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846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北京市人事局张祖德,一、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二、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职称制度改革的战略定位,我国的职称制度经过了近60年的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到目前,我国已有41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也已经发展到68万。,第一阶段沿袭阶段 专业人士职务任命制解放初期上世纪60年代初叶,第二阶段创建阶段 技术职称评定制 属于中国独创 1978年1983年,技术职称评定制度的五大特征评委会评审,政府人事部门授予不受岗位数量限制取得职称不担负职责,只标志学术、技术水平与工资待遇不挂钩终身制,第三阶段改革阶段 技

2、术职务聘任制 1986年1994年,存在三大特点:评价、使用、待遇三位一体。岗位职责、任职条件、工资待遇明确。存在三大弱点:专业范围窄、待遇挂钩紧、管理方式死。,第三阶段建立了29个职称系列,第四阶段调整阶段 职务聘任与职业资格制 双轨运行机制 1995今,调整阶段的四项措施:1、建立与职务聘任制并行的职业资格制度;2、对企业放开职称指标和结构比例限制;3、修正职称工作的基本内涵;4、建立人才评价体系。,第四阶段陆续出台了 54个职业资格系列,分为两类资格准入类(44个)水平评价类(10个),第一章小结职称改革经历四个阶段沿袭、创建、改革、调整;执行过三种体制任命(有“职”无“称”、评定(有“

3、称”无“职”)、聘任(有“职”有“称”);形成两条主线职务聘任制+职业资格制(职、称、资三位一体),一、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二、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职称制度改革的战略定位,(一)形势十大发展趋势:1、各项改革进入战略转折期和矛盾凸 显期;2、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成为长期任务;3、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长期的改革重点;4、收入差距短期内难以缩小;,(一)形势十大发展趋势:5、新生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6、社会矛盾“交叉感染”的危机程度增加;7、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长期主题;8、“三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9、促进主体人群心理和谐是长期、艰巨的 重点任务;10、教育和医疗的公平性、均衡性、可

4、及性问题仍然是重点。,(二)任务六大基本问题1、传统的职称系列划分已经过时;2、职业资格制度与职务聘任制度并行中的衔接问题(两个相同点与五个不同点);3、评审条件的量化和细化任务艰巨;4、评审方法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5、聘后管理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6、岗位设置与职称制度的平稳对接是一次严峻考验,第二章小节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各种矛盾凸显、维权意识增强、发展方式转变、强调分配公平、阶层向上流动、危机交叉感染、强调环境保护、突出保护“三农”、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服务均衡。任务科学划分系列、两种体系对接、评审条件量化、评审方式变革、加强聘后管理、岗位设置对接。重点是调整结构、提高素质、盘活存量、扩大

5、内涵、“进门”从紧、“上楼”从严。,一、职称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二、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职称制度改革的战略定位,国家人事部对职称制度改革的战略定位:核心: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导向:能力和业绩;基础:科学、分类、动态管理;手段:新的职称制度框架;新的职称评价标准;新的职称评价方法。,需要把握的六个重点:改革速度的把握导向要素的确定分类标准的确定评价体系的建立管理平台的建设国际交往的拓展,第一,改革的速度必然加快,但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二,职称工作的导向要素是能力和业绩,德、知、能、绩、廉为基本要素。学历、身份和资历退居次要地位。,第三,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基础为“分类”,但如何分

6、类尚没有权威的定义,这是职称制度改革操作层面的“软肋”。包括专业分类、领域分类、单位分类、人群分类、层级分类等等。职业、职位分类大典的制定成为艰巨的任务。,第四,职称工作的生命力将落在“评价”上,公正的评价机制和制度建设,将成为职称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职业资格证书制的核心都是对人才的评价。这种评价将包括聘后管理的内容,致力于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终身制。,第五,制度体系的特征或本质要求是科学、动态。科学的要求目前没有硬性标准,属于相对科学;但是动态的要求相当高,必须有相当精确的信息控制系统做支撑,以宏观上放开职称系列为前提。,第六,职称工作也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但是由于东西方

7、思维模式、人才观、价值观的差异,职称和职业资格的贯通是渐进的过程。当前职称工作国际化面临“交流、交融、交锋”三大考验,但最大障碍是自身素质问题,西方观念和制度的输入成分过大,而我国输出能力不足。,第三章小结改革全面提速;能力和业绩的评价要素提高了难度,也提高了职称的含金量;会出现先分类,后归类的局面;评价与考核并重,名誉与待遇并重;宏观管外延(专业划分、结构比例),微观管内涵(使用、考核);双向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汇 报 完 毕,谢 谢 大 家,两个相同点:评价对象基本相 同;专业领域基本重复,是对29个系列的发展和延伸。,五个不同点:一是评价效用不同,前者低,后者高;二是评价标准不同,前者为基础准入性标准,后者为提升发展性标准;三是取得方式不同,前者为多元化取得方式,后者为凡进必考;四是管理方式不同,前者是部门联合、考试取得、注册管理,后者是人事统筹、考评结合、自主管理;五是层次设置不同,前者注重从业和上岗的资格层面,后者注重职位和晋升的发展层面。,职业资格制度与职务聘任制度,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