化铁,但这反应不激烈,虽然放热,但放出的热量不足以使反应产物发光,所以也不是燃烧现象;而像煤、木炭点着后即发生碳、氢等元素的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热、发光,这就是一种燃烧现象。,第一章 燃烧,二、燃烧的条件(燃烧三要素)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可燃物 一般说来,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否则称不燃物。可燃物既可以是单质,如碳、硫、磷、氢、钠、铁等,也可以是化合物或混合物,如乙醇、甲烷、木材、煤炭、棉花、纸、汽油等。可燃物按其组成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从数量及种类上讲,绝大部分可燃物为有机物,少部分为无机物。,第一章

3、 燃烧,可燃物按其状态,可分为易燃固体、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三大类。一般来讲气体比较容易燃烧,其次是液体,最次是固体。严格地讲,可燃物与不燃物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铁和铜在常温、常压下不能燃烧,但在特定条件下,它们也能燃烧。赤热的铁、赤热的铜能在纯氯中剧烈燃烧,但一般还是把铁和铜作为不燃物对待。2.氧化剂 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氧化剂。(传统说法叫“助燃剂”,严格地说这样叫不甚合理,因为它们不是“帮助”燃烧而是“参与”燃烧。),第一章 燃烧,3点火源 点火源是指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称着火源。点火源的种类很多,如:(1)明火 生产用火,如用于气焊的乙

4、炔火焰,电焊火花,加热炉,锅炉中油、煤的燃烧火焰等。非生产性火,如烟头火、油灯火、炉灶火等。(2)电火花 如电器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短路火花、静电放 电火花等。(3)冲击与摩擦火花 如砂轮、铁器摩擦产生的火花等。(4)聚集的日光(5)已经燃烧的物质,就可以成为它附近可燃物的点火源。,第一章 燃烧,三、燃烧的分类 1按着火方式分,可分为两类:强制着火(点燃)和自发着火(自燃)。(1)强制着火:可燃物直接接触外部能源(即点火源)引起的燃烧。在接近点火源处,局部开始燃起火焰,然后向四周传播。(2)自发着火:又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情况。受热自燃一般也需要外部提供一定的能量,但是提供能量的方式与

5、强制着火不同,点火源并不与可燃物直接接触,不是局部地引起可燃物整体瞬间着火,而是间接地、整体地加热可燃物,从而引起可燃物整体瞬间着火。本身自燃不需外界提供能量,而是靠可燃物本身内部的某种过程(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提供能量,使其温度升高而自发着火。,第一章 燃烧,2按燃烧时可燃物的状态分,可分为气相燃烧、液相燃烧和固相燃烧三类。(1)气相燃烧:燃烧反应在进行时,可燃物和氧化剂均为气相。其特征是有火焰产生。气相燃烧是一种最基本的燃烧形式(2)液相燃烧:燃烧时可燃物呈液态,(注意:并非液体燃烧)。大部分液体燃烧是通过蒸发分解成可燃气体,呈气相燃烧的,只有某些液体在高温状态下直接发生燃烧。(3)

6、固相燃烧:燃烧进行时可燃物为固相。其特点是:没有火焰,只产生光和热(阴燃)。某些固体在燃烧时呈气相燃烧,而某些固体在燃烧时,既有气相燃烧,又有固相燃烧。,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一节 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切灭火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生的燃烧条件(之一),只要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停止。但由于在灭火时,燃烧已经开始,控制火源已经没有意义,主要是消除前两个条件,即可燃物和氧化剂。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及扑救火灾的实践经验,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减少空气中氧含量的窒息灭火法;降低燃烧物质温度的冷却灭火法;隔离火源与可燃物质的隔离灭火法;消除燃烧过程中自由基的化学抑制灭火法。,第二章 火灾扑救,1.窒息

7、灭火法 此法即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使燃烧物质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1)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灭火时,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海草席、沙土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2)将水蒸气、惰性气体通入燃烧区域内;(3)利用建筑物上原来的门、窗以及生产、贮运设备上的盖、阀门等,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等。(4)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灭火(在万不得已而条件又许可的情况下)。,第二章 火灾扑救,采用窒息灭火法,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此法适用于扑救燃烧部位空间较小,容易堵塞或封闭的房间、生产及贮运设备内发生的火灾,而且燃烧区域内应没有氧化剂存在。(2)在采用水

8、淹办法救火时,必须考虑到水与可燃物质接触后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有,则不能用。(3)采用此法时,必须在确认火已熄灭后,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打开封闭的房间或设备,新鲜空气流入,导致“死灰复燃”。,第二章 火灾扑救,2冷却灭火法 此法是常用的灭火方法。即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将可燃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来终止燃烧。也可用灭火剂喷洒在火场附近未燃的可燃物上起冷却作用,防止其受辐射热影响升温而起火。3.隔离灭火法 这也是常用的灭火法之一。即将燃烧物质与附近未燃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质而停止。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隔离灭火法常用的具体

9、措施有:,第二章 火灾扑救,(1)将可燃、易燃、易爆物质和氧化剂,从燃烧区移出至安全地点;(2)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3)用泡沫覆盖已着火的可燃液体表面,把燃烧区与可燃液体表面隔开,阻止可燃蒸气进入燃烧区;(4)拆除与燃烧物相连的易燃建筑物;(5)在着火林区周围挖隔离沟;(6)用水流、泥浆或用爆炸等方法封闭井口,扑救油气井喷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4化学抑制灭火法 窒息、冷却、隔离灭火法,在灭火过程中,灭火剂均不参与燃烧反应,属于物理灭火方法。而化学抑制灭火法则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起到抑制反应的作用。具体说就是使燃烧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与灭火剂中的卤素离子相结合,

10、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自由基,从而切断了氢自由基与氧自由基的连锁反应链,使燃烧停止。目前常用的1211,1202,1301都属起抑制燃烧反应作用的灭火剂。使用这类灭火剂时,一定要将灭火剂准确地喷洒在燃烧区内,否则灭火效果不好。,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二节 灭火剂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选择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效能高,使用方便,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和物基本无害。灭火剂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十余种,下面做简要介绍。,第二章 火灾扑救,一、水(及水蒸气)水是不燃液体,它的来源丰富,取用方便,价格便宜,是最常用的天然灭火剂。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不同的化学剂组成混合液使

11、用。1水的灭火原理(1)冷却作用:水的比热较大(为lcal/g 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是木炭比热的5倍,是一般金属比热的10倍。当常温水与炽热的燃烧物接触时,在被加热和汽化过程中,会大量吸收燃烧物的热量,使燃烧物因温度降低而灭火。,第二章 火灾扑救,(2)窒息作用(稀释作用):在密闭的房间或设备中,这个作用比较明显。水汽化成水蒸气,体积扩大很多(1L水能汽化成1700L水蒸气),可稀释燃烧区中的可燃气(蒸气)与氧气,使它们的浓度下降,从而使可燃物因“缺氧”而停止燃烧。(3)隔离作用:在密集水流的机械冲击作用下,将可燃物与点火源分隔开来而灭火。2用水灭火的几种形式(1)普通无压力

12、水 用容器盛装,人工浇到燃烧物上。(2)加压的密集水流 灭火效果比普通无压力水好。(3)雾化水 它的喷射面广,因水成雾滴状,吸热量更大,灭火效果更好。(4)水蒸气,第二章 火灾扑救,3水灭火剂的优缺点(1)水的优点是:与其他灭火剂比,水的比热较大,冷却作用显著 价格便宜 易于远距离输送 水在化学上呈中性,对人无毒、无害(2)水的缺点是:水在0时会结冰,当泵暂时停止供水时,会在管道中形成冰冻堵塞;水对很多物品如档案、图书、珍贵物品等,有破坏作用;,第二章 火灾扑救,许多物品经水浸湿后会膨胀变重,有可能使楼板发生危险,如书库、棉布或棉花仓库等;用水扑救橡胶粉、煤粉等物品的火灾时,由于水不能或很难浸

13、透燃烧介质,因而灭火效率很低。必须向水中添加润湿剂才能弥补以上不足。4水灭火剂的适用范围除以下情况下,都可以考虑用水灭火。(1)忌水性物质如轻金属、电石等着火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它们能与水起化学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及放热,扩大火势甚至导致爆炸。,第二章 火灾扑救,(2)不溶于水,且比重比水小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等着火不能用水扑救。但原油、重油可用雾状水扑救。(3)密集水流不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不能扑救可燃性粉尘聚集处的火灾。否则有可能把燃烧物冲散,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4)不能用密集水流扑救贮存有大量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因为水流能引起酸的飞溅、流散,遇可燃物质后,又有引起

14、燃烧的危险。(5)高温设备着火,不宜用水扑救,因为这会使金属机械强度受到影响。(6)精密仪器设备、贵重文物档案、图书着火,不宜用水扑救。,第二章 火灾扑救,二、泡沫灭火剂 凡能与水混溶,并可通过化学反应或机械方法产生泡沫的灭火剂,称为泡沫灭火剂。1泡沫灭火剂分类 按照生成泡沫的机理,泡沫灭火剂可以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两大类。化学泡沫是由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及泡沫稳定剂相互作用而成的膜状气泡群,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AL2(SO4)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空气泡沫又称机械泡沫,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水和空气在泡沫发生器中进行机械混合搅拌而生成的膜状气泡

15、群,泡内一般为空气。,第二章 火灾扑救,2灭火原理(1)由于泡沫中充填大量气体,比重小(0.0010.5),可漂浮于液体的表面,或附着于一般可燃固体表面,形成一个泡沫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同时阻断了火焰的辐射热,阻止燃烧物本身或附近可燃物质的蒸发,起到隔离和窒息作用;(2)泡沫析出的水和其他液体有冷却作用;(3)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可降低燃烧物附近的氧浓度。3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不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如石油产品等的火灾,也可用来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由于泡沫灭火剂中含一定量的水,所以不能用来扑救带电设备及忌水性物质引起的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三、

16、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灭火剂 1灭火原理 二氧化碳灭火剂在消防工作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碳是以液态形式加压充装于灭火器钢瓶中。当它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突然减压,一部分C02绝热膨胀、汽化,吸收大量热,使另一部分C02迅速冷却成固体雪花状二氧化碳(“干冰”)。“干冰”温度为78.5,喷向着火处时,立即汽化,起到稀释氧浓度作用(窒息作用);由于汽化吸热又起冷却作用;而且大量二氧化碳气笼罩在燃烧区周围,还能起隔离燃烧物与空气的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灭火效率也较高,当二氧化碳占空气浓度的30%35时,燃烧就会停止。,第二章 火灾扑救,2主要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氧化碳灭火剂的优点是:不导电、不含水,可用于扑

17、救电气设备和部分忌水性物质的火灾;灭火后不留痕迹,可用于扑救精密仪器、机械设备、图书、档案等的火灾;价格低廉。二氧化碳灭火剂的缺点是:冷却作用较差,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且灭火后火焰有复燃可能;二氧化碳与碱金属(钠、钾)和碱土金属(镁)等在高温下会起化学反应,引起爆炸。二氧化碳膨胀时,能产生静电,有可能引燃着火;二氧化碳能使救火人员窒息。除二氧化碳外,其他惰性气体如氮气、水蒸气,也可用作灭火剂。,第二章 火灾扑救,四、卤代烷灭火剂 卤代烷即碳氢化合物中氢原子完全地或部分地被卤族元素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目前,卤代烷被广泛应用来作灭火剂。碳氢化合物多为甲烷、乙烷,卤族元素多为氟、氯、溴。它的编号原则是

18、:第一个数字代表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第二个数字代表氟原子数目;第三个数字代表氯原子数目;第四个数字代表溴原子数目;第五个数字代表碘原子的数目。如目前国内常用的卤代烷灭火剂有:1211(二氟一氯一溴甲烷)1202(二氟二溴甲烷)1301(三氟一溴甲烷)2402(四氟二溴乙烷),第二章 火灾扑救,1灭火原理(1)主要是化学抑制作用,即卤代烷分子参与燃烧反应,其卤素原子能与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结合生成较为稳定的化合物,从而使燃烧反应因缺少自由基而中止。(2)冷却作用,卤代烷灭火剂通常经加压液体贮于钢瓶中。使用时因减压汽化而吸热,所以对燃烧物有冷却作用但它的汽化热只有水汽化热的1/101/15,故冷却作用

19、不是很强。2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卤代烷灭火剂主要用来扑救各种易燃液体火灾;因其绝缘性能好,也用来扑救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因其灭火后全部汽化,不留痕迹,也可用来扑救档案文件、图书资料等贵重物品的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卤代烷灭火剂不能扑救无空气仍能迅速氧化的物质,如硝酸纤维、火药等火灾。不能扑救活泼金属如钾、钠、镁等火灾,不能扑救金属的氧化物火灾,不能扑救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能自燃的物质、强氧化剂等火灾。卤代烷灭火剂的主要缺点是毒性较高。因此在狭窄的、密闭的、通风条件不好的场所,如防空洞、地下室、矿井等,最好使用无毒灭火剂(如泡沫、干粉等)灭火。此外,卤代烷不能用来扑阴燃火灾,因为此时会形成有毒

20、的热分解产物。卤代烷也不能扑救轻金属如镁、铝、钠等的火灾,因为它们能与这些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发生爆炸。,第二章 火灾扑救,五、干粉灭火剂(粉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比较新型的灭火剂,由于它的灭火效率比较高,因而用途日益广泛。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90%以上)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在救火中,干粉借助气体压力从容器中喷出,一般以粉雾形式灭火。1.分类 干粉灭火剂其使用范围,主要分为普通和多用两大类。普通干粉火火剂主要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目前它的品种最多,生产、使用量最大。多用干粉灭火剂不仅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

21、气体和带电设备的火灾,还适用于扑救一般固体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2灭火原理(1)化学抑制作用;(2)隔离作用:喷出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上,能构成阻碍燃烧的隔离层;(3)冷却作用和窒息作用:粉末在高温下,将放出结晶水或发生分解,这些都属吸热反应,而分解生成的不活泼气体又可稀释燃烧区的氧气浓度,起到冷却与窒息作用。,第二章 火灾扑救,3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剂综合了泡沫、二氧化碳、卤代烷等灭火剂的特点,灭火效率高。此外干粉灭火剂还具有以下优点:(1)化学干粉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性、不腐蚀、不导电、易于长期贮存;(2)干粉适用温度范围广,能在5060的温度条件下贮存与使用;(3)干粉雾

22、能防止热辐射,因而在大型火灾中,即使不穿隔热服也能进行灭火;(4)干粉可用管道进行输送;由于干粉具有上述优点,它除了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忌水性物质火灾外,也适用于扑灭油类、油漆、电器设备的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干粉灭火剂缺点:(1)在密闭房间中使用干粉时会形成强烈的粉雾,且灭火后留有残渣,因而不适于扑救精密仪器设备、旋转电机等的火灾;(2)干粉的冷却作用较弱,不能扑救阴燃火灾,不能迅速降低燃烧物品表面温度,容易发生复燃。因此,干粉若与泡沫或喷雾水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六、其他 用砂、土覆盖物来灭火也很广泛。主要起到与空气隔绝的作用,其次,砂、土也可从燃烧物吸收热量,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第二

23、章 火灾扑救,第三节灭火器和消防设施 一、灭火器 灭火器是指在压力作用下,将所装填的灭火剂喷出,以扑救初起火灾的小型灭火器具。1灭火器的分类(1)按充装灭火剂的种类分 水型灭火器:这类灭火器中充装的灭火剂主要是水以及少量添加剂。清水灭火器、强化液灭火器属于此类。空气泡沫灭火器:这类灭火器中充装的灭火剂是空气泡沫液。根据灭火剂种类不同,空气泡沫灭火器又可分为蛋白泡沫灭火器、水成膜泡沫灭火器和抗溶泡沫灭火器等。,第二章 火灾扑救,干粉灭火器:这类灭火器中充填的灭火剂是干粉。目前我国主要生产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及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这类灭火器中充填的是卤代烷火火剂,常用的有“1211”灭

24、火器及“1301”灭火器两种。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类灭火器中充装的是加压液化的二氧化碳。MPT65 65升的推车式化学泡沫灭火器。MFZ4 4千克的贮压式干粉灭火器。MFT25 25千克的推车式干粉灭火器。MF1 1千克的手提贮气瓶式干粉灭火器。MT2 2千克的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MTT20 20千克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MY0.5 0.5千克1211灭火器。,第一章 火灾扑救,第二章 火灾扑救,(2)按灭火器的重量及移动方式分 手提式灭火器:总重在28kg以下,容量在10kg(L)左右,是手提的灭火器具。背负式灭火器:总重在40kg以下,容量在25kg(L)以下,是背负的灭火器具。推车式灭火

25、器:总重在40kg以上,容量在100kg(L)以内,装有车轮,由人力推(拉)的灭火器具。(3)按加压方式分 贮气瓶式灭火器:灭火器中的灭火剂是由一个专门贮存压缩空气的钢瓶释放气体加压驱动的。贮压式灭火器:灭火器中的灭火剂是由与其同贮于一个容器内的压缩气体或灭火剂蒸气的压力所驱动的。,第二章 火灾扑救,适用范围(1)水型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A类物质,如木材、纸张、棉麻织物等的初起火灾。(2)空气泡沫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B类物质,如汽油、煤油、柴油、植物油、油脂等的火灾;也可以用于A类物质的火灾。对于极性(水溶性)物质,如甲醇、乙醇、乙醚、丙酮等物质的火灾,只能使用抗溶性空气泡沫灭火器扑救。(

26、3)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B,C类物质火灾;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B,C类物质火灾。(4)卤代烷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B、C类物质,如图书、档案和精密仪器、电气设备等的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我国目前对火灾的分类完全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分类方法。按照GB4968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固体物质是指在常温下和发生火灾时一般都能保持固态的可燃物质。如木材、棉麻等纤维素材料及其衍生物;丝、毛等含蛋白材料;合成纤维、塑料、橡胶以及其他固体单质与化合物。,第二章 火灾扑救,B类火

27、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原油、汽油、煤油、柴油、渣油、苯等含有烷烃或芳香烃的有机液体;醇、酯、醚、醛、酮、羧、酸、胺等极性液体;某些在常温下为固体,但在受热和燃烧时可熔化的有机物,如沥青、石蜡、油脂以及多数的聚合物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合成材料。C类火灾,指气体物质火灾。常见的产生C类火灾的气体有天然气、液化气、煤气、乙炔气、氢气等。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产生D类火灾的物质包括碱金属与某些轻金属。如钾、钠、锂、镁、钛、锆、锌以及镁铝合金等。,第二章 火灾扑救,3.灭火器的基本性能(1)灭火器的使用性能 灭火器的使用性能包括:喷射性能。操作性能。灭火性能。(2)灭火器的可靠性能

28、灭火器的可靠性能包括:密封性能。抗腐蚀性能。热稳定性能。(3)灭火器的安全性能 主要是指其本身的结构强度及抗振动和抗冲击的性能。要求灭火器的筒体、堵头、喷射管等,在设计、制造、焊接、材料选用上均按国家标准进行。灭火器使用后重新装药时,要做水压、振动、冲击测试。,第二章 火灾扑救,4.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灭火器有多种类型,适宜扑灭不同种类的初起火灾,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手提式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及一般物质的初起火灾。使用时,用手握住灭火机的提环,平稳、快捷地提往火场,不要横扛、横拿。灭火时,一手握住提环,另一手握住筒身的底边,将灭火器颠倒过来,喷嘴对准火源,用力摇晃几下,即

29、可灭火。注意:1.不要将灭火器的盖与底对着人体,防止盖、底弹出伤人。2.不要与水同时喷射在一起,以免影响灭火效果。3.扑灭电器火灾时,尽量先切断电源,防止人员触电。,第二章 火灾扑救,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有两种使用方式,即手轮式和鸭嘴式。手轮式:一手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撕掉铅封,将手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开关,二氧化碳气体即会喷出。鸭嘴式:一手握住喷筒把手,另一手拔去保险销,将扶把上的鸭嘴压下,即可灭火。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一般由两人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到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

30、轮,并开到最大位置。注意:1.灭火时,人员应站在上风处。2.持喷筒的手应握在胶质喷管处,防止冻伤。3.室内使用后,应加强通风。,第二章 火灾扑救,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等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打开保险销,一手握住喷管,对准火源,另一手拉动拉环,即可扑灭火源。手提式“1211”灭火器“1211”灭火器适宜扑灭油类、仪器及文物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初起火灾。使用时,先撕去铝封,拔去安全保险销,一手抱住灭火器底部,另一手握住压把开关,喷嘴对准火源喷射,松开压把,喷射即停止。,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三节火场人员安全疏散与自救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除采取正确的扑救方法迅速扑救外

31、,被困在火场中的人员要自行或在消防人员协助下安全疏散。所谓安全疏散即指人们能够迅速、安全地撤出他们所在场所,以避免受到伤害。火灾发生时,在场人员有可能被热辐射、热气流烧伤;被烟气毒害或窒息。有时,人们虽然未受到火的直接威胁,但由于处于惊惶失措的紧张状态,也有造成伤亡的危险。因此如果人们能够掌握火场安全疏散与自救的知识及本领,遇到火灾爆炸事故时,就可以自行或帮助其他人安全疏散与自救。,第二章 火灾扑救,一、人员安全疏散 l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 在工业企业中,人员密集场所主要有:人员密集的车间、会议室、办公楼、员工宿舍、食堂等。火灾初期,由于浓烟阻挡视线,使受害者晕头转向;缺氧,使受害者呼吸困难

32、、反应迟钝;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使受害者中毒或神经系统麻痹而失去理智;热气流和高温使受害者无所适从,受害者惊慌失措、争相逃命,相互挤踏,这是在人员密集场所容易造成较多人员伤亡的原因。因此为了预防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人员伤亡,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疏散措施。,第二章 火灾扑救,(1)未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前的措施 首先,工业建筑物必须具备符合建筑防火规范中有关安全疏散的规定要求,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并有明显的标志。在正常生产、经营时,必须保证安全出口不得锁闭;通道及楼梯畅通无阻,不得堆放物资。如2002年端午节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处于建筑物二楼)发生火灾,由于门紧锁,窗外安装铁栏杆,导致室内人

33、员无法疏散、逃生,烧死20余人,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生。其次,生产、经营单位平时要拟定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预案,并对所有人员按照各自职责,进行有关防火防爆(包括安全疏散与自救)的教育和训练。,第二章 火灾扑救,(2)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的措施 有组织地疏散。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按应急预案组织疏散。消防队未到达之前,失火单位的领导就是疏散的领导者及组织者;其他人员必须服从指挥;消防队到达之后,由消防队组织疏散,单位领导应协助消防队做好疏散、抢救工作。及时、正确通报,防止混乱。在火势发展比较缓慢,而且人员较多、疏散条件差的情况下,失火单位领导应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危险区域内的人员,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

34、知其他人员疏散。当火势较猛,且疏散条件较好时,可同时公开通报,让全体人员同时疏散。,第二章 火灾扑救,疏散掩护与引导。如果火势较大,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影响疏散时,消防人员或单位人员,可用各种灭火器材,全力堵截火势,掩护其他人员疏散。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受灾人员脱离危险后,随着对自己生命担心程度的减小,而对未脱离危险区域的亲友及财产的担心程度增大,因此他们可能要重新返回火场,去抢救亲友及财产。对此,必须禁止他们的危险行动,必要时应在建筑物内外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第二章 火灾扑救,火场逃生十三诀第一诀:逃生预演,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

35、,必要时可集中组织应急逃生预演,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投无路了。请记住:事前预演,将会事半功倍。第二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三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请记住:自断后路,必死无疑。第四诀:扑灭小火,惠及他

36、人。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五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

37、法。,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六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第七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

38、、身裹好,再冲出去。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八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日。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面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何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第二章 火灾

39、扑救,第九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何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请记住:胆大心细 救命绳就在身边。第十诀: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一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问

40、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请记住:坚盾何惧利矛?,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十一诀:缓晃轻抛,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所以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此外,滚到墙边也可防止房屋结构塌落砸伤自己。请记住:充分暴露自己,才能争取有效拯救自己。,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

41、十二诀: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第二章 火灾扑救,第十三诀:跳楼有术,虽损求生。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没有任何退路,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

42、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请记住:跳楼不等于自杀,关键是要有办法。,第三章 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颁布日期】1998.04.29【实施日期】1998.09.01【失效日期】【法规分类】人大法律【内容分类】一般行政法【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内容】(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三章 消防法,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火灾预防第三章 消防组织第四章 灭火救援第五章 法律责任第六章 附 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