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核与染色质(翟中和第四版).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08859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核与染色质(翟中和第四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细胞核与染色质(翟中和第四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细胞核与染色质(翟中和第四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细胞核与染色质(翟中和第四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细胞核与染色质(翟中和第四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核与染色质(翟中和第四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核与染色质(翟中和第四版).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1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细胞核概述,真核细胞中,除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和哺乳类成熟的红细胞外,都有细胞核。在原核细胞中,DNA集中,但无核膜包围,故称拟核(nucleiod)。,真核细胞大多具细胞核,原核细胞的拟核,分布:所有真核细胞(高等植物韧皮部成熟的筛管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数量: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细胞、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肌细胞(数百)、植物毡绒层细胞(24)。大小:占总体积的10%,高等动物一般5-10 um,高等植物5-20 um,低等植物1-4 um。形态:一般呈圆球状与卵圆形,随物种和细胞类型不同有很大变化。组成:核被膜、核纤层

2、、染色质、核仁及核体组成。功能:遗传 发育。,细胞核特征,肝细胞和心肌细胞可有双核,哺乳类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植物成熟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破骨细胞可有6-50个细胞核,本章主要内容,*核被膜*染色质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染色体*核仁与核体核基质,第一节 核被膜,http:/faculty.samford.edu/djohnso2/44962/405/nucleus.html,三部分构成,核被膜结构,双层核膜,核纤层,核孔复合体,一、核膜,第一节 核被膜,电镜图,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平行但不连续的单位膜构成。外核膜胞质面附有核糖体,与糙面内质网相联。核周隙与内质网腔相通,外核膜是内质网的一部分。核被膜内

3、层光滑,内表面紧贴一层致密的核纤层;可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核周间隙宽20-40nm,腔内电子密度低,一般不含固定的结构,与内质网腔相通。双层核膜在某些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环状开口,称为核孔。在核孔上镶嵌着一种复杂的结构叫做核孔复合体。,(一)核膜结构,(二)核膜的崩解与组装,间期存在,分裂期解体,核膜的动态特点:在真核细胞中,核膜伴随着细胞周期进行有规律的解体与重建。分裂期:双层核膜崩解成单层泡膜,核孔复合体解体,核纤层去装配;分裂末期:核被膜开始围绕染色体重新形成。,二、核孔复合体,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NPC),一般哺乳动物细胞平均有3000个核

4、孔。细胞核活动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反之较少。,核被膜上由内外两层膜局部融合形成的许多核孔,核孔是由一组蛋白质(至少50种不同的蛋白质)以一定方式排布形成的复杂结构,可沟通核质和胞质。,在电镜下观察,核孔是呈圆形或八角形,现在一般认为其结构如fish-trap(鱼笼)。,(一)结构模型“fish-trap”(鱼笼),胞质面,核质面,(一)结构模型“fish-trap”(鱼笼),胞质环(cytoplasmic ring)核质环(nuclear ring)辐(spoke):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中央栓(central plug),中央颗粒(central granule),(二)组

5、成成分,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1,490-501(July 2010)|doi:10.1038/nrm2928,核孔蛋白(nucleoporin,Nup),核孔蛋白(nucleoporin,Nup),Gp210:结构性跨膜蛋白介导NPC与核被膜连接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核孔中起重要作用在核质交换中起作用p62:功能性Nup疏水性N 端区:具有FXFG重复序列C 端区:具有疏水性的7肽重复序列,http:/npd.hgu.mrc.ac.uk/user/?page=nuc_pore,从功能上讲,可看作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一个双功能、双

6、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图P232:通过核孔复合体物质运输的功能示意图),(三)功能,主动运输 通过转运受体把大分子 运入和运出核孔从胞质运入核的转运受 体为importins,从核运 入胞质的转运受体为 exportins。,被动运输 简单扩散 运输离子、小分子及 直径在10nm 以下的 物质。,1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10nm,直径9-10nm,NPC作为被动扩散的亲水通道,其有效直径为910nm,有的可达12.5nm,即离子、小分子以及直径在10nm以下的物质

7、原则上可以自由通过。扩散速度与分子大小成反比。,1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这种有效直径相当于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在4010360103以下的蛋白质分子自由穿过核孔。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符合此条件的蛋白质都可随意出入细胞核。有许多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如组蛋白H1,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核的。(其相对分子质量虽只有2.1103,它本身带有具信号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有的小分子量蛋白质本身虽然没有信号序列,但可以与其它有信号序列的成份结合,一起被主动运输到核内。,2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A 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主动运输的功能直径(约1020nm)比被动运输大,核孔复合体的有效直径的大小是可被调节的;B 是一个

8、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复合体,需要消耗ATP能量,表现出饱和动力学特征;C 有核输出与核输入双向性。,1)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karyophilic protein),亲核蛋白: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大多数的亲核蛋白往往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一次性地被转运到核内,并一直停留在核内行使功能活动,典型的如组蛋白、核纤层蛋白等;有一些亲核蛋白需穿梭于核质之间进行功能活动,如importins。,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NLS),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

9、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受体为importin。NLS序列可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并且在指导亲核蛋白完成核输入后并不被切除。,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Normal pyruvate kinase:in cytosol,Chimeric pyruvate kinase containing SV40 NLS:in nucleus,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s,亲核蛋白的入核转运过程,亲核蛋白除了本身具有NLS外,其入核转运还需要一些胞质蛋白因子的帮助。目前比较确定的因子有:importin、importin:核定位信

10、号受体。Ran:一类G蛋白,调节货物复合体的解体或形成。,带有核定位信号(NSL)片段的蛋白质与受体importin/结合;复合体与胞质内的纤丝结合;复合体被送入核内;4.与Ran-GTP相互作用,复合体解散;5.importin被Ran-GTP送回胞质,Ran-GTP 水解成Ran-GDP,Ran-GDP返回核内,importin回到胞质。,蛋白质从细胞质经核孔向细胞核的运输,2)RNA及核糖体亚基的出核转运,真核细胞中RNA一般要经过转录后加工、修饰成为成熟的RNA分子后才能被转运出核。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NES):引导RNP输出细胞核,对蛋白的出核转运

11、起决定作用的氨基酸序列,受体为exportin。,由RNA聚合酶I转录的rRNA分子。,由RNA聚合酶转录的5s rRNA与 tRNA,由RNA聚合酶转录的核内异质RNA(hn RNA),为核膜内表面由核纤层蛋白构成的一层连续致密的网状结构。,三、核纤层,功能:对核被膜起支撑作用,为染色体提供支架;调节基因表达;调节DNA 修复;与细胞周期有关。,组成:3 种核纤层蛋白:lamin A、B、C核纤层蛋白本身形成纤维状网络结构,动态特点:在分裂期,核纤层解体,以蛋白单体形式存在于胞质中。,三、核纤层,第二节 染色质,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 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

12、一、染色质DNA,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可以互相转变的形态结构,(一)基因组大小比较,Figure 1-37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Fifth Edition(Garland Science 2008),(一)基因组大小比较,(二)基因组DNA类型,A型是另一种右手双螺旋DNA,与B型的差别在于DNA的大小沟有所不同,A型的更紧密。Z(zig-zag)型是左手螺旋DNA,在结构上与B型很不同。发生在高盐浓度下的CGCGCG短链中,生物功能不详。体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可塑性。,DNA 3 种构型,三种DNA构型中,大沟的特征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起

13、关键作用,调控蛋白都是通过其分子上氨基酸侧链与沟中碱基对两侧潜在的氢原子供体(=NH)或受体(O和N)形成氢键而识别DNA遗传信息的。另外,Z型DNA同细胞癌变有一定的关系。,DNA 3 种构型,二、染色质蛋白,组蛋白(histone)与DNA 结合没有序列特异性非组蛋白(nonhistone)与特定 DNA 序列或组蛋白相结合,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 6,332-341(June 2010),(一)组蛋白,属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电荷的Arg 和Lys 等碱性氨基酸,可以和酸性DNA 紧密结合,一般不要求特殊核苷酸序列核小体组蛋白 H2A、H2B、H3 和H4没有种

14、属及组织特异性,进化上十分保守H1 组蛋白有一定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二)非组蛋白,序列特异性 DNA结合蛋白 特性多样性识别DNA具有特异性具有功能多样性,锌指模式,亮氨酸拉链模式,螺旋-转角-螺旋模式,凝胶延滞实验(gel retardation assay),http:/bioweb.wku.edu/courses/biol350/Transcriptome17/Review.html,三、核小体,(一)核小体的发现,透射电镜显示串珠状11 nm 的核小体结构,Figure 4-22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Garland Science 2008),

15、串珠结构,螺线管30nm,(一)核小体的发现,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一)核小体的发现,X 射线晶体衍射揭示核小体三维结构,(一)核小体的发现,SV40 微小染色体(minichromosome)分析,Virology,2009,384(2):352-359,http:/,(二)核小体的结构,包括200 bp 左右的DNA 超螺 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以及一个分子的组蛋白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颗粒,由4 个异二聚体组成,包括两 个H2A H2B 和两个H3 H4,(二)核小体的结构,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

16、bp 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linker DNA)相连,典型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不等。,(二)核小体的结构,组蛋白与DNA 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结构性的,基本不依赖于核苷酸的特异序列核小体沿DNA 的定位受不同因素的影响,Figure 4-27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Garland Science 2008),四、染色质组装,人体细胞46条染色体含DNA约6109 bp,总长如何计算?,http:/www.chromatintoronto.ca/projects.html,

17、(一)染色质组装的前期过程,裸露DNA 组装直径30 nm 螺线管H3 H4 两个异二聚体结合两个H2A H2B 异二聚体加入组蛋白的去乙酰化,H1组蛋白结合伴随着核小体的折叠6 个核小体组成一个螺旋进一步的折叠事件,(二)染色质组装的多级螺旋模型,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 12,6(2005),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经过四级 包装:,(二)染色质组装的多级螺旋模型,五、染色质类型,常染色质(euchromatin)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

18、in)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一)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异染色质是指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指的是各种类型的细胞,除复制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DNA包装比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基本没有较大变化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是指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因转录活性,变为异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特征:,在中期染色体上多定位于着

19、丝粒区、端粒、次缢痕及染色体臂的某些节段;由相对简单、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如卫星DNA;具有显著的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码蛋白质;在复制行为上与常染色质相比表现为晚复制早聚缩;占有较大部分核DNA,在功能上参与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导致染色质区间性,作为核DNA的转座元件,引起遗传变异。,(一)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中了解最多的是雌性哺乳类动物的X染色体。两个X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常表现为异染色质,称巴氏小体(Barr body)。人的胚胎发育到16天以后,出现巴氏小体。,Barr body,(一)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二)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间的转变,异染色质或常染色质之间随着

20、发育时期或细胞周期的变化可能相互转化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之间的转变 常常需要组蛋白与DNA 修饰,(三)活性染色质与非活性染色质,活性染色质(active chromatin)具有转录活性具有疏松的染色质结构非活性染色质(inactive chromatin)没有转录活性,1活性染色质对DNase 超敏感,2活性染色质的蛋白组成与修饰变化,活性染色质很少有组蛋白H1 与其结合与非活性染色质相比,活性染色质上组蛋白乙酰化程度高与非活性染色质相比,活性染色质核小体组蛋白H2B很少被磷酸化核小体组蛋白H2A 在活性染色质中很少有变异形式存在组蛋白H3 变种H3.3 只在活跃转录的染色质中出现HMG14

21、 和HMG17 只存在于活性染色质中,与DNA 结合,2活性染色质的蛋白组成与修饰变化,活性染色质标志:H3 N 端第4 个赖氨酸的甲基化,第9 和14 个赖氨酸的乙酰化以及第10 个丝氨酸 的磷酸化;非活性染色质标志:H3 N 端第9 个赖氨酸甲基化而不是乙酰化,核被膜生物学意义:一方面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另一方面介导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核孔复合体:1.胞质环;2.核质环;3.辐;4.中央栓。NPC的功能:核质交换的双向、双功能、选择性亲水性通道。核小体结构要点 染色质组装模型:多级螺旋模型、骨架-放射环模型,小结,本章主要内容,*核被膜*染色质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染色

22、体*核仁与核体核基质,第三节 染色质的复制与表达,http:/www.scottishchromatin.co.uk/SCG7%20Glasgow%20June%202010/Image1.gif,四、染色质与表观遗传 P251,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异因素基因突变(错义突变)基因缺失/倍增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变异,问题:基因表达的变化(或性状的变化)一定是DNA序列变异的结果吗?,x,x,马骡,驴骡,骡子更象谁?,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虽然具有相同的DNA序列,却存在表型的差异和疾病易感性的差异。,可以在不影响DNA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组的修饰这种改变不仅可以影响个体的发育,而且还可以遗传下去。,(一)

23、表观遗传与遗传,遗传学变化通过DNA 序列突变实现的,通过生殖细胞得以遗传表观遗传变化通过组蛋白和DNA 不同修饰实现,只在体细胞中出现。,Cell Research(2006)16:742749,概念:指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功能发生改变,并产生可遗传表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二)表观遗传的工作模型,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基因组中非编码RNA微小RNA(miRNA)反义RNA内含子、核糖开关等,表观遗传学机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RNA调控其他表观遗传机制遗传印记

24、X染色体失活,(三)表观遗传的问题,表观遗传密码子是什么?表观遗传是如何传代的?表观遗传记忆本质是什么?生殖细胞中有没有表观遗传印记来保持它的全能性?非编码RNA 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是什么?表观遗传如何控制干细胞的全能或多能性?,第四节 染色体,http:/,一、染色体形态结构,由两条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chromatid)构成,彼此以着丝粒(centromere)相连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分为4 种类型,一、染色体形态结构着丝粒与动粒,着丝粒指中期染色单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特殊部位;动粒指主缢痕处两个染色单体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它与纺锤丝微管相接触。,荧光原位杂交显示着丝粒卫

25、星DNA,一、染色体形态结构着丝粒与动粒,一、染色体形态结构,次缢痕核仁组织区随体端粒,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除主缢痕外,染色体上第二个呈浅缢缩的部分称次缢痕,次缢痕的位置相对稳定,数目、位置和大小是鉴定染色体个别性的一个显著特征。核仁组织区(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s,NORs)核糖体RNA基因(5SrRNA基因除外)所在的区域。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区,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s。,一、染色体形态结构,随体(satellite)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端粒(telomere)

26、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作用是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个体性。端粒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哺乳类的序列为TTAGGG,500-3000次重复。端粒起细胞分裂计时器作用。,一、染色体形态结构,Chromosome centromere and telomere shown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一、染色体形态结构,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9,for the discovery of 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

27、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向我们展示,解决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携带基因信息的DNA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9,二、染色体的功能元件,DNA 复制起点着丝粒端粒,自主复制序列,DNA复制的起点,具有一个11-14 bp,富含AT的共有序列,着

28、丝粒序列,端粒序列,具有两个彼此相邻的核心区,一个是80-90 bp的AT区,另一个是11 bp的保守区,参与形成着丝粒,使细胞分裂中染色体能够准确地分离,大量串联的重复序列组成,如卫星DNA,长5-10 bp的重复单位串联而成,由端粒酶(telomerase)合成后添加到染色体末端,功能元件,二、染色体的功能元件,端粒酶,三、染色体带型,核型(karyotype)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核型模式图(idiogram)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象染色体显带技术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用染料对染

29、色体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band)的方法一类是产生的染色带分布在整过染色体长度上如:G、Q和R 带,一类是局部性显带,它只能使少数特定区域显带,如C、T和N 带,核型(Karyotype):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核型是物种特异的。,低渗处理:中期细胞的染色体分散良好,秋水仙素的应用:富集中期细胞分裂相,植物凝集素:刺激血淋巴细胞转化、分裂,三、染色体带型,核型分析:是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 形态分析的过程;主要依据:染色体形态和着丝粒位置的差别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病的机制,研究物种亲缘关系、进化,研究

30、人细胞癌变机理等都有重要意义。,三、染色体带型,果蝇唾涎细胞中全套多线染色体,四、特殊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存在于双翅目昆虫的幼虫组织细胞内,体积巨大,染色体比其它体细胞染色体长100-200倍,体积大1000-2000倍,多线性,每条染色体由500-4000条解旋的染色体合并在一起形成,体细胞联会,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并合并成一个染色体,横带纹,染色后呈现出明暗相间的带纹,膨突和环,在幼虫发育的某个阶段,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带区疏松膨大,形成膨突(puff),或巴氏环(Balbiani ring)。用H3-TdR处理细胞,发现膨突被标记,说明膨突是基因活跃转录的形态学标志。,多线染色体是由于核内有丝

31、分裂的结果,即染色体多次复制而不分离的结果,四、特殊染色体多线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两栖类卵母细胞中),光镜,免疫组化,四、特殊染色体灯刷染色体,发现于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双线期,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即由两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在交叉处结合,每条同源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形态与卵子发生过程中营养物储备密切相关。,灯刷染色体中大部分DNA以染色粒形式存在,没有转录活性。侧环是RNA活跃转录的区域,侧环的粗细与转录状态有关。合成的RNA 主要为前体mRNA。,四、特殊染色体灯刷染色体,第五节 核仁与核体,Nucleoli(

32、nucleolus 的复数)HeLa cell,GFP-ribosomal protein,见于细胞核内的圆球状结构,大小、形状、数目随物种、细胞类型和代谢状态而变,在蛋白质合成旺盛和分裂增殖较快的细胞中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反之核仁很小或缺失。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核仁在分裂前期消失,分裂末期又重新出现。主要功能是转录rRNA和组装核糖体亚单位。,第五节 核仁与核体,一、核仁的结构,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一、核仁的结构,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s,FC):是被致密纤维包围的一个或几个低电子密度的圆形结构,主要成分为RNA聚合酶和rDNA,这些rDNA是裸露的分

33、子致密纤维组分(dense fibrillar component,DFC):呈环形或半月形包围FC,由致密的纤维构成,是新合成的rRNA和特异性结合蛋白,转录主要发生在FC与DFC的交界处颗粒组分(granular component,GC):由直径15-20 nm的颗粒构成,是不同加工阶段的RNP,主要功能是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包括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的亚单位的装配。涉及mRNA的输出和降解,二、核仁的功能,细胞周期中核仁是高度动态的结构,有丝分裂前期末核仁解体,末期核仁开始重建。,三、核仁的动态周期变化,核仁周期(nucleolar cycle)核仁结构完整性(structure

34、integrity)前核仁体(prenucleolar body,PNB)核仁外体(extra nucleolar body),四、核体,亚核结构没有膜包被高度动态变化包括:Cajal 体(Cajal body)GEMS(Gemini of coiled body)染色质间颗粒(interchromatin granule clusters,speckles)可能是蛋白质和 RNA 组分(或许也有DNA)相互作用的结果,http:/dellairelab.medicine.dal.ca/research.html,第六节 核基质,核基质(nuclear matrix)核骨架(nuclear s

35、keleton)真核细胞核内的结构体系与核纤层、中间丝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体系,是贯穿于核与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系统主要成分由非组蛋白的纤维蛋白构成的,含有多种蛋白质成分。存在少量RNA 与DNA 复制、基因表达及染色体组装与构建密切相关,核被膜生物学意义:一方面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选择性屏障;另一方面介导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核孔复合体:1.胞质环;2.核质环;3.辐;4.中央栓。NPC的功能:核质交换的双向、双功能、选择性亲水性通道。核小体结构要点 染色质组装模型:多级螺旋模型,本章小结,本章小结,着丝粒的结构:1、动粒结构域;2、中央结构域;3、配对结构域染色体DNA的功能元件:

36、1.DNA复制起点自主复制DNA序列;2.着丝粒着丝粒DNA序列;3.端粒端粒DNA序列。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灯刷染色体。核仁超微结构:1、纤维中心;2、致密纤维组分;3、颗粒组分核仁的功能: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mRNA的输出和降解,本章主要词汇,Nuclear envelope 核被膜Nuclear pore complex 核孔复合体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 核定位序列Chromatin 染色质;Chromosome 染色体Nucleosome 核小体;Telomere 端粒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 核仁组织区;Karyotype 核型,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