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7687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工程概论,储诚富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参考书:,道路工程 徐家钰、程家驹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道路工程设计导论 张雪华 肖鹏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道路工程 梁富权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公路设计概论 胡江碧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7,内容总揽,第一章总论国内外道路发展状况道路基本组成及作用道路等级划分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选线与定线道路平面线形行车视距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组成横断面设计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第五章道路交叉设计平面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第六章路基工程1概述,路基设计路基的稳定路基施工路基排水第七章路面工程概述沥青

2、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施工路面排水第八章道路绿化与环境道路绿化与环境道路与环境道路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高速公路简介基本概念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高速公路管理与监控系统,线形设计,结构设计,第一章总论,1.1道路运输特点和国内外道路发展状况 交通运输体系: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道路运输特点适应性强;机动性好;速度快;投资少;费用高。我国道路概况现状:数量少、等级低、质量差任务:兴建高等级公路、改造旧路、增设新线目标:交通部“七五”规划中公路主骨架:实现“五纵七横”、村村乡乡通 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网“,近现代土木工程(一),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中国台北。台北101大楼高508米(

3、含天线),帝国大厦,美国纽约,近现代土木工程(二),金茂大厦,420.5米,位于中国上海。,西尔斯大楼,443米,位于美国芝加哥。,近现代土木工程(三),世界第一悬索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世界第一斜拉桥日本多多罗大桥,近现代土木工程(四),世界第一电视塔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世界第一高坝瑞士大迪克桑斯坝,“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五纵七横12条路线,国外概况交通运输比例大、路线长、等级高、道路网密度大道路测设新技术计算机应用于道路工程设计;地质勘察;航测;GPS作控制测量。,1.2道路的基本组成及作用,道路的分类: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公路的组成及作用线形组成:平、纵、横公

4、路结构组成: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系统、隧道、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交通服务设施城市道路的组成及作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交叉口、步行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站、交通安全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沿街设施、地下各种管线、绿化带、地下铁道、高架桥,1.3道路的等级划分,公路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等级标准车型设计年限交通量(辆)高速小客车20年25,000一级小客车20年(15)15,00055,000二级小客车15年5,00015,000三级小客车15年2,0006,000四级小客车实际情况2,000(双)400(单)高速一级,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干线公路,

5、部分控制出入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规范(CJJ3790)年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020151015,第二章道路平面设计,空间带状结构物:平、纵、横三方面设计2.1选线与定线原则:近远期结合;工程量小、造价低、效益好;支援农业;通过地质、水文好的地带;环境保护;利用地形,平、纵、横面结合;各种地形条件下的选线平原微丘区选线:优缺点注意方面,山岭重丘区特点分类: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各种布线的关键定线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2.2道路平面线形,一、汽车行驶轨迹特征轨迹线是连续的轨迹线的曲率是连续的轨迹线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对应道路的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和缓和

6、曲线二、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特点最长、最短限制 表2-1圆曲线特点半径计算半径限制: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圆曲线最大半径,圆曲线的特点,曲率半径为常数适应地形变化,适应范围广较大半径的长圆曲线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占用的路宽圆曲线半径较小时,视距难以保证,直线的特点,距离最短线形简单、容易测设行车安全和线形美观不好难与地形和周围环境协调,横向力系数u和超高横坡度i影响的因素,横向力系数u影响的因素行车安全:uf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乘客舒适超高横坡度i影响的因素 公路等级、行车速度等因素有关,3.缓和曲线特征作用两类平曲线的计算公式圆曲线: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回

7、旋线):,缓和曲线特征,曲率渐变,符合汽车的行车轨迹路线线形顺适美观与周围地形、地物和周围环境相协调计算与测设比较复杂,缓和曲线的作用,曲率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使汽车在不同的曲线过渡过程中,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段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例题某平原区有一弯道,圆曲线半径取250m,交点的里程桩号K13+520.56,偏角为3230,试计算该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后的五个主点里程桩号。(L=75m)三、超高与加宽 超高定义:为了减小离心力,将路面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作用:减小离心力,增加汽车在行驶曲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超高的横向和纵向过渡:加宽定义:

8、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加宽的过渡方式:直线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回旋线过渡、改进直线过渡,四、线型组合形式基本型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S型圆1回旋1(反向)回旋2圆2卵型圆1回旋圆2凸型回旋1(以R衔接)回旋2复合型回旋1回旋2圆C型回旋1(以R=0接)回旋2,五、路线平面图地形、地物公路路线中心线及里程桩号、断链、水准点大中桥、隧道、沿线设施沿线省、市、自治区、县分界线路中心线近、远期规划红线、车行道线、停车场绿化带、交通岛、人行横道线城市道路沿街建筑物出入口、地上地下管线雨水井、窨井交叉口及沿线里程桩弯道及曲线要

9、素交叉口侧面的转弯半径,2.3行车视距,定义:是指从车道中心线上1.2 m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0.1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指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距离分类停车视距=反应时间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会车视距2停车视距超车视距=加速行驶距离+在对向车道行驶距离+安全距离+整个过程中对向车行驶距离视距保证弯道上的视距横向净距的计算(清除障碍)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视距视距三角形法,第三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内容: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3.1纵坡设计一、最大纵坡:道路纵坡设计的极限值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汽车的动力特性行车安全、经济公路等级自然条件的影响桥涵、隧道路线最大纵坡(衔接)纵坡折减(高原地

10、区),二、最小纵坡 为了保证路基的纵向排水,要求设置不小于0.3%的纵坡,不满足时,应考虑边沟的纵向排水设计三、合成坡度 指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的纵坡和弯道超高所组成的坡度。相应的技术标准对合成坡度的大小有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在合成坡度方向上发生倾斜和滑移。,四、坡长限制1.最大坡长限制:主要从行车安全的角度上,标准对最大坡长进行了限制,见表3-4表3-62.最小坡长限制:从乘客舒适的角度上,限制最小坡长,可以避免边坡点过多,车辆行驶颠坡,标准对最小坡长进行了限制,见表3-7和表3-83.组合坡长 指当连续坡陡是由几个不同坡度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相邻坡段长度应按不同坡度限制折算确定。

11、,五、纵坡设计原则纵坡设计必须符合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为保证车辆以一定速度安全顺利行驶,纵坡应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为保证路基稳定,应尽量减少深路堑和高路堤。力争填挖平衡在非机动车辆较多的路段,应根据具体条件,将纵坡适当设缓确定城市道路纵坡设计线,必须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从汽车行驶和安全出发,应控制平均纵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公路应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城市道路应考虑管线综合的要求,3.2竖曲线设计,一、定义:连接两条相邻坡度线的曲线二、分类:凸曲线、凹曲线三、作用1.起缓冲作用,以平缓的曲

12、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该处的颠坡,增大乘客的舒适感2.确保公路纵向的路面视距,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某桩号在凸(凹)曲线上的设计标高=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y,竖曲线限制:半径、曲线长平纵面线型组合线型组合原则诱导视线、平纵指标均衡、合成坡度适当平纵组合线形平面要素纵断面要素优缺点A直线直线B直线凹形曲线C直线凸形曲线D曲线直线E曲线凹形曲线F曲线凸形曲线,平纵线形搭配图示 组 合 不 当ZYYZ 组 合 得 当HYYHZHHZ请看纵断面图,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4.1道路横断面的组成公路横断面的组成,路 基,路肩,行 车 道,中

13、间 带,车道,车道,硬路肩,土路肩,中央分隔带,路缘带,路缘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路 基,路肩,行 车 道,路肩,车 道,车 道,加固部分,土路肩,二、三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路 基,路肩,路肩,行车道,土路肩,加固部分,四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组成组成: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带、排水设施、各种管线工程等。基本形式(注意比较优缺点),单幅路,三幅路,双幅路,四幅路,行车道宽度=机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路肩、分车带与人行道路肩:硬路肩、土路肩分车带:分隔带、两侧路缘带缘石人行道,4.2横断面设计,设计要求设计方法(见流程图),点绘各横断面的横向地面线

14、,确定路基宽度、边坡坡度、边沟尺寸,拟定超高和加宽值,完成路基设计表,绘出横断面设计线,清除视距障碍及设置视距台,4.3路基土石方数量,横断面面积计算积距法(图1)A=h1*l+h2*l+hn*l几何图形法(图2)A=Ai(Ai为几何图形面积)混合法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h1,h2,hi,hn,图1,l,图2,Ai,填写路基土石方调配表,土石方调配调配计算的几个问题免费运距L免、平均运距、经济运距L经=B/T+L免、运量W=Qn其中n=(L+L免)/N、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V挖+V借。土石方调配的一般要求土石方调配的方法注:复核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挖方+借

15、方=填方+弃方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第五章 道路交叉设计,5.1平面交叉设计平面交叉设计内容:选择交叉口形式、拟定尺寸、布设交通设施、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交通分析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办法:交通管制渠化交通设置立交,交叉口形式与选择,交叉口平面设计加宽转角式交叉口交叉口视距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拓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拓宽车道数拓宽位置的选择拓宽车道长度的计算环形交叉口设计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环道的宽度交织角环岛进出口的转弯半径环道的横截面环道的外缘石,交叉口竖向设计原则基本形式设计方法及步骤,计算图示,A,O2,O3,E2,E3,E,F,F3,D3,M3,5.

16、2立体交叉设计,定义设置条件注意问题立体交叉的组成和类型组成立体交叉的类型上跨式互通式下穿式分离式,跨路桥、匝道、外环、内环、入口、出口、加速车道、减速车道、引道,立体交叉线形设计速度限制立体交叉间距限制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匝道设计匝道类型匝道的“平、纵、横”设计匝道的端部设计,第六章 路基工程,6.1概述路基的作用基本要求路基的用途路基用途的分类,土,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漂石土卵石土,砾类土砂类土,粉质土粘质土有机质土,黄土膨胀土红粘土盐渍土,路基用途的选择不易风化的岩石土碎(砾)石土沙土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重粘土有机质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泥岩盐质土,路基的干湿类型路基湿度的来源大气

17、降水、地面水、地下水、水蒸气及其凝结水、给排水设施泄露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标准:平均稠度Bm=(WL-Wm)/(WL-Wp)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路基临界高度,6.2路基设计路基横断面基本形式,路堤,路堑,半挖半填路基,路基的基本结构,路基的基本结构,中央分隔带,路面,路基,路床,边沟,挖方边坡,截水沟,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路基的防护与加固坡面防护冲刷防护加固支挡植物防护直接防护换填法、挡土墙间接防护排水固结、封面防护碾压与夯实砌石防护化学加固法挤密法,注意:挡土墙的类型及构造,石砌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垛式,锚固式,笼式,6.3路基的稳定性滑动类型滑坡;滑移。力学

18、验算法原理与假设方法:直线验算法,A,B,T,T,W,验算图示,圆弧法,工程地质法,O,Z,R,A,Qi,W,R,B,Xi,SI,Ni,简单条分法,6.4路基的施工,路基施工前的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路基土方施工,开挖,运输,填堆,压实,修整,路基压实压实土基的意义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内因:含水量土质外因:压实功能压实机具压实方法,W0含水量W(%),干容重,路基压实标准压实度击实标准路基压实质量的控制与检查软土地基路基施工,6.5路基的排水,地面排水,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和急流槽拦水带,地下排水,盲沟渗井,第七章 路面工程,7.1概述路面的作用及对路面的基本要求定义作用基本要求

19、刚度、强度、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良好的不透水性、低躁声和低扬尘性,路面结构层次的划分,垫层(或隔离层),加固路肩,土路肩,土路肩,基层,路缘石,路基,面层,i,i,路拱横坡,路面的分级与分类,7.2沥青路面,沥青路面设计理论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假定:五点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根据路面荷载应力随深度递减的规律安排结层次;(限制各相邻结构层的回弹模量和结构层最小厚度)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稳定性要好;(注意最小防冻厚度)层间联结要紧密。注意:各级道路推荐的路面结构组合形式可参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标准轴载及当量轴次标准轴载: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BZZ100当量轴次计算:,

20、路面设计弯沉值Ld容许弯拉应力Rm R(=SP/KS)路基土和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值路基和路面泊松比均为=0.25路基土回弹模量的确定:承载板法、换算法、查表法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E1的确定:实测法、查表法、整体性路面材料抗弯回弹模量ES确定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设计程序,调查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计算设计弯沉值,调查气象、材料资料及混合料实验,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拟定路面结构方案,确定材料模量,按设计弯沉计算路面厚度,是否验算拉应力,是否验算防冻厚度,是否有下一个结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的路面结构方案,验算防冻厚度,进行劈裂实验,确定抗拉强度,确定容许拉应力R,计算层底拉应力m,

21、R m,是否增加厚度,是否调整材料配比,变更路面结构,验算,是,没有,验算,不满足,是,是,否,否,路面结构组合形式(见规范)路面厚度计算原则:路表实测弯沉LS=设计弯沉值LD,7.3水泥混凝土路面,定义:优点:缺点: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土基和基层板的平面尺寸矩形(L1.3B)板宽B=纵向缩缝间距(每个车道宽)4.5m板长L=横向缩缝间距(45m)6m,接缝设计纵缝,填缝料,防锈涂料,拉杆,填缝料,拉杆,防锈涂料,h/2h/2,h/2h/2,10cm,10cm,(1/41/5)h,38mm,510mm,34cm,纵向缩缝构造(左图)纵向施工缝构造(右图),横缝,(1/41/5)h,传力杆,(1/

22、41/5)h,38mm,38mm,涂沥青,h/2h/2,填缝料,填缝料,h,假缝型(上图)假缝加传力杆型(左图),填缝料,传力杆,填缝板,h/2h/2,2.02.5cm,34cm,填缝料,传力杆,h/2h/2,510mm,34cm,涂沥青或加塑料套,长10cm的小套子,留 3cm空隙填以纱头等,涂沥青,胀缝构造(上图)横向施工缝构造(左图),拉杆传力杆特殊部位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板边补强;角隅补强;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混凝土路面与桥梁相接。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设计理论和临界荷位设计参数标准轴载和轴载换算重100KN的单轴轴载,交通分级设计使用年限和累计作用轴次,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t和计算

23、回弹模量Etc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t参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4)计算回弹模量Etc=n Et混凝土设计强度fcm(MPa)和弯拉弹性模量Ec混凝土面板内最大温度梯度(见规范)公路自然区划:北部多年冻土区东部湿润季冻区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东部湿热区西南潮暖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混凝土板厚计算初拟厚度荷载应力计算P温度应力计算t板厚计算0.95fcmP+t1.03fcm,见规范中的图表,水泥混凝土板厚设计流程图:,交通调查,路基和基、颠层材料调查和实验,温度梯度Tg,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荷载疲劳应力系数kf,应力折减系数Kr,综合系数KC,初期标准轴次NS,使用期累计标准轴

24、次NC,初拟路面结构,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fcm,基层顶面计算回弹模量Etc,荷载应力PS,荷载疲劳应力P,最大温度应力tm,温度疲劳应力系数kt,温度疲劳应力t,结束,0.95 fcm P+t 1.03fcm,否,钢筋混凝土路面设计适用场合厚度设计钢筋量与钢筋布置每延米板的配筋量A=3.2LSh/fsy接缝设置,钢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7.4路面施工,基层施工石料基层碎石基层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级配碎(砾)石,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运输和摊铺未筛分碎石,撒水使碎石湿润,运输和撒布石屑,搅和并补充洒水,整型,碾压,未筛分碎石和石屑在碎石场加水湿拌,运输现场摊铺,补充拌和和洒水,级配碎

25、石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图,稳定土及工业废渣基层稳定土基层(石灰、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准备下承层,准施工放样,运输和摊铺主要集料,运输和摊铺掺配集料,洒水拌和,整行,碾压,必要时洒水,级配砾石施工工艺流程图,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粉碎或运送摊铺集料,洒水闷料,整平和轻压,运送和摊铺石灰,拌和,加水并湿拌,整型,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养生,石灰稳定土的工艺流程图,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施工分类: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沥青路面的材料沥青材料、粗集料、细集料、填料沥青表面处治层铺法施工工序:清理基层洒布沥青铺撒矿料碾压初期养护沥青贯入式沥青贯入式施工工序:防样和砌筑路缘石清扫基层浇洒透层或粘层

26、沥青(厚度为45cm的浅贯入式)撒铺主层矿料,检查松铺厚度碾压浇撒第一遍沥青撒铺第一次铅缝料并碾压浇撒二遍沥青,撒铺二遍嵌缝料,碾压,第三次,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施工程序:砌筑路缘石或培路肩清扫基层浇洒粘层或透层沥青摊铺碾压开放交通接缝处理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施工方法:,安装模板,筑作接缝与安设钢筋,拌制与运送混凝土混合料,湿治养生与填缝,整面与拆模,混凝土的摊铺与捣实,施工工艺流程图,7.5路面排水,公路路面排水路界地表排水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坡面排水;路面内部排水路面边缘排水;排水基层的排水;,城市道路路面排水道路雨水排水系统明沟系统;暗管系统;混合系统(

27、明沟和暗管结合的一种形式)道路雨水管的布置雨水口的布置检查井的布置,第八章道路绿化与环境,8.1道路绿化与环境绿化对环境的改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改变小气候;调节湿度;降低噪音道路绿化的基本要求为交通设施服务;适用、美观、经济;能改善行车条件,美化路容,增进舒适性和安全感;要随环境和地形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形式;要与预防自然灾害结合起来。,道路绿化的功能有视线诱导和指路作用;稳固路堤、保护边坡的功能;防眩功能;有补充道路景观,调整工程中难以避免的景色影响的作用;有调节路面温度,防止路面老化的作用;有调节周围小气候和净化空气的作用;缓冲栽植。,道路绿化的类型营造行道树;营造防护林带;一般离路基1

28、030m外,种植两行以上的乔木或灌木、乔木混合林带营造绿化防护工程;营造风景林、美化环境。,道路行道树植树的位置(单位:m),8.2道路与环境自然环境的破坏道路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道路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汽车交通引起的环境问题;道路视觉环境问题。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层次,全球影响,局部影响,地域性影响,全球变暖,对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光化学现象,噪音,柴油机排放的微粒物,道路照明,8.3道路环境影响评价道路影响评价内容:对自然资源、文化或风景资源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对房屋拆迁可能引起的争论或纠纷;使现有城镇出现被分割、破坏或与当地规划目标矛盾,或增加城市拥挤程度;公路

29、建设与国家、地区环境标准相矛盾;防止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措施及其投资估算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意见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调查、收集、整理道路沿线状况;确定评价项目,一般要按环境要素列项;讨论确定环境保护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确定道路容量标准和评价标准;预估环境污染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影响,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确定最佳方案,道路评价实施流程图,道路工程规划,掌握影响交通环境的因素,收集与地区环境有关的基础性资料,决定需要勘察的环境因素,勘 察,为进行预测与评价、拟定环境因素,预 测,评 价,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公布、召开有关单位讨论报告书、座谈、修改,检查环境措施,拟定环境目标,环境

30、影响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程序EIA程序EIA方法和技术EIA方法直观的“列表和讨论”法;模拟和分析系统;EIA审计;适应性的环境评价方法。注:特别委员会方法;目录清单方法;矩阵方法;重叠方法;环境影响指数方法。,第九章高速公路简介,9.1基本概念高速公路基本概念定义:高速公路一般应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高速公路应具备的条件:为汽车专用公路;设有中央分隔带,往返分开;立体交叉,排除平面干扰;全封闭,控制出入。同时只允许右转弯行驶,不允许向左转出入。高速公路的基本

31、特性:,公路的基本属性:,A公益性;B灵活性;C超前性;D储备性。,A车速高通行能力大;B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C旅客乘车条件改善,交通事故少。,A占地多;B投资大、造价高;C与地方交通贯通不方便。,优于其它公路特点:,存在的问题:,高速公路效益,经 济 效 益,社 会 效 益,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促和进运社输会的的合生理产化,促展进和沿资线源经的济发发开,加和速产物品资流生通产,促高进速水公运路、的铁联路运,有散利和于卫城星市城人市口的的开分发,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1988年(“七五”期间)沈大、沪嘉高速零的突破“八五”期间京津塘、济青、成渝高速1619km“九五”期间沪宁、

32、太原至石家庄、长春至四平等高速1999年末,高速公路总里程11000km,世界第四。世界高速公路发展状况德国-最早修建高速公路(1919年)意大利1924年美国高速公路最多、路网最发达、设备最完善 修建速度最快日本1957年,颁布“高速道路干道法”荷兰高速公路密度最大,43.97km/1000平方公里其次,比利时、德国。,9.2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概述等级划分标准,设计车型设计车型尺寸,净空界限的顶线与路面平行,两侧边线:当路面横坡大于2%时与路面垂直,小于2%时为铅垂线。,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交通量高速公路设计时,一般以规划远景年份(20年)的第30个高峰小时两个方向的交通量为设计标准。设计通行

33、能力基本通行能力Nmax=3600/t0=1000V/L0可能通行能力考虑实际道路和交通情况,在基本通行能力基础上修订。设计通行能力N设计=N可能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线形设计标准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与地形、地物相适应;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保证平面平面线形的顺适性;保证经济性。平面线形设计方法 根据地形条件,首先选用尽可能大的半径来确定基本线形的圆弧,再把这些圆弧用适当的缓和曲线连接起来。纵断面线形设计 在给定的设计车速范围内,使汽车行驶适应地形起伏条件,把纵断面线形诸要素组合成视觉连续,平顺圆滑的线形。,纵断面线形设计原则:线形圆滑顺适,在短距离内最好不出现反复的凹凸线形;应避免只

34、能看到近处和远处而看不到中间凹下部分的线形;应避免在同向弯曲的两条竖曲线间设置直坡线,注意使整体线形一目了然;两坡度差较小时,竖曲线半径应尽量大些;上坡坡度大且坡段长时,应考虑爬坡车道;纵坡越缓越好,但根据排水要求,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0.5%。纵断面线形设计方法:首先做出符合符合地形的竖曲线,在使相邻的竖曲线相互连接,或插入切线连接,或采用一条大竖曲线代替相邻两条竖曲线。,高速公路横断面设计路幅组成整体式、分离式,环保设置带,保护路肩,路肩,行车道,中间带,行车道,路肩,保护路肩,行 车 道 部 分,中央分隔带,路缘带,路缘带,车道,车道,车道,车道,路缘带,路缘带,横 断 面 路 幅

35、组 成,行车道一般至少配置四车道,每一车道宽度为3.53.75m,路拱横坡采用1%2%。中间带中间带宽度=设施带宽度+侧向余宽路肩高速公路路肩:硬路肩、保护性路肩硬路肩总宽度(包括外路缘带):平原微丘区不小于2.5m,山岭重丘区不小于1.75m;保护性路肩:一般为0.52.0m(在其上可种草皮绿化,也可设置标志设施)。,立体交叉设计标准立体交叉修建条件立体交叉基本组成:跨线桥(或地道)、主线、出入口、变速车道、斜带及三角形地带、集散道路。立体交叉分类按相交路线跨越方式划分:上跨式、下穿式、半上跨半下穿式;按交通流通方式可分为:分离式、互通式;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划分:三路立交、四路立交、多路立交;按立交层数划分:两层式、三层式、四层式。,路基设计标准路基宽度及质量四车道路基宽度规定为2026m。路堤的下层要求填筑水稳定性好的粗粒土,上层填土的压实度要求达到98%。(注:对软土地基处理)边坡高度防护工程路面设计标准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路拱:12%;路肩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9.3高速公路管理与监控系统收费管理自动发卡机、自动读卡机监控系统控制系统(干道本身控制和进出口匝道控制)监视系统情报系统传输系统中心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