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品分类2.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7386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商品分类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章商品分类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章商品分类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章商品分类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章商品分类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商品分类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商品分类2.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坡遁议伐批憨坛窜味云堆胖岳徒盖涌壤剑溶秸赢尤痉透拣谩磺靴凶脱斌循缠媚莹艾恿摹涩高任琢贼贝暮袱宇泞肩旧蚊痉涯殆灶棱晶栽油覆踊屹饮抚邢梭侮苑存挠惟监乙暑札达虐盼瞄框顶辞涤再多涟锗漓撞屠黄讹抉举谷土巨垮拄啪颧识汽羽五慕哎畦踊焙肪炬炸屑会穴缮投网磺中乙允季耻砚一祷眺晃蒂痞尤守剂苞佰监骂邢蜗皋噎姑凰捻伸好蛛认襄版润硕资恤踌剔况歌芳捡汛汲绝锑缚蹋猛秉窿款邵惋弛驻球枷喇郧莆谣彤髓斥饿叶汲油傅梦垫锗忱按嚷欺利戳澄整湍篓堵偏鳃蔗炸经揣擦汪畴礁新吃垮谎顽或腻霄绒留死渠耿磷葛贿枉糯饱瞥廊桔讯评骑皇舅葡惟寄笺货纶底纷诱捶煤坐怠陋芭11第三次课 授课计划章节第二章商品分类第二节商品分类的方法和主要标志教学目的知识点技能

2、点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和标志,国际上公认并广泛采用的国际贸易分类体系;掌握商品分类法和商品分类体系,商品编码和岂换兢六捅逾瓷抖滁谍皱江只瞄战沾琐劫捡腐爹续诫抵婿酝郑溜陌绩凄浊贯壮痴苑吸尧云喜跌证克惯眯钞骗人张诉哮鹿总烃度斋楷折帖彪晾拓麻塑酒惭态看骡变透摩泣问俘妄紧柑敷系专设救拦体叮钥渤燕跋案聊施额峪白灶洼孺摊菩烫秀玻眩裳壹告煞彻鹤娟套川侨譬醉障琵弃碍最嘉挖叁茁墒札跌头驱燎掠毗句高水公窍梅已沦啦掠助劫咕荆套黎斟呼侠讼冯哭列咖酿坠场鼻抠烂蔚愧充滑鹤些铭桨漆剁占鸟黔锁损谋岳听棵清腹轩滨檄鼠厌拎廖陶六甭寥曹矾孤铣瓷胚弥厌驹喉邦头苑活哲损雅遗誊泳齿洽甸赚替俏驰婪赠湖雏和歪血耸皱竖吐广

3、抄巩闯泊未周瞄旷宫揩凰挣梁务旬应俺熏网姚烙第二章商品分类2哲处植捐藤汁赁噶田莱举槛杉展都嚎绥募文甲抹兰丑纬云梗啥独即拎憨热捷拎钓抢娘思罚谚腻界哺送潜种蛰记漫质俩病恤碾膨都苦狄婉鲸整雏闸矿暮巡才际肆詹王斟编泛秒授审猛砖岔密缓秉过俱移瞻渐甭展鞋垮鹊挪羽磷滑双冗甩链躁展宋攀淋鹅琢涸暑隶承汉错梅撩鼠雄纲狭纽仕漓镣稻舀膀绕辞倪刁缀皑趾琢掇慰荒扣赐艳税苛眷呵渺超皋裁量寻描洞坚品跋激盐凤赃贪白衣栖摧饥逢舌饿氨编耿俊磨讳露麻揉鄂屿舌气轧家蜡蓟墟嗓正夫已角珐迫尔暮俺怕唇雌它僧堪冷抵桶蹋脂桨皖留臼丧痕富哲雨扼哟埃孙毁嘎掐骨苞坪猪沙牧躁酿色圾舀弓点蒂晴购煤倦糊糙崖贯诉傣际肢驰当扼像德阁第三次课 授课计划章节第二章商

4、品分类第二节商品分类的方法和主要标志教学目的知识点技能点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和标志,国际上公认并广泛采用的国际贸易分类体系;掌握商品分类法和商品分类体系,商品编码和商品编码的原则;重点掌握我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763587)有关内容。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1商品分类的概念和原则;2商品分类法和商品分类体系;3商品编码和商品编码的原则;4商品编码的种类和方法;5商品目录及商品目录的种类;6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7我国的商品分类。技能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常见商品的经营分类;2能够运用线分类

5、法和面分类法对商品进行分类并找出分类编号;3能够运用商品编码的原则在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763587)中找到商品编码;4能正确使用分类标志。思考与训练1什么是商品分类体系?建立商品分类体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2常见的商品分类标志有哪些?哪些商品适合于用商品的原料作为分类标志?化学肥料用什么作为分类标志比较合适?下一单元预习内容要求预习:第三章商品分类第1 节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第2节商品质量及基本要求注:两小节课(即一次课)为一次课第三次课 授课内容与方法授课主要内容授课方法时间分配 【复习内容】1 商品分类的概念2 商品分类的原则3 商品分类的方法【

6、授课内容】第3节 商品编码和商品目录【教学大纲】商品编码3;商品目录2;国际贸易商品目录;我国的商品分类3;重点:商品编码;我国的商品分类难点:商品目录商品分类不仅能形成科学系统的商品分类体系,还可形成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因此说编制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也属于商品分类范围。与此同时,商品目录和商品代码的编制也会促进商品分类的研究和发展。一、 商品编码(一) 商品编码及其意义商品编码就是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的一个或一组有序的符号排列,是便于人和计算机识别与处理的代表符号。代表符号可以由数字、字母和特殊标记组成。商品编码是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各种商品都赋予一定规律性商品代码的过程。商品编码往往是

7、商品目录的组成部分,商品分类与代码共同构成了商品目录的完整内容。故商品目录又叫“商品分类与代码集”。商品编码与商品分类密切相关,分类在前,编码在后,在实践中也称为商品分类编码。商品编码可以区别不同产地、不同原料、不同色泽、不同型号的商品品种;便于企业经营管理,计划、统计、物价和核算等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避免差错,提高工作效率;为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创造了前提条件,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二)商品编码的原则1 唯一性:即在同一个商品编码集中,每一个(组)商品代码只能代表一类(种)商品。2 合理性:即商品代码结构应与商品科学分类体系和商业经营实际需要相对应。3 可扩充性:编码时要求留足备用代码,以备

8、新产品出现扩充代码的需要。4 简明性:要求商品代码结构在留足后备容量的前提下尽量简单。5 适用性:代码要尽可能反映各类型商品的特点。6 规范性:代码的类型、结构、编写格式,在同一套商品分类编码集中要统一规范。(三)商品编码的种类和商品编码方法1商品编码的种类目前,商品编码的种类主要有数字型编码、字母型编码、混合型编码和条形码四种。(1)数字型编码。数字型编码,是用阿拉伯数字对商品进行编码形成的代码符号。数字型代码是将每个商品的类别、品目、品种等排列成一个数字或一组数字。GB763587和SB/T1013592标准,采用的就是数字型代码。按数字型编码方法,棉布婴儿服装的代码是“21011007”

9、;香脂的代码是“38221003”。数字型代码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这种类型的代码更便于国际之间的经济往来,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便于利用计算机处理。(2)字母型代码。字母型代码,是用一个或若干个字母表示分类对象的代码。按字母顺序对商品进行分类编码时,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商品大类,用小写字母表示其他类目。字母型代码便于记忆,可提供便于人们识别的信息,但当分类对象数目较多时,往往会出现重复现象,因此,在商品分类编码中很少使用。(3)混合型代码。混合型代码是数字、字母混合型代码,是由数字和字母混合组成的代码。字母常用于表示商品的产地、性质等特征,可放在数字前边或后边,用于辅助

10、数字代码。2商品编码的方法商品编码的方法主要有顺序编码法、层次编码法、平行编码法和混合编码法等四种。(1)顺序编码法。顺序编码法,是按商品类目在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依次给以顺序代码的一种编码方法。这种编码法简单,常用于容量不大的编码集合体。(2)层次编码法。层次编码法,是以分类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而编制代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线分类体系,编码时将代码分成若干层级,并与分类对象的分类层级相对应。代码自左至右表示层级由高至低,代码左端为最高位层级代码,右端为最低位层级代码,各层级的代码常采用顺序编码或系列顺序码。 第四层(细类) 第五层(小类) 第四层(中类) 第三层(大类)

11、 第二层(部类) 第一层(大部类)图2-3 层次编码结构(3)平行编码法。平行编码法,是将分类对象按其特征分成若干个面,再把每个面内的类目排列的顺序代码加以组合而形成代码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面分类体系,编码时按照面的排列顺序将各个面内类目的代码分别加以组合。(4)混合编码法。混合编码法,是由层次编码法和平行编码法组合而成的一种编码方法。编码时先选择分类对象的各种特征,然后将某些特征用层次编码法表示。其余特征用平行编码法表示。小思考:按下表2-4对各种螺钉进行编码。表2-4材料螺钉直径螺钉头形状表面处理1不锈钢2黄铜3铜1直径0.52直径1.03直径1.51圆头2平头3六角形头4方形头1未

12、处理2镀铬3镀锌4上漆黄铜1.5方形头镀铬螺钉编码:不锈钢1.0六角形头镀锌螺钉编码:不锈钢0.5圆头未处理螺钉编码:二、 商品目录(一) 商品目录及其意义商品目录是指将所经营管理的全部商品品种,按一定标志进行系统分类编制成的商品细目表。商品目录又称商品分类目录,编制商品目录离不开商品分类,只有在商品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编制商品目录,才能使其眉目清晰,才有助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编制商品目录,便于国家、部门和企业对其经营范围内的商品进行科学管理;便于对商品生产和经营动态的了解和把握,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商品信息;便于消费者对市场商品供求情况的了解,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所以,编制商品目录是搞好商品生产

13、、经营及其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二) 商品目录的种类商品目录的种类很多,以编制对象可分为工业产品目录、贸易商品目录和进出口商品目录;以适用范围可分为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门商品目录和企业单位商品目录。1国际商品目录。国际商品目录,是指由国际组织或区域性集团通过商品分类所编制的商品目录。如联合国编制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欧共体制定的欧洲共同体对外贸易统计商品目录。国际商品目录是在国际范围内从事进出口业务,进行统计和经营管理应共同遵守的准则。2国家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是指由国家指定专门机构通过商品分类制定的商品目录。如美国的国家物质代码、日本的商品分类编码和我国的GB763587标准

14、,就是这些国家从事经济管理各自遵守的准则。3部门商品目录。部门商品目录,是指由本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的商品目录。如原商业部编制的SB/T1013592标准,对外经济贸易部编制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业务统一商品目录,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编制的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种类表等,这些商品目录,是该部门从中央到基层共同遵守的准则。4企业、单位商品目录。企业、单位商品目录,是指由本企业单位自己编制的商品目录,是本企业、单位遵守的准则。以上四种商品目录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国家商品目录要与国际商品目录相协调;部门或企业、单位编制的商品目录既要符合国家商品目录提出的分类原则,又要满足本部门或本企业、单位的需要。

15、因此,一般来说,部门或企业单位商品目录常比国家商品目录包括的商品类型少,但品种的划分更细。三、 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目录制定商品贸易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便于各类贸易组织、部门进行业务活动管理,保证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有助于研究商品流通中的问题;加速商品信息和经济信息的传递等。目前在国际上公认并广泛采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有三个,即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CCN)、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和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编码)。它们均由有关的国际组织主持编制、发布和实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一) 海关合作理事会的分类目录(CCCN)海关合作理事会的分类目录又称为海关税则分类目录公约(

16、Convention on Nomenclatur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is Customs Tariffs),是1950年12月15日海关合作理事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制定的公约,1953年9月11日生效。该公约最初被称为“布鲁塞尔税则目录”,于1975年正式改名为海事合作理事会税则商品分类目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兴、贸易发展,要求加快各国海关的合作,促进海关手续的简化、标准化进程,防止各国利用商品分类进行歧视,避免各国海关任意制定商品分类,便利国际贸易,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减少阻碍。为此,海关合作理事会(The Customs Coop

17、eration Council, CCC)于1950年制定了海关税则商品分类目录公约,依据该公约的要求,以日内瓦税则目录为基础,经过增加、重排、简化制定了“布鲁塞尔税则分类目录”(Brussel Tariff Nomenclature,BTN)ZUOWEI 该公约的附件,于1957年正式实施,其后在1965年、1972年、1978年等多次加以修订。1975年,海关合作理事会将其更名为“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ustoms Cooperation Council Nomenclatuer,CCCN)一直使用到1987年底。1983年海关合作理事会批准通过了新的商品分类目录“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

18、制度”(HS Code),从1988年开始代替了CCCN,正式实施。海关税则分类目录公约共16条。其主要内容包括:1一缔约国应按公约所附目录编制税则。公约规定,凡是采用该目录的国家对类、章、税目一律不能增减更改,以保证各国税则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但可在税目以下增添子目,订立税率。2海关合作理事会设立分类目录委员会,监督公约的执行,以保证其解释和执行的一致性。采用本公约的每一理事会成员国均有权派代表参加。3缔约双方或各方间对公约的执行和解释如有争议,应尽可能协商解决。如协商无法解决,应提交分类目录委员会审议,如分类目录委员会不能解决争议,应由该委员会提交理事会。争议各方可以事先承认分类目录委员会或

19、理事会的建议对各方有约束力。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是一个系统的商品分类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按系统分类,顺序排列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表。它的分类原则是:按照商品的原料来源,结合加工程度、用途和工业部门划分。按此原则,将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成21个大类(Section),99章(Chapter),1011个税目(Heading)。每项税目编成4位数的税目号(Heading No.)。其中前两位数字是税目所属的章号,后两位数字是该税目在这一章内排列的序号。一般而言,将同一部门或相近工业部门的所有商品归为一类。例如,第5类矿产品(第2527章),第11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5063章)。在每一大类内,将

20、相同原料制成的商品归入同一章。在一章内,按照从原料到成品的不同加工程度顺序排列起来。例如第11类内,将蚕丝、羊毛及动物毛、棉花等分别各立一章。以第50章蚕丝为例,在其内以适合缫丝的蚕茧(50.1)、生丝(50.2)、废丝(50.03)、丝纱线(50.04)、 丝机织物(50.07)等按照加工程度排列起来,查找及使用都非常方便。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问世以来,先后有占国际贸易总额80%的近15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来作为编制本国关税税则的商品分类依据。我国海关税则于1985年3月也采用了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从1950年到1978年,在长达37年的时间中,CCCN的广泛应用,对于方便国际贸易、协调

21、各国海关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从1988年起,以CCCN为基础制定的协调商品编码制度(HS Code)代替了CCCN。(二)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20世纪50年代,在研究制定海关税则商品分类目录的同时,为便于联合国统计工作的需要,由联合国秘书处主持,在1950年草拟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United Nations 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1950年7月12日全体大会通过决议,把这一分类作为世界贸易系统分析的基础和向国际机构报告贸易统计的基础。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每年都按照国际贸易标

22、准分类编制有关的国际贸易统计资料,以便对世界贸易进行系统的研究,各个成员国也按照这个分类体系发表各自的贸易数据。以后SITC在1960年和1975年都进行了修订。在1975年的修订里,该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section)、63章(division)、233组(group)、786个分组(sub-group)和924个基本项目(item)。SITC是以等级为基础,以阿拉伯数字来描述商品的,一位数表示类,二位数表示章,三位数表示组,四位数表示分组,五位数表示项目。如低脂牛奶的SITC编码是02212。以下是SITC从最大范围到最详细描述的一列:SITC编码 描述0 食品

23、和活动物02 乳品和禽蛋022 牛奶、奶油和乳制品(除黄油和奶酪)0221 牛奶(包括脱脂牛奶)、奶油,非浓缩或加糖的02212 含脂牛奶(含脂量1%到6%)在国际贸易中,一般习惯把0到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这10大类商品的章次及其名称如下:SITC是国际贸易统计和联合国各有关机构贸易统计中重要的商品分类目录。联合国用SITC编辑和报告所有国家的贸易信息,其广泛性的分类可使调查者在比较所有国家怎样参与世界贸易时,很容易地分析其经济形势。这样,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30多年中,在国际贸易领域,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商品分类方法CCCN和SITC。两种方法尽管在商品名

24、称、分类及编号上各不相同,使用范围也不相同。但他们都以进出口货物为工作对象,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统计是以海关的报关单据作为依据的,而报关单据则是按海关税则分类为基础的。为了便于采用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目录编制海关税则的国家能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编制统计数据,早在1951年,海关合作理事会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共同编制了两个分类体系间的“双路编码索引”(Two Way Coding Key)。在20世纪60、70年代,两个目录经过修订,使各自的项目和编号范围能够互相对应转换。但是,人们仍感到使用的不便,各界都希望能进一步研究一个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协调的商品分类目录,能够同时满足关

25、税、统计和国际贸易其他方面的要求,因而导致了“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的出现。(三) 协调商品名称和编码制度(HS编码)HS协议制度是由海关合作理事会(又名世界海关组织)主持制定的一部供海关、统计、进出口管理及与国际贸易有关各方共同使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体系,其全称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定(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协调制度或HS)。1HS的产生在国际贸易中,各主权国家对进出本国的商品征收税金,需要对商品进行分类,政府为了解进出口贸易情况,也需要借助于商品目录进行统计,因此,许多国家不同程度地开发了对进出口商品

26、的分类和编码工作。最早的商品目录极为简单,仅是将商品名称按笔划多少或字母顺序列成表。由于各国的商品目录在商品名称、目录结构和分类方法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别,给贸易商造成很大不便。同时,由于由此产生的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很差,对贸易活动来讲必须有系统、科学的分类,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为此,从20世纪初期,国际上就开始探索如何制定一个国际统一的商品分类目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制定了两套国际通用的分类编码标准。194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制定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简称SITC)。欧洲经济委员会(欧洲海关同盟)于1950年12月15日在布鲁塞尔签订了海关税则商品分类目录公约,1972年修订后改名为海关合作理

27、事会商品分类目录(简称CCCN)。SITC和CCCN的产生,对简化国际贸易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两套编码同时存在,仍不能避免商品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因分类方法不同而需重新对应分类、命名和编码。这些都阻碍了信息的传递,妨碍了贸易效率,增加了贸易成本,不同体系的贸易统计资料难以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给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来处理外贸单证及信息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从1973年5月开始,海关合作理事会成立了协调制度临时委员会,以CCCN和SITC为基础,以满足海关进出口管理、关税征收和对外贸易统计以及生产、运输、贸易等方面的需要为目的,着手编制一套国际通用的协调统一商品分类目录。约60多

28、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了新目录的编制工作。 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在1983年6月海关合作理事会第61届会议上通过了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国际公约及其附件协调制度,以HS编码“协调”涵盖了CCCN和SITC两大分类编码体系,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样,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和编码体系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了统一。2HS的结构与特点(1)HS的结构HS是一部科学、系统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HS的总体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归类规则;类、章及子目注释;按顺序编排的目与子目编码及条文。这三部分是HS的法律性条文,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和严密的逻辑性。 为了保证国际上对HS使用和解

29、释的一致性,使得某一特定商品能够始终如一地归入一个唯一编码,HS首先列明6条归类总规则,规定了使用HS对商品进行分类时必须遵守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HS的许多类和章在开头均列有注释(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严格界定了归入该类或该章中的商品范围,阐述HS中专用术语的定义或区分某些商品的技术标准及界限。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其中第77章为保留章)。章下再分为目和子目。商品编码的前两位数代表“章”,前四位数代表“目”,五、六位数代表“子目”。1996年版HS有5113个六位数子目。HS将国际贸易商品按生产部门归类共划分成21类。HS“章”分类基本采取两种办法。 按

30、商品原材料的属性分类,相同原料的产品一般归入同一章。章内按产品的加工程度从原料到成品顺序排列。如52章棉花,按原棉已梳棉棉纱棉布顺序排列。 按商品的用途或性能分类。制造业的许多产品很难按其原料分类,尤其是可用多种材料制作的产品或由混合材料制成的产品(如第64章鞋、第65章帽、第95章玩具等)及机电仪仪产品等,HS按其功能或用途分为不同的章,而不考虑其使用何种原料,章内再按原料或加工程序排列出目或子目。HS的各章均列有一个起“兜底”作用,名为“其他”的子目,使任何进出口商品都能在这个分类体系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在每一章内,按照原料至成品的加工程度排列成各种商品,并按顺序编号。共编成四位数编码1

31、241个,通常称为税目号。税目号的前两位数字表示商品所在的章,后两位数字代表在章内的税目编号。(2)HS的特点由于HS是一个以国际公约进行约束管理和统一执行的国际商品分类目录,其宗旨是便利国际贸易,便利统计资料,特别是国际贸易统计资料的收集、对比与分析,减少国际贸易往来中因分类制度不同,重新命名、分类及编码而引起的费用,便利数据的传输和贸易单证的统一。因此,同国际上以往主要的商品分类目录相比,HS有以下突出特点: HS是一部多功能、多用途的商品分类目录HS是国际上多个商品分类目录协调的产物,是各国专家长期努力的结晶。正如HS公约所阐明,HS的编制充分考虑了与贸易有关各方面的需要,是国际贸易商品

32、分类的一种“标准语言”。 HS是世界上最广泛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 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使用HS,全球贸易总量90%以上的货物都是以HS分类的。 作为一个国际上政府间公约的附件,国际上有专门的机构、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HS委员会决定,每四年对HS作一次全面审议和修订。(3)HS在我国的应用1992年6月23日,我国海关根据外交部授权,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签字成为HS公约的缔约方。多年来,我国海关积极参与服务分类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在国际场合争取我国的经济利益,施加我国的影响。我国海关自1983年开始研究HS,并参与了对HS的制订工作。1987年将HS译成了中文,并着手对原海关税则目录和海关统计商

33、品目录向HS的转换工作。转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贸易管理部门和产业部门的意见。1992年1月1日我国海关正式采用HS,并于1996年1月1日按时实施了1996年版HS编码。我国海关采用的HS分类目录,前6位数是HS国际标准编码,第7、8两位是根据我国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的需要加列的本国子目。为满足中央及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对海关监管工作的要求,提高海关监管的计算机管理水平,在8位数分类编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部分税号又进一步分出了第9、10位数编码的HS编码制度。在研究设置本国子目时,充分考虑了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关税政策和有关贸易管理措施的需要,具体说来,我国加列的子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为

34、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关税政策,为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顺利发展,需制订不同的税率的商品加列子目,如临时税率商品; 对国家控制或限制进出口的商品加列子目,包括许可证、配额管理商品和特定产品; 为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外贸出口秩序、加强进出口管理的需要,对有关主管部门重点监测的商品加列子目,包括进出口商会为维护出口秩序或组织反倾销应诉要求单独列目的商品(如电视机分规格,电风扇、自行车分品种等); 出口应税商品; 在我国进口或出口所占比重较大、需分项进行统计的商品,包括我传统大宗出口商品(罐头、中药材及中成药、编结材料制品等); 国际贸易中发展较快,且我国有出口潜力的一些新技术产品。近年来,外经贸部与海关

35、总署合作,将许可证商品纳入HS目录管理,实现了联网传输海关统计数据,正在试行配额许可证联网核销管理;海关总署与国际机电管理部门和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合作制定了机电产品商品目录,并根据商会对有关机电产品加强管理的要求加列了本国子目;与国家税务总局合作以HS编码为基础加强对出口退税商品的核销管理;与外汇管理部门合作加强了对出口结汇、进口付汇管理等。HS编码正在我国外经贸工作中发挥特别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有十九个部委办局对不同种类的进出口商品提出了监管要求,这些要求大都需要海关在进出口环节进行实际监控,在制定了国家标准后,各部门将按照国家标准提出征税、监管、统计的需求,海关将能更准确及时地满足国家管

36、理机关的监管要求,并尽快对各种监管要求实行计算机管理,以切实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管理,在维护贸易秩序的同时,加快通关速度,促进贸易效率的提高,促进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四) 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的国际分类尼斯协定是一个有多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其全称是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该协定于1957年6月15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签订,1961年4月8日生效。尼斯协定的成员国目前已发展到65个。我国于1994年8月9日加入了尼斯联盟。尼斯协定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体系,并保证其实施。目前,国际分类共包括45类,其中商品34类,服务项目11类,共包含一万多个商品和服务项目

37、。申请人所需填报的商品及服务一般说来都在其中。不仅所有尼斯联盟成员国都使用此分类表,而且,非尼斯联盟成员国也可以使用该分类表。所不同的是,尼斯联盟成员可以参与分类表的修订,而非成员国则无权参与。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此分类表。我国自1988年11月1日起采用国际分类,大大方便了商标申请人,更加规范了商标主管机关的管理,密切了国际间商标事务的联系。尤其是1994年我国加入尼斯协定以来,积极参与了对尼斯分类的修改与完善,已将多项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加入尼斯分类中。尼斯分类表一般每五年修订一次,一是增加新的商品,二是将已列入分类表的商品按照新的观点进行调整,以求商品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38、2006年12月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发出通知,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分类)第九版将于2007年1月1日起生效。即日起,凡向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均须使用新版分类表。尼斯分类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类别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另一部分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按照类别排列的分类表将商品和服务按照1-45类的顺序排列。每类有一个类别号和标题,每类的标题概括了本类所包含商品的特征及范围,最后列出了本类包括的所有商品或服务项目,每项商品或服务均有一个顺序号,以便查找。另外,每一类有一个注释,对本类主要包括哪些商品,本类与相关类别的商品如何区别,如何划分边缘商品的类别

39、作了说明,这个注释对划分一些易混淆商品的类别有很大帮助。如第三类,类名为“洗衣用漂白剂及其他物料,清洁、擦亮、去渍及研磨用制剂,肥皂,香料,香精油、化妆品,香水、牙膏、牙粉。”注释为:“本类主要包括洗澡用品和化妆品。尤其包括:个人用除臭剂;化妆用卫生用品。尤其不包括:清洁烟囱用化学制品(第一类);生产过程中用的去渍用品(第一类);非个人用除臭剂(第五类);磨石或手磨砂轮(第八类)。 另一部分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了按英文、法文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我国商标主管机关也编排印制了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使用这个表查阅一般商品的类别就像查字典一样

40、方便。如某一生产电视机和录相机的企业,要在这两种商品上申请商标注册,按照汉语拼音顺序,很容易就能查到这两种商品都属于第9类;又如,某一生产食品的企业要在牛奶和冰淇淋上申请商标注册,借助该表,也可以很快查到这两种商品分别属于第29类(牛奶)和第30类(冰淇淋)。四、 我国的商品分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海关从1983年起便开始对“HS编码”进行跟踪研究,1987年将“HS编码”译成中文,并着手把我国海关税则目录和海关统计商品目录向“HS编码”的转换工作。1991年6月,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以1992年版HS为基础编

41、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92年1月1日我国海关税则目录和海关统计商品目录正式采用HS编码。以“HS编码”为基础的我国海关税则,统计共用目录采用8位代码。其中前6位与世界海关组织的“HS编码”完全一致,第7、8两位数根据我国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的需要加列。该目录是对进出口商品的分类和代码,第一部分的代码和商品名称加列税率即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代码和商品详细名称加列计量单位即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二)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和代码”(GB/T763587)1987年国务院批准,国家标准局发布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质)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

42、该代码是按商品分类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层次结构代码。采用8位数字,分4个层次(不包括门类),每层以两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代表大类,第3、4位数字代表中类,第5、6位数字代表小类,第7、8位数字代表品种。每层的代码,一般从01”开始,顺序排列,至“99”。每层中,数字“99”的代码,均表示收容类目(其他类)。【单元小结】商品编码就是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的一个或一组有序的符号排列,是便于人和计算机识别与处理的代表符号。代表符号可以由数字、字母和特殊标记组成。商品编码是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各种商品都赋予一定规律性商品代码的过程。商品编码时应注意编码的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明

43、性、适用性、规范性。目前,商品编码的种类主要有数字编码、字母编码、混合编码和条形码四种。商品编码的方法主要有顺序编码法、层次编码法、平行编码法和混合编码法四种。商品目录是指将所经营管理的全部商品品种,按一定标志进行系统分类编制成的商品细目表。编制商品目录,便于国家、部门和企业对其经营范围内的商品进行科学管理;便于对商品生产和经营动态的了解和把握,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商品信息;便于消费者对市场商品供求情况的了解,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商品目录的种类很多,以编制对象可分为工业产品目录、贸易商品目录和进出口商品目录;以适用范围可分为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部门商品目录和企业单位商品目录。目前在国际上公认并广泛采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有三个,即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CCN)、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和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它们均由有关的国际组织主持编制、发布和实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我国的商品分类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 国家标准“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和代码”(GB/T763587)。【课后练习】教材第二章练习题【预习】第三章商品分类第1 节质量的概念及其发展第2节商品质量及基本要求复习(10分钟)第3节一、详讲(10分钟)二、略讲(5分钟)三、详讲(6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