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10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7109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10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10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10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10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10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10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 》师郡主编第10章.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十 章 道路公用设施,为满足道路使用者的各种需要,在道路上,均需设置各种相应的公用设施。道路公用设施的种类很多,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等。,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一.起终点站,终点站是汽车运行区间的两个端点站,其布置要注意安排调车的场地,还要考虑部分车辆停歇、加水、清洁、保养及小修工作的用地。,二.枢纽站,一般设有多条公交线路,上下车和换车的乘客多,其布置应注意保护乘客、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尽可能不让换车乘客穿越车行道且步行距离最短。,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三.停靠站,停靠站指公共交通车辆在中途停靠的位置。主要布置在客流集散地点,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重要

2、机关单位、大专院校和干道交叉口等地。,1.停靠站的间距,比较合理的间距为:市区一般为500800m左右;郊区为1000 m左右。,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三.停靠站,1.停靠站的间距,2.停靠站台的布置方式,停靠站台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方式主要有沿人行道边设置和沿行车道分隔带上设置两种。,(1)沿人行道边设置,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三.停靠站,1.停靠站的间距,2.停靠站台的布置方式,(1)沿人行道边设置,(2)沿行车道分隔带设置,1-人行道 2-停靠站 3-路中线 4-非机动车道,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三.停靠站,1.停靠站的间距,2.停靠站台的布置方式,3.停靠站台的几何设计

3、,(1).港湾式停靠站台,候车站台高度宜为15-20cm,站台宽度不应小于2.0m,受地形限制最小宽度不小于1.25m;港湾式停靠站长度一般以容纳2-4辆公交车停靠为宜。,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三.停靠站,1.停靠站的间距,2.停靠站台的布置方式,3.停靠站台的几何设计,(2).锯齿式停靠站台,这种停靠方式能够避免高峰进站时段公交车前车对后车的阻碍延误。,第一节 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三.停靠站,1.停靠站的间距,2.停靠站台的布置方式,3.停靠站台的几何设计,4.停靠站设置注意事项,在三块板和一块板道路上,设置非港湾式上下行公交站点时应在来车方向错开30m,在交叉口附近设站时,一般应离开

4、交叉口50 m左右。,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整个城市的停车场面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F停车场总面积;A城市内汽车总数;n使用停车场汽车的百分比;a每一辆汽车占用的面积,与车辆类型和停车方式有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公共停车设施的用地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2计算。,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2.停车场的设计原则,停车场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组织的要求,同时还应便于各种不同性质车辆的使用。公用停车场在全市尽量均衡分布,专用停车场应紧靠使用单位布置。停车场出入口宜分开设置,出入口宽度在710

5、 m之间。重要建筑物前的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设置在次要干道上,若设置在主要干道旁时,应尽量远离交叉口。在平原地区,场内纵坡应满足排水要求,一般在0.3%0.5%之间;在山区或丘陵区,要满足停放汽车不产生滑移的要求,并与自然地形相结合。停车场内交通路线必须明确,宜采用单向行驶路线,避免互相交叉,并应与交叉口行驶方向一致。,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2.停车场的设计原则,3.停车场的设计步骤,(1)选定设计车辆,设计车辆的外形尺寸,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2.停车场的设计原则,3.停车场的设计步骤,(2)选定车辆停放方式

6、,平行式,所需停车带较窄,车辆驶出驶入方便、迅速,但占地较长。,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2.停车场的设计原则,3.停车场的设计步骤,(2)选定车辆停放方式,垂直式,这种方式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较多,用地紧凑,但停车带占地较宽;车辆进出时需要倒车一次。,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2.停车场的设计原则,3.停车场的设计步骤,(2)选定车辆停放方式,斜放式,车辆与通道成角度停放,一般按30、45、60三种角度停放。,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2.停车场的设计原则,3.停车场的设

7、计步骤,(3)确定通道宽度与停发方式,停发方式一般有三种: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前进停车,前进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2.停车场的设计原则,3.停车场的设计步骤,(4)确定单位停车面积,平行式单位停车面积,式中:L车身长度(m);B车身宽度(m);C1平行停放时两车前后之间的净距(m);S1平行式停车通道宽度(m)。,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机动车停车场设计,1.停车场的布局与规模,2.停车场的设计原则,3.停车场的设计步骤,(4)确定单位停车面积,垂直式单位停车面积,式中:L车身长度(m);B车身宽度(m);C2垂直停放时两

8、车前后之间的净距(m);S2垂直式停车通道宽度(m)。,第二节 停车场设计,一.自行车停车场设计,停放方式多为垂直停放或成角度斜放,根据场地条件可单排或双排排列,其中垂直停放并设支架固定的形式为常见的停放方式。,第三节 道路照明设计,一.照明标准,道路照明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车辆和行人在夜间能获得足够、舒适的可见程度(视度),既有比较均匀、充分的亮度,而又不产生耀眼的眩光。,1.水平照度,水平照度是指受光面为水平面的照度,照度的单位是LX(勒克斯),一个LX 就是在1m2的照射面上均匀分布1Lm(流明)的光通量(引起视觉作用的光能强度)。,第三节 道路照明设计,一.照明标准,1.水平照度,2.不均

9、匀度,道路照明标准,第三节 道路照明设计,二.照明系统的布置,1.平面布置,(1)照明器在道路上的布置,沿道路两侧对称布置,适用于宽度超过20 m、行人和车辆多的道路上,一般可获得良好的路面亮度,如图a。沿道路两侧交错布置,适用于宽度超过20 m的主要道路上。这种布置在照度和均匀性方面,都比较理想,如图b。沿道路中心线布置,这种布置经济简单,照度比较均匀,但易产生眩光,维修麻烦,如图c。沿道路单侧布置,一般适用于宽度在15 m以下的道路上。其特点是经济简单,但照度不均匀,如图d。弯道上布置照明器,一般在曲线外侧或两侧对称布置。在曲线半径小的弯道上应缩短灯距。坡道上照明器的布置要适当缩小间距。,

10、第三节 道路照明设计,二.照明系统的布置,1.平面布置,(1)照明器在道路上的布置,(2)照明器在交叉口上的布置,T字型交叉口,照明器多安在道路尽头的对面,既有效地照亮交叉口,又以利于驾驶员识别道路。十字型交叉口安在交叉口前进方向的右侧。铁路交叉口,照明器多安在前进方向的右侧。,第三节 道路照明设计,二.照明系统的布置,2.横向布置,照明器一般布置在人行道的绿带或分隔带的边上,灯杆竖立在侧石外处。,第三节 道路照明设计,二.照明系统的布置,3.照明器的安装高度和纵向间距,照明器的安装高度h,纵向间距L和配光特性三者间的关系为:,式中:EA路面上任意点A的水平照度(Lx);Ia光源O在方向的发光

11、强度;rO至A点的距离(m);h光源O的高度(m);O至A的连线与路面垂直方向的夹角()。照明器纵向间距一般为3050 m,高度为68 m。,第四节 道路绿化,一.道路绿化的作用,道路绿化对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美化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二.道路绿化的布置,1.公路绿化,2.城市道路绿化,(1)人行道的绿化,(2)分车带的绿化,第五节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一.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置地点,1.人行天桥宜建在交通量大、行人或自行车多且需要横过行车带的地段或交叉口上,一般位于城市商业网点相对集中的繁华地段。2.人行地道不影响城市的美观,且使用较为方便,但工程费用及维修费用较高。因次,在下列情况

12、下,可考虑修建人行地道。(1)重要建筑物及风景区附近,因修建人行天桥会破坏风景或城市美观。(2)横跨的行人特别多的站前道路等。(3)修建人行地道比修建人行天桥在工程费用及施工方法上更为有利。(4)有障碍物影响,修建人行天桥需显著提高桥下净空时。,第五节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二.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设计,1.宽度 我国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宽度一般为35 m之间。2.阶梯的设计 阶梯步级的宽度和高度之和等于45cm左右为好,一般常用的步级宽为30cm,高15cm;或宽为28cm,高为16cm。3.人行天桥的净空 为满足大型集装箱汽车和无轨电车的行驶,最小净空为5 m。4.行人护栏的设置 为了引道行人上桥过街,避免穿越桥底,需在桥梯两边沿街50100 m设置高栏杆,形式以采用1.1m1.2m竖杆为宜。,The end of Chap.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