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院系: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目 录一、平面结构布置-(1)二、板的设计-(5)三、次梁的设计-(9)四、主梁的设计-(18)五、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24)六、设计总结 -(27)施工图平面结构布置图-图纸1板的配筋图 -图纸1主梁配筋图-图纸1次梁的配筋图-图纸2主梁内力包络图-附图一a diferents nivells: funcions de oficina destalvi denergia de x empresa (89), 148th; botiga 97 estalv
2、i gesti responsabilitats equip: 1 implantaci del sistema gesti energtica per completar els lmits de consum energtic i estalvi denergia les tasques assignades per la fbrica, colpejar a lenergia economia raonable. 2, el treball de publicitat dunitats, es beneficien de lestalvi i establir un sentit de
3、pertinena. 3 lenergia i el racionament, segons lalleujament finals unitats destalvi energtic, plans de promoci activa de tecnologies destalvi denergia, nous art, nous materials. 4, lnies de la unitat, canonades, cursa, cursa, degoteig, fuita i no encn cap admirador denfortir la gesti i responsables
4、designats oficials (forn indocumentat simpossibilita). 98th omplir una varietat de dades de producci i consum denergia, sincerament fer la botiga fixa avaluaci, recompensa i cstig. equip 99th amb responsabilitats denergia: 1, sencarrega dorganitzar tots els companys implementant la fbrica, sistema d
5、e gesti denergia de planta per completar tasques de producci, reduir el consum energtic, fomentar les noves tecnologies i nous materials. 2, comproveu sempre el consum denergia de mquina, equip de bona feina registra energia consum i producte registres, anormals per informar els departaments pertine
6、nts per resoldre. 3, la energia gesti equip juga 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一、 平面结构布置:、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次梁的跨度为,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荷载计算:取1m宽板带计算、板厚为100: 地板砖地面() 10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板底抹灰() 恒载: 活载: q=3.5 KN/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 = 3、次梁界面尺寸计算:抗弯要求:抗剪要求:取4、主梁界面尺寸计算:
7、楼面荷载设计值:等效均布荷载:抗弯要求:抗剪要求: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板的结构尺寸:次梁截面为,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2130-2100)/2100=1.43%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4、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详见板的配筋图。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次梁的支承情况: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 梁侧抹灰: 恒载: 活载: 设计值总值: =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按塑性内力重分
8、布计算,其计算跨度:中跨: 边跨:,故取(5250-5100)/5100= 2.9%V截面满足439200V截面满足439200V截面满足(N)152460V140910V140910V选用箍筋282828101101101230382实配箍筋间距200200200验算最小配筋率,满足要求抵抗弯矩图的计算:边跨总;;所以得到:中间正弯矩总;;所以得到:中间支座总;;所以得到:截掉6号钢筋时:;截掉5号钢筋时:;跨内钢筋长度计算:1号钢筋:取支座处于受压区,则支座锚固长度取即可2号钢筋:取支座处于受压区,则支座锚固长度取即可3钢筋:取支座处于受压区,则支座锚固长度取即可支座边缘延伸长度计算因为
9、所以 6号钢筋: 取取所以支座边缘左侧:由抵抗弯矩图知 左侧延伸长度为距左侧边缘支座边缘右:由抵抗弯矩图知 右侧延伸长度为距右侧边缘5号钢筋: 取取所以支座边缘左侧:由抵抗弯矩图知 左侧延伸长度为距左侧边缘支座边缘右:由抵抗弯矩图知 右侧延伸长度为距右侧边缘4号钢筋: 取所以支座边缘左侧:由抵抗弯矩图知 左侧延伸长度为距左侧边缘支座边缘右侧不截段,则架立筋7AB跨内架立筋可选218,左端深入支座3700-30=340mm右端与4搭接,搭接长度10d(180mm)15d(270mm),故取200mm且弯曲长度为825-340=485mm所以得到 绘制抵抗弯矩图如计算纸所示6、主梁吊筋计算:由次梁
10、传至主梁的全部集中力:G+Q=61.425+88.80=150.25kN则, 选214()。五、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1、经验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满足要求。2、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图,图纸采用图纸2张、计算纸一张3、结构平面布置图:比例1:200。4、板的配筋图:比例1:1005、次梁的配筋图:比例1:50、箍筋选用:8200通长布置。、离支座边缘50mm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6、主梁的配筋图:比例1:50(1)、箍筋选用:选用8200(2)、离支座边缘50mm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3)、其余钢筋截断详见配筋图。结构课程设计总结、心得体会: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整体
11、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工程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结构设计已经成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的环节,结构知识在工程管理中也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做了两周的课程设计,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对以后如何学好专业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的设计之中都是有着莫大的帮助。因为自己选择把所有的计算书打印出来,所以自己别人付出的就更多一点,但是只要能把设计很好的计算表达出来,我觉得很值。回顾起此次结构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再出图,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
12、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在自己把整个施工图和计算书完全打印好后,所有的累都烟消云散,一股成就感涌上心头。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对单向板肋形楼盖进行整体设计计算,包括单向板的设计计算、次梁的设计计算、主梁的设计计算、绘制楼盖的结构布置图、次梁与主梁的模板配筋图等等。开始时因为我对结构设计并不是很熟悉,学的东西好像它是它,我是我似的,理论联系
13、不了实际。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进一步熟悉受弯构件梁和板的正截面或斜截面的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掌握了单向板肋形楼盖计算方法及结构图的绘制;尤其是对教材中关于抵抗弯矩图这一难点的理解。并且熟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肋形楼盖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和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掌握绘制结构施工图的步骤、方法和绘制技巧;巩固理论知识,发展空间思维。这样的进步只有在自己亲自设计时才能得到,也只有在相互帮助中才能得到更大更好的进步。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陈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在陈老师和林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因此,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的帮助才有我现在的进步。最后,祝为我们辛勤付出的老师身体健康。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