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整理版完善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8348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侯论(整理版完善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留侯论(整理版完善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留侯论(整理版完善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留侯论(整理版完善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留侯论(整理版完善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侯论(整理版完善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侯论(整理版完善版).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留侯论,苏轼,相关背景,北宋嘉佑六年(年),苏轼岁,在京城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最后仁宗在崇政殿御试,苏轼入第三等(宋开国以来,入三等者只有吴育和苏轼两人)。试前,苏轼献进策、进论各篇,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本文是进论的第篇。这是一篇进献给皇帝的史论,目的在于应试求官,向考官和皇帝显示才华,所以写作时很用力,是苏轼青年时代的重要作品之一。,张良,张良(?前189),字子房,韩国贵族之后。秦灭韩后,他图谋复韩,变卖家财,寻求刺客,制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在博浪沙与力士刺杀秦始皇,未遂,逃往下邳p(今江苏睢宁西北)藏匿。据说在此遇黄石老人,得太公兵法。秦末参加反秦义军,先在刘邦军中为将,随

2、刘邦先后投项梁,入关中咸阳,又劝刘邦莫贪恋富贵,屯军霸上,鸿门宴上为刘邦解危。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随其入蜀,并让刘邦烧掉栈道,以使项羽不疑。楚汉战争中,力主刘邦联合彭越、英布等人,劝刘邦满足韩信要求,以使他效力,反对复立六国的主张,主张追击项羽,莫放虎归山,这一切保证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的胜利。西汉建立后,张良因功被封为留侯。高祖死后八年,张良也因长期为病所困而卒。,留侯张良,高祖本纪中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子房”就是张良,是刘邦的军师,为

3、其出谋划策,屡建功业,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刘邦灭项羽建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并让张良选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解释成语“运筹帷幄”明确: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重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老人授书教“忍”,一是留侯佐高祖定天下并教之以“

4、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文章层次:一(1)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通过“匹夫”和“大勇者”形成对比阐述“忍”与“勇”的关系。二(24)写留侯的“忍”或者圯上老人教“忍”。三(5)写留侯用“忍”。四(6)析史迁之疑,驳太史公之见。,张良拾履: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

5、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研读课文第一节,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过:超过

6、节:气度、度量匹夫: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见:表被动而:连词,表承接在古代称得上豪杰之士的人,一定有超越常人的气度和节操。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件,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卒:同“猝”,突然故:缘故挟持:抱负(古今异义)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就是因为他的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第一段提出了本文的论题,用一个“字”概括?忍!第一段总领全文,提出论题“忍”字。通过“匹夫”和“大勇者”形成对比阐述“忍”与“勇”的关系。,研读

7、课文第二节,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试:考验所以:用来的 微:略微见:同“现”,表现圣贤:形容词作名词,圣人,贤人相与:互相义:道理 以为:以之为,把什么看作过:错意:目的,用意,第二段翻译,张良在圯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兵书,这件事确实太荒诞不经。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意出来考验张良的呢?看老人用来略微显露他心思的言语,都是圣人、贤人相互告诫的道理。可是世人不明白,把圯上老人看作鬼怪,也太错了。而且老人的用意就不是向张良授书。,第二段主要写子房得忍。

8、先写圯上老人授书,而又意不在书,在于教子房能忍,文笔曲折,富于研究变化。“且意不在书”承上启下。一、总结上文;二、引出下一层更高的议论。,研读课文第三节,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一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方:正 胜:尽平居:住在家里虽:即使乘:利用(机会)逞于一击之间:介词结构后置“于逞”间不(能)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盖:实在,在韩国灭亡,秦国正处在强盛的时候,秦国用种种酷刑

9、来对付天下的读书人。那些住在家里无缘无故遭到杀戮的人,真是难以计数。那时即使有古代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一般说,(像秦始皇那样)施行严刑峻法的人,他的锋芒是不能触犯的,但等到他衰微的时候却有机可乘。然而少年张良却不能忍耐一时的激愤,想用个人的力量,试图在一次狙击之中逞其志。在这个时候,张良虽然侥幸没有死,但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那是何等危险啊!,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

10、子可教也。可爱:值得爱惜可贵(古今异义)为谋:去做(谋划)那样的谋略特:只鲜:少 腆:厚:没有礼貌的样子 折:使折服就:成就,贵族子弟,不愿死于盗贼之中。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屑于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张良这样出类拔萃的人才,不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样去深谋远虑,却只想采用荆轲与聂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正是圯上那位老人为他感到深深惋惜的地方。因此,故意用高傲无礼的方法,来重重折服他,他如果能够忍受下去,才可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业。(他真的忍受下来了)所以(老人)说:“这年轻人是可以教好的!”,第三段主要表现圯上老人以“忍”字造就子房,表明了上文“不在书”之意。,研

11、读课文第四节,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逆:迎接下:居于之下 屈尊,降低身份信:使信服;用:任用。舍:放弃于:在归:投降臣妾:名词作动词,带着臣妾。,楚庄王讨伐郑国时,郑襄公曾袒露上身,牵着羊去迎接他以表示臣服。楚庄王说:“一国之君能这般屈己尊人,他的百姓必定信服他并为他卖命。”于是放弃攻打郑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于会稽山上而归降吴国,带着臣妾到吴国去做人质,在那里整整三年没有流露出任何厌倦与不满。(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

12、子的勇猛。,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以为:认为忧:担心折:挫伤卒:同“猝”,突然命:命令固:确实惊:使受惊扰怒:使恼怒,那位圯上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但担心他缺乏度量,所以才无情地挫伤他那年轻气盛的刚强暴躁的脾气,让他能够忍受那些微不足道的愤怒,而实现他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却傲慢地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样确

13、实秦始皇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羽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的原因。,研习第四段,这段举史实相证,表明能忍的历史作用。(1)开头四句:用郑伯、勾践史实推出结论“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照应第一段“此不足为勇也”(2)“忍小忿而就大谋”直接点出论点,使之具体化。(3)面对这样有辱人格的事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呢?,研读课文第五节,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所以:的原因唯:正因为

14、 是因为锋:锋芒弊:疲困王:称王见:“现”表现其:表反问语气,难道全:保存,现在来看刘邦获胜、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能忍耐不能忍耐罢了。项羽正因为不能忍耐,所以虽然所向无敌,但他轻率地使用他的锋芒。刘邦却能够忍耐,保全他的锋芒,等待项羽衰弱了(再和他争锋)。这完全是张良教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夺取齐地想自己做王时,刘邦大怒,立刻从言语和脸色上表现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还是不善于忍耐,要不是张良,难道还有谁能够保全他吗?,研习第五段,写留侯用“忍”(1)项羽与刘邦形成对比;(2)分别从军事和政治意义上具体论证“忍”。,研读课文第六节,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15、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以为:认为乃:竟然,却称:相称 符合志气:志向和气度所以:的原因司马迁原以为张良是一位高大奇伟的人,后来才知道他身材相貌竟然和妇人女子一般,觉得身材相貌与他的志向气度不相称,而这正是张良成为张良的原因。,研习第六段,析史迁之疑,驳太史公之见。写不能以貌取人。末段虽说是又出一意,但与“忍”字能相关,并不离题。,总结课文,文章通过对张良的评论,论述了“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以“忍”贯串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忍,寒山 拾得,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

16、菩萨的化身。他们之间的玄妙对谈,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的,试看下面这则记载在古尊宿语录中的问答:,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忍之忍之再忍之,忍到忍无可忍之时再忍一次,当能绝路逢生,转祸为福”(增广贤文),一“忍”成名:韩信胯下之辱张良圯上拾履 娄师德唾面自干,娄师德唾面自干 娄师德,字宗仁,唐代人,他官至同平章事,一生为将相30多年,稳而不倒。其诀窍是能忍受任何侮辱而不动声色。有一次,他弟弟被派去做代州刺史,临行时来向娄师德辞行。他便问弟弟:“你我受国家的恩宠太多

17、,显荣太过,很容易招惹别人的妒忌,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呢?”他的弟弟说:“往后即使有人唾口水在我面上,我也只把它揩干而已。”娄师德说:“这还不行。人家唾你的脸,就因为他对你生气了,如果你把唾沫揩去的话,他便更恨你了。所以,你不要去揩,而要让它自己干,并且要面带笑容承受,这才对呢!”,忍,1、要做人,先学忍。(劝忍百箴忍经元代许名奎、吴亮)2、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3、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4、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5、忍是积德门,善为传家宝。,不忍,1、士可杀,不可辱。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3、生当做人杰,死即为鬼雄。4、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18、,关于忍与不忍,毫无节制、无条件性的忍,要求子民忍受人世间一切苦难与不公,形成一种胆小怕事,忍气吞声,独善其身的国民劣根性特征。没有血性,决不犯上作乱,死也不抗争,“反抗也是死,何必反抗”?谁也不会因忍无可忍“去闯祸”,忍字头上一把刀,刀是根本用不着出鞘的,在“以强凌弱”的、“残忍”的恶势力与官府面前,成了任人宰割的可怜虫。自我保护能力的缺失,助长了恶势力的毫无顾忌与官府的肆无忌惮,如此,又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冷漠、懦弱的性格,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卑微、渺小意识。,“忍字头上一把刀”,超出忍的限度,刀即出鞘,有限度的忍是一种修养,无限度的忍是一种怯懦。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明忍是意志坚定的表现,而不是

19、丧失意志的懦弱表现。本来是具有崇高精神的修养状态,变成浑浑噩噩,逆来顺受,无可无不可;本是富有牺牲的精神状态,会变成充满心机的谋略。”,1995年月日下午点,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作好不容易到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当外国女老板走进车间的时候,中国工人们刚刚迷糊几分钟趴在工作台休息的工人被老板的辱骂声惊醒:“工人排队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这个人说:“我是不会给你下跪的!”1995年春天的珠海瑞进电子公司,韩国女老板以几个工人没按她的方式休息为由,喝令全厂工人下跪,120名工人一个个跪了下去,惟有一个叫孙天帅的工人坚决不跪,并质问老板:“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就开除!”孙天帅把胸卡往地上一扔:“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在市劳动监察大队投诉金老板践踏中国工人的尊严、侮辱中国工人的人格事件时,孙天帅说:“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死也不能下跪!因为我是一个有尊严,有人格和国格的中国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