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 .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7904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7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及仿真 .docx(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绪论1.1课题背景直流调速是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展较早的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晶闸管的出现,现代电力电子和控制理论、计算机的结合促进了电力传 动控制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繁荣。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为现代工业提供了高效、高性能的动力。尽管目前交流调速的迅速发展,交流调速技术越趋成熟, 以及交流电动机的经济性和易维护性,使交流调速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但是直 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以其优良的调速性能仍有广阔的市场,并且建立在反馈控制理 论基础上的直流调速原理也是交流调速控制的基础1。现在的直流和交流调速装置都是数字化的,使用的芯片和软件各有特点,但基本控制原理有其共性。对于那些在实际调试

2、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或实验费用昂贵的系统,一般不允许对设 计好的系统直接进行实验。然而没有经过实验研究是不能将设计好的系统直接放到生产 实际中去的。因此就必须对其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当然有些情况下可以构造一套物理装 置进行实验,但这种方法十分费时而且费用又高,而且在有的情况下物理模拟几乎是不 可能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采用计算机对控制系统进行数学仿真的方法已 被人们采纳。但是长期以来,仿真领域的研究重点是仿真模型的建立这一环节上,即在系统模型 建立以后要设计一种算法。以使系统模型等为计算机所接受,然后再编制成计算机程序, 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因此产生了各种仿真算法和仿真软件。由于对模型建立

3、和仿真实验研究较少,因此建模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同时仿真结果 的分析也必须依赖有关专家,而对决策者缺乏直接的指导,这样就大大阻碍了仿真技术 的推广应用。MATLAB提供动态系统仿真工具Simulink,则是众多仿真软件中最强大、最优秀、 最容易使用的一种。它有效的解决了以上仿真技术中的问题。在Simulink中,对系统进 行建模将变的非常简单,而且仿真过程是交互的,因此可以很随意的改变仿真参数,并 且立即可以得到修改后的结果。另外,使用MATLAB中的各种分析工具,还可以对仿 真结果进行分析和可视化。Simulink可以超越理想的线性模型去探索更为现实的非线性问题的模型,如现实世 界中的摩擦、空

4、气阻力、齿轮啮合等自然现象;它可以仿真到宏观的星体,至微观的分 子原子,它可以建模和仿真的对象的类型广泛,可以是机械的、电子的等现实存在的实 体,也可以是理想的系统,可仿真动态系统的复杂性可大可小,可以是连续的、离散的 或混合型的。Simulink会使你的计算机成为一个实验室,用它可对各种现实中存在的、 不存在的、甚至是相反的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电气传动领域内,大量地采用了“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 速”技术(简称V-M调速系统)。尽管当今功率半导体变流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但在工业生产中V-M系统的应用量还是占有相当的比重。在工程设计与理论学 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关

5、于调速控制系统的分析、综合与设计问题。传统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解析法,实验法与仿真实验,其中前两种方法在具有各自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不 同的局限性。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电气传动在启制动、正反转以及调速精度、调速 范围、静态特性、动态响应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大量使用调速系统。由于 直流电机的调速性能和转矩控制性能好,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使用直流调速系 统。它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由最早的旋转变流机组控制发展为放大机、磁放大器控制; 再进一步,用静止的晶闸管变流装置和模拟控制器实现直流调速;再后来,用可控整流 和大功率晶体管组成的PWM控制电路实现数字化的直流调速,使系统快速性、可控

6、性、 经济性不断提高。调速性能的不断提高,使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易于在广泛范围内平滑调速,在需要高性能可 控电力拖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 熟,而且从反馈闭环控制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基础,所以首先应该 掌握好直流系统。从生产机械要求控制的物理量来看,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有调速系 统,位置随动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多电动机同步控制系统等多种类型,而各种系统往 往都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而调速系统是最基本的拖动控制系统。直流调速的电枢 和励磁不是耦合的,是分开的,对电枢电流

7、和励磁电流能够做到精确控制;而交流调速, 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是耦合的,是无法做到精确控制的。因此在轧机、造纸等对力矩 要求很高行业,直流调速还是具有广泛性直流调速器具有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优 点。我们知道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 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 最快启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电 流负反馈就能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 让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 反馈,不让电流

8、负反馈发挥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双闭环调速系统。直流调速系统在理论 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热,从控制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交流调速系统的基础,因此, 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研究有实际意义。在工程实践中,有许多生产机械要求在一定的范 围内进行速度的平滑调节并且要求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由于直流电动机具有极好的 运行性能和控制性能,尽管它不如交流电动机那样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制造方便、维 护容易,但长期以来,直流调速系统一直占据垄断地位。由于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的出 现,目前,直流调速系统仍然是自动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71.3设计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以直流电动机为对象,用工程设计方法设计直流电动机转速、电流双 闭环调

9、速系统,基于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给出动态结构图,建立双闭环调速系 统的数学模型,并应用 MATLAB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分析、研究,验证控制 方案的合理性。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 数学模型的建立认真学习相关资料,根据直流电动机基本方程,建立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数学 模型并给出动态结构框图。(2) 系统方案设计通过国内外中英文资料介绍,了解直流电动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最佳工程设 计方法,并进行调速系统的设计。(3) 仿真的进行和结果的分析与探究深入学习和掌握MATLAB下的Simulink和Power System系统模型的搭建方法,进 行模型搭建和仿真,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探究。2.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

10、统2.1直流电动机简介2.1.1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2.1表示是一台最简单的两极直流电机模型,它的固定部分(定子)上,装设了一对用直流励磁的主磁极 N和S,在旋转部分(转子)上装设电枢铁心。定子 与转子之间有一气隙。电枢铁心上装置了由A和X两根导体连成的电枢线圈,线圈的首端和末端分别接到两个圆弧形的铜片上,此铜片称为换向片,换向片之间互相绝缘。由换向片构成的整体称为换向器,固定在转轴上。在换向片上放置 着一对固定不动的电刷 B1和B2,当电枢旋转时,电枢线圈通过换向片和电刷与 外电路接通。枢铁心主聘极图2.1最简单的两极直流电机模型如果将直流电压直接加到线圈AX上,导体中就有直流电流通过。设

11、导体中的电流 为i,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力f = bil的作用,线圈上的电磁转矩则为TA = bilD式中,Da为电枢的外径。由于电流i为恒定,一周中磁通密度的方向为一正一负,因此电磁转矩txa将是交 变的,无法使电枢持续旋转。然而在直流电动机中,外加电压并非直接加于线圈,而是 通过电刷B】、B2和换向器再加到线圈上,这样情况就不同了。因为电刷 B1和B2 静止不动,电流i总是从正极性电刷B1流入,经过处于N极下的导体,再经处于S极下的导体,由负极性电刷 B2流出;故当导体轮流交替地处于 N极和S极下 时,导体中的电流将随其所处磁极极性的改变而同时改变其方向,从而使电磁转 矩的方向始终保

12、持不变,并使电动机持续旋转。此时换向器起到将外电路的直流, 改变为线圈内的交流的“逆变”作用。这就是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9。2.1.2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工作特性,另一条是机械特性,即转速 转矩特性。分析表明,运行性能因励磁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下面主要对并励电动机 的运行特性加以研究。工作特性是指电动机的端电压U=UN,励磁电流If=IfN时,电动机的转速n、电磁转 矩Te和效率门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即n,T,门=f P)。由于实际运行中七较易测得, 且I随七的增大而增大,故也可把工作特性表示为n,T,n= f(I )。上述条件中,Ia 2eafN为额定励

13、磁电流,即输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转速达到额定转速七时的励磁电流。先看转速特性n = f(P)o从电动势公式E广Cn和电压方程可知(2.1)n =旦二U 一少IC。 C。 C。 a上式通常称为电动机的转速公式。此式表示,在端电压U、励磁电流If均为常值的条件 下,影响并励电动机转速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电枢电阻压降;二是电枢反应。当电动机 的负载增加时,电枢电流增大,/.旦使电动机的转速趋于下降;电枢反应有去磁作用时, 则使转速趋于上升;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部分地互相抵消,使并励电动机的转速变化很小。 实用上,为保证并励电动机的稳定运行,常使它具有稍微下降的转速特性10。并励电动机在运行中,励磁绕组绝对

14、不能断开。若励磁绕组断开,If =0,主磁通将 迅速下降到剩磁磁通,使电枢电流迅速增大。此时若负载为轻载,则电动机的转速迅速 上升,造成“飞车”;若负载为重载,所产生的电磁转矩克服不了负载转矩,则电动机 可能停转,使电枢电流增大到起动电流,引起绕组过热而将电机烧毁。这两种情况都是 危险的。机械特性是指U = Un,励磁回路电阻R广常值时,电动机的转速与电磁转矩的关系 n = f T )。g2.1.3直流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1)直流电动机的启动直流电动机接到电源以后,转速从零达到稳态转速的过程称为起动过程。对电动机 起动的基本要求是:起动转矩要大;起动电流要小;起动设备要简单、经济、 可靠。直流

15、电动机开始起动时,转速n任0,电枢的感应电动势E = Cg 0,电枢电阻R 又很小,因而起动电流I - UjRa将达到很大的数值,常须加以限制。另一方面,起动转 矩T = C/1.,减小起动电流将使起动转矩随之减小。这是互相矛盾的。通常采用保证足 够的起动转矩下尽量减小起动电流的办法,使电动机起动。直流电动机常用的起动方法有三种: 直接起动; 接入变阻器起动; 降压 起动。(2)直流电动机速度的调节电动机是用以驱动生产机械的,根据负载的需要,常常希望电动机的转速能在一定 甚至是宽广的范围内进行调节,且调节的方法要简单、经济。直流电动机在这些方面有 其独到的优点。直流电动机转速和其他参量之间的稳

16、态关系可表示为U - IRn K中式中 n 转速(r/min);U 一电枢电压(V);I 一电枢电流(A);R 一电枢回路总电阻(。);一励磁磁通(Wb);Ke 一由电机结构决定的电动势常数。在上式中,K是常数,电流I是由负载决定的,因此调节电动机的转速可以有三种方法: 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 : 减弱励磁磁通; 改变电枢回路电阻R。对于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的系统来说,以调节电枢电压的方式为最好。 改变电阻只能实现有级调速;减弱磁通虽然能够平滑调速,但调速范围不大,往往只是配合调压方案,在基速(额定转速)以上作小范围的弱磁升速。因此,自动控制的直流 调速系统往往以变压调速为主1。2.2转速

17、控制的要求和调速指标任何一台需要控制转速的设备,其生产工艺对调速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最 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间的范围,是有级调速还是无级调速,在稳态运行时允许转速波动 的大小,从正转运行变到反转运行的时间间隔,突加或突减负载时允许的转速波动,运 行停止时要求的定位精度等等。归纳起来,对于调速系统转速控制的要求有以下三个方 面:(1) 调速。在一定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范围内,分档地(有级)或平滑地(无级) 调节转速。(2) 稳速。以一定的精度在所需转速上稳定运行,在各种干扰下不允许有过大的转 速波动,以确保产品质量。(3) 加、减速。频繁起、制动的设备要求加、减速尽量快,以提高生产率;不宜经

18、 受剧烈速度变化的机械则要求起、制动尽量平稳。为了进行定量的分析,可以针对前两项要求定义两个调速指标,叫做“调速范围” 和“静差率”。这两个指标合称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1) 调速范围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n和最低转速n之比叫做调速范围,用字 maxminnmax母D表示,即(2.2)nmin其中,nmax和nmin一般都指电动机额定负载时的最高和最低转速,对于少数负载很轻的 机械,例如精密磨床,也可用实际负载时的最高和最低转速11。(2)静差率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所对应的转速降落R,与理想空载转速n0之比,称作静差率s,即(2.3)AnS =N

19、n0或用百分数表示s =四 X 100%n 0显然,静差率是用来衡量调速系统在负载变化时转速的稳定度的。它和机械特性的硬度 有关,特性越硬,静差率越小,转速的稳定度就越高。然而静差率与机械特性硬度又是有区别的。一般变压调速系统在不同转速下的机械 特性是互相平行的,对于同样硬度的特性,理想空载转速越低时,静差率越大,转速的 相对稳定度也就越差。由此可见,调速范围和静差率这两项指标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必须同时提才有意义。 在调速过程中,若额定速降相同,则转速越低时,静差率越大。如果低速时的静差率能 满足设计要求,则高速时的静差率就更能满足要求了。因此,调速系统的静差率指标应 以最低速进所能达到的数值

20、为准12。(3)直流变压调速系统中调速范围、静差率和额定速降之间的关系在直流电动机变压调速系统中,一般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nN作为最高转速,若额定负载下的转速降落为AnN ,则按照上面分析的结果,该系统的静差率应该是最低速时的静差率,即AnAnS = N = Nn0min皿+的于是,最低转速为An人 G - s)Ann = n An=nminsNs而调速范围为D = nmx =nminnmin将上面的nmin式代入,得D=nsAn;(2.4)式(2.4)表示变压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静差率和额定速降之间所应满足的关系。对于 同一个调速系统,AnN值一定,由式(2.4)可见,如果对静差率要求越严,即

21、要求s值 越小时,系统能够允许的调速范围也越小。2.3开环调速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图22所示的晶闸管-电动机系统就是开环调速系统,调节控制电压Uc就可以改变 电动机的转速。如果负载的生产工艺对运行时的静差率要求不高,这样的开环调速系统 都能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无级调速。但是,许多需要调速的生产机械常常对静差率有一定 的要求。例如龙门刨床,由于毛坯表面粗糙不平,加工时负载大小常有波动,但是,为 了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加工过程中的速度却必须基本稳定,也 就是说,静差率不能太大,一般要求,调速范围D=2040,静差率sW5%。又如热连轧 机,各机架轧辊分别由单独的电动机拖动,钢材在几个

22、机架内连续轧制,要求各机架出 口线速度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使被轧金属的每秒流量相等,才不致造成钢材拱起或拉 断,根据工艺要求,须使调速范围D=310时,保证静差率sW0.2%0.5%。在这些情 况下,开环调速系统往往不能满足要求13图2.2晶闸管一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图2.4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及动态校正由前述分析可知,开环系统不能满足较高的调速指标要求。许多需要无级调速的生 产机械,常常不允许有很大的静差率。为了使系统同时满足D、s的要求,提高调速质 量,必须采用闭环系统,用转速检测装置。例如,在电动机轴上安装一台测速发电机 TG,检测出输出量或被调量n大小和极性,并把它变换成与转速成正比的负反

23、馈电压 U力,与转速给定电压U相比较后,得到偏差电压Un,经放大器产生触发装置GT的 控制电压Uc,用以控制电动机的转速。这就组成了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根据 自动控制原理,反馈闭环控制系统是按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的系统。只要被调量出现 偏差,它就会产生纠正偏差的自动调节过程。而前述转速降落正是由负载引起的转速偏 差,因此闭环调速系统应该能大大减小转速降落。在设计闭环调速系统时,常常会遇到动态稳定性与稳态性能指标发生矛盾的情况, 这时,必须设计合适的动态校正装置,用来改造系统,使它同时满足动态稳定性和稳态 性能指标两方面的要求14。动态校正的方法很多,而且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能够符合要求的校

24、正方案也不是唯 一的。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最常用的是串联校正和反馈校正。串联校正比较简 单,也容易实现。对于带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直流闭环调速系统,由于传递函数的阶次较 低,一般采用PID调节器的串联校正方案就能完成动态校正的任务。PID调节器中有比例微分(PD)、比例积分(PI)和比例积分微分(PID)三种类型。 由PD调节器构成的超前校正,可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并获得足够的快速性,但稳态 精度可能受到影响;由PI调节器构成的滞后校正,可以保证稳态精度,却是以对快速 性的限制来换取系统稳定的;用PID调节器实现的带后一超前校正则兼有二者的优点, 可以全面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但具体实现与调试

25、要复杂一些。一般调速系统的要求以 动态稳定性和稳态精度为主,对快速性的要求可以差一些,所以主要采用PI调节器。2.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2.5.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采用PI调节的单个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 无静差。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 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在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电流截止负反馈 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能在超过临界电流/如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 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地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 直流调速系统中,起动电流突破1以后,

26、受电流负反馈的作用,电流只能再升高一点, 经过某一最大值I后,就降低下来,电机的电磁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 dm拖长。对于经常正、反转运行的调速系统,例如龙门刨床、可逆轧钢机等,尽量缩短起、 制动过程的时间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在电机最大允许电流和转矩受限制的 条件下,应该充分利用电机的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 允许的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以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态转速时,立即让电流降 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可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 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I

27、dm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 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应该能够得到 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应该在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达到 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让电流负反馈发挥作用。要想既存在转速和 电流两种负反馈,又使它们只能分别在不同的阶段里起作用,只用一个调节器显然是不 可能的,可以考虑采用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 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之间实行嵌套(或称串级) 联接,如图2.3

28、所示。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 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 在外边,称作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15。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这 样构成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4所示。图中标出了两个调节器输 入输出电压的实际极性,它们是按照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uc为正电压的情况标 出的,并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倒相作用。图中还表示了两个调节器的输出都是带限幅作 用的,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U*决定了电流给定电压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 ACR的输出

29、限幅电压Um限制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Um。图2.3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图2.4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2) 稳态结构框图和静特性为了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必须先会出它的稳态结构框图,如图2.5所示。 它可以很方便地根据原理图画出来,只要注意用带限幅的输出特性表示PI调节器就可 以了。分析静特性的关键是掌握这样的PI调节器的稳态特征,一般存在两种状况:饱 和一一输出达到限幅值,不饱和一一输出未达到限幅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 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退出饱和;换句话说,饱 和的调节器暂时隔断了输入和输出间的联系,相当于使该调节环

30、开环。当调节器不饱和 时,PI的作用使输入偏差电压AU在稳态时总为零。图2.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框图实际上,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因此,对于静特性来 说,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与不饱和两种情况。 转速调节器不饱和时,两个调节器都不饱和,稳态时,它们的输入偏差电压都 是零,因此U * = U =以 n =以 nU* = U =& id由第一个关系式可得n = -n = n(2.5)a o此时,由于ASR不饱和,U*V U*,从上述第二个关系式可知I / 。i imd dm 转速调节器饱和时,ASR输出达到限幅值U*,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转速的变im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

31、响,双闭环系统变成一个单闭环调节系统。稳态时I =-tm = I(2.6)d g dm其中,最大电流Idm是由设计者选定的,取决于电动机的容许过载能力和拖动系统允许 的最大加速度。双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负载电流小于Imn时表现为转速无静差,这时,转速负 反馈起主要调节作用。当负载电流达到Idm时,对应于转速调节器的饱和输出U;m,这时, 电流调节器起主要调节作用,系统表现为电流无静差,得到过电流的自动保护。这就是 采用了两个PI调节器分别形成内、外两个闭环的效果。这样的静特性显然比带电流截 止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静特性好。然而,实际上运算放大器的开环放大系数并不是无穷 大,特别是为了避免零点漂

32、移而采用“准PI调节器”时,静特性的两段实际上都略有 很小的静差。2.5.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如图2.6所示。图中川觥(,)和巧心(,)分别表示 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图2.6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2)动态抗扰性能分析一般来说,双闭环调速系统具有比较满意的动态性能。对于调速系统,最重要的动 态性是抗扰性能,主要是抗负载扰动和抗电网电压扰动的性能。抗负载扰动由图2.6可以看出,负载扰动作用在电流环之后,因此只能靠转速调节器ASR来 产生抗负载扰动的作用。在设计ASR时,应要注有较好的

33、抗扰性能指标。抗电网电压扰动电网电压变化对调速系统也产生扰动作用。Ud和IL都作用在被转速负反馈环包 围的前向通道上,仅就静特性而言,系统对它们的抗扰效果是一样的。但从动态性能上 看,由于扰动作用点不同,存在着能否及时调节的差别。负载扰动能够比较快地反映到 被调量n上,从而得到调节,而电网电压扰动的作用点离被调量稍远,调节作用受到延 滞,因此单闭环调速系统抑制电压扰动的性能要差一些。在双闭环系统中,由于增设了电流内环,电压波动可以通过电流反馈得到比较及时 的调节,不必等它影响到转速以后才能反馈回来,抗扰性能大有改善。因此,在双闭环 系统中,由电网电压波动引起的转速动态变化会比单闭环系统小得多。

34、(3)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综上所述,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可分别归纳如 下。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a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n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U*变化, 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b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c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动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电流调节器的作用:a作为内环的调节器,在转速外环的调节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 定电压U* (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b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c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动机允许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用。一 旦故障消失,系统立即自动

35、恢复正常。这对系统的可靠运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2.5.3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1)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作为工程设计方法,首先要使问题简化,突出主要矛盾。简化的基本思路是,把调 节器的设计过程分作两步:第一步,先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的稳态精度;第二步,再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在选择调节器结构时,只采用少量的典型系统,它的参数与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都 已事先找到,具体选择参数时只须按现成的公式和表格中的数据计算一下就可以了。这 样就使设计方法规范化,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2)典型系统一般来说,许多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都可用

36、下式表示K H ( s +1)W (s )= (2.7)上 T+1) i i=1其中分子和分母上还有可能含有复数零点和复数极点。分母中的s项表示该系统在原点 处有r重极点,或者说,系统含有r个积分环节。根据r=0,1,2,的不同数值,分别称作 0型、I型、II型、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已经证明,0型系统稳态精度低,而III型和 III型以上的系统很难稳定。因此,为了保证稳定性和较好的稳态精度,多用I型和II 型系统。典型I型系统典型I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选择为(2.8)式中T一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K一系统的开环增益。它的闭环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7a所示,而图27b表示它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选 择它

37、作为典型I型系统是因为其结构简单,而且对数幅频特性的中频段以一20dB/dec的 斜率穿越0dB线,只要参数的选择能保证足够的中频带宽度,系统就一定是稳定的,且 有足够的稳定裕量。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应在选择参数时保证1 t或 T 1arctg T 45。b)图2.7典型I型系统典型I型系统跟随性能指标与参数的关系a稳态跟随性能指标在阶跃输入下的I型系统稳态时是无误差的;但在斜坡输入下则有恒值稳态误差, 且与K值成反比,在加速度输入下稳态误差为8。因此I型系统不能用于具有加速度输 入的随动系统。b动态跟随性能指标闭环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为()C (s)2Wci-RS)- s2+2s + 必2(2

38、.9)nn式中气一无阻尼时的自然振荡角频率,或称固有角频率;8 阻尼比,或称衰减系数。参数K、T与标准形式中的参数气、8之间的换算关系Ko n = .、 t(2.10)(2.11)1 , =12 KT2T(2.12)参数关系KT0.250.390.500.691.0阻尼比&1.00.80.7070.60.5超调量。0%1.5%4.3%9.5%16.3%上升时间tr86.6T4.7T3.3T2.4T峰值时间tp88.3T6.2T4.7T3.6T相角稳定裕度76.369.965.559.251.8Y截止频率3 c0.243/T0.367/T0.455/T0.596/T0.786/Tn表2.1典型I

39、型系统动态跟随性能指标和频域指标与参数的关系由二阶系统的性质可知,当 1时, 是过阻尼的单调特性;当=1时,是临界阻尼。由于过阻尼特性动态响应较慢,所以一 般常把系统设计成欠阻尼状态,即0 1。由于在典型I型系统中,KT 0.5,因此在典型I型系统中应取0.5 1。典型I型系统各项动态跟随性能指标和频域指标与参数KT的关系列于表21。由 表中数据可见,当系统的时间常数T为已知时,随着K的增大,系统的快速性增强,而 稳定性变差。具体选择参数时,如果工艺上主要要求动态响应快,可取= 0.50.6,把K选大 一些;如果主要要求超调小,可取= 0.81.0,把K选小一些;如果要求无超调,则取=1.0,

40、K = 0.25,7 ;无特3c殊要求时,可取折中值,即= 0.707,K = 0.5T,此 时略有超调(a =4.3%)。典型I型系统抗扰性能指标与参数的关系抗扰性能指标与参数的关系列于表2.2 (KT=0.5)。表2.2典型I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指标与参数的关系T T m = =TT215110120130ACma X 100%Cb55.5%33.2%18.5%12.9%t . T m .2.83.43.84.0t :Tv14.721.728.730.4由表2.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控制对象的两个时间常数相距较大时,动态降落减 小,但恢复时间拖得较长。典型II型系统典型II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41、数为W (s )=K (r s +1)s 2(Ts +1)(2.13)它的闭环结构框图和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如图2-8所示,其中频段也是以-20dB/dec的斜 率穿越0dB线。由于分母中s2项对应的相频特性是-180。,后面还有一个惯性环节(这 往往是实际系统中必定有的),如果不在分子添上一个比例微分环节rs +1,就无法把相频特性抬到-180。线以上,也就无法保证系统稳定。要实现图2.8b的特性,显然应保证而相角稳定裕度为Y = 180。一 180。+ arctg r 一 arctg T = arctg r 一 arctg T比T大得越多,则系统的稳定裕度越大。%)图2.8典型II型系统典型I

42、I型系统与典型I型系统相仿,时间常数T也是控制对象固有的。所不同的是, 待定的参数有K和t两个。为了分析方便起见,引入一个新的变量h,令h =-21(214)2h2 = h +1K =1 ch +1 ( 1 )2 h +1h +1=2= =1 2 hT) 22h 2T 2(2.17)h是斜率为-20dB/dec的中频段的宽度,称作“中频宽”。参数之间的关系如下:(2.15)(2.16)典型II型系统跟随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a稳态跟随性能指标在阶跃输入和斜坡输入下,II型系统在稳态时都是无误差的,在加速度输入下,稳 态误差的大小与开环增益K成反比。b动态跟随性能指标典型II型系统跟随性能指标与参

43、数的关系列于表2.3中。表2.3典型II型系统跟随性能指标(按M,mi准则确定参数关系)h345678910052.6%43.6%37.6%33.2%29.8%27.2%25.0%23.3%t :Tr2.402.652.853.03.13.23.33.35t . Ts12.1511.659.5510.4511.3012.2513.2514.20k32211111由于过渡过程式衰减振荡性质,调节时间随h的变化不是单调的,h=5时的调节时 间最短。此外,h减小时,上升时间快,h增大时,超调量小。把各项指标综合起来看, h=5时动态跟随性能比较适中。典型II型系统的超调量一般都比典型I型系统大,而快

44、 速性要好。典型II型系统抗扰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典型II型系统抗扰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列于表2.4。表2-4典型II型系统抗扰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h345678910ACCmax b72.2%77.5%81.2%84.0%86.3%88.1%89.6%90.8t T m .2.452.702.853.003.153.253.303.40t . T13.6010.458.8012.9516.8519.8022.8025.85由表2.4中的数据可见,一般来说,h值越小,ACmax/ Cb也越小,)和tv都短,因而抗扰性能越好。这个趋势与跟随性能指标中超调量与h值的关系恰好相反,反应了快 速性与稳

45、定性的矛盾。但是,当h 5时,由于振荡次数的增加,h越小,恢复时间tv反 而拖长了。由此可见,h=5是较好的选择,这与跟随性能中调节时间J最短的条件是一 致的。把典型II型系统抗扰性能的各项指标综合起来看,h=5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典型I型系统和典型II型系统除了在稳态误差上的区别以外,一般来说,在动态性 能中典型I型系统可以在跟随性能上做到超调量小,但抗扰性能稍差;而典型II型系统 的超调量相对较大,抗扰性能却比较好。这是设计选择典型系统的重要依据。2.5.4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按照设计多环控制系统先内环后外环的一般原则,从内环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在 双闭环系统中,应该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是转速调节系统中的 一个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实际动态结构框图如图29所示,其中的滤波环节,包括电流 滤波、转速滤波和两个给定信号的滤波环节。由于电流检测信号中常含有交流分量,为 了不使它影响到调节器的输入,需加低通滤波。这样的滤波环节传递函数可用一阶惯性 环节来表示,其滤波时间常数T按需要选定,以滤平电流检测信号为准。然而,在抑制oi交流分量的同时,滤波环节也延迟了反馈信号的作用,为了平衡这个延迟作用,在给定 信号通道上加入一个同等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称作给定滤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