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07264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 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4)、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2015;本项目为贾家场镇涌泉安置点配套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位于涌(15)、四川省建设厅关于禁止在市政和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中使用砖砌筑检泉安置点地块内,拟建道路设计起点K0000接东麓大道,设计终点K0+349.101查井的通知(川建科发2007416号);接国道G318,全长约349.101m,道路红线宽度16米。道路红线范围内无现状污水(16)、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排放,现状雨水通过地表散排。(17)、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2设计

2、依据(18)、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1设计规范、标准(19)、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2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2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污水工程规划图;(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雨水工程规划图;(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

3、地勘报告;(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2013年版);(4)、道路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5)、已通过的初步设计设计文件;(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9)、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排水工程设计标准(10)、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3.1设计年限及抗震设计(H)s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I43-2010);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按远期规划设计。(1

4、2)、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附录A,场地抗震设(13)、四川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9修订版);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特征7447.198(1+0.6511gP).1.q=(t+27,346)9530p,tw(L/S*ha)式中:q-降雨强度(Lsha);t-雨水流行时间,(min);t=tl+t2;匕一地面集水时间:根据距离远近、地形坡度和地面铺装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15min,本项目取值为IOnIin;G一管渠内雨水过流时间,(

5、Inin)。(3)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几种不同性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见下表:几种不同性质区域的综合径流系数序号区域性质综合径流系数1城镇建筑密集区0.600.72城镇建筑较密集区0.450.63城镇建筑稀疏区0.20-0.45考虑到本次设计道路所处的地段及周边地块的性质,本次设计综合径流系数取0.65。(4)雨水设计重现期雨水的设计降雨重现期是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的,本次设计暴雨强度重现期取5年。3.4排水管道通用设计标准(1)排水管道最大设计流速:周期0.45s。本工程管道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结构等级II级。本次设计雨水管道及污水管

6、道管径管材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承插式橡胶圈柔性连接,180连砂石基础;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覆土深度小于0.7米的管道和雨水口联络管采用360混凝土满包基础,并沿管线每隔IoIn设置变形缝,缝宽为20mm,缝内设止水橡胶带。排水检查井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3.2 排水体制按照相关规划及方案设计文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3.3 雨水工程设计标准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雨水工程设计标准如下:(1)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q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中一径流量系数F汇水面积(ha)(2)暴雨强

7、度公式雨水系统采用最新成都市暴雨强度公式,即:植物根系。可塑状厚度在O566m之间,局部夹杂团块状软塑素填土。据调查回填年限小于5年。(2)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粉质黏土(Q4p,+d,)粉质黏土(2-1):黄褐色,稍湿湿,软塑状,以黏粒为主,含粉粒和锦质氧化物。切面稍有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一般。分布不连续,主要分布在场地南侧地势低洼地带,厚度约1.0m。粉质黏土(22):黄褐色,稍湿湿,可塑状,以黏粒为主,含粉粒和镭质氧化物。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较高。分布不连续,厚度在2.06.9m之间。(3)白垩系下统苍溪组砂岩、砂质泥岩、砾岩(KIC)场地下伏基岩地层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砂岩、砂质泥岩、

8、砾岩。砂岩(3):棕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层面近水平。砂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基岩顶板起伏较大。该层主要集中分布在场地中部及北部的挖方区域。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和中风化2个亚层。砂质泥岩(4):棕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黏土矿物,层面近水平。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质较软。基岩顶板起伏较大,埋深在5.27.8m之间。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和中风化2个亚层。砾岩(5):棕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黏土矿物。该层主要呈透镜状分布于砂岩与砂质泥岩中。场内钻孔揭露的砾岩均为中风化。本次勘察各风化带的划分主要以钻孔揭露和现场鉴别为依据,实际上砂质泥岩、砂岩的

9、分布并无明显统一的界线,常存在二者的互层,他们的风化程度受裂隙发育程度、地下水、岩石抵抗风化能力等诸多条件和因素的影响,风化带均属渐变* 钢筋碎管为5.Oms.(2)排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0.6mso* 雨水管道在满流时为0.75ms),(3)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4排水工程设计4.1雨水管道设计雨水管道由西侧设计终点顺坡排放至设计起点规划东麓大道,待设计起点处东麓大道建成后接入东麓大道雨水管道。按业主要求,为保证雨水临时排放,在K0+080处将雨水排至道路南侧荒地,避免道路积水,后期东麓大道建成后封堵临雨水水管道,雨水管道管径d600dlOOO。5沿线地质

10、简况根据本次勘探资料,拟建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N)、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QWi)粉质黏土和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IC)泥质砂岩、砂岩,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W)杂填土(1-1):杂色,稍湿,以回填建渣、砖瓦块等为主,充填物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硬杂质含量为25%45%。该层在场地内零星分布于居民拆迁活动区域,厚度薄。回填年限约3年,欠固结。素填土(1-2):棕褐色,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表层混杂少量碎石及砂卵石换填,换填深度为管底以下1m。2)软基深度3.0m:结合地质情况采用其他特殊方式处理。7沟槽开挖及回填(1)、排水管道(渠)沟槽开挖基

11、坑宽度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规定执行,沟槽宽度为D+2t+2a沟槽边坡按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一D市政工程(2015)取用。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2)、管道采用开槽法施工。当土(石)方用机械开挖时,槽底应保留0.2m人工清槽,不得超挖,如果超挖应进行地基处理。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施工降水保证水面在槽底50Crn以下以保证干槽施工,当降水不利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沟槽开挖的宽度、边坡坡度、分层开挖每层深度应根据施工规范并结合实际确定。沟槽放坡坡比按1:1设计。(3)、人工挖槽时确保堆土安全,堆土高度不宜超过L5

12、m,且距槽口边缘不宜小于0.8m,地面堆积荷载不得大于IOKN小2。开槽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会同有关方面进行验槽。验槽后应及时组织施工,进行回填时确保沟槽施工安全,避免坍塌。(4)、管道基础应落在有一定承教能力(fak120Kpa)的基础上,如开挖沟槽至设计标高为素填土和耕土等不良状况,不良地质范围管段基础以下50Cln范围采用连砂石换填。(5)、高回填土段,回填至管顶0.5米以上,夯实再开挖,有条件的地方可先沉降一段时间后再实施管道施工,没有条件可以考虑换填部分级配碎石。性质,无严格的分界线。此外,在强风化岩石内部出现全风化夹层,在强风化岩石内部夹薄层中风化,或者中风化岩石内部夹破碎岩石,

13、呈强风化。基岩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6管材及基础(1)、雨水口联络管采用d300II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360混凝土满包基础。(2)、雨水管道及重力污水管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承插式柔性橡胶圈连接,180连砂石基础。(3)、管道地基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0.12MPa0(4)、当管道位于路基回填土基础上时,应将路基填筑至管顶50Cm碾压密实后,再放坡开挖管道沟槽,开挖沟槽底宽详见图集06MS201。先按土基要求检测合格后,再按照管道基础图进行施工。若遇流沙、淤泥、松散杂填土等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由设计人员现场处理)。现场施工开挖情

14、况与地勘不符合时,由设计人员会同各方进行现场处理。(5)基础特别处理说明:1)软基深度W3.Oma.管道基础为淤泥、鱼塘不良地基时,应予以全部清除并采用换填砂砾石加强;如道路路基已做换填处理,管道基础不再另行处理;b.管道基础为杂填土不良地基时,应予以全部清除并采用换填砂砾石加强;c.管道基础为泥岩层时,超挖IoCnl后用中粗砂找平。d.管道基础为软塑粘土,且其承载力建议值不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时,可采用用偏沟式雨水口,其它采用平算式雨水口,要求应符合雨水口(16S518)中的相关要求。单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15Ls,双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应低于25Ls雨水篦子采用球墨铸铁篦子。雨水口

15、周边O.5m范围采用C15混凝土填筑填筑加强,自雨水口底至路面沥青面层以下。雨水口进水管采用d300,i0.01o雨水口的间距应均匀布置,注意布置时的道路设计中的凹、凸点,雨水口的布置,凸点不设雨水口,凹点成倍设雨水口,雨水口位置要安装正确,雨水算顶部与其相接的道路路面低2cm,并应与道路路面平顺连接。在新增加道路开口位置,须将雨水作相应调整。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9危大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2018.3.28),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基坑开挖(管线、涵洞和桥台等部位)

16、、拆除工程、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等施工环节可能会出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当基坑开挖深度23m时,管道顶管施工时,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专项方案论证后方可实施。应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并注意:(1)施工前必须现场踏勘,准确摸清开挖基坑与地下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的相互关系;(2)除出土运输车辆外,基坑边IoIn范围内不得停放施工重型车辆;(3)碎泵车停放位置处应做加强处理;(6)、沟槽回填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中的要求执行。8构筑物(1)排水检查井均采用混凝土检查井,要求混凝土面浇筑平整,不再抹面。排水检查井做法按国标图集20S515选用。车行道范围内检查井井周IO

17、OCnl范围内采用C15混凝土填筑填筑加强,自井底至路面结构层以下。(2)、检查井盖荷载等级按检查井盖GB23858-2009标准执行。a.车行道检查井均采用新型防沉降、防盗、防响动、防坠落、防位移球墨铸铁井盖座,等级不低于D400级。五防球墨铸铁井盖及雨水口按照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DB510100/T2032016)施工,井盖面应与设计路面齐平,检查井井圈周围路面均进行加固。井盖应有“污”、“雨”及铸造厂名等相关标志,标志内容在满足国标06MS201-6有关要求的前提下由业主自定。b.人行道上的检查井采用双层井盖,下层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井盖、井圈及井座,等级不低于C250级。高分子

18、复合材料,还应符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CJ/T211-2005)和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道路高分子复合材料检查井盖、水算技术规程(DB51/5057-2008)的要求。上层井盖应结合铺装,采用方形的不锈钢钢板与不锈钢角钢框密焊,其内部纹路色泽同人行道一致,井盖面应分别有”雨、污”标志,并应标注建成年代,施工时不得错盖。c.位于绿化带的检查井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井盖、井圈及井座,等级不低于C250级,检查井井顶应高出地面15CnU井盖应有“污”、“雨”等相关标志。(3)、雨水口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雨水口。雨水口在有路沿的道路上,采责解决方案,并经设计人员审核。施工过程中,需对现状管线采取

19、必要的保护措施,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现状管线安全。(2)、如道路两侧建筑物基本形成,施工过程中应尽量详细了解两侧已建建筑排水情况,做好分流接管工作。对于道路两侧开发较密集的区域,预留支管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满足用户需要。(3)、根据交叉口设计,调整雨水口位置至道路纵坡低点及交叉口最低点。(4)、管道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干槽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地下水位较高地段,则采取井点降水,降水深度为开挖沟槽槽底以下50cm。(5)、管道安装时,宜按先下游后上游次序安装,管道承口朝向施工前进的方向。管道两侧应同时均匀回填,以免管道及构筑物发生位移。(6)、对于改造段道路:若现状排水管道保留,因道路路面

20、改造,将对现状保留的排水检查井井筒进行抬高或降低,以保证道路改造后检查井井盖与路面平齐。同时,施工前需核实现状保留的检查井井筒是否已损坏,若损坏,需更换为预制混凝土井筒。具体做法详见图集06MS201-3727。若现状管道及检查井废除,废除管段的端头需进行封堵。废除的排水检查并需将井筒挖出,然后采用盖板进行封堵。与新建管线冲突的需废除检查并应整体挖除。(7)、管道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最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达标标准、国家安全生产强制性条例规范实施手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同时在其运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对危险路段应加强防护,确保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8)、管道沟槽开挖应注意施工安全

21、,开挖前应摸清地下情况,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坡度、标高,并考虑边坡支护及管沟排水等工作,防止出现沟槽坍塌等问题。(4)基坑开挖前应在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砂包等材料,发现异情后可采取卸土、回填等应急措施;(5)发生坑底隆起、坑底水平位移较大时,可采取回填、坑内砂包反压措施;(6)土方开挖期间,设专人定时检查边坡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处理;(7)旧挡墙拆除应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在交通转换后再进行旧挡墙的拆除,以免影响行人、交通的安全;(8)在挡墙浇筑过程中可能存在超过5m高度的混凝土模板,严格控制每层的浇筑高度,以控制模板板面所堆集的灶及施工机械等荷载,支撑应保证牢靠;(9)

22、在塔吊吊装转运模板时,工人不得站在吊点吊憎活动范围内;(10)未尽事项应参照现行有关规范与图集施工。10施工验收(1)、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作施工验收。(2)、除雨水口联络管外,所有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均要求作闭水试验。11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作施工准备,施工前,必须调查核实道路、排水管、出口处河道、其它管线等相关构筑物位置、高程等基本资料,若存在矛盾或其它实施障碍,应在正式开工前提出并解决。若在施工期间出现因前期调查不清而

23、未提前解决的实施障碍,由施工方负直至每一施工段内淤泥清理达到验收要求为止,方可进行下一施工段作业。(9)、严格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做好施工排水。(10)s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建议a.材料堆放划分区域,对钢材,水泥、袋装石灰等材料应搭棚存放,并堆放整齐,标识清楚,指定专人负责看管。对不同的材料依据性能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晒、防火、防爆等措施。b.施工机械、车辆统一停放,便于夜间看护,机械设备保持清洁。c.对施工便道要通畅、平坦,不积水、不起泥、不扬尘,定期洒水。d.现场堆土要及时外运,车辆离开现场不得夹带泥沙,城区内要低速慢行,时速不超过20kmh,防止沿途抛洒污染环境。运输车辆须经高压冲洗后才能上路。e.现场雨水经处理后排入现状雨水管。(11)、本说明未尽事宜,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国标图集06MS201之总说明执行。12运行管理注意事项(1)污泥对于排水管道的淤积。(2)排水管道的脱节、变形及破损。(3)脂肪附着、植物侵蚀及固体废弃物堵塞管道。管道清淤方法:在施工区域强制通风且空气质量在安全范围内时,施工工人进入清淤施工作业区。淤泥清理主要采用水力冲刷的方法,水力冲刷设备为泥浆泵,施工用水采用河水。同时使用泥浆泵将稀释后的淤泥抽至临时围堰内,硬质物采用人工进行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