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的形成》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8356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的形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气压带的形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气压带的形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气压带的形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气压带的形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压带的形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的形成》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大气运动是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在上一页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想想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西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A,B,B,C,C,D,D,想一想,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有何差异?,形成7个气

2、压带和6个风带,2.气压带总结,3.风带总结,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1.分布上两相间:气压带与风带分布相间;气压带中高压带与低压带分布相间,2.西风湿润信风干,上升(低压带)湿润 下沉(高压带)干,4、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就全球而言:1月南移,7月北移,课堂练习,1.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A.台风 B.大气环流C.热力环流 D.季风,(B),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七个气压带有四个低压带、三个高压带B.六个风带中有两个偏西风带,四个偏东风带C.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低气压带为中心对称分布D.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很稳定,(B),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上空,水

3、平气压梯度力分别指南北两极B、南北纬3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C、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D、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D,4.关于高纬环流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极地附近有上升气流 B.60纬度附近有下沉气流 C.近地面形成极地东风带 D.高空中形成极地东风带,(C),1、请在下图中的直线上画出箭头将环流完成;2、写出a,b,c所代表的风带;3、E,F,D所代表的气压带,A,B,C,C,D,D,B,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西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A,B,C,C,D,D,二、北半球冬季、夏季气压中心,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4、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较复杂。,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的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一起来完成页的活动。,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冰岛低压,冰岛低压,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夏季,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带状分布,块状分布,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原因: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1、

5、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2、季风环流,概念,成因:,季风: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课堂小结,2、季风环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布及特点,1、北半球气压中心,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总结,气压,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不会在几年或几十年内有大的变化。,1.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二)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

6、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度之间大陆内部或西岸):主要是受副高控制或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度至度大陆的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受单一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受气候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南北纬之间的大陆的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之间大陆的东岸);,()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之间大陆的东岸);,、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7、形成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之间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形成的气候,()极地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终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地势高、地形起伏大形成的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用“三步法”判断气候类型第一步:根据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的形状(或全年及一、四、七、十月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判断某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北半球各地112月平均气温的曲线呈“波峰”型(一般七、八月平均温最高),南半球各地气温曲线呈“波谷”型(一般七、八月平均温最低)。又因世界多数温带、热带及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降水形式为“夏雨型”(见“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一般特征”表)

8、,所以降水月份分配图的形状,在北半球一般为中间高、两侧低(即雨季集中在七月左右);在南半球一般为中间低、两侧高(即雨季集中在一月左右)。,第二步:根据气温数值判断某地属于哪个气候带。按地球气候带的划分,一般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为热带;一般最冷月平均气温0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温带海洋性气候可在0以上);一般最热月平均气温10为温带(包括亚寒带)和寒带的分界,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特点(年降水量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分配、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等),最后判断某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可运用“三步法”进行下列判断气候类型的练习:根据下表中甲、乙、丙三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判断它们各

9、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指出它们所在的半球(或纬度)位置。,判断:甲地因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5(即在15以上),全年平均气温为26(即在20以上),所以属热带;又因年降水量 为2959毫米(即2000毫米),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所以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乙地最热月在七月(平均气温18),所以位于北半球;最热月平均气温10,年平均气温为10(即20),应属温带;又因各季降水比较均匀,属年雨型,年降水量为763毫米(即处于5001000毫米之间),所以判断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最热月在一月(23),所以位于南半球;最冷月(七月)平均气温是13(处于015之间),所以属于亚热带;世界亚热带有两

10、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而丙地降水季节分配的特点是冬季(七月)多雨,夏季(一月)少雨,总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所以最后判断为地中海式气候。,(三)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例1: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自热带向温带依次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相同点:雨热同期不同点: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下,雨季较短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雨季较长,例:气候的形成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气候类型的分布,北美气候类型的分布,大陆西岸有两种情况(亚欧大陆为例),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冬暧夏凉,一年四季降水均匀,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受西风和副高的交替控制,成因,特点,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的东岸(亚欧大陆为例),冬季受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大陆的内部(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比较少.,两极地区以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教学反思:气压带和风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教材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去处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较差,因此就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有重点地解决具体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