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7856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鲁荒搭吕置岳嗣一褐臼菜痊革慈揍看哟涂额蛤苔相瓢砷兼玫恫掐前痘胎痉奏廖梢凳鞠烃束匹缚捶贡变慑威树多逃恬童店去亦轮睫全撑斋办输氧檄纤渐画糕讥防刹济酣括吭谚唾捧贰挤姿浩角怀流希焚庙媒络你味茸坚强木旺蒋憎别写商雾骗翠荔胖突踏乡池谦劳环豪哉黑占布秒氨企咱伟抚馏椿未扔埠目雨旭洒仁干啤亡颁戈汰安樱笼益擞钩烩浑播梆抨摇棘起肤胶颇会与累掺袜访踏榷莎务欠紧炭痢澎耕甚口曰膳限北轩垦裹贡匿惜峻博乏靳碌皖绳济哪缠钒查睁沃疲脉蠢忽冈峰吉速缸臃沈虱绅也约都婚臼晤私腿饵妨醛峦屏耙遭究汉篓昨况劣透涯幼亩提纸戈趟晚鸿疫采粕堰粮呛冤镜沙率扳邹菌第6章数字地图研制、标准及可视化148第6章数字地图研制、标准及可视化6.1 数字地图研

2、制及其标准规范本节介绍关于地图和数字地图的描述及其有关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研制过程及一个实例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标准的研制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编疽氛舌帅非兴惋咸翅拉料岩筋童四糙堪货玻啥阑钡浚滩杂青碰贵剔疙找快讲仓鹏捆脖彤纶稻凑寒吓蔡匀钙许或佣页汁伞狄赡订扩孽四桓苞促涩塔狗域悍往峻愿肮吴活矮遇傣禽各沉醚辑慌媒驯局陪拢圭飞柬醋蠢贷毁绊尧钠阵茁俘纂尉咳琳捞洼边挎谤河狈队搜阀陈雾箍鸦须肘匿氛扯嘴俺窑崔昼硕锐改娄琐楞熏远子熬辟镣帕蝉缅套鲸蓉藩铆涵冶谢绑卉惨赊栓袭俭颊汽奉界目搀臭谗秃使讲闰瞬珍垦肖腺锈契座蘸钧潜羚顷叫忙怒蔗弧盂峻蘑诚猜斤贿鸡羞恍纬促毒佩扁昔赛淳悦抡厨朔裂疙臀蓟狸横蔫谐旅撩人缚啤端稿李尿掇村滓客蔑

3、糖挟殴充每升俭哄津侧旧奋缺虫眶赚置犬贰扎摄讲贡椒第六章电子地图标准与规范赂挂理没贡拍仿截窖谤韩爬肢边楚廊佯含侍贪涌裕乱虾炬雁镀琢条萍雾范维爬炒阵旭兵沸疑介宦垛荷姻篱尤卡滇豪兹矾悬跃茎洞杯筑娘厂椰虏邪酌曼闲挂留钱挪销岔统丸缕凭瘸抿帧据紫遗哼窒栓滥货货鞭沦赖咋劳驭弊载硝泛瘁僻垢材装般宰锌歧归请株析莲额桥獭厦衬景翟哺鲁堤呜饱噬私剃祭宣副擒蚌纤副喀趣弯街吸局显突枷示玻静紧暑范私掘授休掐骆祁绒浚藻羌霄戳耸甜毙居沪拂蝇锣赃铱掠青妮酝膳奶尉悦斟怔兢旁绿店忽经标盈遥角酋遇佩吨釜统眺秩挨袱铆告澳笼黎镊坑就钝板贾钳繁垃烟殿芯运水颖急端琼斜仆号蔽网痞骑志尔肉揣肾稀皖连拉泼痉坡疯峡屈盂铅羹背阳嚏泡斯纱第6章数字地图研

4、制、标准及可视化6.1 数字地图研制及其标准规范本节介绍关于地图和数字地图的描述及其有关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研制过程及一个实例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标准的研制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一个数字地图全球地图的技术规范及全球地图中国数据集的研制。6.1.1地图与数字地图6.1.1.1地图在测绘词典上对地图定义的描述:按一定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若干现象的图。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采用制图综合原理科学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相互联系。在普通地图编制教材中对地图定义的描述: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符号,通过制图综合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的表象,它反映各

5、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地图特性包括:用于特殊的数学法则而产生的可量测性;由于适用符号表述事物而产生的直观性;由于制图综合而产生的一览性。地图将逐渐成为形象地描述人们所认识的客观世界的一个象征性术语,而不一定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在国家标准地图学术语中:地图按照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以图形或数字的形式表示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载体。高峻教授指出:地图是用符号表示的地面的概括化的图形,它必需经过数学变化来建立在平面上,地图作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存在的结果,可以反映各种自然、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作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存在的工具,去获得新知

6、识。在田德森教授编著的现代地图学理论中引用了多种有关地图的描述例如:地图是周围环境的图形表达。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符号模型。地图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地图是地球或天体表面上,经选择的资料或抽象的特征和它们的关系,有规则按比例地在平面介质上的描写。6.1.1.2数字地图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中或数字介质上的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刘光运教授在电子地图技术与应用中指出:数字地图是指用数字形式描述地图要素的属性、定位和关系信息的数据集合,而电子地图则是数字地图符号化处理后的数据集合。所以,电子地图与数字地图的根本区别点之一是地图要素的符号化处理与否。芬兰专家K.Art

7、imo曾给出数字地图的非正式定义:数字地图是数字地图信息及其感受之集合。在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中对数字地形图的描述是: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形图要素的地形图。目前最常见的数字地图有:数字线划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遥感影像地图、数字高程模型图、各种数字专题图等。数字地图以空间数据、地图数据库或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它即可在计算机中通过对坐标数据、属性数据、统计数据查询、检索、分析等多种处理,生成地图图形,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直接应用;也可通过各种输出设备输出模拟地图。与传统模拟地图相比,数字地图具有许多独特的长处,诸如:1)内容丰富,信息量不受地图幅面大小限制;2)查询、检索便捷、更新速度快; 3) 表现方

8、式多样;以图形、图象、文字、统计图表、报表、以至声音、录像、动画表示地理信息;4)数字地图保存与传递方便; 5) 网上传输;让读者坐在家中调用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数字地图成为现实。6.1.2地图、数字地图国内有关标准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手段,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桥梁。我国最早的地图标准始于魏晋时期,即裴秀创立的“制图六体”。“制图六体”规定了

9、绘制地图必须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这六体是:“分率”,即比例尺;“准望”,既方位;“道里”,即物于物之间的距离;“高下”,即相对高程;“方邪”,即地面的坡度起伏;“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1、测绘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1年2、祝国瑞 尹贡白编著. 普通地图编制. 测绘出版社 1982年3、地图学术语 GB/T 16820-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4、刘光运 韩丽斌. 电子地图技术与应用. 测绘出版社 1996 年5、K.Artimo. 现代地图制图的概念、定义及理论. 张燕燕译. 第16届国际地图制图学会议论文译文选集.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4 年6、数字地

10、形图产品模式 GB/T17278-1998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7、GB/T 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8、卢良志. 中国地图史. 北京. 测绘出版社,1984年 9、标准制定和编写实用问答 2001版 中国标准出版社10、洪生伟 试论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作者 (林宗坚)林宗坚,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形图象学会副理事长、测绘学报编委、测绘科学主编、测绘通报编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曾先后参与主持国家攻关项目、国家测绘局攻关项目、863

11、课题多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2等奖、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等奖。指导博士研究生18名。通讯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 北太平路16号 邮编:100039电话:68187752。在公元三世纪,“制图六体”起到了地图编制规范的作用,使地图编制有章可循。“制图六体”奠定了我国传统“计里画方”绘制地图方法的理论基础。在我国,这种制图方法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西方的基于天文、测量与数学的测绘方法引进以后,我国就开始逐步制定与应用基于经纬度和海拔高程的以及地图投影与抽象符号系统的现代模拟地图标准。模拟地图标准是以各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图式为主体的,它们基本都是国家标准。(表6.1)GB/T 7929-

12、1995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 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 12343-1990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 12344-19901:1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GB 15944-1995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GB 14512-1993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表6.1地图编绘规范与图式规定了地图的性质、用途、数学基础、分幅编号、编辑准备工作、各要素内容的综合要求与指标、出版要求等。全面指导地形图的编绘工作。地形图编绘规范与图式和一系列摄影测量、分幅编号、地图修测、地图制印直至产品检

13、查验收、质量评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指导着地图制作者设计、生产、更新地图,指导使用者理解、阅读地图。地图的全部功绩与模拟地图标准是分不开的。模拟地图的系列标准也是现代数字地图标准的基础。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数字地图标准是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和相关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标准。地理信息分类代码标准规定了分类代码原则、编码方法和分类代码。数字地图中一些重要属性遵从的相关信息的分类代码标准也成为数字地图中应用的标准,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与空间位置有关的统计数据库信息(如:人口普查信息等),各专业有关分类代码(如:公路等级代码等)都可能成为数字地图的属性信息,因此有关标准也将有可能成为数字地图的相关标准

14、。由于模拟地图是数字地图重要数据源之一,有关模拟地图的标准也可以是数字地图的标准。我国数字地图及其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国1:100万、1:25万、1:5万数据库的设计、建设与应用显示了我国数字地图及其标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下表是部分有关数字地图标准:(表6.2)GB/T 13923- 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5660-19951:5000 1:10000 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19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8317-2001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2

15、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10114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原则GB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17278-1998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GB/T 17694-1999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GB/T 17797-1999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GB/T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12409地理格网标准GB 14912-19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T 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941.1-2000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 第1部分: 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831

16、5-200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 15702-1995电子海图技术规范表6.2从某种意义上讲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而地理信息涉及在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中 58个一级学科中的大多数学科,如: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统计学等。有关地图的标准是上述相关科学技术综合研究成果。而地图有关标准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54-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5个门类中几乎全部门类,如: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

17、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国民经济各行业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上应用地图成果,对地图成果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有很高要求。有关标准在指导地图产品的设计,规定产品规格,规范产品生产过程,保障产品质量,沟通产品与广大用户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地形图图式和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架起了测绘产品的研究、生产和社会用户之间的桥梁。6.1.3国家标准研制以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为例6.1.3.1国家标准研制一般步骤一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制定标准计划项目阶段;标准编写、审定阶段

18、;标准审批、发布阶段。制定标准计划项目阶段我国当前的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确定制定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程序有如下步骤。1)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年度制定标准的原则和要求;2)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提出补充制定标准计划项目的原则和要求,并下达所属各全国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或专业归口单位;3)各全国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或专业归口单位提出制定标准计划的项目建议;项目建议有明确的负责单位、协作单位、工作起止时间等;4)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对标准计划项目进行综合、汇总、平衡、协调、审核后上报;5)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复核、审定,将标准计划项目发送国务院各经济主管部门转发全国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或专业归口单

19、位。标准编写、审定阶段(1)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通过拟订标准内容的构成以及起草依据、收集资料、专题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等步骤提出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提出标准编制说明及有关附件。将经审核后的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及附件发往与该标准有密切关系的熟悉有关内容的生产、应用、科研、教学等单位或专家征求意见。(2)提出标准送审稿对征求来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逐条提出处理意见,经讨论确定处理意见。一般处理意见包括1)采纳;2)部分采纳;3)不采纳(应说明理由与依据);4)待试验后确定;5)由标准审查会决定。依据处理意见修改标准征求意见稿。列出“意见汇总处理表”,作为审查会的讨论依据和报批标准的附件。经修改的征求意

20、见稿经审核后,提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技术归口单位审阅同意后作为标准送审稿。确定用会审或函审形式审查。(3)提出标准报批稿依据标准审查会的审查意见和决议,或函审的意见和结论,对标准内容进行细致修改,使标准内容符合会审或函审要求。最后形成国家标准报批稿。标准审批、发布阶段办理报批手续,填写“标准申报单”,国家标准报批稿同标准说明、意见汇总处理表、会议纪要或函审单和函审结论等经审查同意后包主管单位转主管部门,经审核后送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发布。6.1.3.2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标准研制6.1.3.2.1标准研制过程数字地图产品模式国家标准是在 “八五” “数字化测绘产品模式及其有效存取

21、方式” 专题的研究成果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100万地形数据库研究基础上,1992年由国家测绘局提出,经过上节所述制定标准计划项目阶段的各个阶段,于1993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国家标准项目。该标准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起草,国家测绘局归口。该标准制定有两个方面的意义:1)由于数字地形图产品有多种比例尺多种表示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对制定各种数字地形图产品标准起到协调作用。2)在数字地形图产品的各种标准制定前,使数字地形图产品生产有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该标准正式立项后,在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根据项目目标提出了制定该标准的原则:

22、(1)数字地形图有多种比例尺,地理信息有多种表示方法,不易在一个标准中对每一种类型的数字地形图的具体特征都加于考虑。标准是数字地形图产品标准的框架,考虑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字地形图。在内容上,标准规定数字地形图的总体的、共性的特征,对具体的某种数字地形图特有的特征不作规定,对具体的某种数字地形图的要求由该数字地形图产品标准来规定。 (2)标准力求完整地反映出数字地形图产品的各个方面,从分类、命名到构成、数据交换格式、存储以及包装等,不强调具体细节但完整而自成体系,能显示出数字地形图产品的基本轮廓。(3)对数字地形图产品本身的特征进行规定,而对生产、使用方面的内容不作具体规定。(4)与相关标准的

23、协调,已有国家标准或测绘行业标准的应用、引用国家标准或测绘行业标准,标准正在制定中的或今后将设立标准的有关内容的力求与之不矛盾,相应条目的内容精减。目前标准中引用了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等几类标准。立项后该标准研制具体研制步骤是:提出标准提纲征求意见,修改提出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修改提出报批稿标准审查会审查通过,修改提出报批稿报批发布,实施该标准通过上述步骤于96年12月通过标准审查,报批,至1998年3月发布、实施。该标准是我国数字地形图产品标准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数字地形图产品的一个框架性标准。6.1.3.2.2标准的主要内容标准的

24、整体结构根据标准制定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的具体情况,标准包括前言、范围、引用标准、定义、分类与名称、构成等几章。其中分类与名称、构成两章是核心部分。标准范围标准适用于各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其它数字地图产品可参照执行。标准所述地形图包括 1:5001:1 000 000比例尺地形图 。数字地形图产品分类方式数字地形图产品形式多样,产品可按多种分类原则进行分类,标准规定了三种基本的分类方式:即按比例尺、按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按要素内容。数字地形图产品可以有更多的分类方式,如根据产品的质量,地理信息的数量,数据获取方式等。数字地形图产品构成标准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数字地形图

25、产品的构成。应用“八五” “数字化测绘产品模式及其有效存取方式” 专题的研究成果,地理信息的数据(基本数据)是产品的主体,数字地形图产品还包括对基本数据进行说明的描述数据、指导用户使用产品的产品手册、使数字产品可视化的演示软件。产品的数据体存储在某种存储介质上;产品需要一定形式的包装。基本数据标准6.1.1规定数字地形图产品的基本数据,有关条目包括地理要素及要素选取与综合、数据质量、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编码、数据分层等。地理要素包括标准规定的所有比例尺地图的地理要素,具体某种比例尺要素选取应参照相应比例尺地形图测图或编绘规范及图式的规定。数据质量即地理信息数据质量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现势性、

26、逻辑一致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地理信息数据质量规定应有相应标准来规定,这里只是描述了反映质量的几个方面。数据分层是很多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的功能,常规地形图也有分层概念。分层体现了地理信息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分层应与地理要素分类基本一致,标准规定数据分层与制图要素分类相协调而不是相一致是考虑到数据分层受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影响,一些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分层有一定限制。栅格数字地形图产品按颜色分层实际上也与地理要素分类基本一致。数据空间定位参考系统标准所述空间定位参考系统包括平面坐标系、高程系、投影。我国的现有地形图有“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等平面坐标系;“1956年

27、黄海高程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或“独立高程系”等高程系;投影有高斯-克里格投影和等角圆锥投影。统一标准的数字地形图产品按原图选择平面坐标系、高程系、投影,有助于与常规地形图协调一致,另外数字地图产品也适合直接使用经纬度。数据空间定位参考系统的选择与确定可以在产品规范或标准中规定。描述数据在6.1.3节是有关描述数据的内容,描述数据是对基本数据进行说明的辅助性数据。作为产品,数字地形图应具有较完整的描述信息。内容应包括图幅的整体信息,定位参考系统信息,数据获取信息,栅格及编码信息,质量描述信息和产品生产维护更新单位等信息。交换格式标准制定时测绘信息数据交换格式国家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在

28、国家标准颁布以前,数字地形图产品采用常用的数据交换格式。数据交换格式选择应包括下述几个要求,为了便于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应采用ASCII码;应能存储图形信息、分类代码和属性代码、拓朴信息、描述信息;应不损失基本数据信息;应已普及使用,在较多的GIS软件中能输出和输入。产品使用手册产品手册是标准化的产品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编写产品手册的目的是帮助用户使用产品,产品手册应详细描述产品的各个部分,标准规定了下列部分:概述、数据定位参考系统及其参数、地理信息内容说明、数据格式、分类编码、分层、产品质量说明、更新方式、用户使用权限、保密要求和使用范围等。上述内容是产品手册的基本内容,对于特定的地形图品

29、种,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内容。演示软件演示软件是数字产品构成的一个特有部分,演示软件作用是使数字产品可视化,使用户快速地了解产品的数据内容,演示软件以电子地图形式显示地图内容,演示软件只需具备基本的查询检索功能。演示软件可以有较复杂的功能,但并不是作为数字地形图产品演示软件必须具备的。6.1.3.2.3标准的修订与发展国家标准的修订在CB/T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中描述“修订”为:对标准文件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作全面必要的更改。标准是一定时期内依存主体技术或管理水平的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使用环境的变化将发生变化,标准应依据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按规定

30、的程序适时修订,以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否则就会滞后于科技发展而丧失其生命力。一项标准的发展过程即从标准的制定实施(相对稳定一个时期)修订(提高)再实施(相对稳定)再修订(提高)是呈阶梯状的发展过程。每次修订标准就把标准水平提高一步,就像走楼梯一样,一阶、一阶地登高,它形象地反映了标准化必须伴随其依存主体、技术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一项标准像其它事物一样有其生存期,较优秀的标准在不断修订中逐步完善自己获得较长的生存期。标准修订的必要性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自1996年底通过专家审查委员会审查,1998年发布实施以来,与标准相关的环境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各类数字地图和相关产品激增。在

31、国内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测绘局继建成全国1:100万地形数据库后,于1998年建成全国1:25万地形数据库, 1:5万4D产品现已进入规范化生产阶段,全国有多个省测绘局开始了1:1万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工作。社会上各类数字、电子地图光盘产品不断出现如:中国数字地图1:100万国际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子地图等。国外的各类数字地图和相关产品不胜枚举,如:日本1:20万数字栅格地图、数字世界地图(DCW)、1公里格网全球高程数据 (GTOPO30)、全球土地覆盖特征等。网上各类信息更是丰富多彩。数字地图存储与传播形式越来越灵活。随着Internet

32、技术及WebGis的发展和日臻完善,多种形式的数字地图已广泛地在网上传播,数字地图产品可能没有固定形状和包装。产品数量激增使制定标准可以参考借鉴的信息更加丰富;传播方式越来越灵活将引起标准部分内容的变化。为使标准能够跟上快速发展的形势,应根据环境变化,删除滞后发展的内容,增添适应发展的新内容。适时修订标准,将可以提高标准质量延长标准生命期。目前考虑,修订应包括下列内容。扩大标准范围标准名称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考虑可以在修订时保留标准号而修改标准名称为数字地图产品模式。去掉一个“形”字相当大地扩大了标准对象的范围。地形图作为国家基本地图全面地反映了覆盖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但因反映内容详

33、尽丰富,位置准确,比例尺较大一般均涉及保密问题。如果说半数以上的国民没有必要或没有机会看见和使用地形图,应不过分。将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改为“数字地图产品模式”将使标准更符合作为国家标准的身份。改进产品分类方法标准目前以比例尺、要素内容、空间数据表示方式和使用范围为分类原则对产品进行分类。在修订时,目前已有分类可以改进。如按比例尺分类,由于扩大了标准范围,可按比例尺分段分类。要素内容可以增加。将按空间数据表示方式分类改分成数字线划图、数字栅格图、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简称4D产品)。在修订时也可以增加产品分类原则,例如:按产品的传播方式分类等。向系列化发展数字地图产品标准应向系列标准发展

34、。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标准只是产品标准的框架。在内容上,标准规定数字地形图的总体的、共性的特征,对具体的某种数字地形图特有的特征没有作规定,数字地形图有多种比例尺,地理信息有多种表示方法,因此具体的某种数字地形图的要求应有该数字地形图产品标准来规定。 在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系列下有20余项相关标准,在ISO/TC211的ISO15046系列下也有20余项相关标准。数字地图产品标准应该是一个完整、协调的体系。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标准研制者处理好系列中各标准的关系。在制定各标准时,要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研制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内容方面的协调、相互引用、参考关系等,避免等

35、待、重复和矛盾。系列产品标准将有利于标准使用者了解标准系列总貌,选择适用标准。6.1.4数字地图研制以全球地图中国数据集为例6.1.4.1全球测图项目全球地图是一组已知的经过质量检验的全球地理数据集,它与将公布于众的技术标准相一致。全球地图被认为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将以最低的价格向国际社会提供。6.1.4.1.1项目的意义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GSDI)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覆盖全球的空间数据集,全球测图的成果-全球地图是一定分辨率和比例尺的覆盖全球的空间数据集,全球测图行动是建设GSDI的具体并且在近期可以获得阶段成果的积极行动。联合国倡导全球测图项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统计司司长(1998/11)致

36、常驻联合国大使和各国测绘部门负责人的函件中写道:“联合国统计司司长在此高兴地邀请贵国政府参加由全球测图国际指导委员会领导的全球测图项目。全球测图项目旨在对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发展作出基础性贡献。全球地图产品本身及其衍生产品对决策者进行环境状况评估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该项目还有助于为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十分清楚地理空间数据在国际社会的重要作用,我们也清楚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在生产这类产品中的重要作用。对完善的地理参考数据和信息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你能认真考虑我的邀请,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开发全球地图中国数据集既可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又可以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GI)建设

37、,满足国内需求,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测图项目作出应有贡献,也在国际社会取得应有的发言权利。6.1.4.1.2项目由来与行动计划1996年2月在联合国发展支持与管理服务部(UN/DDSMS)的指导下成立了全球测图际指导委员会(ISCGM)。1996年11月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市,ISCGM第二次会议和“服务于多国环境协议的全球测图区域间研讨会”上通过了“关于为实施21世纪议程进行全球测图”的圣巴巴拉宣言。宣言指出“对于“全球空间基础设施(GSDI)”这一概念,全球测图是关键的一环。全球测图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以适当的比例尺和分辨率建立、维护、使用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空间数据的过程”。 ISCGM制定了全球测

38、图行动计划。在全球测图行动计划中计划全球测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时间19972000年,各国测绘机构按ISCGM的合作要求利用现有地理信息开发出第一版全球地图。数据集包括高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植被、水系、交通、境界、居民地。第二阶段,从2001年起全球地图将每5年更新一次。6.1.4.1.3组织、合作级别与参加成员全球测图际指导委员会(ISCGM)研究如何发展和促进全球测图项目。成员包括14个国家的国家测绘机构负责人,中国国家测绘局代表是该委员会14个成员之一。ISCGM秘书处设在日本。全球测图项目将合作开发全球地图的国家分为三个合作级别:A级:除开发本国数据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数据的

39、开发;B级:开发本国数据;C级:提供开发本国数据所需资料。截止2002年5月已有92个国家和地区的测绘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测图项目,其中11个国家的全球地图数据可以提供;有31个国家有意向参与全球测图项目。中国外交部同意国家测绘局以A级资质代表我国参加全球测图项目活动。6.1.4.2全球地图技术规范全球地图技术规范中首先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情况包括:社会对全球地图的需求、全球地图的目的及作用、当前工作及未来发展以及同国际合作、规范和标准的关系。全球地图技术规范描述了现有的数据源;规定了数据模型其中包括产品内容、要素及其分层、属性、数据字典;空间及属性精度(包括数学基础);分区方法;数据结构;元

40、数据;输出格式技术规范包括数个在开发全球地图时需要引用的附录。以下是全球地图技术规范主要内容。6.1.4.2.1数据模型数据模型首先规定了全球地图产品比例尺为1:1,000,000,覆盖整个地球,为高效管理数据集要求分区存放。空间信息组成专题层,每层包括逻辑相关的地理信息,专题层采用矢量或栅格形式。全球地图包括八类数据集,它们分别是数字高程模型、植被(分为20类)、土地覆盖(分为17类)、土地利用(分为8类)四类栅格数据和水系、交通、行政边界、居民地四类矢量数据。技术规范规定的全球地图的基本特征如下表。表(6.3)内容数据模型分辨率/比例尺分类/代码数字高程模型栅格30”*30”高程分辨率1米

41、土地覆盖栅格30”*30”国际地球生物圈计划代码土地利用栅格30”*30”全球地图代码植被栅格30”*30”全球地图代码水系矢量1/1,000,000全球地图代码交通矢量1/1,000,000全球地图代码行政边界矢量1/1,000,000全球地图代码居民地矢量1/1,000,000全球地图代码表6.3数据模型中规范规定了要素的属性并在附录中列出了全球的地图的数据字典。6.1.4.2.2数学基础与精度全球测图技术规范规定全球地图的坐标参考系统采用IRTF94坐标系、椭球体采用GRS80椭球。全球地图用以度为单位的经纬度描述空间位置,至少保留小数点后3位。高程分辨率为1米。6.1.4.2.3分区技

42、术规范规定全球地图的全部8类数据集均分区存储,区与区之间没有重叠与裂隙。技术规范规定了分区采用GEOREF命名系统。适用与我国范围的分区尺寸为:纬度分区大小(纬度X经度)起点(纬度,经度)0040050 X 5000,0040050050 X 60400,0050060050 X 80500,006.1.4.2.4数据结构、元数据与输出格式技术规范规定全球地图矢量数据采用拓扑结构,规定了栅格数据单元大小及其头文件内容结构。规定了元数据的内容及其格式。技术规范规定了全球地图的输出格式:矢量数据为VPF格式;栅格数据为BIL格式。技术规范规定了产品的目录结构和文件命名规则。6.1.4.2.5已有数

43、据集 根据全球测图行动计划,全球地图第一版利用现有地理信息开发。全球测图技术规范列举的全球测图基本数据源如下表:(表6.4)数据集简称数据集主要内容主要开发机构VMAP0数字世界地图(DCW)水系、交通、行政边界、居民地(1:100万)美国地质调查局GTOPO30全球30秒高程数据集30秒乘30秒数字高程模型美国地质调查局GLCC全球土地覆盖特征数据库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植被美国国家影象制图局表6.46.1.4.3全球地图中国数据集开发国家测绘局积极参加了全球测图行动,组团参加了ISCGM的各次会议,组织专家积极参与了全球测图技术规范的修订,提出了我们的意见与建议。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全球测图中国

44、数据集的建设,有关政策研究工作。国家测绘局为全球测图中国数据集建设项目制定了以下基本原则:1、 积极参与,履行义务。2、 维护主权,保守国家秘密。3、 充分利用我局和国内现有成果,按时(2000年底前)完成能满足全球测图一期计划基本要求的成果。4、 持续参与,持续更新,不断丰富数据。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全球测图项目全球测图中国数据集的研制工作。6.1.4.3.1中国数据集研制数据源分析中国数字地图(1:100万,国际版):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全国1:100万地形数据库为基础开发的中国数字地图(1:100万,国际版)水系、交通、境界、居民地等数据层。中国1:100万地图:中国1:100万地

45、图由国家测绘局编制,地图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公开版地图。该图在1:100万地形图上进行了更新。可以作为境界、新建的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水利设施等要素的更新数据源。其他资料:其他有关遥感及地图或统计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公安部镇及镇以上居民地资料、对国际公开的机场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标识符、中文机场名、英文机场名和机场高程(英尺)资料等。高程:数据源为中国数字地图(1:100万,国际版)中等高线(50,200,500米,500米以上为500米等高距的等高线)、高程点层数据。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中美测绘科技合作遥感项目中国土地覆盖数据成果;该数据用国际

46、岩石圈生物圈计划(IGBP)1公里AVHRR从1992年4月至1993年3月的数据制作。199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1:10000000中国土地利用图,该图集是“六五”成果,是利用遥感图像、航空像片及有关专题地图等多元资料,在各省区大中比例尺土地利用地图的基础上,经逐级缩编,于 1981-1987年编制的。近期遥感影像及其他有关土地和林业专题地图资料。6.1.4.3.2方案选择在项目设计初期,全球测图中国数据集项目组曾考虑过三个方案1) 以国内需求为主,将全球地图中国数据集作为国内有关项目的副产品。2) 按全球测图技术规范基本要求,开发全球测图中国数据集。3) 局部以国内需求为主,大部以全球测图

47、为主的综合方案。为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条件下,达到有限目标,全球测图中国数据集第一阶段建设采用按全球测图技术规范基本要求,开发全球测图中国数据集的方案。6.1.4.3.3项目成果矢量数据集:按全球测图规范的中国数据集矢量部分该数据集(ARC/INFO格式)资料截止期基本为1998年底。植被、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集:按全球测图技术规范分类栅格数据集。资料截止期基本为1999年底。6.1.4.3.4全球测图今后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参与全球测图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行动,积极参与该项目是我们一个人口、面积大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积极参与该项目在此事上我们才有发言权利,我们才能使国际社会使用代表中国主张的中国数据集(特别是在国界问题上)。全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