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验昆虫分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6390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PPT 页数:247 大小: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实验昆虫分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7页
动物学实验昆虫分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7页
动物学实验昆虫分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7页
动物学实验昆虫分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7页
动物学实验昆虫分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实验昆虫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实验昆虫分类.ppt(2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虫分类,分类依据,一、目的了解昆虫的口器、触角、足、翅、变态以及蛹的类型。为昆虫分类打好基础。二、用具显微镜、放大镜三、材料实验材料:昆虫不同类型的口器、触角、翅及足的实物和玻片标本。示范材料:步行虫、蝗虫、蝼蛄、螳螂、家蝇、蜻蜓、蝽象、凤蝶、虱,昆虫的口器,由五部分组成、依次为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 3、虹吸式口器 4、舐吸式口器 5、嚼吸式口器 6、锉吸式口器 7、刮舐式口器,、咀嚼式口器 观察蝗虫口器,1)上唇 一个。位于唇基之下的片状结构,内壁柔软具毛和味觉器称内唇。上唇有帮助食物进口的功用。2)上颚(大颚)一对。位于上唇的下面,棕褐色,上颚特别发达且坚硬

2、,分为下部的切齿部和上部的臼齿部。3)下颚(小颚)一对。位于上颚的下面,基部分为两节,即轴节和茎节。茎节的内前侧有两片颚叶,即外颚叶与内颚叶。茎节的外侧有下颚须,下颚须细长,分为五节(内、外颚叶和下颚须各有何功能)。4)下唇 一对,位于下颚的下方,成长时合并为一,形成口器的下复盖,在其基部为一弯月形的后颏,后颏又分为与头部相连的亚颏和其前方的颏,颏前端接能活动的前颏。前颏端部有一对较大的侧唇舌,中间有一对较小的中唇舌,两侧有一对细长、分为五节的下唇触须。下唇有防止食物逃逸的作用。5)舌 一个,为狭长的囊状。位于口器的中央,用来帮助吞咽食物。,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 观察雌库蚊的口器,上下颚变

3、成针状,隐藏在由下唇延长的喙内,吸血或吸取植物液汁。将玻片标本,先在低倍镜下找出上唇和下唇,然后不断转动细调节器,在口针的末端,根据形态特点,仔细找出口器的其它部分。()上唇 是口针中最粗的一根,为一条细长的剑状物,内壁凹陷与舌包成食物道。()上颚 一对。是口针中最细的两根,其末端稍膨大呈刀状。()下颚 一对。其末端尖锐具细齿,下颚基部有较短的下颚须。()下唇 一个。较粗大,呈喙状,中央有纵沟槽,平时口器的其余部分都嵌合在槽里,下唇末端有两小唇瓣。()舌 一个。为细长扁平的针状。,刺吸式口器,3、虹吸式口器 观察粉蝶的口器。,()上唇:呈一块短阔状的小片,位于唇基前和口器的基部。()上颚:消失

4、。()下颚:两个外颚叶极度延长,其内壁各有一条纵沟,两外叶有沟的一面相互嵌合成细长的吸管,液体食物由吸管中吸入口中,不用时即卷于头下方。用时可伸长深入花中,吸取蜜汁或水滴等液体食物。()下唇:仅剩下一对下唇须,位于下唇的两侧。,虹吸器式口,4、舐吸式口器 观察家蝇的口器。,除上唇、下颚须、舌及下唇外,其余上颚、下颚及下唇须等均退化,下唇特别发达,末端特化成唇瓣,适于舐吸半液体食物。()上唇:为一长三角形,内壁凹陷与舌包成食物道。()上颚:退化。(3)下颚:本身退化,但下颚须仍存在。()舌:在上唇的下方。()下唇:发达。其末端特化为一对唇瓣,上有很多环沟称为假气管。,舔吸式口器,5、嚼吸式口器

5、观察蜜蜂中之工蜂口器。,上颚发达,用以咀嚼食物,下颚和下唇延长成为吮吸的机构,适于吸取花蜜或其它液体食物。()上唇:位于唇基的前缘,是一简单的横片。()上颚:位于头的两侧,呈匙状,内侧生有锯齿,其功能为磨碎花粉粒,调蜡以及帮助喂养幼虫等。()下颚:位于下唇的两侧,有发达的下颚外叶及退化的下颚须。()下唇:位于下颚的中央,是口器中最特化的部分,有一对下唇须和两侧唇舌及一中唇舌,中唇舌和下唇须延长,中唇舌的腹面凹陷成一纵槽、末端膨大成匙形的中唇瓣。,嚼吸式口器,(二)触角,由三节组成,依次为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鞭节又分许多亚节,在各类型触角中鞭节变化最大,触角可为下列几种类型。(1)丝状(2)刚

6、毛状(3)念珠状(4)锯齿状(5)栉齿状(6)羽毛状(7)球杆状(8)锤状(9)环毛状(10)鳃片状(11)膝状(12)芒状,一、丝状 整个触角细长如丝,鞭节各节粗细大致相似。观察蝗虫或蟋蟀的触角,二、刚毛状 触角短,基部节较粗,鞭节纤细,整个触角似刚毛状。观察蜻蜒式蝉的触角。,三、念珠状 鞭节各节形圆而大小相似,相连象一串念珠。观察白蚁的触角。,四、锯齿状 鞭节各节向一侧突出,略成三角形。观察叩头虫或芫菁的触角,五、栉齿状 鞭节各节向一侧突出,呈细枝状,形似梳齿。观察雌性蛾类触角。,六、羽毛状 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形似鸟羽。观察一些蛾类雄虫的触角。,七、球杆状 鞭节的端部数节渐膨大,下部若干

7、节形成一很长的细杆。观察蝶类触角,八、锤状 类似球杆状,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成锤状。观察郭公虫的触角。,九、环毛状 鞭节各节生有一圈细毛,愈近基部的愈长,观察雄性蚊类的触角。,十、鳃片状 鞭节端部数节呈片状,迭合在一起形似鱼鳃。观察金龟子或瓢虫触角。,十一、膝状 触角第一节特别长,与其余部分间折成一角度,状似膝。观察蜜蜂或胡蜂的触角。,十二、具芒状 触角粗短,一般仅三节,第一、二节短小,第三节粗而长,上有针状的触角芒。观察蝇类的触角。,(三)足,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组成。,、步行足 腿节、胫节和跗节均细长,适于步行。观察步行虫或蝽象的足。,、跳跃足 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适于

8、跳跃。观察蝗虫或蟋蟀的后足。,、捕捉足 基节延长,腿节的腹面有槽。胫节可折嵌在腿节的槽内,形似折刀,适于捕食其它昆虫。观察螳螂的前足。,、开掘足 胫节宽扁有齿,适于掘土。观察蝼蛄的前足。,、游泳足 胫节和跗节均扁平,边缘具长毛,适于游泳。观察松藻虫或龙虱等水生昆虫的后足。,、抱握足 跗节特别膨大,其上有吸盘状的构造,交配时用以抱握雌虫。观察雄性龙虱的前足。,、携粉足,胫节宽扁,两边有长毛相对环抱,形成花粉篮,第一跗节膨大,内侧具有数排横列的硬毛,用以刷刮附着在体上的花粉,故称花粉刷。观察蜜蜂(工蜂)的后足。,、攀缘足 胫节后端有指状突起与跗节和末端弯曲的爪相对,适于握持毛发。观察虱类的足。,(

9、四)翅,无翅原尾目、缨尾目、双尾目、弹尾四目有翅 其它各目,一、膜翅 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如蜻蜓、蜂类的前后翅。,二、覆翅 翅质地如皮革,半透明,如蝗虫的前翅。,三、鞘翅 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如金龟子或步行虫的前翅。,四、半鞘翅 翅的基部为角质,端部则为膜质,如蝽象的前翅。,五、鳞翅 翅膜质,但翅上有许多鳞片,如蝶、蛾的前后翅,六、毛翅 翅膜质,单翅上被覆许多毛,如石蛾的前后翅。,七、缨翅 翅膜质,狭而长,翅的周缘着生许多长的缨状毛,如蓟马类的翅。,八、平衡棒 翅特化成棍棒状,如家蝇的后翅。,昆虫的变态,不完全变态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又可细分为如下六种类型:增节变态原尾目昆虫

10、表变态 见缨尾目、双尾目、弹尾三目渐变态 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半变态 晴蜓目、襀翅目原变态 蜉蝣目过渐变态 介壳虫、缨翅目完全变态 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各阶段形态完全不同。又分为如下两种类型:标准完全变态鳞翅目、双翅目等复变态 芫青,增节变态,一种最原始的变态类型,幼虫体节较成虫少,每龄逐渐增加一节,最后变成成虫。原尾目昆虫,表变态,亦称无变态。成虫无翅,除体积外,幼虫与成虫各方面均无大的区别。但成虫期还须继续脱皮见缨、双、弹尾三目,渐变态,成幼虫在形态、习性上均相似,幼体称若虫,随虫龄增长特征逐步完备。直翅、半翅、同翅等,半变态,成虫陆栖,幼虫(若虫或稚虫)水栖且有临时性器官

11、,两者习性和形态构造完全不同。晴蜓目、襀翅目,原变态,与半变态同,但在化为成虫后须再蜕皮一次,这种蜕皮前形态称亚成虫。蜉蝣目,过渐变态,经过卵、活泼幼体、不活泼幼体(拟蛹而非真蛹,有翅芽)成虫。介壳虫、缨翅目,标准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各阶段形态完全不同。*鳞翅目、双翅目等,复变态,同上,但在幼虫时有两种形态:孵化后为活泼的双尾有爪形;蜕皮后为不活泼的蠕虫形。芫青,蛹,被蛹,围蛹,离蛹,分类,原尾目,通称为原尾虫或蚖。体尖细,淡黄透明或乳白色。体长在2mm以下。头部前方锥形,无触角、复眼和单眼,但在头部背面两侧有l对假眼器。胸部分节明显,但前胸小,前足特别长,生有特殊的感觉

12、器,可代替触角的功能。腹部12节,第13节上各生有1对退化的腹器,无尾须。增节变态,第1龄幼虫腹部仅9节,至成虫期随着几次脱皮,增加至12节。多生活于山林环境中,如石下、枯枝落叶间或湿润土壤中,与人类无直接经济关系,但在昆虫进化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目全世界已知540多种,我国自l956年由杨集昆教授在陕西华山第1次采集到后,目前已发现140余种,原尾虫,弹尾目,通称为跳虫。体小形,体长0.210mm。无复眼,但有的在头部两侧有8个以下小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一般4或6节,头部在触角后方生有特殊的角后感觉器。胸部3节一般相似,但有的前胸常很退化,足胫节和跗节常愈合成胫跗节。腹部一般不超过

13、6节,第l、3、4节腹面生有特化的附肢,分别称为腹管(或粘管)、握弹器和弹器,共同组成跳器。表变态,多生活于潮湿处和落叶下、石下、青苔间或积水面上,取食腐植质、菌类和地衣等,有些种类取食花粉、植物种子、根茎、嫩叶等,造成一定程度的为害。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有2000多种,我国已知90余种。,双尾目,通称双尾虫、蛱尾虫。体细长,柔软,体长约510mm,最大者可达50mm多。头部无复眼和单眼,触角细长多节呈丝状或念珠状。前胸小,中、后胸较大而相似,跗节1节,有爪23个。腹部ll节,多数腹节腹面生有成对的针突和泡囊,腹末具尾须1对,细长多节或短粗蛱形。表变态,多生活于土壤中或潮湿的石下、倒木、枯枝落叶

14、中,一般仅取食腐植质、菌类等,与人类无直接经济关系。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有600多种,中国已记载有20余种。,双尾虫,缨尾目,通称衣鱼和石蛃。体较狭长,10一20mm,末端尖细,密被鳞片,呈银灰、白、黑褐等色。口器咀嚼式,外露,触角丝状,细长多节,复眼和单眼发达或缺如。胸足发达,跗节34节,具爪23个。腹11l节,各节腹板上生有l对刺突,多数还生有l一2对泡囊。腹部末节背板延长成中尾丝,其两侧生有l对分节的尾须。表变态,多数种类生活在潮湿的石下或倒木树皮下、青苔间,主要取食腐植质、菌类、地衣和苔药,室内种类取食谷物、淀粉、浆糊、书籍及丝织品等,有些是仓储害虫。该目全世界已知500多种,我国已记载

15、有20多种。,蜉蝣目,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短形,刚毛状,不甚明显。翅半透明,前翅发达,后翅甚小;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中尾丝或有或无。不完全变态。成虫寿命不长,短的数小时或一二日,长的约一周,一般均朝生暮死。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如果在公路上则会引起交通事故。若虫水栖,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蜚蠊目,包括蟑螂、地鳖等。小至大型,体扁平,椭圆形,黄褐色或黑色。头小,隐藏在前胸背板下方,复眼发达,肾形,单眼1对。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前胸背板发达,常为梯形或椭圆形。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有的雄虫翅发达,雌虫

16、翅退化。足长而多刺,基节宽大,胫节细长,善于疾速行走。腹部宽扁,l0节,有分节的短小尾须1对。渐变态。卵生或卵胎生,卵常包藏在卵鞘内。排列成行。多数种类性喜黑暗,多生活于砖石下,岩缝、树洞中或枯枝落叶、垃圾、杂草堆中,主要取食各种腐烂的动植物,一些生活于室内的种类,则以各种食品、杂物以及粪便为食。不少种类在农业、仓储和医学、卫生防疫上有重要意义。该目全世界已知5000余种,我国记载有25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如美洲大蠊、中华真地鳖等。,蜚蠊,美洲蜚蠊,螳螂目,通称螳螂、刀螂等。体狭长,中至大形,多为绿、褐或灰色。头部呈三角形,活动自如,复眼大而突出,单眼3个,触角通常丝状,

17、口器咀嚼式,上颚强大而坚硬。前胸显著狭长,能活动,中、后胸短宽,前足为典型的捕捉足,腿节及胫节下方有强刺,中、后足细长,适于行走。跗节3节,无中垫。前翅革质,形成覆翅,后翅膜质、宽大、呈扇状,平时平叠在腹部上方。腹部10节,背板可见9节,具尾须1对,短而分节。产卵器很退化。渐变态,卵产于卵囊内,卵囊附着在树枝等物体上。成、若虫均肉食性,捕食蝇类、叶蝉、蝗虫、鳞翅目幼虫等,是多种害虫的天敌。螳螂有自残习性;在交尾前后,雌虫常嚼食雄虫。卵囊又称螵蛸,产于桑树的称桑螵蛸,可供药用。该目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记载有50多种。如中华螳螂。,螳螂的卵块称桑螵蛸,是一种补肾固精的中

18、药。,缨翅目,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身体微小。复眼发达,有或无单眼。触角较长,6-10节。口器为左右不对称的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脉退化,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变态类型是介于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之间的过渐变态。本目常见的为蓟马科(Thripidae),它们翅细长,末端尖锐,前翅仅具两条纵脉。有些种类无翅。雌虫腹部末端圆锥形,生有锯状的产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弯曲。成虫喜欢访花,很多种类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例如葱蓟马。,等翅目,通称白蚁或螱。小至中形,身体柔软,多为暗色或乳白色。口器咀嚼式。前、后翅形状、大小及脉序相似。属多型性和社会性昆虫。,工蚁,兵蚁,有翅白蚁,卵和幼虫,那个白色是白蚁

19、自己培育以饲幼的真菌。,蚁后,蚁后身体是普通工蚁的数千倍,它在蚁群中受到最好的照顾,且不停地产卵。,卵产,蚁塚,襀翅目(Plecoptera),此类昆虫俗称石蝇,中或大型昆虫,体软而扁。咀嚼式口器,前后翅均为膜翅,飞行力弱。溪边栖,幼虫在清净水中生活,肉食性。无经济价值。幼虫水底砂粒上的生活。,成虫,幼虫,竹节虫目,竹节虫目(Phasmida)中或大型昆虫,以拟态著名。有的形似竹节或树枝,称竹节虫;有的形似叶片,称叶子虫。体色主要是绿色或褐色,有保护作用。有二千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革翅目,革翅目(Dermaptera)中小型昆虫,略扁。咀嚼式口器。前翅短,革质,作截断状;后翅大,半圆形,膜

20、质,或缺如。腹端有强大尾铗状尾须,不分节。栖土石、树皮杂草中,杂食性或肉食性。成虫子有护卵和若虫的习惯。约1050种左右,多产于热带至温带。,蠼螋,直翅目,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体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后足强大,适于跳跃。腹端有尾须一对,短或中等长,并有产卵器。发育为渐变态。若虫类似成虫,但体裁较小,前、后翅位置反迭。全世界约有一万二千种,我国约有三百七十多种。如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类都属本目,其中包括很多农业重要害虫。,中华稻蝗,蝼蛄,优雅蝈螽,负蝗,树蟋科,脉翅目(Neu

21、roptera),包括草蛉、粉蛉、褐蛉等。小至大型,口器嘴嚼式;触角细长。前胸短小,翅两对均为膜质,大小及形状相似,翅脉多网状,翅前缘有一列横脉。全变态,成虫与幼虫均为肉食性,其中的草蛉、粉蛉是重要的害虫天敌。本目全世界已知4000多种。蝶角蛉科,蝶角蛉科,草蛉科,草蛉的卵,螳蛉科,广翅目(Megaloptcra),包括泥蛉、鱼蛉等。小至大形,体色暗。头部发达,前口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或缺如。触角丝状、念珠状或齿状。口器咀嚼式,发达,上颚强大。前胸发达,近方形或长方形。翅大而膜质,前后翅相似,翅脉网状,多分支,但在翅缘不分叉。腹部l0节,无尾须 全变态,幼虫水生,前口式,胸足3对,发达,腹侧

22、具有78对足状气管鳃。幼虫性活泼,在水中主要捕食其它小虫。成、幼虫多为淡水鱼类的饲料。该目全世界已知300余种。齿蛉,泥蛉,蛇蛉目(Rapllidiodea),通称蛇蛉。体细长,小至中形,多为褐色或黑色。头部长,后端常狭缩变细,呈三角形。复眼发达,单眼3个或缺如,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前胸延长呈颈状,中、后胸宽短。翅狭长,膜质,翅脉网状,前、后翅相似。腹部l0节,无尾须。雄虫尾端具肛上板和抱握器,雌虫县长针状产卵器。全变态,成虫和幼虫均肉食性。成虫多发生在森林地带中的草丛、花和树干等处捕食其它昆虫。幼虫多树栖,常在松、相等松散的树皮下该目全世界已知60余种,我国记载有2种。,长翅目(Mecop

23、tera),通称蝎蛉。小至中形,体细长略侧扁。头部下口式,多向下延长成喙状,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或缺如。触角丝状,多节。前胸短小,中、后胸正常。足多细长,基节尤长,跗节5节。翅狭长、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和翅脉相似,少数种类翅退化或消失。腹部10节,尾须短小、不分节。雄虫外生殖器常膨大成球形,并似蝎尾状上举。全变态,幼虫蠋型,与鳞翅目幼虫类似。成、幼虫一般肉食性或腐食性,捕食节肢动物或软体动物。少数种类也取食花蜜、花蕊、果实及苔类等。该目全世界已知近400种,多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少数产于热带,我国已记载80余种。,蝎蛉雄成虫,蝎蛉雌成虫,毛翅目(Trichoptera),通称石蛾

24、(成虫)和石蚕(幼虫)。小至中形,外形似蛾类。头部下口式,口器咀嚼式,但常退化,无咀嚼能力。触角细长、丝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或缺如。翅面上密布细毛,翅脉接近假想脉序。足较细长,适于疾走,胫节具中距和端距,跗节5节,具爪1对。腹部l0节,无尾须。全变态,幼虫蠋型或衣鱼型。多数种类水生,肉食性或植食性,常因季节不同,而食物不同。少数陆栖,生活于树木基部的苔藓内。幼虫可吐丝缠连小枝、碎叶、砂等做巢筒匿居,或以纯粹的丝作成圆锥状的网或薄弱的隧道。取食顺水流经过的食物。成虫多在夜间近水处活动,有趋光性。幼虫为淡水鱼的食饵,少数种类为害稻苗根部。该目全世界已知约5000种,我国记载有400余种。,鳞翅目

25、(Lepidoptera),本目包括蛾、蝶两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中国已知约8000余种。该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个大目。,凤蝶科,简要介绍:成虫翅面金黄色;前翅基部1/3为黑色,上面散布一层黄色鳞粉;后翅臀角橙色斑大而明显,中间没有黑点。虫体大小:翅展74-95mm区域分布:我国广大地区;朝鲜、日本等,金凤蝶,柑橘凤蝶,成虫翅面浅黄绿色,脉纹两侧黑色;前后翅外缘有黑色宽带,宽带中有月形斑。臀角一般有一个带黑点的橙色圆斑。成虫喜访花。,雌雄异型,雄蝶翅面白色,有黑色斑纹;前后翅外缘有断续的红色;雌蝶翅面黄色 有黑褐色斑纹。成虫4-8月间出现,飞行轻缓。,丝

26、带凤蝶,红珠灰蝶,灰蝶科,蓝灰蝶,雌雄异型,雄蝶(1)翅面蓝紫色,外缘黑色,前翅中室端部有以明显黑斑;后翅有小尾突;雌蝶(2)翅面黑褐色,中室无黑斑。成虫喜访花,易捕,蓝灰蝶,粉蝶科,斑缘豆粉蝶,菜粉蝶,绢粉蝶,斗毛眼蝶,翅面黑色,前翅基部明显膨大;翅背色淡,后翅亚缘区有6个黑色眼纹,具黄褐圈,瞳点白色。成虫飞行能力强,喜落于路边岩石上,眼蝶科,瞿眼蝶,喙蝶科,下唇须很长,成喙状,是本科的特征;翅面茶褐色,顶角突出成钩状,近顶角有3个小白斑;后翅外缘锯齿状,中部有1橙褐色斑。成虫常群集在溪边湿地吸水。,白绢蝶,雄性颈部及腹侧着生灰色毛;雌性颈部和腹下侧生黄色毛,翅反面基部没有黄毛;雌蝶腹端部的

27、白色角质臀袋较大,绢蝶科,红珠绢蝶,直纹稻弄蝶,翅面黑色,前翅一般有7-8半透明斑排列成半圆形;后翅中域有4个白斑连成斜列。晴天时在花丛中易采到,数量较多,弄蝶科,小赭弄蝶,黑脉蛱蝶,蛱蝶科,黄钩蛱蝶,小红蛱蝶,猫蛱蝶,小豹蛱蝶,小环蛱蝶,大紫蛱蝶,小豆长喙天蛾,翅面暗灰褐色,前翅有黑色纵纹;后翅橙黄色。白天喜访花;成虫越冬。,蛾,黄波花蚕蛾,天蛾科,夜蛾科,乌桕大蚕蛾,鬼面天蛾属,鞘翅目(Cole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我国记载7000余种。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它们的外骨

28、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瓢虫科,叩甲科,鳃金龟科,在我国所有彩臂金龟均为二级保护动物。,彩臂金龟,绿步甲,麻步甲,褐黄前锹甲,锹甲,褐黄前锹甲,臭蜣螂,巨大犀金龟,桃红颈天牛,星天牛,异色瓢虫,两星瓢虫,七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九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菱斑食植瓢虫,榛实象,存疑豆芫菁,琉璃弧丽金龟,花金龟,短刺掌铁甲,龙虱,蜻蜓目,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

29、较小的一个目。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昆虫。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 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 束置于背上的翅膀。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大黄赤蜻,红蜻,长者头蜓,黑色蟌,白扇蟌,蓝纹蟌,双翅目,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

30、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 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 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黑纹食蚜蝇,食蚜蝇科,食虫虻,虻科,大蚊科,斑大蚊,库蚊,按蚊,伊蚊,丽蝇,麻蝇,膜翅目,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

31、、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 和各种寄生蜂等。,蜜蜂,姬蜂科,泥蜂科,两种马尾蜂侦察到甲虫幼虫后便用尖锐的产卵器直捣虫体,将卵产在那里,石狩红蚁,小茧蜂(上左)在蝴蝶幼虫背部结茧,姬蜂(左下)是最著名的益虫,你可看到那只毒蛾幼虫已成空壳,两只刚羽化的小姬蜂从毛虫前部的洞中爬出来,细腰蜂,弓背蚁,胡蜂,异翅目,此目昆虫通称“蝽”或“椿象”。体扁平,微小到大型。口器长喙状,适于刺吸。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后翅全部膜质或退化。后足基节旁有挥发性臭腺的开口,遇敌时即放出臭气,故有“放屁虫”之名。不完全变态。种类极多,约有三万余种,如各种椿象和军配虫是农业害虫;臭虫

32、是医、牧害虫;食虫椿象捕食小虫,是益虫;水栖常见的有田鳖、红娘华和松藻虫等,捕食幼鱼,是淡水养殖的敌害;供中药用的九香虫和供食用的桂花蝉(Lethocerus indicus),是资源昆虫。,菜蝽,猎蝽科,三点盲蝽,缘蝽科,日本负子蝽,蝎蝽科,臭虫,黾蝽,肉食性蝽,螳蝽,负子蝽,捻翅目(Strepsiptera,通称捻翅虫或煽。体小形,雌雄异型。雄虫体长约154.0mm,头宽,复眼大而突出,无单眼。口器退化咀嚼式。触角47节,形状多变异,常自第3节起呈扇状和分枝状。胸部长,以后胸最大,且具发达的后背片。足无转节,跗节24节,多无爪。前翅退化成棒状,称伪平衡棒,后翅宽大,扇状。腹部l0节,无尾须

33、。雌虫无翅,蛆形,多数种类亦无足,终生营内寄生。头小,常与胸部愈合,触角、复眼及单眼均消失,口器退化。腹部膜质、袋状、分节不明显。全变态,营自由生活或内寄生生活,多寄生于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体内。发育至成虫后,雌虫仍留寄主体内。雄虫羽化后不取食,生命短促,飞行觅偶,与寄主体内的雌虫交配。雌虫头胸部扁平而硬化,从寄主腹部钻出暴露体外,以其头、胸部之间处与雄虫交配受精。该目全世界已知种类约370种,我国记载有13种。,捻翅虫雄成虫,捻翅虫雌成虫,蚤目,体型侧扁,以吸血为生的全变态昆虫。全世界已知约2300余种和亚种。中国已知519种和亚种。蚤类成虫一般体小(几毫米,个别可达10余毫

34、米),光滑,黄至褐色。体肢着生向后的鬃刺或栉,借以在动物毛羽间向前行进和避免坠落。其针状具刺的口器适于穿刺动物皮肤,以利吸血,甚至起固定于动物皮内的作用。触角1对,位于角窝内,不仅是感觉器官而且常是雄蚤在交配时竖起和抱握雌体腹部的工具。眼发达或退化,常视宿主习性和栖息环境而不同。蚤类幼期的形态约略为卵小而椭圆,一般色白而光滑无纹。幼虫细长,蛆形,淡色、无足、多鬃,具咀嚼式口器。成熟幼虫吐丝结茧,茧外粘着土粒尘屑,作为伪装。蛹初呈白色,后变淡黄,属于离蛹,蚤,同翅目,同翅目为小型至大型的昆虫,属不完全变态。口器刺吸式,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

35、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同翅目分为5个亚目。,鸣蝉,右一为最大的蝉,叫蚱蝉,产中国,长达5厘米;右中为蛁蟟,在夏日的黄昏时它们叫得人很烦;最右为蟪蛄,约2-2.5厘米长,叫声不带拐弯,这点和蛁蟟不同,一般是“吱吱”声。这三种我国极常见。,斑衣蜡蝉,斑衣蜡蝉,大青叶蝉,沫蝉,左是产于美洲的著名的十七年蝉,其幼虫在土中生活长达十七年之久,羽化成蝉后只存活三星期,待交配完产卵后便死 去,蚜虫,食毛目(Mallophaga),此目昆虫多称“鸟虱”或“羽虱”。小型昆虫,体扁,长0.5-6mm,眼退化,咀嚼式口器,无翅,运动活泼。为鸟类的体外寄生虫,少数种类寄生于哺乳类,常以发达的上颚

36、刮食羽毛、毛发、皮肤以及皮肤上的碎片,鸟体被害剧烈时,常出现落毛、不宁等现象。约有二千余种。常见的有鸡虱(Menopon gallinae)、鸭虱(Anatoecus dentatus)和牛鸟虱(Trichodextes bovis)。,羽虱,虱目(Anoplura),体小,扁平,无翅,刺吸式口器,眼退化或消失,胸部各节部分愈合。变态渐进式。为哺乳动物的体外寄生虫。约有500余种,其中多为重要医牧昆虫,如人虱(Pediculus humanus)、阴虱(Phthirus pubis)和牛虱(Haematopinus eurysternus)等。常是各种疾病的媒介,如人虱媒介回归热和斑疹伤寒等。,左图左上为头虱;右上为头的在头发上产的卵;左下为体虱;右下为阴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