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6664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航冯如杯竞赛章程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北航“冯如杯”1.1、基本信息1、大赛名称:“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 研训练计划(SRTP)选拔赛。以“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标志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每年4-5月 举办,科技文化节包括科技讲座、科技论坛、学术报告会、大学生科技博览会等 系列活动和“冯如杯”科技作品竞赛。备注:(1)冯如杯不是“课外”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冯如杯由2个大赛组成,其中学生创意大赛其实就是SRTP选拔赛, 两个大赛合并为一个,有利于与SRTP对接。2、指导思想理念: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体现: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产业化。学生创意大赛宗旨:培养

2、兴趣、自主学习、勤于动手、勇于创新。3、目的(1)促进北航两校区创新实践交流,营造航空航天特色学术科技氛围,传 承发扬冯如精神。(2)培养具有学科前瞻性、结构多元化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科技项目,注重 拔尖人才培养工作。(3)选拔有潜力的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12、组织机构1、发文单位:北航党政办2、主办单位:科学技术研究院、教务处、学生处、校科协、校团委承办单位:校科协、校团委创意大赛承办单位:教务处、校团委3、组委会主任:魏志敏(副校长)组委会副主任:唐文忠(飞行学院院长)、王荣桥(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处 长)、陈强(教务处处长)、吴慧(学生处处长)、史文军(科协

3、秘书长)、雷晓锋 (校团委书记)、陈海秋(科协常务委员X陆利蓬(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总支书 记)委员:团委副书记1人、科协常务委员2人、材料学院副院长2人+党委副 书记+团委书记、信息学院副院长2人+团委书记、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 书记、法学院副院长、中法工程师学院党支书、理学院分团委书记(辅导员)、 北海学院学生处处长。秘书: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4、评审委员会校内外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相关专家、学者。5、院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科研副院长、教学副院长、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分团委书记。职责:项目的组织与申报工作。1.3、与SRTP关系年级冯如杯SRTP备注大一创意大赛SRT

4、P选拔赛大一学术科技作品竞赛SRTP优先资助创意大赛获奖 作品大三大四硕士博士1.3、针对学生的政策1.3.1、资格全日制非成人教育中国籍学生。申报日前1年内完成的学生科技或社会实践作品。如果作品创新点突出、有望取得重大成果的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如有重大 改进和提高,经学院严格评审并报组委会批准后,可再次参加“冯如杯”竞赛。各参赛作品须由第一作者申报,指导教师或学院推荐,经学院学籍管理、教 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具备参赛资格。创意大赛:对于各类参赛作品,每名学生只可参与一个项目,并且每份作品 的作者不超过四人。1.3.2、奖励办法(1)颁发证书。(2)自行申报相关奖学金。(3)竞赛一等奖作

5、品的第一作者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并不占学生所 在学院保送研究生名额。(4)各项目的全体作者将获得相应的绩点学分奖励(每个项目):一等奖 10、创新奖8、二等奖5、三等奖2。所获绩点学分的分配方案将在该项目的指导教师组织下,参照各人的工作量 等各方面相关因素,自行商讨决定。无论绩点学分的分配方案如何,一等奖任一作者的最高绩点学分不能超过4 分,创新奖任一作者的最高绩点学分不能超过3.5分,二等奖任一作者的最高绩 点学分不能超过3分,三等奖任一作者的最高绩点学分不能超过2分。同一届竞 赛中,个人累计获得绩点不得超过4分。创意大赛:确认资格有效的获奖作品,由竞赛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获奖证 书,获

6、奖优秀项目将优先获得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的机会。14、针对指导教师的政策1.5、针对学院的政策1.5.1、奖项竞赛以学院所在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团 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获得“冯如杯”,团体总分第二至六名的学院获得学生学术 科技活动先进学院称号。连续三届获得“冯如杯”的学院将永久保存“冯如杯”。1.5.2、项目评分学院的团体总分由该学院项目得分(即“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 “冯如杯”创意大赛两赛参与计分项目得分之和)、学院参与组织分及成果转化 分求和得出。1、团体总分二项目得分+参与组织分+成果转化分2、计分项目数:学院项目总数(不含哲学

7、社科类)在19个以下,计分名额 3个;之后每增加10个,计分名额增加1个;50个以上,计分名额为7个。3、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得分(1)满分为700分。(2)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获奖作品得分为:一等 奖100分,二等奖50分,三等奖20分,创新奖80分。(3)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一等奖的作品,按照每项100的分数计入该学院 社科论文成绩。二、三等奖分数不计入学院总分。(4)在计算学院团体总分时,若出现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奖次高于科技发 明制作类作品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计分项目奖次,则在参与计分项目总数不变 的情况下,可用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置换原计分项目参与计分。4、学生创意

8、大赛项目得分(1)总分为150分。(2)竞赛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得分,并且占竞赛学院团体总分的15%。(3)学院创意大赛得分二(学院一等奖项目数*400+学院二等奖项目数*200+ 学院三等奖项目数*100 +学院未获奖项目数*80)/(学院一年级总人数/4)此项分数上限为150分。(4)学院加权成基础部得分计算方法:最终得分=E(学院团体总分*相应学院大一人数)/基础部总人数5、参与组织分(1)组织分满分为50分。(2)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与组织分=E(项目类别权数*该类项目数量)/ 加权本科生人数。加权本科生人数=1.3*大三年级人数+0.6*大二年级人数+0.1*大四年级人数项目类别权数:

9、机械类=120;机电类=120;信息类=100;材料类=110;综合 类=120;自然科学类=90;哲学社科类=80。(2)如果集中展示期间出现大面积提前撤展等现象,扣除10分;大一学生 在项目集中展示期间到学院路校区参观学习人数少于本学院大一年级人数的 50%,扣除10分。6、成果转化分数(1)成果转化满分为100分。(2)成果转化分=SCI论文发表得分+EI论文发表得分+申请专利得分。其中EI论文发表和申请专利总计得分不超过60分。(3) 参赛项目作品若在申报前一年内发表SCI论文,或在申报时获得录用 通知书,且论文署名中第一学生作者为项目申报人,则加20分/篇;参赛项目作 品若在申报前一

10、年内正式发表EI论文,且论文第一作者为项目申报人,则加10 分/篇;参赛项目作品若在申报前一年获得专利证书,且专利所有人为项目申报 人,则加10分/项。鼓励跨学院的学科交叉的合作项目,并在作品质量同等条件下优先表彰作者 及指导教师。1.6、赛事组织1、申报:项目第一作者通过“冯如杯”网站进行申报。1.6.1、类型及奖项大类小类专业奖项科技发明制作 类机械制作结构设计、机械、模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鼓励奖:3%、12%、20%、 35%机电控制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材料工艺能源、材料、石油、化工、化学、生态、环保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电信、通讯综合数理、生命科学、新媒体艺术等自然科学类学 术

11、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 告和学术论文哲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鼓励奖:2%、10%、18%、 30%经济法律社会学管理教育等奖可以空缺。创新奖:每组别不超过1项,可以空缺。二、三等奖可以调整,但不超过3%。1.6.2、推进流程阶段内容竞赛准备阶段1、召开组委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并下发相关文件,下达关于组织开展当 届“冯如杯”竞赛的通知。2、督促各学院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并监督该小组的运行情况。3、各学院领导小组确定本学院参赛组织实施计划,在学生中开展充分的宣 传发动工作,负责作品的选拔和参赛;原则上由各学院分团委书记担任 本学院的领队。开幕展示4、竞赛组委会组织各院系参加开幕式及作品集

12、中展示,集中展示为2天。5、集中展示期间,组委会对所有项目进行有效性审查,公布各学院的有效 参赛项目数量。评审评奖6、初审,并在集中展示期间现场质询作者,对项目进行复审。7、复审结束后,组委会公布入围一等奖答辩的项目名单。评委会对一等奖 答辩入围作品进行集中评议,最终产生一等奖及创新奖,同时对剩余项 目(包括未入围答辩的作品)进行奖项确认。8、组委会将计算学院团体总分,并对学生、学院、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指导 教师进行颁奖。总结宣传9、举办学生学术科技文化节,邀请国内外前沿领域知名教授、历届“冯如 杯”竞赛优秀获奖选手参加文化月专题讲座和访谈活动。10、邀请港澳台及海外高校大学生到我校参观访问,并

13、开展丰富多样 的交流会,交流创新实践经验。11、组织校外媒体、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参观展览展示,促进成 果转化。12、举行企业和项目作者交流会,向企业发出关注北航优秀科技创作 作品的邀请,并对我校优秀作品进行推广。13、各学院要积极举办本专业的院士或知名教授讲座,并开展其它各 级各类科技实践活动。17、新闻报道1.7.1、开幕式第21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意大赛开幕发布时间:2011年4月19日15:57 |点击数:956Rl I云廿睫E吁术科邮和崇落-四月的北航,春意盎然,明媚的阳光洒满整个校园,给北航涂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在 这温暖的日子里,北航“冯如杯”迎来了她的二十一岁

14、生日。4月16日上午,我校第21届 “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拔赛开幕式在新主楼 举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杨松,中国科协科普部原副部长周济,北京团市委大学部部 长郑品石,北京市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闫仁皓,北航校友、北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吉英 存先生莅临现场。我校党委书记胡凌云教授,校长怀进鹏院士,副校长魏志敏教授,第21 届“冯如杯”竞赛评委会主任申功勋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校团委书记雷晓锋主持。开幕式上,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杨松副部长首先致辞,他充分肯定了北航“冯如杯”二十 多年来取得的成绩,以及“冯如杯”的比赛为全国“挑战杯”赛事做出的贡献。他指出

15、,大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校园活动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应该融入到教育教 学中去,发展成一种校园文化。如今“冯如杯”已经受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些高校和学生 的重视,为全国各高校科技竞赛做出了榜样。接下来,中国科协科普部原副部长周济在致辞 中指出,国家十分重视青年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国家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 北航学子,一定要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为国家的科 技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学们要牢记“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 挑战”的宗旨,争取更大进步。我校校长怀进鹏院士代表学校致辞,怀校长指出,北航为同学们提供了思维的殿堂,

16、让 同学们敢于质疑与批判,在质疑中反思升华出新的成果。北航创办“冯如杯”的目的就是在 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习惯,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为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与 发展中做出贡献。怀校长最后指出,如今“冯如杯”经过二十一个春秋,已经逐渐走向世 界,作为北航学子,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把最好的中国大学生精神展现给国际友人。本届“冯如杯”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来自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的学生代 表与在场师生分享了法国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领悟。我校大一新生也是第一次参加“冯如杯” 的学生代表也代表参赛同学发言,与现场师生和嘉宾交流了自己对“冯如杯”参赛的特别感 受。接下来,魏志敏副校长为本届

17、“冯如杯”竞赛评委会主任申功勋教授颁发了聘书。主席 台领导和嘉宾共同为本届“冯如杯”剪彩。最后,我校党委书记胡凌云教授宣布北航第21届“冯如杯”竞赛正式开幕。开幕式结束后,领导和来宾前往新主楼二层环廊展厅,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本届竞赛的参 赛作品展览。参观过程中,胡凌云书记,怀进鹏校长,魏志敏副校长认真倾听了同学们对于 自己参赛作品的介绍,怀进鹏校长还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作品的原理与改进。参观结束后,党 委书记胡凌云教授对本届“冯如杯”提了六个字一一“参与,创意,团队”,参与一次重大 的学术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培养一种团队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据悉,在本届比赛中,来自中法两国及香

18、港、澳门等地高校学生纷纷结合社会热点及自 己所学专业创作了大量科技作品。本届“冯如杯”实行一杯双赛的赛制,即学术科技作品竞 赛和创意同期举行,并借助校园科技文化节中科技讲座、科技论坛、学术报告会、大学生科 技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营造一个大学生的科技盛宴。其中科技比赛方面2059人参 加,共申报1034项,创意比赛部分共1523人参加,846项作品。新华社、北京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当天的 盛况。(文/师璐摄影/张素芳)1.7.2、国际交流营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圆满结束发布时间:2011年4月28日11:35 |点击数:604怀校长与国际

19、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合影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活动剪影4月23日,随着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的代表搭上飞往法国的航班,第二十一届“冯 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国际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的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我校“冯如杯”竞赛开展20年来,充分贯彻学校“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 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我校声 誉高、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性高的一项品牌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冯如杯”竞赛专业 化、国际化、产业化发展,在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于2011年4月北航学生科技创新文化 节期间举行了国际学生交流营活动,邀请法国、香港及澳门高

20、校优秀学生科技代表访问北航, 与我校学子进行友好交流。4月15日,在全部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抵达北航后,交流营成员与我校同学开展了良 好的沟通与交流,参观校园并了解我校的历史。下午,在我校志愿者的帮助下,科技创新交 流营成员积极准备“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4月16日,全体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出席了我校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 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开幕式,并在“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上展示了自己的科技 作品及研究成果。开幕式上,法国里尔中央理工大学的学生代表所有参加国际学生科技创新 交流营的师生发言,表达了对于参加此次科技交流活动的热切期待。会后,科技创新交流营 的成员向我校师生

21、展示了他们创作的科技作品,在介绍与交流中,我校学生了解了海外高校 同学们的创意创造,更拓宽了视野。评审期间,本届竞赛评委老师对海外高校的五项作品进 行了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科技创新交流营的成员参观了中国航空博物馆,学习了航空知识并 了解了我国近年来航空事业的发展变化。交流营成员随后又参观了沙河校区,与我校沙河校 区团工委和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志愿者一起参观了学校的寝室、体育场、教学楼等学习生活设 施。参观之后,交流营与我校同学进行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给双方同学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参加科技交流活动,科技创新交流营成员们与我校同学在科技创造方面进行了良好

22、的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除此之外,交流营成员还在我校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重 点实验室,学习了航模知识并观赏了校航模队的飞行表演。交流营成员深刻地体会到了我校 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学校对于同学们科技创造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在最后一天的交流活动中,交流营成员与我校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了科技创新论坛,不仅 向我校学生详细介绍了此次展览中展示的项目,还和我校科技制作的优秀代表讨论了创新的心得体会。论坛结束后,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马进喜处长及校团委雷晓锋书记代表校方赠送了礼物, 交流营的同学们也发表了对于本次活动的感想并表达了他们的谢意。国际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期间,我校志愿者与交流营成员

23、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交流 学习,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感受中国文化的同时也看到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1.7.3、闭幕式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生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拔赛圆满闭幕5月10日下午2:3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二十一届“冯如杯”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 学生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拔赛闭幕式在新主楼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成功举办。 北航副校长魏志敏教授、第二十一届“冯如杯”竞赛评委会主任申功勋教授、北航教务处陈 强处长、北航学生处吴惠处长、北航科学技术协会史文军秘书长、北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朱颖 副院长、校友代表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吉英存先生出席了此次

24、闭幕式,闭幕式 由校团委书记雷晓锋主持。闭幕式的举行,为本届“冯如杯”竞赛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本届“冯如杯”首次实行一杯双赛的赛制,在举办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同时,依托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首次针对沙河校区的低年级学生举办了学生创意大赛。本届竞赛“冯 如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共2059人参加,申报作品1130项;学生创意大赛暨大学生科研 训练计划选拔赛有1523参加,申报作品846项。今年,为推进“冯如杯”竞赛的专业化、 国际化、产业化发展,学校在“冯如杯”竞赛期间举行了国际学生科技创新交流营活动,邀 请到了来自法国、香港及澳门高校优秀学生科技代表访问北航,与我校学子进行友好交流, 取得了良

25、好的效果。经过一系列的评审,本次“冯如杯”科技竞赛共评出一等奖22项,创新奖5项,二等 奖114项,三等奖177项;创意大赛共评出一等奖20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49项。闭幕式上,申功勋教授代表竞赛评审委员会作了讲话,对本次“冯如杯”竞赛情况进行 了总结。他指出,本次竞赛在评审制度上进行了改革,打破了学院自身评价比例的限制,从 而涌现出了一大批质量高、可用性强的作品。同时,申教授也对积极参与到“冯如杯”竞赛 中的同学和老师们给予了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在科技创新之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本届竞赛从开幕到闭幕历时近一个多月时间,经过评委们认真公正的评审,航空科学与 工程学院最终捧走“冯如杯”;仪器科

26、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 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等5个学院获“科技工作先进学院”称号;机械工 程及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 学院等5个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称号;丁志磊等22名学生获“大学生科技明星”称号; 陶智等21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冯如杯”竞赛以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造、乐于实践、服务国家”为宗旨, 为我校的人才培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阵地,做出了杰出贡献,也成为客观检 验各学院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冯如杯”竞赛的举办,在培 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又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建设,已成为了我校的一项特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