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6720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8一、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8二、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16三、 电池组件行业发展情况25第二章 项目概述2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27二、 项目建设地点27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27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28五、 建设背景、规模29六、 项目建设进度30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30八、 环境影响30九、 建设投资估算31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32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33第三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34一、 全球应用市场发展情况34二、 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6三、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42第四章 技

2、术方案49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49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52三、 质量管理53四、 项目技术流程54五、 设备选型方案55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55第五章 项目节能方案56一、 项目节能概述5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57能耗分析一览表57三、 项目节能措施58四、 节能综合评价59第六章 环保方案分析60一、 环境保护综述60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0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1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2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2六、 营运期环境影响63七、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65第七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66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6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

3、供应及质量管理66第八章 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分析68一、 人力资源配置68劳动定员一览表68二、 员工技能培训68第九章 投资方案71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1二、 建设投资估算72建设投资估算表74三、 建设期利息7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4四、 流动资金75流动资金估算表76五、 总投资7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7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78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80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0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4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6四、 财务

4、生存能力分析87五、 偿债能力分析8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89六、 经济评价结论89第十一章 总结90第十二章 附表附件92建设投资估算表9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3流动资金估算表9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9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0报告说明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光伏发展面临弃光限电问题,东西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的矛盾需统筹解决。根据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编制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弃光电量5

5、4.9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8亿千瓦时,弃光率3%,尽管我国弃光电量和弃光率总体实现双降,但是以新疆和甘肃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弃光率仍然较高。过高的弃光比例导致光伏项目投资收益面临日益严重的压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造成影响。弃光限电主要原因是,光伏的大规模集中上网与西部地区电网配套建设滞后形成冲突,我国没有形成东、中、西部协同消纳市场,西部地区消纳水平有限,输电通道建设滞后、现有电网调峰能力及灵活性不足,未建立健全调峰辅助服务机制。美国、西班牙灵活调节电源比重分别为47%、31%,而我国灵活调节能源比重不足4%。对此,国家能源局要求对不具备新建光伏电站市场条件的部分西部省份停止或暂缓下达新增光伏电

6、站建设规模,同时,鼓励引导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国家电网在2017年促进新能源消纳工作安排通知中提出:(1)对弃光弃风比例超过10%的省份提高电网接入条件;(2)压缩火电;(3)提高重点省份弃光率上限如西北重点限电地区等,主动提高电网调度技术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小时数。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167.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959.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6%;建设期利息283.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1%;流动资金5923.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65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0544.00万元,净利润10817.

7、9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2.31%,财务净现值31073.5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5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

8、况1、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初始示范阶段

9、:1971年3月,在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上首次成功应用太阳能电池,1973年开始地面应用,1979年开始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六五”(1981-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七五”(1986-1990年)期间,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增长到4.5MWp/年,价格由“七五”初期的80元/Wp下降到40元/Wp左右。90年代光伏发电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受高成本等因素限制,很长时间内仅限于小功率电源系统,未实现大规模发展。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市场突飞猛进,引领着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光伏制

10、造产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前后,英利、无锡尚德、天合光能等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03年至2007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90%。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年,我国晶体硅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7年,我国电池片和组件产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大晶体硅电池组件生产国。根据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国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

11、招标。“金太阳工程”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重点扶持用电侧并网光伏。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受挫阶段:随着欧债危机爆发,欧洲需求迅速萎缩,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只有大约25GW,而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突破50GW,导致供需失衡。我国光伏行业前期产能增长过快,同时还遭受欧美“双反”调查,光伏制造业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行业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低谷。回暖阶段: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12、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5年中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5GW以上。2013年8月发改委出台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受益于国内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伴随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纠纷的缓解,中国光伏行业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光伏产业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回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增强,逐渐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制造端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截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已达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

13、上位于中国大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内需导向替代出口导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是出口导向型。2011年起,受到欧美光伏双反政策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开始重点转向国内市场。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六年世界排名第一。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3GW,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倍和2013年的4倍,累计装机130GW,占全球(405GW)的32%,刷新历史高位。截至2018年,中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174GW,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与200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95%以上出口到海外相比,2015年中国光伏

14、电池组件产量的国内市场自我消化率已经超过1/3。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行业生存能力显著提高。3、生产制造全球化布局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国光伏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的产品制造配套体系也较完善。为应对欧美贸易保护、提高生产效益、贴近当地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便开始“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生产格局加快演进。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多为投资成本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组件制造厂,从2016年起,随着我国海外组件厂运转逐渐步入

15、正轨,企业投资重点开始向上游电池片制造延伸。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2GW,组件有效产能达18.1GW。4、上游企业向下游拓展我国光伏补贴政策由初始安装补贴向电价补贴转变,意味着传统光伏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在新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上投入更大精力,也需要具备向应用领域拓展的能力,在电站建设和市场开拓上迅速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电站的项目规划、建设、评估和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一方面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应对制造业利润下降态势,采取业务多元化战略,通过电站投资与运营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国内如正泰、晶科、天合、协鑫英利、阿特斯

16、等光伏企业已纷纷涉足下游系统集成业务,并且装机规模普遍达到300MW以上,有些企业甚至已经达到GW量级。5、应用市场发展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按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政府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一是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应用,二是优化光伏电站布局并创新建设方式,三是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光伏扶贫是国家扶贫工作和扩大光伏发电市场的新途径和新行动。光伏扶贫作为政府“十大

17、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以主要解决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具体措施一是分布式光伏扶贫,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二是鼓励建设光伏农业工程,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是光伏农业的具体应用。“农光互补”是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大棚、草场、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发电装置,

18、达到既能发电,又能为农作物养殖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渔光互补”将光伏板架设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即可以不增加占用土地,同时又能够产出清洁能源。华东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适合建设农光、渔光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光伏电站。在市场趋势及国家支持政策驱动下,我国的光伏农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农业电站装机容量不到1MW,而到2016年底全国光伏农业电站累计数量已达243个,装机容量达到6,600MW,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5%。与此相适应,光伏组件产品走上多样化的技术发展路线。过去以大型地面电站带动的标准化组件朝着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电站的多

19、样化组件方向发展,如适应渔光互补的双玻组件,适应农业大棚采光所需的非标化组件等。此外,轻量化组件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采用低成本的衬底、轻质、机械强度高、自支撑的光伏组件新技术也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6、低端竞争转向高端竞争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技术积累导致产品效率和成本差异逐步拉大,使得企业盈利开始出现分化。我国光伏行业集中度整体较高,随着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转型升级,行业资源将向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企业进一步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成本的管控,实现产品或成本的差异化、带来超额盈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淘汰落后产能。2014年末,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

20、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要占全国80%以上,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2015年6月,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并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是通过规模扩大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扩大多元化应用。光伏投资价值取向由单一价格导向转向以“度电成本”为核心导向,发电设备的质量、转换效率、衰减率等全寿命周期指标将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高效产品将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将向

21、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能够持续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企业集中,我国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不断进步,迈向高端领域。2018年,多晶硅生产也步入规模经济效益阶段,在产的多晶硅企业规模普遍在万吨以上,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80kWh/kg,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70kWh/kg。我国产业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3%,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使用PERC等先进技术的P型多晶和单晶电池平均转换可达到20.5%和21.6%,使用PERT技术和HJT技术的N型电池正面平均转换效率也分别在21.5%和22.5

22、%以上。在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生产的优化布局以及原辅材等各环节降本压力带动下,组件生产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间,多晶硅全成本降至6美元/kg,系统装机成本降至5元/瓦以下,部分地区光伏度电成本降至当地煤电价格以下。7、加快转向“智能制造”未来,高效和可靠性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智能化、轻量、与建筑结合的要求会使产品更多样化,适用于多种应用和安装条件。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来全球虚拟工厂都是目前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4月19日,工信部、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3、(2018-2020年)的通知,鼓励企业开发即插即用、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系统及一些丰富多样的太阳能移动产品来提升产品供给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创新性;同时促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光伏电站的效率,降低光伏建设及运维成本。目前,在组件生产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业链环节,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基本已完成自动化改造、并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除了实现基本的自动化焊接外,一些企业也实现了智能判定、自动串焊机(效能提升10倍以上)和智能检查、自动摆串级智能检查、无人层压以及智能追踪等。一些企业通过机器人、物联感知等实现不同工序之间的

24、连接,提升工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二、 我国光伏行业发展情况1、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形成了从高纯度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并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

25、实基础。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历史阶段:初始示范阶段:1971年3月,在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上首次成功应用太阳能电池,1973年开始地面应用,1979年开始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六五”(1981-1985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把研究开发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七五”(1986-1990年)期间,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增长到4.5MWp/年,价格由“七五”初期的80元/Wp下降到40元/Wp左右。90年代光伏发电进入初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受高成本等因素限制,很长时间内仅限于小功率电源系统,未实现大规模发展。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以德

26、国为代表的欧洲光伏市场突飞猛进,引领着全球尤其是我国的光伏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2003年前后,英利、无锡尚德、天合光能等相继投产,成为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光伏组件生产企业。2003年至2007年间,我国光伏产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90%。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通过,鼓励风能、太阳能、水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年,我国晶体硅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跻身世界四强。2007年,我国电池片和组件产量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大晶体硅电池组件生产国。根据工信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从2009年开始,我国启动了

27、“金太阳示范工程”、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金太阳工程”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重点扶持用电侧并网光伏。2010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受挫阶段:随着欧债危机爆发,欧洲需求迅速萎缩,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放缓。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只有大约25GW,而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突破50GW,导致供需失衡。我国光伏行业前期产能增长过快,同时还遭受欧美“双反”调查,光伏制造业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行业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低谷。

28、回暖阶段: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15年中国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5GW以上。2013年8月发改委出台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受益于国内相继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同时伴随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纠纷的缓解,中国光伏行业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光伏产业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回暖。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巩固和增强,逐渐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各环节齐头并进,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制造端产量均连续位居全球第一位。截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全球占比已达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

29、%、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2、内需导向替代出口导向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是出口导向型。2011年起,受到欧美光伏双反政策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开始重点转向国内市场。2013年至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六年世界排名第一。2017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53GW,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倍和2013年的4倍,累计装机130GW,占全球(405GW)的32%,刷新历史高位。截至2018年,中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174GW,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与2005年中国光

30、伏电池组件产量的95%以上出口到海外相比,2015年中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国内市场自我消化率已经超过1/3。近年来,我国光伏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行业生存能力显著提高。3、生产制造全球化布局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我国光伏企业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地区的产品制造配套体系也较完善。为应对欧美贸易保护、提高生产效益、贴近当地市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光伏企业自2012年便开始“走出去”步伐,积极实施产业全球布局计划,通过海外投资设厂、海外企业并购等方式,采取本土化生产战略,推动国际光伏生产格局加快演进。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多为投资成本少、自动化程度较高

31、的组件制造厂,从2016年起,随着我国海外组件厂运转逐渐步入正轨,企业投资重点开始向上游电池片制造延伸。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底海外布局的电池片有效产能达到12.2GW,组件有效产能达18.1GW。4、上游企业向下游拓展我国光伏补贴政策由初始安装补贴向电价补贴转变,意味着传统光伏制造企业不仅需要在新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上投入更大精力,也需要具备向应用领域拓展的能力,在电站建设和市场开拓上迅速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包括电站的项目规划、建设、评估和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一方面通过电站建设拉动自身光伏组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应对制造业利润下降态势,采取业务多元化战略,通过电站投资与运营带

32、来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国内如正泰、晶科、天合、协鑫英利、阿特斯等光伏企业已纷纷涉足下游系统集成业务,并且装机规模普遍达到300MW以上,有些企业甚至已经达到GW量级。5、应用市场发展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按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我国政府按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完善体系”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一是推进分布式光伏的应用,二是优化光伏电站布局并创新建设方式,三是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光伏扶贫是国家扶贫工

33、作和扩大光伏发电市场的新途径和新行动。光伏扶贫作为政府“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产生的稳定收益,实现了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根据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以主要解决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期分批推动多种形式的光伏扶贫工程建设。具体措施一是分布式光伏扶贫,在中东部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优先采用村级电站(含户用系统)的光伏扶贫模式;二是鼓励建设光伏农业工程,结合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光伏扶贫。“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是光伏农业的具体应用。“农光互补”是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在大棚

34、、草场、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发电装置,达到既能发电,又能为农作物养殖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光伏电站建设模式。“渔光互补”将光伏板架设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即可以不增加占用土地,同时又能够产出清洁能源。华东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经济较发达,适合建设农光、渔光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光伏电站。在市场趋势及国家支持政策驱动下,我国的光伏农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统计,2009年,我国光伏农业电站装机容量不到1MW,而到2016年底全国光伏农业电站累计数量已达243个,装机容量达到6,600MW,占当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5%。与此相适应,光伏组件产品走上多样化的技术发展路线。过去以大

35、型地面电站带动的标准化组件朝着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电站的多样化组件方向发展,如适应渔光互补的双玻组件,适应农业大棚采光所需的非标化组件等。此外,轻量化组件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采用低成本的衬底、轻质、机械强度高、自支撑的光伏组件新技术也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6、低端竞争转向高端竞争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技术积累导致产品效率和成本差异逐步拉大,使得企业盈利开始出现分化。我国光伏行业集中度整体较高,随着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转型升级,行业资源将向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企业进一步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通过技术的积累和成本的管控,实现产品或成本的差异化、带来超额盈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淘汰

36、落后产能。2014年末,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光伏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光伏企业,前5家多晶硅企业产量要占全国80%以上,前10家电池组件企业产量占全国70%以上。2015年6月,工信部与国家能源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并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2017年2月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是通过规模扩大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扩大多元化应用。光伏投资价值取向由单一价格导向转向以“度电成本”为核心导向,发电设备的质量、转换效率、衰减率等全寿命周

37、期指标将更加受到市场的重视,高效产品将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将向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能够持续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企业集中,我国光伏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产业技术不断进步,迈向高端领域。2018年,多晶硅生产也步入规模经济效益阶段,在产的多晶硅企业规模普遍在万吨以上,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至80kWh/kg,部分企业甚至已低于70kWh/kg。我国产业化生产的普通结构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18.7%,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0.3%,属于全球领先水平,使用PERC等先进技术的P型多晶和单晶电池平均转换可达到20.5%和21.6%,使用PERT技术和HJ

38、T技术的N型电池正面平均转换效率也分别在21.5%和22.5%以上。在生产工艺技术进步、生产的优化布局以及原辅材等各环节降本压力带动下,组件生产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间,多晶硅全成本降至6美元/kg,系统装机成本降至5元/瓦以下,部分地区光伏度电成本降至当地煤电价格以下。7、加快转向“智能制造”未来,高效和可靠性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智能化、轻量、与建筑结合的要求会使产品更多样化,适用于多种应用和安装条件。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来全球虚拟工厂都是目前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2018年4月

39、19日,工信部、能源局等六部委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鼓励企业开发即插即用、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系统及一些丰富多样的太阳能移动产品来提升产品供给的多样性、便利性和创新性;同时促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光伏电站的效率,降低光伏建设及运维成本。目前,在组件生产等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业链环节,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基本已完成自动化改造、并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除了实现基本的自动化焊接外,一些企业也实现了智能判定、自动串焊机(效能提升10倍以上)和智能检查、自动摆串级智能检查、无人层压以及

40、智能追踪等。一些企业通过机器人、物联感知等实现不同工序之间的连接,提升工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三、 电池组件行业发展情况2010年以来,全球的光伏电池组件产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国内电池片产量87.2GW,同比增长约21.1%;组件产量约85.7GW,同比增长14.3%。从行业集中度上看,以中国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前10家企业依旧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7年国内电池产量在全球占比68%,产量达到吉瓦级以上的企业达到21家,组件在全球的占比更是达到71%,2GW产量以上的企业达到12家,围绕着这些领先组件企业,我国形成了组件及下游部件、原材料的完成产业

41、链条,具备了明显的整体规模优势。从类型上看,单晶电池、PERC电池等高效产品市场占比大幅提升。2017年,全球总装机中单晶装机量占比达到28.5%,相比2016年的19%提升显著。其中最大的贡献来自于中国市场,2017年中国市场总装机单晶占比36%。PERC技术工艺常态化,逐步成为单晶主流技术,产能连续几年呈翻倍式提升,2015、2016、2017年底PERC产能分别达到7.7GW、15GW、32.6GW,2018年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效电池产品的代表和主流。第二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山西硅基光伏组件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

42、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55.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投资必要性: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及分析预测的结果,以及有关的产业政策等因素,论证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主要从事项目实施的技术角度,合理设计技术方案,并进行比选和评价;财务可行性:主要从项目及投资者的角度,设计合理财务方案,从企业理财的角度进行资本预算,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进行投资决策,并从融资主体的角度评价股东投资收益、现金流量计划及债务清偿能力;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

43、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经济可行性: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项目的价值,评价项目在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有效配置经济资源、增加供应、创造就业、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4、项目承办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44、(二)技术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太阳

45、能光伏发电的过程没有机械转动部件、也不消耗燃料,不排放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任何物质,具有无噪声、无污染的特点;没有地域限制,分布广泛、可就地取用,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供电系统工作可靠、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无需开采和运输,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既可以直接为小型电器提供电能、又可进行并网发电,应用范围较广。(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36667.00(折合约55.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59840.44。其中:生产工程34864.60,仓储工程10081.2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7755.54,公共工程7139.07。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硅基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

46、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玻璃、电池片、汇流条、EVA、背板、铝材边框、助焊剂、太阳能硅胶、酒精、不粘布。(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自动串焊机、层压机、自动流水线、EL测试仪、IV测试仪、打胶机、组框机、冷却水塔、空压机、切割机、冲孔机。八、 环境影响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规定,建设项目须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47、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应执行环保行政管理部门批复的标准。九、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8167.4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959.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6%;建设期利息283.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1%;流动资金5923.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03%。(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1959.5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8471.8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839.16万元,预备费648.61万元。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653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0544.00万元,纳税总额6705.74万元,净利润10817.9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2.31%,财务净现值31073.58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55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6667.00约55.00亩1.1总建筑面积59840.441.2基底面积21633.531.3投资强度万元/亩379.352总投资万元28167.492.1建设投资万元2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