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7827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Z * fJIANGSU UNIVERSITY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论文原位反应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In-situ Reaction Method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学院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xxxx学生姓名: xxx学 号:xxxx指导教师:xxxx2014年6月复合材料与工程xxxx摘要:综述了几种主要的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包括:XDTM技术、Lanxide技术、VLS技 术、反应喷射沉积技术、反应机械合金化技术和SHS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金属复合材料 制备中的应用。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分别进行讨论,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原位制备;金属基复

2、合材料;发展趋势In-situ Reaction Method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XxxComposite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Abstract: The reaction in situ synthesis of several major technologies, including: XDTM technology, Lanxide technology, VLS technique,reactive spray deposition technique,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alloying

3、 reaction SHS technology,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metal composite material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various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an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trends.Keywords:In situ preparation;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rends目录1. 引言12. 原位反应合成技术22.1

4、XDtm 技术(Exothermal Dispersion Process)22.2 VLS 技术(Vapor-Liquid-Solid).22.3反应喷射沉积(RSD法)32.4反应机械合金化技术42.5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52.6 Lanxide 技术52.6.1 DIMOXtm 技术62.6.2 PRIMEXtm 技术62.7原位凝固自生法62.8 LSM混合盐反应法72.9原位表面复合层的制备方法72.10 CR接触反应法73. 原位反应复合技术的发展与展望84. 参考文献91.引言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简称MMCs)因其具有高比强度、高

5、比模量、 耐磨及耐高温等优良性能,以及所有性能均可在一定范围内加以设计,克服了树脂基复合 材料在使用时存在的缺点,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长期 以来,对MMCs制备工艺的研究一直侧重于传统的外加增强体与基体复合的方法,如粉 末冶金、挤压铸造或液态搅拌法等等。这类方法不仅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存在增强 体与基体之间相容性较差,结合不良等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其中原位(In-Situ)反应合成技术由于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优势而成为当今复合材 料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课题2。原位反应合成法(In-situ Reaction Synthesis)又称

6、原位生成复合法,是一种新型的金属基 复合材料生产方法。原位复合的概念起源于凝固过程中的原位结晶(In-situ Crystallization) 和原位聚合(In-Situ Polymerization)o早在1976年,前苏联Merxhanov AG等人在用SHS 法合成TiB2/ Cu功能梯度材料时,就提出了原位复合材料(In-situ compositions)的构想3, 但当时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80年代中后期,美国Lanxide公司和Drexel大学的 Koczak M J等人先后报道了各自研制的原位Al2O3/ Al和TiC/ Al复合材料及其相应的制 备工艺后4,才真正开始原位

7、反应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研究。原位(In-situ)反应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增强相是通过制备过程中的 化学冶金反应在基体组织中自发生成的,而不是外加的事先制成物。与传统的外加法制备 技术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增强相与基体有很好的界面相容性,界面结合可靠;可 以制备出亚微米以至纳米尺度的细小增强相,增强体的热力学稳定;制备工艺相对简单, 不需要特殊设备;可充分利用化学反应能,能耗低;反应高温和高热可净化基体组织, 因而这种方法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最近的十多年里得到迅速的发展5,6。迄今为止,已经 有大量运用原位(In Situ)反应技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报道,其基体涉及到Al、T

8、i、Mg、 Fe、Cu、Ni及其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等多种基体组织,而增强相包括TiC、TiB2、Al2O3、 SiC、BN、AlN,TaxSiy、MoSi2、Mg2Si,HfB2,Si3N4,NbC 等多种陶瓷或金属间化合 p22234物颗粒,以及在金属表面进行陶瓷粒子或金属间化合物的涂覆7-9。众多新发展的制备技术方法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为其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原位反应法的研究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最为活跃的热点之2.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原位反应合成技术按反应条件可以分为好多种,如XDTM技术、Lanxide技术、VLS技 术、反应喷射沉积技术、反应机械合金化技术

9、和SHS技术等。本文将简单的介绍这几种 常见的制备原位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2.1 XDTM 技术(Exothermal Dispersion Process)该技术是由Martin Marietta实验室发明的利用液-固之间的化学反应原位生成MMCs 的专利技术10,其原理是把含有反应剂元素的合金粉末混合均匀或把反应剂元素与基体金 属或合金以粉末态混合均匀。将混合物加热到基体金属或合金的熔点以上的温度,这时反 应剂元素在熔体中发生放热化学反应,生成陶瓷粒子。目前,利用该工艺已经制备出了 TiC/ Al,TiB2/ AlTi,B2/T-i Al 等复合材料11-13。它的工艺原理14 是:将两种

10、固态反应元素粉末和金属基体粉末均匀混合,压实除气后, 将压坯快速加热到基体金属的熔点以上温度,两固态元素粉末在熔体介质中产生放热化学 反应而生成增强体颗粒。XDTM法制备的坯块可以通过铸造、挤压、锻造二次成型(见图1)。反成剂元素粉末+基体金属精末一I干态氾合IFE1E可一扁热反映I图1 XDTM法制备 MMCs工艺流程图该技术具有很多优点:(1)增强相的种类多,包括硼化物、碳化物、硅化物等;(2)增 强相粒子的体积百分比可以通过控制反应剂的比例和含量加以控制;(3)增强相粒子的大 小可以通过调节加热温度加以控制;(4)可以制备各种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基 复合材料;(5)由于反应是在融

11、熔状态下进行的,可以进一步近形成型。但这种工艺也存 在技术性强,难度高,不易掌握等缺点。2.2 VLS 技术(Vapor-Liquid-Solid)VLS技术是由Koczak等人发明的专利技术15,增强相是由注入到熔体中的含有C 或N的气体与液态基体反应而生成的,基体中的合金元素与气体反应生成细小弥散的难熔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冷却凝固后即可获得这种陶瓷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装置 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工艺过程为:将合金如Al-Ti,合金等放在增涡中,升温至1200C后,把CH4等 气体通入合金液中,这时,ch4气体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碳元素,进入合金液中,与合金液 中的Ti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12、TiC颗粒,其反应式为:CHLC+2H2CCC+Ti TiC由于TiC颗粒与金属铝液润湿,不会随气体而上浮,这样就可得到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 材料。引入气环石碧基克合金波含碾泡气体起泡器图2 VSL法制备复合材料简图该技术的优点是:(1)生成粒子的速度快、表面洁净、粒度细(0.1-5um); (2)工艺连续 性好;(3)反应后的熔体可进一步近形成型;(4)成本低;不足之处是强化相的种类有限、 体积分数不够高、需要的处理温度很高、某些强化相易偏析等等16。2.3反应喷射沉积(RSD法)喷射成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快速凝固近终成型制备材料 的新型粉末冶金技术。目前国内外喷射沉

13、积成形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大多是 在喷射成形过程中将一定量的增强相颗粒喷入雾化锥中,与金属熔滴强制混合后,在沉积 器上沉积,以获得复合材料坯件。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在于增强颗粒的利用率低,材料制 备成本高17。RSD是一种新型复合工艺18,典型的方法有:反应雾化沉积(RAD)和反应低压等粒子 喷射沉积(RLPPS)。RAD是把具有近净成形、快速凝固特点的喷射成形技术与原位反应 概念结合在一起以制备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其基本原理是:先熔化合金液,经 导管引导向下流出,在流动中受到来自雾化器的高压气体的冲击。一方面高压气体使合金 液分散成无数小的液滴,以实现快速凝固;另一方面实现气

14、体与金属液的反应,生成增强 相。随后,当液滴在飞行中冷却处于半固态下,被一冷却基底接受获得近净形坯件。RLPPS工艺是将喷射室抽真空后通入等离子气体(Ar、He、H2等),使气压升至数千 帕,并利用等离子发生器使室内气体加热和电离。这样在这种高能等离子的轰击碰撞下, 反应气体和喷射的金属液滴吸收能量而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陶瓷颗粒,再与剩余的金属 液滴一起沉积后即得到这种陶瓷颗粒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上述工艺的最大缺点是生成 的增强相数量很难控制19。反应喷射成形技术的优点是:(1)可近形成型;(2)可获得大体积分数的增强相粒子;(3)在液/固模式的反应中有大量的反应热产生,有利于反应过程的进行

15、并达到节能目的;(4)原料成本低,工艺简单;(5)不会产生熔铸法中陶瓷相粒子成渣上浮现象;(6)粒子 分布均匀,且粒径可控。2.4反应机械合金化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Mechanical alloying MA)是1970年由美国INCO 公司的Benjamin 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合金粉末的新技术20-23,它是将不同材料的粉末在高能球磨机中,经 过磨球碰撞,粉末产生反复塑性变形、冷焊、破碎、细化,并发生扩散和固态反应而形成 合金粉末的过程。该技术最初用于研制氧化物弥散强化和饼目沉淀强化的镍基超耐热合金。到现在为止, MA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诸如Ni基超耐热合金、高强度抗腐蚀的

16、 铁素体不锈纲,耐热抗蚀的Ti基和Ti3Al基合金和TiAl,NiAl,Al3Nb等金属间化合物, Al合金及Al基复合材料,Mg合金及梯度功能材料、超导材料、形状记忆合金和磁性材 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等等24。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增强相可通过两种 途径得到:1)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直接合成;2)混合粉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形成非晶相过 饱和固溶体等亚稳相,在随后的成型过程中转变为稳定相。董仕节等人采用B2O3、T iO2和铜粉和铝粉为原料,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高电 导率,高软化温度的TiB2+ Al2O3/Cu复合材料25-27。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是制取弥 散铜电极比较简单

17、、成本较低的一种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弥散铜电极,不仅导电率高, 而且高温强度也好。利用反应机械合金化制备的MMCs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增强相粒子是在常温或 低温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因此其表面洁净、尺寸细小(100nm)、分散均匀;(2)在 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在随后的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脱溶分解,生成弥散 细小的金属化合物粒子;(3)粉末系统储能很高,有利于降低其致密化温度28。2.5自蔓延高温合成法(SHS)SHS法是苏联A. G. Merzhanov等人29于1967年提出来的,也称为燃烧合成或自蔓 延燃烧。它是利用高放热反应的能量使2种或2种以上物质压坯的化学反应,自

18、动持续 蔓延下去,生成金属陶瓷或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它一般有2种基本的燃烧反应形式:一 是在压坯的一端进行强热点火。使反应以燃烧波的形式自动蔓延进行;二是以极快的加 热速度将压坯加热至燃点,使其以整体热爆合成反应的形式快速进行。前者主要用于强放 热反应体系,如TiB2, TiC等的合成,后者则用于弱放热体系,如B4C,SiC等的合成。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已制备了原位生长的TiC,TiB2, Al2O3和SiC等粒子增强的Al, CU,Ni和Ti等复合材料以及金属表面陶瓷涂层复合材料30-33。典型反应类型有:T i + 2B + xCu = T iB2 + xCu2Al + Fe2O3 =

19、2Al2O3 + 2Fe3TiO2 + 3B2O3 + 10Al + xCu = 3TiB2 +5Al2O3 + xCuSHS法制备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生产过程简单、反应迅速(1150 mm/ s)、反应温 度高(22734273K)等特点,但由于反应速度快,合成过程中温度梯度大,反应难以控制, 且产品中空隙度较高,极易出现缺陷集中和非平衡过渡相34。但通过一定的致密化措施, 如在SHS反应刚刚完成,而合成的产物仍然处于“红热、软化”状态时,立即对其施加外力 (SHS/ QP),可以一步完成材料的合成与密实化过程,在数分钟内获得密实的材料,可使燃 烧产物的密度达到理论密度。SHS-致密一体化是

20、该工艺的一个发展方向35。2.6 Lanxide 技术该技术 是由美国Lanxide公司开发成功的36,最先报道于1986年,其产品1989 年进入市场,包括DIMOXtm技术和PRIMEXtm技术。2.6.1 DIMOXTM 技术让高温金属液(如Al,Ti,Zr等)暴露于空气中,使其表面首先氧化成一层氧化膜(如 Al2O3, TiO2, ZrO2),里层金属再通过氧化层逐渐向表面扩散,到达表面时金属液中少量 金属被氧化,如此反复,最终形成金属氧化物增强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或金属增韧的陶瓷基 复合材料37-39。DIMOXtm技术的优点是:(1)产品成本低,氧化气氛是空气,加热炉可以用普通电 炉;

21、(2)氧化物是在压坯中生长的,压坯的尺寸变化在10%以下,后续加工简单;(3) 可以制成形状复杂的产品,且可以制备较大型的复合材料部件;(4)调节工艺条件可以提 高制品的韧性;(5)改变反应气氛和合金体系可以进行其它组合;(6)该技术可以克服当 今陶瓷制造中成本高,加工难度大和大型化困难的缺点,目前,有关DIMOXtm法的研究 主要包括Al2O3形成的反应动力学、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构分析等等40-42。2.6.2 PRIMEXtm 技术该技术与DIMOXtm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气氛是非氧化性的,在此工艺中,同 时发生2个过程:一是液态金属在环境气氛的作用下向陶瓷预制件中的渗透;二是液态 金属

22、与周围气体反应而生成新的增强粒子。该技术可以制备各种大小部件;工艺简单,原 料成本低,可近形成型43。目前,Lanxide技术主要用于制备铝基复合材料或陶瓷基复合材料,其制品已在汽车、 燃气涡轮机和热交换机上得到一定的应用。2.7原位凝固自生法原位凝固自生复合材料主要是利用合金凝固过程中的相变规律,形成增强相粒子,从 而达到增强的目的。于金江44等人研究的Ni、Cr、Al2TaC自生复合材料就是通过定向凝 固工艺生成的。最后形成的组织是棒状的TaC纤维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基体和纤维基本 上都平行于100方向定向生长。性能测试表明其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强度,因 而在高温下表现出更为优越的抗蠕变

23、性能,凝固后热处理能显著提高其高循环抗疲劳性能 45。2.8 LSM混合盐反应法该法是英国London Scandinavian Metallurgical公司发明的专利技术45。其基本原理是 将含有增强相组元的盐混合预热后再加入到金属基体的熔体中,高温下盐中增强相的组元 被金属还原并在基体熔体中结合生成增强相,去掉熔渣即可浇注成型。利用K2TiF6盐和C 粉混合预热后置入Al熔体中,经反应、充分搅拌后制得TiC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 运用TiO2-H3BO3-Na3AlF6混合后置入Al-4.5Cu合金溶液中,950 C左右发生化学反应, 通过调整混合盐的计量比,制得增强相TiB2颗粒Al

24、-4.5Cu为基体的复合材料46-47。该法可以制备复合材料铸件,工艺成本低,无需气氛保护,也无需球磨混合以及冷挤 压成坯等工序,反应后可直接浇注成型。而难点在于:由于盐膜阻隔,可能降低界面结合 强度;反应过程有污染气体溢出;熔渣去除困难,且有腐蚀性;增强相的体积分数不高等。2.9原位表面复合层的制备方法近年来,在上述一些方法的原理基础上,利用高温火焰,激光熔覆,电弧或等离子喷 涂,铸渗以及化学镀,电镀等工艺技术,在基体表面进行原位反应,形成原位复合材料表 面层,达到表面改性作用48。按照喷涂方式不同,原位反应喷涂可分为反应电弧喷涂、反 应等离子喷涂、反应火焰喷涂、爆炸反应喷涂等49。研究表明

25、,利用氩弧熔敷技术,可以 原位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颗粒沿熔敷层深度呈梯度分布。通过调整预置涂层的厚 度、熔敷工艺参数以及石墨的加入量,可以调整控制熔敷层的成形及组织性能。这类方法 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面临如何提高界面结合可靠性,工艺稳定性以及工艺成本问题。2.10 CR接触反应法在SHS、XD法的基础上发展的接触反应法,其基本原理见图3。含增强相的组分元 素或化合物均匀混合后挤压成坯,直接或预热后置入高温基体合金液中,使之接触发生化 学反应,反应热一方面使压坯碎裂,增加了反应接触面积,促使反应进一步进行,另一方 面可使反应产物向基体中扩散,在机械搅拌或超声波的作用下使增强相在基体中弥散分

26、 布,然后静置浇注成试样50。图3 CR接触反应法示意图常用的元素粉末有Ti、C、B等,化合物粉末有Al2O3, TiO2 ,B2O3等,基体金属常 见的是Al、Cu、Fe等。该法可制备不同基体的复合材料,制备的增强相尺寸仅为0.3 0.7um,分布均匀,界面结合良好。采用Al-Ti-C反应系制成的压块,置入铝熔体中,压 块发生反应生成增强体为TiC颗粒的铝基复合材料,发现随着Al含量的增加,压块在熔 体中的反应延后,且反应温度下降51。该法工艺简单,可以制备较大的制品,成本,低但反应不均匀,甚至不完全,易造成成 分偏析;反应过程难以控制,有污染气体析出,工作环境;熔体温度高、能耗大,表面易

27、氧化,有时反应需在保护气氛下进行52。3.原位反应复合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以上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几种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及其特征分别进行了简要介绍,可以 看出原位反应合成法是在基体内部生成增强相,并与基体原位复合,克服了强制法增强相 表面污染、增强相与基体间界面反应等主要弱点。利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金属基复合 材料,在同等条件下,其力学性能一般都高于强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并且原位反应合成 技术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较低,工艺又相对简单、制作成本低,适合并能够大规模工业 化生产,因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合成技术。由于其技术上和经济上的优势,近几年来, 原位反应复合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其研究方兴未艾,不断有新工

28、艺新方法发明并走向应用, 已形成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家族和原位反应复合材料家族53。我国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反应合成技术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受到了科技界极大 的重视,有关的研究已列入“八六三”计划,国内已有30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从事这项在 材料开发与生产中将引起巨大变革的新技术的研究,并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由于 原位反应合成技术发展历史较短,大部分工艺和反应体系尚处于试验和开发研究阶段,从 实验室转向工业化生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 研究反应过程中的热力学、动力学机理、微细胞增强相生成机理、界面结构及强度、弥 散强化机制及其控制措施,以避免其他副反应夹杂

29、物的产生54。尤其应注意研究增强体大 小、形状、分布及体积百分比对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提高原位复合材料性能 的稳定性。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原位反应合成工艺、设备的不断完善,在不久的将 来,原位反应合成的新型工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矿山机械、 精密仪器、民用工业等方面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国外金属基复合材料已经进入了生产和应用阶段,而在国内还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研 究。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势,解决进行了生产和应用的问题55。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和原位反应合成工艺、设备的不断完善,在不久的将来,原位反应合成的新技术必然会在 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4渗考文献

30、1吴人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展望.金属学报,1997, (1): 7885.严红革,陈振华.反应合成原位(In-Situ)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进展.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7,15(1) : 6- 11.3 Surbrhanyaml J. Sel-f 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92, 27: 62496273.4 Urquhart A, Novel W. Reinforced ceramics andmetals: review of lanxide? s composite t

31、echnolog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1, A132: 75- 81.5 MAGLIA F , ANSELMI2TAMBURINI U. Field activated combus-tion synthesis of Ta-Si intermetallic compoundsJ . Journal materials research 2001 ,16(2) :5342544.6 耿林,倪丁瑞.原位自生非连续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复合材料学报. 2006(1) :1-11.7 翟启明.徐文清.原位反应铜基复合材料的

32、研究 现状J .热加工工艺(热处理 版),2006(7) :58-61.8 丁俭,赵乃勤.纳米相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5(5) :65268.9 高海燕.Cu-Fe-Ag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J .复合材料学报,2006(6) :120-126.10 Vredensky D D. Inte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XDtm titan-ium alum in ide composite. Mater. Sci. Eng. 1990, 126A: 33-40.11 Mitra R, Fine M E. Chemic

33、al reaction strengthening of Al/Ti MMCs by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at 913K. Mater. Res.1993, 8( 9): 2370-2379.12 杨君友,张同俊.机械合金化研究的新进展.功能材料,1995, 26(5) : 477.13 李奎,汤爱涛,潘复生.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合成技术现状与展望J .重庆大学学 报,2002 ,25 :155-160.14 于金江,张军,王峰,等.Ni ,Cr ,Al2TaC自生复合材料的定向凝固组织特性J .材料 科学与工程学报,2001 ,19(3) :48-53.15

34、 A. R. C. Westwood. Materials for Advanced Studies and DevicesJ . Metallurgical Transactions A 1988 ,19A(4) :749-758.16 朱春城,赫晓东,等.T iC-T iB2/Cu复合材料的抗热震及抗烧蚀行为研究J.航空材 料学报,2003, 23( 3) : 1519.17 储双杰,何贵玉.颗粒增强Ti-Al化合物基复合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12( 1): 2329.18 WEI Zunjie, FANG Wenbin, WANG Hongwei, et al.Microst

35、ructure and MicrohardnessOf Ti3Al Matrix Composites Produced by XDT M Synthesis J .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 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2, 12( 6) : 1138-1141.19 陶春虎.采用XD工艺合成T iAl合金及T iC/T iAl复合材料的研究J.航空学报,1994, 12(12): 1445-1449.20 杜寿全.美国复合材料工业展望J.纤维复合材料,2000, (2): 4849.21 吴树森.日本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J.兵器

36、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 ( 22): 15-18.22 Muzir Z A.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2, ( 27):6249-6273.23 颜有为,魏伯康,林汉同,等.金属基原位(in-situ)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上) 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8, ( 1) : 47-49.24 Khatri S H,Koczak M J. Formation of T iC in-situ Processed Composites Via Sol

37、id-gas. Solid-liquid and Liquid-gas Reaction in Molten Al-Ti J.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1993, A162(1/2): 153-162.25 郑新和,王群,林志浪,等原位合成AlN及添加钇的复合AlN粉体J.中国稀土 学报,2001, 19( 5) : 430-434.26 T ang W, Bergman B. On the Formation of A12O3-A1 Composites by Directed Oxidation of Molten Metals J. M ateri

38、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1994, A117( 4) : 135-142.27 黄赞军,胡敦芫,杨滨,等.原位Al2O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 .金属学 报,2002 ,38(6) :568-547.28 杨滨,黄赞军,张济山,等.熔铸2原位反应喷射沉积成形TiC/ Ti25Mo25V22Cr23Al 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 ,25(4) :332-336.29 S. C. Tjong ,Z. Y. Ma. Micro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 situ

39、metal matrix compositesJ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0 ,29 :49-113.30 李邦盛,吴士平,尚俊玲,等.原位钛基复合材料中TiB的生成热力学及动力学J .宇 航材料工艺,2005 ,(4) :42-46.31 严有为,魏伯康,傅正义,袁润章Fe2Ti2C熔体在大气条件下原位合成TiCp/ Fe复 合材料的研究J .复合材料学报,2000 ,17(3) :51-54.32 严有为,魏伯康,林汉同.原位TiC颗粒增强灰铸铁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其摩擦磨损性 能J .摩擦学学报,2003 ,23(3) :201-205

40、.33 于波,娄延春,赵芳欣,等原位TiB2(p)/ F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显微组织J .铸 造,2003 ,52 (3) :387-389.34 吕维洁,杨志峰.原位合成(TiB + Al2O3)/ Ti复合材料J .铸造,2002 ,51(5) :277-279.35 Mei Z, Yan Y M ,Cui K. Effect of matrix compos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in2situ synthesized TiC particulate reinforced iron based composites J . Materials Let

41、ters ,2003 ,57 :3157-3181.36 程雪利,赵波,刘传绍.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进展J .现代制造工 程,2005,:5-8.37 郑晶,贾志华,马光.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钛工业进展,2006, 23(6) : 13-16.38 赵龙志,杨敏.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热处理技术,2011,3(17).39 张国定,赵昌正.金属基复合材料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11-175.40 Tamer Ozben,Erol Kilickap, Orhan Cakir. Investigation of mechanical an

42、d machinability Properties of SiC particle reinforced Al-MMC 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8,98:220-225.41 白朴存,代雄杰,赵春旺等.A12O3/A1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特征J.复合材料学报, 2008, 25(1): 88-92.28于化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42 MENG Xiang-yun, OING Hua,CHEN Yan-bo. et al. Preparation and mechanica

43、l peoperties of SiC/2024 composite by semisold castingJ. Rare Metals, 2002, 21(3), 203206.43 黄永攀,李道火,王锐等.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技术问题J.中国铸 造装备与技术,2004(2), 13.44 张授魁,王丹红.搅拌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 20(6),3539.45 Z FAN, G LU, Y WANG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acal properties of rheo-diecast AZ91D magnes

44、ium alloyJ. J MA-TER SCI, 2006, 41, 3631 3644.46 Urena A, Martinez EE, Rodrigo P. Oxidation treatments for SiC particles used as reinforcement in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J. Compos Sci Technol 2004, 64, 1843 1854.47 任德亮,齐海波,丁占来等.SiC/Al复合材料搅拌铸造制备工艺J.铸造技术,1999, 20 (2):42.48 李明伟,韩建民,李卫京.搅拌铸造SiCp/ZL101

45、复合材料孔隙率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 学学报,2004,28(1),3133.49 Jerome P. Commercial success for MMCs J. Powder Metallurgy, 1998, 41(1):25 2650 樊建中,肖伯律,徐骏,等.SiCP/AI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材 料导报,2007, 21(10): 10-11.51 李成功,傅恒志,于翘.航空航天材料】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739李凤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4, (1): 51-53.52 陈秋玲,孙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6) :31.53 欧阳柳章,罗承萍,隋贤栋,等.SiCp/ Al复合材料的制造及新动向J .铸 造,2000,49(1) :17 - 191.54 LEE K B ,SIM H S ,HEO S W et al. Tensile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l composite reinforced with BN particles J.Composites,2002,33 : 709-715.55 朱建华.电铸nano2Al2O_3/ 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复合材料 学报,2006(4) :65-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