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8402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疱疹性咽峡炎的管理和中医药治疗,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中医科 余晓琳 副主任医师,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袭1-7岁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一般病程1-2周,发病前有2-4天潜伏期。,疱疹性咽峡炎怎么传播的?,致病源:大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A6、8、10、22),还可由埃可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引起。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很强,流行很快。,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源:隐形感染者及患病人群。,发热 起病急,高热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

2、5日后下降。体温特别高时甚至会发生高热惊厥。患儿烦躁哭闹明显,有的患儿可有呕吐及腹泻。轻的仅有1-2天的轻中度发热。,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症状?,咽痛 咽峡充血特别明显,舌腭弓、软腭、硬腭及悬雍垂处有灰白色的小疱疹,直径1-2毫米,周围有红晕,2-3天破溃为溃疡,疱疹与溃疡常同时存在。病损数目多至5-10个,也可少至1-2个,多集中在咽颊部,偶尔可在扁桃体及舌部见到单个疱疹或溃疡,颊粘膜比较少见。,婴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 患儿咽颊疱疹溃疡后造成咽部疼痛,婴幼儿不会诉说,以拒食以减少吞咽,口水多也是减少吞咽所造成的。,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1-2周),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表兄弟”,共同点1肠道

3、病毒感染2夏秋季常见,儿童高发3症状上的相似性,疱疹位置不同手足口病的疱疹在口腔,手,足,臀部,严重程度不同手足口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尤其是3岁者)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一般护理,如果孩子在上学或者幼儿园,应该请假回家,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尤其是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最强。,注意卧床休息或睡眠,这对提高患儿免疫力、恢复体力非常重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凉一些的水比热水对咽喉的刺激更小。凉白开最好,也可让

4、孩子喝果汁、饮料,太酸太甜的不适合。,饮食方面要柔软、清淡、营养,可少食多餐。如果进食其他都比较费劲,也可只让孩子喝奶。不要吃太热、辛辣、味重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特殊护理,发烧了咽痛,无法进食脱水了,发烧了,怎么办?,物理疗法:多喝水,温水浴,退热贴,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退热起效快,但控制体温相对其他药物要短,平均控制时间为两个小时,它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少。,布洛芬,该药退热平稳且持久,退热持续时间可达8小时,对高热(39)退热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强,持续时间长,平均退热时间为4-6小时。,温馨提示,发热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热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对人体的损害。通常退热

5、是针对高热而言,也就是指体温超过38.5的体温。对于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小孩,当体温超过38度即应服用退热剂。使用退热剂后,小儿的体温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温降低后,小儿的精神状况也会有所好转,但这不意味着小儿的病情也在好转。一般来说,服用一次退热剂的疗效只能维持3-4小时。若病情还没得以控制,3-4小时后体温还会升高。若体温又回升到39度左右,可再次服用退热剂。中药可改善患儿内环境,抑制病毒增生复制,有效退热,缩短病程。,咽痛,无法进食怎么办?,多饮白开水,白开水对病变的咽喉部刺激最小,而且水不断冲刷咽峡部创面,减少细菌粘附增生。早晚、三餐后淡盐水漱口。口腔局部用药减轻疼痛。,口腔局部用药,家长

6、可以选择在口腔局部使用药物来预防继发感染或缓解疼痛!,脱水了,怎么办?,发热+进食少+部分孩子伴有呕吐、腹泻导致脱水。轻中度脱水表现:口唇干、烦渴、排尿减少、精神萎靡、哭时少泪或无泪。补足液体有利于病情恢复,大孩子可以口服补液,小小孩可以静脉输液。,中医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中医药治疗,总的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湿 在早期+祛风、透疹 在溃疡期+凉血,若大便秘结,+通便 在恢复期,+健脾助运、滋阴生津、敛疮生肌,风热犯肺(前驱期),发热,咽红,轻咳,有口气,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治法:疏散风热,托毒外出 银翘马勃散为主方,中成药可用双黄连颗粒。为使疱疹早透,可加升麻、

7、葛根;高热,加石膏、知母;腹胀、纳差,加鸡内金、双钩藤、蝉蜕。,湿热蕴结(发疹期),发热,上腭、腭舌弓、悬雍垂、扁桃体灰白色疱疹或溃疡,周围绕以红晕,咽痛明显,拒食,烦躁不安,低龄儿表现为口水多,小便短赤,大便稀溏或秘结,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数。有的患儿还伴有呕吐。治法:清热解毒利湿热重于湿者清热泻脾散或导赤散为主方,湿重于热,用甘露消毒丹为主方。卤地菊 金银花 蒲公英 佩兰 茯苓 白豆蔻 丹皮 赤芍,阴伤脾虚,余毒未清(恢复期),体温正常、咽痛减轻或不痛、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调脾助运,养阴生津可给予沙参麦冬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陈皮 厚朴 苍术 沙参 麦冬 砂仁 神曲 芦根 若溃疡久不愈合,可加白芍、白蔹 敛疮生肌。,总结,疱疹性咽峡炎以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点,传染性强,目前无疫苗。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抗菌治疗无效,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处理(退热、口腔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中药治疗为主。,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