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6305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国诗》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谈中国诗》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谈中国诗》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谈中国诗》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谈中国诗》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中国诗》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国诗》ppt.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中国诗,钱钟书,清华大学外文系,牛津大学,巴黎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

2、科学院副院长。,著作书目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围城(长篇小说)1947;谈艺录(诗话)1948,;管锥篇(1-4册,文论)1979;七缀集(文论集)1985。,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根据文题,推测内容,根据文章的题目谈中国诗,可知文章内容谈中国诗歌的形式、内容或特征。谈论的形式,受听众的限定,应采用比较的方式,即中国诗歌与外国诗进行比较。启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同学

3、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中西诗相比有什么异同点,完成下表。,谈中国诗,立场,比较文学,理由,居高临远,作用,对本国诗尽职,论证方法,引用,勒莱克:作概论就是傻瓜,司空图: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类比 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 能力的人就像 科学家。,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抒情诗,戏剧,史诗-戏剧-抒情诗,规律,早熟 一蹴而至最高境界,早衰 缺乏变化,逐渐腐化,论证方法,类比,绘画哲学,比喻,没有底的造房子(引用),思考讨论:中国诗的特点,用四字对偶式概括。(从形式,技巧,语言,内容方面思考),特点(一):,篇幅简短,意味悠远(形式),原因,一篇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诗体适配诗心,论证方法,引用,爱伦坡的主

4、张,比喻,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声韵里的轻鸢剪掠诗人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家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每把眉眼颦蹙,对比,易见里望见无垠 贵乎尖刻斩截,特点(二):,富于暗示,引人遥思(技巧),要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空泛连着确切,听不见的更美,中国,外国,(中外诗人的诗论很接近),论证方法,引言,严 羽 欧阳修 白居易 王士桢柳宗元 李 白 贾 岛 刘希夷王 勃 赵 嘏 鲍 照 魏尔金 济 慈 维 莱 拜伦 惠特曼,比喻,怀孕的静默哈姆莱特的静默,特点(三):,笔力轻松,词气安和(语言),原因,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文人的话,是谈话,不是演讲,论

5、证方法,比喻、对比,蜘蛛网之于钢丝网,像乐队合奏 像吹芦管,狂起来只不过凌风出尘 狂起来拔木转石的力兽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不是野蛮犬吠,像良心的声 音又静有细,特点(四),题材数量,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比较),内容风格,内容相同,作风暗合,(比较),例证,中国的 陶渊明罗马的 霍瑞斯,口吻方面,外国的 歌德、格雷中国的 陶潜、杜甫,田园方面,多社交诗,少宗教诗,内容,比较研究后的结论,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中有西方的品质西洋诗里有中国的成分,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增加对本国诗的热爱,文章结构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交待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要全面

6、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只有这样才公平。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即“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第三部分(第3段至8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第一层,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层,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层,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第四部分(第9段)。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

7、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主题归纳: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也可以一个“通”字概括,即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在行文布局上,谈中国诗也可谓别具一格。其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论证方法:比喻,不管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都是人(共同点)北京狗与西洋狗(异中有同)不上“本店十大特色”的广告的当(不轻信别人的结论)家居、出门、回家(研究外国诗的过程)觉得

8、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加了甜蜜(研究外国诗的作用),质疑思辨,(比喻和反语的理解),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早熟”喻指中国诗没有按照正常的诗歌发展的顺序而发展,而是越过了它应该有的一些阶段。“早衰”指的是中国诗达到至高境界后因缺乏变化而逐渐腐化。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的喻义了。“空中楼阁”仍指中国诗没有经历历史诗和喜剧诗的阶段,就直接到了抒情诗的阶段,以至于基础不稳。,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第3节)“看得远”指悠远的意味“每把眉眼颦蹙”指的是把诗歌的篇幅弄短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

9、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第4节)“怀孕的静默”喻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真是有趣至极。,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笙。(第6节)“比重”在这里指诗所承载的内容以及诗所用的篇幅和诗的音调的总和。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第8节)此句用旅行最终要回家来阐释读中国诗的目的最终是要使人知道什么是诗。,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讲演,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第6节)此句

10、的“谈话”“讲演”分别喻指中国诗的斯文和西洋诗的狂放。“像良心的声音”这个比喻太棒了,充分写出了中国诗无声胜有声的特点。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引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第2节)此句既是比喻句,又是反语句。比喻国人不把所谓的基础放在心上,只朝上发展。反语也讽刺了这一点,即中国诗不管基础,只管发展。,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致大海

11、普希金,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

12、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哦,再见吧,大海!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致大海与观沧海的异同,内容上,致大海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观沧海 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作

13、者通过写大海抒发自己政治家、军事家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异:形式上,致大海是自由体诗。观沧海是古体诗。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