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7944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e酵发酵技术中的PH控制1 pH值对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pH表示溶液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纯水的H+浓度是10-7mol/L,因此pH为7, pH 7呈碱性,pHV7呈酸性,pH值差1时,其H+浓度就相差10倍。最高、最适、最低三基点,主要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环境的离子强度、细胞膜的透性及 膜上的带电性和氧化-还原电位、酶活性。不同种类微生物,对pH要求不同; 酵 母:pH 38一60 细 菌:pH 65一75 霉菌:pH 4.0-5.8 放线菌:pH 6.5-8.0同种微生物对pH变化的反映不同。如,石油代蜡酵母pH 3.55.0生长良好,不易染菌;pH 5.0时,易染细菌;pH m ;

2、 pH7.4时为218 pm,并呈膨胀酵母状;pH值下降后菌 丝形态又会恢复正常。影响产物合成:合成青霉素的最适pH值范围为6568。影响产物稳定性:E-内酰胺抗生素沙纳霉素的发酵中,pH在6.77.5之间时抗生素 的产量相近,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合成受到抑制。在这个pH值范围内,沙纳霉 素的稳定性未受到严重影响;但pH7.5时,稳定性下降,半衰期缩短,发酵单位也下降。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发酵单位低,也与青霉素的稳定性有关。2影响pH值变化的因素在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决定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在产 生菌的代谢过程中,菌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调整周围环境pH值,构建最适pH值的 能力

3、。以产生利福霉素SV的地中海诺卡菌进行发酵研究,采用pH值为6.0、6.8、7.5三个出发值, 结果发现: pH值在6.8、7.5时,最终发酵pH值都达到75左右,菌丝生长和发酵单位都达到 正常水平; pH值为6.0时,发酵中期pH值只达45,菌浓仅为20%,发酵单位为零。这说明菌体仅有一定的自调能力。1)基质代谢(1) 糖代谢特别是快速利用的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2) 氮代谢当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后pH会下降;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 升,NH3利用后pH下降,当碳源不足时氮源当碳源利用pH上升。(3)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

4、降如灰黄霉素发酵的pH值变化,就与所用碳源种类有密切关系,如以乳糖为碳源, 乳糖被缓慢利用,丙酮酸堆积很少,pH值维持在67之间;如以葡萄糖为碳源, 丙酮酸迅速积累,使pH值下降到3.6,发酵单位很低。 2)产物形成某些产物本身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如有机酸类产生使pH下降,红 霉素、洁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呈碱性,使pH上升。 3)菌体自溶,pH上升,发酵后期,pH上升。引起发酵液pH值变化的常见因素(1)下降椅 培养基中C/N不当,有机酸积累;椅消沫油加得过多;椅生理酸性物质过多;(2)上升椅 C/N比例不当,N过多,氨基氮释放;椅生理碱性物质过多;椅中间补料时碱性物加入量过大;

5、椅 发酵液的pH值变化是菌体代谢反应的综合结果。椅 从代谢曲线的pH值变化就可以推测发酵罐中的各种生化反应的进展和pH值变化 异常的可能原因。椅在发酵过程中,要选择好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及其配比,并控制好发酵工艺条件,使 pH值稳定维持在最佳的范围内。4发酵过程中pH值的调节及控制1)发酵pH值的确定(范围,时间) 一般是在58之间,如谷氨酸发酵的最适pH值为7.5-8.00随菌种和产品不同而不同。同一菌种,生长最适pH值可能与产物合成的最适pH 值是不一样的。按发酵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控制不同的pH,使产量最大。例pH对林可霉素发酵的影响林可霉素发酵开始,葡萄糖转化为有机酸类中间产物,发酵液pH下

6、降,待有机酸 被生产菌利用,pH上升。若不及时补糖、(NH4)2SO4或酸,发酵液pH可迅速升到 8.0以上,阻碍或抑制某些酶系,使林可霉素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对照罐发酵66 小时pH达7.93,以后维持在8.0以上至115小时,菌丝浓度降低,NH2-N升高, 发酵不再继续。发酵15小时左右,pH值可以从消后的6.5左右下降到53,调节这一段的 pH值至7.0左右,以后自控pH,可提高发酵单位。黑曲霉pH23时合成柠檬酸,pH值接近中性时积累草酸。谷氨酸生产菌在中性和微碱性条件下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形成谷氨酰胺。谷 氨酸发酵在不同阶段对pH值的要求不同,发酵前期控制pH7.5左右,发酵中期

7、 pH7.2左右,发酵后期pH7.0,在将近放罐时,pH6.56.8为好。梭状芽孢杆菌丙酮丁醇发酵,pH值在中性时,菌种生长良好,但产物产量很低, 实际发酵最适pH值为56。链霉素产生菌生长最适pH值为6.27.0,合成最适pH值为6873。最适pH值的确定:根据实验结果不同的pH值出发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定时测定和调节pH值以维持出发 pH值,或者利用缓冲液配制培养基来维持。定时观察菌体的生长情况,以菌体生长达 到最高值的pH值为生长最适pH。同样的方法可测得产物合成的最适pH值。但同一产物的最适pH值,还与 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有关。确定发酵最适pH值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在各

8、种类型的发酵过程中,实验所得的最适pH值、菌体的比生长速率(p)和产物比生成 速率(。?)等3个参数的相互关系有四种情况(见图10-1): p和Qp的最适pH值都在一个相似的较宽的适宜范围内(a),这种发酵过程易于控制; Qp (或p)的最适pH值范围窄,而p(或 Qp)的范围较宽(b); p和Qp对pH值都很敏感,它们的最适pH值又是相同的(c),第二、第三种情况的 发酵pH值应严格控制; p和Qp有各自的最适pH值(d),应分别严格控制各自的最适pH值,才能优化发酵 过程。在生产上,主要的过程控制方法有: 添加CaCO3:当用NH4+盐作为氮源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CaCO3,用于中和 NH

9、4+被吸收后剩余的酸. 氨水流加法:氨水可以中和发酵中产生的酸,且NH4+可作为氮源,供给菌体营养. 通氨一般是使压缩氨气或工业用氨水(浓度20%左右),采用少量间歇添加或连续自动流 加,可避免一次加入过多造成局部偏碱。氨极易和铜反应产生毒性物质,对发酵产生影 响,故需避免使用铜制的通氨设备。尿素流加法:味精厂多用,尿素首先被菌体尿酶分解成氨,氨进入发酵液,使pH上 升,当NH4+被菌体作为氮源消耗并形成有机酸时,发酵液pH下降,这时随着尿素的 补加,氨进入发酵液,又使发酵液pH上升及补充氮源,如此循环,致至发酵液中碳源 耗尽,完成发酵。氨基酸发酵常用此法。这种方法既可以达到稳定pH值的目的,

10、又可以不断补充营养物质,特别是能产生阻遏作用的物质。少量多次补加还可解除对产物合成的 阻遏作用,提高产物产量。也就是说,采用补料的方法,可以同时实现补充营养、延长 发酵周期、调节pH值和培养液的特性(如菌浓等)等几个目的。pH的控制方法常用方法调节好基础料的pH。基础料中若含有玉米浆,pH呈酸性,必须调节pH。若要控 制消后pH在60,消前pH往往要调到65-68 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如CaCO3,或具有缓冲能力的试剂,如磷酸缓 冲液等 通过补料调节pH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糖氮消耗需要进行补料。在补料与调pH没有矛盾时采用补料调 pH,如 (1)调节补糖速率,调节空气流量来调节pH 当N

11、H2-N低,pH低时补氨水;当NH2-N低,pH高时补(NH4)2SO4 当补料与调pH发生矛盾时,加酸碱调Ph应急措施:改变搅拌转速或通气量,以改变溶解氧浓度,控制有机酸的积累量及其代谢速度;改变温度,以控制微生物代谢速度;改变罐压及通气量,降低CO2的溶解量;改变加油或加糖量等,调节有机酸的积累量;5、不同调pH方法的影响分别在4种缓冲介质中,于pH 6. 50 一 9. 50测定天冬酰胺酶酶活力.1甘氨酸介质pH 8.00时酶活力最高;2硼酸在pH 8. 50,酶反应最快3磷酸在pH 8. 50,酶反应最快4 Tris在pH 8. 50,酶反应最快酶活 1243异亮氨酸发酵DH控制方式不

12、同pH控制方式对目的突变株ISw330异亮氨酸摇瓶发酵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1”表 示只加CaC03控制pH值,“2”表示只加尿素控制,“3”表示CaC03和尿素联合控制pH值。6发酵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pH值 例:pH对L-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7.65 4 3o o o cS oo,各莒3 pH值对种子的影响菌株最适生长pH控制在& 87. 0pH值时间hpH6. 9时,菌体生长旺盛,pH7- 15时,对菌体的 产酸有利,因此,在发酵的产酸期产酸较高,采用阶段pH控制模式进行发酵,在发酵中前期控制pH6. 9,到48h后pH值为7. 15,到80h后团值为7. 25o产率22. 27g7Lf

13、产酸率提高12.23%.0 S 24 il 4656 64 72 80 S3一 pH7.0 一pHJ.l时iijh8不同pH值影响下的L - lie研究不同pH对发酵的影响分别配置pH为6.0, 7.0, 8.0的培养基测定菌的生长和产物合成pH6.0时生长受抑制,产物降解少控制pH7.0和8.0时,最高细胞浓度接近相同(约16%PMV),但控制pH6. 0时细胞生长受 抑制。在2. 5升生物反应器内,不控制 pH 时 2. 47ug/(mLh )控制pH7.0时的产率3. 37 u g / (mLh)最高控制 pH8.0 时,产率2. 02ug/(mLh)在控制pH6. 0时,CA产生被抑制

14、,但降解少因此对细胞生长和CA产生最好将pH控制于70,但在控制pH7.0时,仍出现CA的迅速 分解。由于CA生产的最适pH和减少CA分解的pH各不相同,因此在分批发酵中应用了 pH变 换策略,使发酵pH由中性pH7. 0变换为酸性pH60。在发酵前期,在细胞生长和产生CA期间控制pH7.0, 4d后,当CA产量达最高值时, 变换pH为60,以减少CA分解。最高CA浓度可保持24瓦 由于改变pH,使CA分解速 率明显降低。小 结发酵过程pH会发生变化基质代谢产物形成菌体自溶PH对发尊的影响pH影响酶的活性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 改变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IT谢物的解离pH影响代谢方向pH在微生物培养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影响PH的控制方式基础培养基调节pH盘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的物质翳通过补料调节pH二当补料与调pH发生矛盾时,加酸碱调pH商选择合适的pH调节剂监发酵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pH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