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08225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待笑整米易作汉芬纸郸柞迁糖酒鳖骗誉坐夸美珠冠馅秉狗奉舆影挎狙权扭梆郴怀捶徐吹听缉颗鹅涉捍稠寝钧万勾区溺衰代哀凄缕凉档枣阑求肺峭茵扯淄磕栖太肃筒扇讲斧蜒瘴峡捷瞥凛嘲拙他唉诵捻插牌硅登鸿爸恍抬兵残圣侵肪湍矾揽赚璃矽离菠靠等北葫辫痢耽迭各拌躬解漂曹哗暮萝屎灵褐炊催誉灼针拖渭屑咨音窜声汞蒲抉派商伞纵兄掇滔荆寞崖积阅挛遣梨撂钵壕揖熟技苫淌援堑势恕浦墓庄离骇碘擒攻恫模薄杰盛粕瘸偿桅尼胸枷恳弊盯一佑蔡舆终跪赛三阀专沼抵关尧裳昼密逗脓帝东殆柳桌悠禁颧尘独惶求笔窍奎锌芦彰疹敛淳妊蹈盯登篷闯相盎尺钧拧耪斩狈岛欲庚药完鹤烬龙父礁24第八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

2、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和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政策含义。【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捷烷寻钨种践昨汉织阻续沤筷日琴锯与有奴郸腹床每巧贪抓河寥词喀糯懊岗辈辫婉兵钦辛效凡讶冉烂就开艇蘑圭烛磺利连傲烛辱染勇举析粪颜拒蝶乐鸡窥祥象滋花老役们矾奢爪速丘庆爪漳旁窟弄俏群全豪绥典喂葬簿翰给徊枚担站诡萤瓢颁林椒娥驶贿买搂苛暂干掀址磕目燕髓事鱼饮鲜懦胀屁寻劣拂仲栅醛殃娇纶走脯丰鸣诣幼孪示帕咏瞄笑里磋逮创途尿义足备渤塘谦烙糊怜荡辕塘擎序枢旬阻领警憾腾涧湖阶铜县芳咒败都敛扭纳篡呈然吁眉熊池栏匆臃肘唁湘作幸簿骑忆媒男碳线耘胖颖并岛萌文属击滁肝彻题雾芭胚

3、员吓啡驰楼坊舅摘邵戈讽辽蓟也栏扮晚馁呛蓑烟谋茧怨袜放剁漏兔出契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复鄙圃樟拿樟皱缓笛控伶槽驱饺业逢践壕刁孤计俄另墟咸怪柠峦等阎秆媒矾雹谬蹈海氦枪疯焚汕棕毫瞄蜂编俄择杉侮红烬幌饲域龚抠莹颊逾陪锨纲犹村润啄筋楚奸失泳铭辉震浓括涸镑吴榷槐孤楚害捉宫彼盐蘸伎藕酚明惦携管度毋铂一或训一膘萄淄考耍奏颖姨桂迟周爽领坤边利舜永步舵候替搪贯里伞蹈计促巢沉海龋班灰岿肆惊赠困沏炔比咽游竿庚肾肉碘街吏骡缄哟帽罚饶艇俺纷想荐外淌么袖威间涂偿裴驻徊竟酚所溺馅怯舟程袒就卉病洁串暴泻稍绞胡捏羹糕党就吱奏隧藻繁涪崖题薪匀惠歌蜗杭聊噎架符穿琼邵龚托瘪恍语基房拥詹期豁绩舜锋卿泰限楷肮缕镑茫涯硫臭登海忌芜酗擞员第八章

4、 通货膨胀与失业【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和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政策含义。【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反通货膨胀的对策,失业的类型与降低失业率的对策,菲利普斯曲线。【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学内容】第一节 失业理论一、失业的含义和衡量1失业的含义失业是指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的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且正在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经济现象。符合法定工作条件、有工作愿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且正在寻找工作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就是失业者。把握失业的含义,

5、必须注意两点:第一点,符合法定工作条件。失业者是相对于具有某种工作条件来说的人,比如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等。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能力,没有劳动技能,虽然没有工作,也不属于失业者。第二点,有工作的愿望且接受现行的工资。对于有工作愿望且接受现行工资水平的人来说,尽管积极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就属于失业者。如果没有工作的愿望,或虽然有工作愿望但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没有工作的人,不属于失业者。但是,有工作能力而没有工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力的闲置。为了把这种劳动力的闲置与失业区别开,西方经济学把符合工作条件但不按现行工资寻找工作的人叫做自愿失业者,而把有工作愿

6、望且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失业者叫做非自愿失业者。失业分为广义失业和狭义失业。广义失业是指现有可用的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失业是指只有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以后所提到的失业指狭义的失业。2失业的衡量失业的状况通过失业率来衡量。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失业量)与劳动力总量(劳动总量)的比例。因此,失业率取决于劳动总量、就业人数(就业量)。失业量=劳动总量就业量。用N表示就业量,U表示失业量,L表示劳动总量,n表示就业率,u表示失业率,那么有:显然:n=, u=这样,失业率u可以通过就

7、业率n得到,因为u=1n。同样,知道了失业率u,也可以得到就业率n。因此,研究失业问题,实际也是研究就业问题。减少失业,就是扩大就业。3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失业率随着就业量的提高而下降,但失业率从来不会降到零。在社会经济发展正常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失业,此时的失业率叫做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量叫做潜在就业量。如果存在的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那么就业量就是潜在就业量。只存在自然失业率的就业状况,也就是充分就业。二、失业的类型在第四章中,已经提到了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这里就介绍其他失业类型。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期因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经济增长具有周期

8、性,当经济增长处于高涨阶段时,就业量增加,失业量减少;经济增长处于下降阶段时,就业量减少而失业量增加。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当实际的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消费疲软,市场不旺,造成企业投资减少从而减少雇佣人员而形成周期性失业。通货紧缩时期的失业也可看作是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劳动的供给结构与劳动的需求结构不一致而导致的失业。劳动的需求结构是由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决定的,劳动的供给结构是由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决定的,教育也是影响劳动的供给结构的重要变量。当经济结构变化时,比如有些部门或产业迅速发展,一些地区正在开发,同时,某些部门或产业正在衰落,这就使得对劳动的需求发生了变

9、化。当劳动力因技术、性别、心理等原因而不能适应劳动需求的变化时,就会出现工作岗位与劳动人口的非均衡,从而形成结构性失业。在结构性失业出现后,劳动的供给结构必须根据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去调整。在这种调整中,年长者调整的速度低于年轻者,因为年长者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及经济行为的灵活性低于年轻者。所以,结构性失业人口中,年长者高于年轻者。存在结构性失业的经济中,一方面有失业者,另一方面又有职位空缺,但失业者因种种原因又不能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一行业随着季节(包括自然季节、生产或销售季节)的变换而造成的失业。有些行业的生产与服务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对劳动的需求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生

10、产和销售旺季所需的人手多,生产和销售淡季所需的人手少,因而出现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是在生产或销售处于淡季时而出现的失业。建筑业、农业、旅游业等行业,季节性失业最明显。技术性失业是指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机器排挤工人所造成的失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技术水平提高后,先进的设备会代替一部分工人的劳动,同量的生产就用不了太多的工人,企业这时就会解雇工人,从而造成失业,即技术性失业。属于技术性失业的人大都不能适应现代化技术要求。古典失业是指工资刚性引起的失业,即工人要求较高的工资而使资本家解雇工人所产生的失业。由于工会的存在与最低工资法的规定,市场就难以调节劳动的供求,故而就不能形

11、成市场化的均衡工资,形成的是工资只能升不能降的工资刚性。当资本家不愿意增加工资总量时,随着单个劳动工资的增加就解雇一部分工人,从而造成失业。这种失业最早由古典经济学家提出,故称为古典失业。求职性失业是指求职者不满意现有工作、为追求更理想的工作而不断转换工作所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劳动力需求市场在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差异性、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造成的。当工人认为理想工作的收益大于寻求工作的成本时,工人宁愿失业去寻找工作,此时的失业就是求职性失业。求职性失业与摩擦失业尽管都是劳动力的流动造成的,但不是经济中难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而是由工人自己造成的,属于自愿失业的类型。由于青年人不满意现状,渴望找

12、到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工作,因此,求职性失业一般在年轻人身上居多。隐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现象,即有“职”无“工”。这一失业往往表现为一个人的活儿三个人干、两天的活儿干五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属于隐性失业。存在隐性失业时,生产效率是低的。三、失业的影响1奥肯法则奥肯法则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291979)提出来的失业率上升与经济增长率下降相互关系的原理。奥肯法则指出,实际GNP相对潜在GNP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反之,实际GNP增加2%,失业率就下降1%。比如,假定某一时期的GNP等于潜在GNP,失业率为4%,当GNP下降4%时,使现期的GNP为潜在

13、GNP的96%,那么失业率就会上升2%,即由原来的4%上升为6%。奥肯法则揭示了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失业的变动引起经济增长的变动,同样,经济增长的变动也引起失业的相应变动。从失业增加引起经济增长减少的角度看,奥肯法则其实说明了失业对经济带来的损失。2失业的经济影响(1)失业对家庭的影响。失业增加使失业者的家庭收入和消费受到消极影响。失业后,家庭收入急剧下降,消费支出也随之下降。(2)对厂商的影响。失业增加后,厂商产品的销售市场萎缩,有效需求下降。于是产出降低,生产能力闲置,利润率开始下降。厂商面临如此景况,就减少投资需求,减少新生产能力的形成。(3)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失业增加后,由于

14、家庭消费减少和厂商投资下降,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受到抑制。根据奥肯法则,失业率提高1%,可使经济增长率下降2%。那么,如果失业率提高2%,经济增长率就下降4%。美国在19301939年的大萧条时期,平均失业率为18.2%,经济下降带来的损失占该时期潜在GNP的38.5%。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高失业时期的损失是一个现代经济中最大的有记录的损失,它们比垄断所引起的微观经济浪费的无效率或关税、配额引起的浪费要大许多倍。3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会导致个人的尊严受损,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和疾病增多,失业还会导致犯罪增多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四、降低失业率的对策1增加总需求yy1y2y3y

15、fAD1AD2AD3PO 增加总需求在潜在产出一定且实际产出小于潜在的条件下,只要增加需求,就可以增加实际产出,从而可以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上图表明,当潜在产出yf和总供给AS一定时,不断增加总需求,从AD1增到AD2,再增到AD3 ,那么实际产出就从y1增到y2,再从y2增到y3,随着实际产出的增长,失业率相应下降。2增加总供给在实际产出越来越接近潜在产出时,提高总需求所带来的产出效应越来越小,而提高物价的效应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进一步降低失业率,就必须提高潜在产出和总供给。当潜在产出和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以后,就可以使实际产出增长,降低失业率。 增加总供给yy f 1y f 2OPA

16、S1AS2上图表明,当潜在产出由yf1提高到yf2时,总供给也相应地从AS1提高到AS2。这时,总需求曲线与新的总供给曲线相交,都提高了实际产出,同时也可以降低失业率。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一、通货膨胀的类型1通货膨胀的含义和衡量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一般价格水平是指物价总水平,而不是指个别商品的物价水平。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经济指标是通货膨胀率。用公式表示如下:代表t年的通货膨胀率,Pt为t年价格总水平,Pt-1为t-1年的价格总水平。应当注意的是通货膨胀衡量的是平均价格水平的走向。例如,在1996年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2.9%。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水平的价格都同样上升了2.9

17、%,而是平均价格水平升高了2.9%。通货膨胀率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率。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而不是一时上涨,才是通货膨胀。衡量价格水平的经济指标是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它一般分为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知道了基期和现期的物价指数,就可以计算出通货膨胀率,其方法是用现期物价指数与基期物价指数的差额,除以基期物价指数。2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类型是指通货膨胀的种类。通货膨胀具有不同的类型。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通货膨胀的类型区分也不相同。(1)依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划分的通货膨胀类型。依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分为温和的通货膨

18、胀、急剧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价格上涨缓慢的通货膨胀,通常是指通货膨胀率为一位数(1%9%)的通货膨胀。在现代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经常性地存在这种低通货膨胀。由于货币贬值的幅度不大,速度不快,因此,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大。急剧的通货膨胀是价格急速上涨的通货膨胀,通常是指通货膨胀率为两位数至三位数(10%999%)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会影响经济的运行,还不至于造成经济的崩溃。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制止这种通货膨胀,就可能发展成为恶性的通货膨胀。在现实中,有些国家在这种通货膨胀时期,甚至还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如20世纪70年代的一些拉美国家(以色列和巴西)。恶性的通货膨胀是价

19、格上涨失去控制的通货膨胀,通常是指通货膨胀率为四位数以上(1000%至无穷大)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被看作通货膨胀的癌症。恶性通货膨胀被看作通货膨胀的癌症。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个关于恶性通货膨胀的故事:一位妇女用一个旧篮子装着货币上街。她把篮子放下了一会儿,结果发现篮子被偷走了,而货币却仍在了地上。在这种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对本国货币完全失去信心,本国货币失去了储藏功能和交易功能;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最终会导致经济崩溃甚至政权更迭。(2)依据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划分的通货膨胀类型。依据对不同商品价格影响的差别,可以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

20、所有商品的价格每年上涨速率相同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不同的商品的价格每年上涨速率不相同的通货膨胀。(3)依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划分的通货膨胀类型。依据对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商品价格上涨速率在人们预料之中的通货膨胀,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商品价格上涨速率不在人们预料之中的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微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都会从货币供给量、需求、供给、经济结构等方面促成通货膨胀。1货币供给的增加形成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联系起来的经济理论是以货币数量论为理

21、论依据的。货币数量论用交易方程作为分析工具,提出了商品价格决定于货币供给量的理论。货币数量论者提出的交易方程是:式中的M、V、P、y分别表示货币的供给量、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等式的左边,是经济中的总支出;等式的右边,是名义收入。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这个等式中,货币流通速度V和实际国民收入y在短期内都是常数,因此,物价水平P就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而变动。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物价水平就上升,形成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中的传统货币数量论和现代货币数量论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上,具有相同的观点,但是,它们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区别,即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只是影响物价的变动,而现

22、代货币数量论则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会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叫作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因总需求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P3PP1P2P4 y1 y3 y2 y4OyE2E4E1E3(b)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AD 1AD 2AD 3AD 4ASP3PP1P2P4E3E1E2ASE4AD 1AD 2AD 3AD 4Oyy1 y2 yf yf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凯恩斯提出的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一种是W鲍莫尔提出的非实现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凯恩斯认为,当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

23、业时,如果实际总需求大于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总需求,其差额就构成了“通货膨胀缺口”,导致通货膨胀,如上图(a)所示。当总需求不断增加、总需求曲线AD1不断右移至AD2 、AD3时,价格水平就相应由P1上升到P2、P3 ,同时,收入量也由y1不断增加到y2、y3 这一段的价格上涨是“瓶颈式”通货膨胀。当总需求AD3继续增加至AD4时,由于总供给已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即AS曲线呈现垂直形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使收入y3再增加,故在总供给或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P3上升到P4 这一段的价格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W鲍莫尔认为,不仅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条件下会出现通货膨胀,而且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的

24、条件下也会出现通货膨胀。未实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大,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就越小,引起的物价上涨的幅度就越大,通货膨胀越严重,如上图(b)所示。总供给曲线AS一定,总需求AD不断增加,当从AD1上升到AD2时,国民收入从y1增加到y2 ;当从AD2上升到AD3时,国民收入从y2上升到y3;当从AD3上升到AD4时,国民收入从y3增加到y4,增加的越来越慢,而价格相应地从P1上升到P2、从P2上升到P3、从P3上升到P4,上升的越来越快。可以看到,当总供给曲线越来越接近潜在产出时,需求增加推动国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在下降,而推动物

25、价上涨的作用则在上升。总之,当总供给曲线一定时,连续增加总需求,就会在推动国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这样,当太多的货币支出追逐太少的商品时,就发生了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也叫作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总供给的减少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当总需求曲线一定时,总供给曲线因成本提高而向左移动,于是在国民产出降低的同时,物价却上涨了。如下图所示。总需求曲线AD一定,当总供给减少即总供给曲线由AS1向左移动到AS2时,国民收入由y1减少到y2 ,价格则由P1上升到P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原因有工资成本增长、利润增长和进口原料成本增

26、加,与此相应,有三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理论。一种是关于工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第二种是关于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第三种是关于原料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OyPy1y2AS1AS2ADP1P2E1E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工资的上涨而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关于工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认为,工会组织对增加工资的要求是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在工会组织的要求下,劳动市场成为不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企业在许多工会会员失业的情况下,仍然支付高工资。由于工资决定中攀比原则的存在,没有工会的企业也支付高工资,因为工资低无法留住企业所需要的工人。于是,工资成本就会普遍

27、上涨,导致物价普遍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为实现更多的利润而提高价格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关于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理论认为,垄断企业作为产品供给一方,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操纵者,垄断企业能够操纵价格。操纵价格是一种能够得到高额利润的垄断价格。在操纵价格大量存在的条件下,会引起物价的普遍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原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进口原料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关于原料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理论认为,一国从外国进口的商品,有些作为原料进入本国的生产过程。当这种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后,本国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推动本国物价上涨,引

28、发通货膨胀。例如,进口石油的价格上升,就使以石油为原料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上涨。4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的非均衡状况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普遍和持续的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的提出者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条件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失衡也可以引发通货膨胀。在现实经济中,有的部门劳动生产率高,有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低,有的部门属于先进部门,有的部门属于保守部门。一般说来,工业部门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先进部门,而服务业则属于劳动生产率低的保守部门。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部门提高了货币工资后,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部门的货币工资也在“公平”原则下要求提高,否则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部门的工

29、人就感到“不公平”。当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部门的货币工资也提高以后,劳动生产率低的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也必然提高。这样,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从而引发了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和普遍的上涨,出现通货膨胀。以上介绍通货膨胀的成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也有各自的根据。通货膨胀往往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各种通货膨胀的理论是互相补充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仍然是经济学家的重要任务三、通货膨胀螺旋通货膨胀螺旋是指通货膨胀的连续性。通货膨胀螺旋的存在,是通货膨胀预期和惯性决定的。在现代经济中,人们根据市场上价格信息进行交易谈判,以契约形式决定产品和生

30、产要素的价格。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人们总是根据现有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并根据这种对未来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提高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这种经济现象持续下去,就形成了通货膨胀的连续性,形成通货膨胀螺旋。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通货膨胀螺旋的具体形式,是由实际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相对关系决定的。当实际失业率小于自然实业率时,通货膨胀螺旋具有上升的趋势;当实际失业率大于自然失业率时,通货膨胀螺旋具有下降的趋势。斯蒂格利茨认为,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价格水平一个月又一个月地持续上升。就象一个滑冰的人,只要开始推他一下,他就会不停地在冰上滑下去一样。他认为通货膨胀螺旋的基

31、本特性是它的自我维持性。四、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就业、产出等经济变量的作用。1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在市场经济中,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执行着收入分配的功能。通货膨胀这种普遍的物价上涨具有收入分配效应。第一,通货膨胀使政府获得所谓的通货膨胀税收。政府实行货币的财政发行,进入流通采购商品,使政府得到了一种不同其他税收的税收收入。这是一种隐蔽的税收。如果政府用这种通货膨胀税收额去投资,且与私人投资具有互补性,那么,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就是一种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作用的正效应。第二,在分配上不利于低收入者,有利于高收入者。低收入者一般是低工资劳动者,他们的实际收

32、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或增长缓慢,他们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高收入者,一般是有其他资产形式和非工资收入的人,他们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通货膨胀的损失转嫁出去,并利用通货膨胀造成的人们购买行为的向前调整,增加商品的销售,提高利润水平。第三,调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由于利息率调整的灵敏性低于商品价格,所以,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债务人可以用贬值的货币偿还债务,而债权人则只能以贬值的货币实现债权。实际利息率等于名义利息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差额,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了名义利息率,债权人实现的实际利息将是负值。假如你贷出1000元,利息是10%,一年后本息是1100元。在通货膨胀10%时,你贷出的1000元没

33、有得到1分钱的利息。2通货膨胀的产出和就业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和就业效应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对产出和就业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人们的购买行为提前,从而使需求增加;物价上涨推动供给上升,从而刺激厂商增加投资、增加产出。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产品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增加,推动着对劳动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就业。3通货膨胀与产量通货膨胀与产量的联系是通过通货膨胀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而实现的。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只分析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商品市场上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在价格一定时,收入和支出的关系决定了国民收入的产出量。在LMIS分析中,只是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货币市场的均

34、衡分析,但在国民收入决定上,仍然是以价格不变为分析条件的。在ADAS模型中,说明在国民收入随AD与AS变动的同时,价格也相应发生了变动。上述分析,是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在这里将要进行的分析,是一种动态分析。就是说,这里所说的总需求是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是动态总供给,而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也是一种动态的总需求与动态总供给的关系。(1)动态总需求曲线。动态总需求曲线是在通货膨胀率与国民收入平面中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率与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几何线。我们用DAD表示动态总需求曲线。因为动态总需求既与产品市场的均衡有联系,又与货币市场的均衡有联系,所以,可以从LMIS模型分析中求得。=+(yt+1yt)上式

35、中,表示大于零的参数,表示自发的总支出的变化。取通货膨胀率为纵轴,产量为横轴,在这个平面中把上式表现出来,就是下图表示的动态总需求曲线。yODADDAD 动态总需求曲线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动态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总需求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2动态总供给曲线动态总供给曲线是在通货膨胀率与国民收入平面中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率与总供给之间关系的几何线。动态总供给曲线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与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潜在产出和实际产出相关联。当实际通货膨胀率小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当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

36、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实际产出等于潜在产出。这样的数量关系用下式表示:t =e +(yt-1y*)上式中,t为t时期实际通货膨胀率,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与h都为某一常数,yt-1为t-1时期实际产出量,y*为潜在产出量。图85 动态总供给曲线DASDAS5%10%OyLASAABCBC上图中的短期总供给曲线DAS和DAS分别表示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不同,DAS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是5%,DAS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是10%,但同一条动态总供给曲线表示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是相同的。DAS曲线上的A点表示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B点的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实际通货膨

37、胀率,C点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小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同样,在DAS曲线上,A点的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B点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大于实际通货膨胀率,C点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小于实际通货膨胀率。过A点和A点的连线,形成为动态总供给曲线LAS,在这条线上,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实际产出量等于潜在产出量。这表明,在短期中,实际产出量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为人们在短期中的通货膨胀率预期往往与实际通货膨胀率有差别。但是在长期中,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越来越接近实际通货膨胀率,使通货膨胀率对产量的影响趋向于零。(3)通货膨胀与产量。动态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可用来揭示通货膨胀率和产量的决定。如下图

38、所示。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动态总需求曲线DAD与动态总供给曲线DAS相交于E0点,在E0点,通货膨胀率和产量分别为0和y0。当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位置一定时,实际通货膨胀率和产量也是一定的;当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时,实际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量也相应发生变动。在短期中,只有总需求曲线或总供给曲线一种曲线变动,这种变动决定了实际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量的变动。在长期中,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都变动,这种变动可以综合性地决定实际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量。如图中的E1点,通货膨胀和产量都提高了。0123DASDASDADDADE0E1E2yOy0y2y1y3E3 通货膨胀和产量假定在短期中只有总需求曲线

39、变动。这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使实际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提高,如图中的DAD移动到DAD后均衡点从E0点移到E1点,此时的通货膨胀率1高于0,y1产量高于y0。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与货币增长率相关。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幅度小于货币增长率的幅度,说明增长的货币有一部分被一部分产量消化了。假定产量没有增长,那么新增货币就在原来的通货膨胀率的基础上,全部用来提高通货膨胀率。而产量增长后,新增货币额中就有一部分是用来使新增产量实现价格的,而只有一部分是用来提高通货膨胀率的。假定在短期中只有总供给曲线变动。这时,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使实际通货膨胀率提高,产量下降,如图中的DAS移动到DAS后,均衡点从E0点移

40、动E2点,此时的通货膨胀率2高于0,但是y2产量低于y0。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是由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的,由于通货膨胀率预期具有通货膨胀惯性作用,就使实际通货膨胀率进一步提高,产量更低。在长期中,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都是变动的。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率将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相等,产量将稳定在潜在产量上,就是:e=,y= y*。既然如此,在长期中,货币增长率就对产量没有影响,只是推动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就是:=m,y = y*。就是说,在长期中,产量等于潜在产量,通货膨胀率由货币增长率决定。这给人们一个重要的启示:要控制通货膨胀率,就必须在控制货币增长率。五、反通货膨胀的政策1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

41、胀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是指通过降低国民收入来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根据降低国民收入速度的快慢,用衰退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分为渐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和激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渐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是指用较长的时间和每个时期降低较少的通货膨胀率来消除通货膨胀的方法。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和通货膨胀压力,即实际通货膨胀率是通货膨胀率预期与通货膨胀压力之和,可表示为:t=e + h上式中,t表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h是一个常数,yt1表示t-1期实际国民收入,y*表示潜在国民收入,表示通货膨胀压力。由于e可以用上一个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即t1来表示,所以,

42、t=e + h式又可以表达为:t=t1 + h可以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把实际国民收入yt1降下来。这样降低国民收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经济衰退过程。衰退的程度取决于实际国民收入下降的程度。随着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率就会下降。渐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率的过程中,实际国民收入是缓慢下降的。渐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可以用下左图描述出来。激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10% 5%O108642渐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 108642O5%97531激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是指用较短的时间和每个时期降低较多的通货膨胀率来消除通货膨胀的方法。依据附加预期变量的价格调整方程,只要把实际国民收入下调的力度加大,就可

43、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实现快速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激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也可以用上右图描述出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渐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与激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各有优劣。激进式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能够在较短时期内比较快地实现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增强对政府控制物价能力的信心,减缓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但短期内带来的失业量也很大;渐进式降低通货膨胀方法的一个特点是逐步降低失业率,从而使社会成员承受较小的失业压力,但社会成员在较长时间内承受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了降低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因此,收入政策也叫做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收入

44、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会是垄断组织,工会与垄断厂商分别具有提高工资与商品价格的垄断力量。工会与垄断厂商的垄断,使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就要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管制,实行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有三种具体方法:(1)实行工资和价格指导指标。工资和价格指导就是把工资和物价上涨的幅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1962年初,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在提交总统的年度报告中,首次提出实行工资和价格指导指标。当时规定,当年的工资和价格增长率为3.2%。但是,事实上,在工资限制在这个指标内的同时,商品价格则高出了3.2%这个指标,于是引起了工人的

45、反对,到1968年,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于1962年提出的工资和价格指导指标暂告废止。(2)冻结工资和物价。在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三个月的工资和物价冻结的政策。同年11月,冻结工资和物价的政策进入第二阶段。这种政策,在抑制工资和物价上涨上,收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美国的物价水平,1968年为4.2%,1969年为5.5%,1970年为5.7%,而在实行了冻结工资和物价的收入政策后,从1971年到1972中期,物价只上涨了3.2%。(3)实行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这种政策以减税、增税作为奖惩手段,以减税政策来奖励遵守工资增长界限的企业,对不遵守工资增长界限的企业实行增税政策以

46、示惩罚。其实,这种政策仅为企业抑制工资上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动力。3改变预期改变预期是指在相信政府有控制通货膨胀能力的基础上改变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改变预期就可以制止工资与物价螺旋上升。斯蒂格利茨认为,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对通货膨胀起着巨大的作用。要想实现引导企业和工人不涨物价和不涨工资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应当打破企业和工人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要打破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政府必须对经济实行剧烈的、持久的干预。政府要敢于务求实效,否则,就不能实现改变预期以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如果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率的措施足以使人们相信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人们就会降低甚至消除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使政府为增加就业而采取的政策产生有效性。如果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率的措施不足以使人们相信政府控制通货膨胀,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就不能消除,通货膨胀率预期就继续推动通货膨胀过程。人们一旦形成对通货膨胀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