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MRI技术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模态MRI技术介绍.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模态MR术介绍多模态MRI技术是在常规MRI的基础上,对多种功能MRI技术 的一种柔性组合1。目前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多模态MRI主要有常规 MRI、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fMRI)、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灌注加权成像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等,多模态 MRI 技术结合神经 导航已经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2012年1月-20
2、14 年11月我们利用多模态MR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及术中超声对20例大 脑枕叶视觉功能区胶质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 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一2014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 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大脑枕叶视觉功能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患者均知情 同意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批文号201212)。其中男9例, 女11例年龄2772岁,平均49.9岁。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9例, 癫痫5例,头晕3例,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3例。复发胶质瘤3 例。均采用多模态MR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
3、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病例纳 入标准:(1)肿瘤位于大脑枕叶视觉功能区,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 痛(2)能配合完成所需要的多模态影像检查,图像质量具有分析价值;(3) 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不能配合多模态影像检查 者;(2)图像有运动伪影和其他因素造成质量降低而影响分析者。1.2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扫描设备为荷兰Philips公司Achieva 3.0T超导型MR扫描仪, 16通道标准头线圈进行头部扫描,扫描前佩戴标准3M除噪耳机。1.2.1常规导航扫描序列采用 FSE 序列。T1WI 轴位面:TR=250 ms , TE=3 ms;T2WI 横 断面:TR=3 200 ms , T
4、E =80 ms。层厚均为5 mm,层距1 mm;采 样矩阵250x250,激励次数为2。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剂量为0.1 mmol/kg体质量, 从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0.3 mL/s,获得T1WI导航轴位增强图像, 低级别胶质瘤可直接选择T2WI轴位像进行扫描。1.2.2 视觉 BOLD-fMRI 检查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 , EPI)序列采集,参数: TR=3 000 ms, TE=50 ms, Flip 角为 90,FOV 230 mmx230 mm, 采样矩阵96x96,重建矩阵128x128,层厚5 mm ,层距0.5 mm , 激励
5、次数为1。3D-T1 采用T1FFE,参数:TR=25 ms,TE= 6.2 ms, Flip角为90,FOV 230 mmx230 mm,采样矩阵96x96,重建矩阵 128x128,层厚0.8 mm,层距0 mm,激励次数为1。1.2.3视觉刺激模式采用组块刺激模式,患者采用睁眼闭眼闪光刺激,任务由3个激 活期和3个静息期组成,每期持续30 s(图1)。在刺激状态,用于视觉 刺激的屏幕上显示闪烁的棋盘格图像,闪烁频率约为8 Hz。患者接受 刺激时尽量不要闭眼。MMin图1视觉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检查1A视觉刺激组块模式图1B 在刺激状态时屏幕显示由颜色相反、交替显示的2幅互补图像a和b
6、组成的闪烁棋盘格图像1.2.4DTI 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弥散成像脉冲序列,b值取1 000 s/mm2,弥 散敏感梯度方向数16个。扫描参数:TR=11 500 ms , TE=55ms , FOV 230 mmx230 mm,采样矩阵128x128,重建矩阵 256x256, 扫描层数64层,层厚2 mm ,层距0 mm,激励次数为1。采用前后 连合线定位线总计获取64层图像,覆盖整个大脑半球和脑干;采集时间 6 min 51 s。1.2.5PW I 检查主要针对复发胶质瘤患者。在常规增强序列扫描前扫描,选择脂 肪抑制梯度回波-平面回波(SE-EPI)技术,参数为TR=1 400 ms
7、, TE=41 ms,矩阵 128x128,翻转角度 30, FOV 为 230 mmx230 mm,层厚5 mm,激励次数1次;根据常规T2WI上病变范围采用多 层采集方式,选择13个层面覆盖整个肿瘤组织,每层面采集50幅图 像,成像时间为78 s,共采集650幅灌注原始图像。扫描前自动匀场, 使用MR机配套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剂量为0.1 mmol/kg体质量,注射速率56 mL/s,套管针经肘静脉注射,随后 以相同速率注射20 mL生理盐水冲刷。注射对比剂同步启动PWI扫 描。1.3图像处理与手术计划制定术前将多模态fMR参数序列(PWI、DTI及BOLD-fMR)影像学
8、资 料传输至Brainlab工作站,利用导航系统的iPlan手术计划系统(iPlan Cranial 3.0版本)将图像进行融合。以T1WI像为参考影像,DTI图像 及BOLD-fMRI图像为工作影像,采用自动融合模式进行。利用多模态 MRI技术(常规MRI、BOLD-fMRI、DTI和PWI )对大脑枕叶胶质瘤的 恶性度、浸润边界、血流灌注、病灶与视皮层及视辐射的毗邻关系(推 挤、浸润或破坏)进行全面评估,进行脑结构影像与脑功能影像结合定 位,设计手术方案。1.4术中导航及实时超声在Brain-Lab导航系统(德国博医来公司,该系统配备超声扇形凸 阵探头-型号IGSoniclovs,探头直径
9、25 mmx15 mm,发射频率为5 7.5 MHz)引导下,设计合适的手术入路、界定病灶切除范围。术中实 时应用超声检查,协助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并对病变周围的视皮层及 视辐射进行”预警”。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当多模态MRI及术中导航 提示肿瘤浸润或破坏同侧视辐射时,为减少神经功能的损害而不强求 肿瘤全切除。1.5术后处理及随访方法术后2周开始放疗,放疗结束后至少完成6个疗程的化疗,化疗 药物为替莫唑胺。术后3d和1、3、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复查MR, 并进行视力、视野等神经功能评估。以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的容积定量分析为标准,评估胶质瘤切 除程度:全切除,100%病灶切除;次全切除,90%病
10、灶切除100%; 部分切除,病灶切除90%2。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观察数据。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 切概率法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多模态MRI采集与处理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多模态MRI采集与处理,图像清晰,实现 了脑结构影像与脑功能影像结合定位(图2)。受肿瘤影响,视皮层可见 移位和分散;视辐射单纯受推挤共12例、受浸润和/或破坏共8例,见 图3、图4。3例复发胶质瘤通过PWI检查与放射性坏死鉴别,确定肿 瘤的实体区和高灌注区。位2A左枕占位灶,术后病理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2B三维 重建显示肿瘤(红色)、血氧水平依
11、赖功能MRI显示视觉皮层(黄色)以及 弥散张量成像显示视辐射(绿色)2C三维剖面图显示肿瘤(红色)、视觉皮 层锥体束(黄色)以及视辐射(绿色色)的空间位置关系图3多模态影像显示枕叶病灶对视辐射的影响3A在轴位FA图上 右侧的视辐射由于受到肿瘤的侵犯,失去了各向异性3B三维重建纤维 束图,见右侧视辐射走形中断3C弥散张量成像显示右侧视辐射(绿色) 由于肿瘤(红色)的占位效应而走行中断图4灌注加权成像多模态影像显示枕叶病灶对视辐射的影响4A常 规T1WI见左侧侧脑室枕角内侧病灶明显强化4B灌注加权成像显示左 侧侧脑室枕角内侧高灌注,肿瘤内最高局部脑血容量比值2.04 4C灌 注曲线图示红色曲线为可
12、能胶质瘤复发区,提示下降支降幅明显,上 升支较短图5多模态MRI影像与神经导航及术中超声融合,术中实时纠正 导航脑移位(黄线勾画范围为肿瘤部分)5入多模态MRI影像与神经导航 融合5B术中实时超声肿瘤组织显示为高信号图6手术前后视野改善情况(红色为视野缺损区域)6A术前6B术后2.2多模态MRI神经导航指导手术进程通过多模态MRI引导下的神经导航系统,结合术中超声(图5),实 时指导肿瘤切除。本组患者脑胶质瘤切除范围与视皮层及视辐射的控 制在安全距离(0.51 cm)以上,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 失症状或体征。2.3手术切除情况及术后病理根据术后复查MRI显示,影像学全切除17例(8
13、5.0% , 17/20);大 部分切除3例(15.0% , 3/20),其中1例WHO此2例WHO IV级, 因肿瘤浸润同侧视辐射而未强求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胶质瘤WHO H级4例,山级7例,V级9例。2.4术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视力视野情况随访130个月,3例术后复发,均为肿瘤大部分切除病例,其 中2例为WHO V级,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5个月复发;1例为WHO B级,术后13个月复发。术后1个月随访视力视野较术前改善12例 (60% , 12/20)(图6),视力视野同术前无明显变化8例(40% , 8/20)。 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视野缺损加重,给予积极治疗1个月后视力恢 复术前水平。
14、视辐射受单纯推挤组术后视力视野改善达10/12,浸润和/或破坏 组术后视力视野改善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在脑胶质瘤的治疗手段当中,由于手术治疗仍占主要地位,手术 切除程度对于胶质瘤的预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胶质瘤因其 侵袭性的生长特性极易侵犯视觉皮层和神经纤维束,因此最大限度地 切除病变,最小限度地损伤神经功能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所追求的目 标3。枕叶神经功能的保护,除了保护视皮层外,还要保护视辐射的 完整性。常规的手术是利用普通MR和解剖学特点判断功能区,因此, 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导致肿瘤的全切除率低、易复发、致残率高。本研究中采用的多模态MR成像技术,正
15、是通过融合常规MRI、fMRI、 DWI和PWI,实现脑结构影像与脑功能影像结合,达到了肿瘤可视化, 直观地反映了枕叶视皮层、视辐射的走向、病变的位置以及三者间的 空间位置关系,据此可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4。BOLD-fMRI成像技术是通过MR信号反映功能活动区局部血氧饱 和及血流量变化情况,间接反映神经元活动,从而达到功能监测的目 的。因此,BOLD-fMRI可以对皮层功能区显像,明确肿瘤与皮层功能 区的解剖关系,以及皮层功能区自身状况。其优点是其既可以用无创 的方式描绘大脑的功能,又可以描绘出大脑的解剖结构。本组病例中 所有患者的视皮层都被很好的激活,但由于枕叶胶质瘤及其水肿的影 响,视皮
16、层出现了移位、不连续以及两侧激活区不对称的现象,仅评 肉眼或普通MR是很难辨别的。BOLD-fMRI能够在术前可视化的显示枕叶病变与视皮层的位置关系,为优化 手术方案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依据5。DTI技术是利用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存在的各向异性来探测组织 微观结构,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上无创研究神经纤维束的位置、走 向、排列顺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直观地显示脑白质内纤维 束在3。空间的结构,提前获得重要传导系统的位置及走行,有助于了 解脑肿瘤内部及周围组织结构6。DT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系统,可立 体显示肿瘤与周围神经纤维的关系,便于策划手术预案及降低手术并 发症Jia等7认为,DTI技术可完
17、全重建锥体束的走形,能术前预测 肿瘤切除的程度,并能提高术后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王丽君 等8认为,MR DTI可帮助重建锥体束的3D结构,有助于直观了解脑 胶质瘤对锥体束的侵袭程度从而保证最小限度的损伤。脑肿瘤对白质 纤维束,包括视辐射的影响有下列3种情况:(1)移位。患侧纤维束由 于肿瘤的占位效应,其位置和对侧相比其只有移位,而其仍保持完整 性(2)浸润。由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关系,白质纤维束被浸润,可见 其有部分被破坏而中断。(3)破坏。纤维束被破坏的可见其连续性中断9。本组病例中12例患者视辐射受到胶质瘤及其水肿的影响而出现不 同程度的移位,术后视辐射完整保留,其中10例患者
18、视力视野障碍明 显改善。8例患者视辐射受到浸润和(或)破坏,为保留视辐射结构完整, 其中3例只能做到肿瘤大部分切除,有2例患者术后视力视野障碍明 显改善。PWI是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的一种功 能性成像方法,可直接反映血管的增殖程度,根据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的变化可以量化地反映肿瘤内部微血管密度及血 管分布情况,有助于术前判断病变恶性程度、界定病变范围以及评价 手术效果及预后10,有助于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目前 PWI用于鉴别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的主要参数为CBV,因典型放射 性坏死缺乏新生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血管壁纤
19、维素性坏死和玻 璃样变、血管源性水肿、血管管腔狭窄等改变,故CBV值下降;而复发 的肿瘤由于有大量新生血管,血供增加,所以CBV值升高11。本组 病例中PWI检查主要针对3例复发胶质瘤患者,与放射性坏死鉴别, 确定肿瘤的实体区和高灌注区,为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提供影像学依据。BOLD-fMRI、DTI和PWI具有互补性,多模态MRI技术将三者 融合,提供了常规成像所不能提供的脑肿瘤解剖结构及功能信息。术 前利用多模态MRI技术对枕叶病灶的恶性度、浸润边界、血流灌注、 病灶与视皮层及视辐射的毗邻关系进行全面评估,进行”脑结构影像与 脑功能影像结合定位;再将多模态MRI融合神经导航系统,实现影像 学与
20、神经导航计划系统融合。术中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设计合适的手 术入路、界定病灶切除范围,并对其周围的视皮层及视辐射进行预警 ,选择合适的脑沟入路,有效避免损伤功能区及锥体束12,实现最 大限度地切除病灶、最小限度地损害神经功能。Berntsen等13认为, 术前BOLD-fMRI和DTI检查可以提供术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本组病 例中3例胶质瘤(1例WHO B级,2例WHO IV级)因肿瘤浸润同侧视 辐射而未强求全切除,其余病变均获得全切除。术后随访130个月, 8例患者视力视野较术前有所改善,12例患者视力视野同术前无明显 变化,其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视野缺损加重,给予积极治疗1个月后 视力恢复术前
21、水平。术中神经导航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发生脑移位从而影响其精确性。本组加用术中超声纠正脑移位,术中将超声图像与MRI融合,实时超 声图像可不断纠正MR导航的图像移位,从而达到导航定位的精准, 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使用方便快捷。准确判断颅内胶质瘤边界和肿瘤 的残余才能提高切除率,利用术中超声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术 中评估颅内胶质瘤完全切除标准,应以术毕原来导航勾画的范围超声 显示未见明显病灶原始回声影为准,即病灶切除前显示的异常回声(包 括高回声或混杂回声),而切除完后超声显示低回声残腔影信号14。 术中注意减少脑脊液丢失等导致脑移位的操作至关重要。在导航指引 下选择合适脑沟切开,并注意减少脑脊液
22、丢失;其次从远离锥体束及功 能区皮层先切除肿瘤,当导航指引接近远离锥体束及功能区皮层时减 少电凝使用等可最大程度保障其解剖结构的完整。枕叶功能区病变容易侵犯视觉皮层和视辐射,从而造成患者的视 觉障碍。有研究表明,术后出现功能缺失与肿瘤边界到功能区的距离 有关。Krishnan等15认为,肿瘤与功能区距离5 mm,手术后将有 神经功能缺损的高风险,距离10 mm内将借助皮层电剌激监测,距 离10 mm将可以安全的全切除肿瘤。因此,本组病例中病灶切除范围与视皮层及视辐射的安全距离控制在0.51 cm以上,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另外,本 组病例中视辐射受单纯推挤组术后视力视野改善达10
23、/12,浸润和/或 破坏组术后视力视野改善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锥体束受 浸润或破坏容易导致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提示术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并注意术中操作。通过本组病例的研究,笔者对枕叶视觉功能区手术中应用多模态 MRI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总结以下几点:(1)多模态MRI技术与神经导 航融合能够进行”脑结构影像与脑功能影像结合定位,术中实现视皮 层、视辐射与枕叶病变的空间关系可视化,优化手术方案,选择最理 想的手术入路,寻找合理的脑自然间隙,准确定位和切除病灶,实时 指导手术的进行。在体现微创个性化的同时,提高了病变的全切率而 最大限度保护了神经功能,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改善了病人的术后生
24、 活质量。(2)对于年龄较大或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其理解不了执行的 任务并不能很好的配合,往往导致数据采集的失败。因此多模态MR 技术的开展需要严格选择合适的临床病例。(3)BOLD-fMRI反映的是 被激活脑区域的微血管动力学变化,而不是神经元的直接激活。因此 患者的配合程度,刺激模式及后处理方法的不同等都会影响fMRI的准 确性。(4)视辐射投射路径较为特殊,其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交错混杂, 个体差异较大,目前还没有可靠方法能够精确地验证其可靠性。(5)神 经导航存在术中移位的问题。纠正术中脑移位的最好方法是术中MR, 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脑移位带来的误差, 笔者通过
25、小骨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脑暴露,减少脑脊液流失及减轻脑 组织牵拉等措施可降低脑移位的程度,同时利用术中超声以及皮层刺 激技术来纠正术中脑移位。但由于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故需要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的大 样本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多模态MRI技术结合神经导航及术中超声在枕 叶视觉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 向。参考文献1 熊赤,牛朝诗.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3,26(1) : 49-54.2 漆松涛,李伟光.脑胶质瘤的手术艺术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 志,2012,12(6) : 638-640.3 吴劲松,朱凤平,庄
26、冬晓,等.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导航在神 经外科手术应用的初步经验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683- 687.4 SchonbergT, PiankaF; HendlerT,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splaced white matter by brain tumors using combined DTI and fMRIJ. Neuroimage, 2006, 30(4):1100-1111.5 姚成军,吴劲松,毛颖,等.低场强术中磁共振BOLD导航在脑 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4) : 300- 301.6
27、 Cruz JuniorLC, SorenscnAG. 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ain tumorsJ. NeurosurgClin N Am, 2005, 16(1):115-134.7 JiaXX, YuY, WangXD, et al. fMRI-driven DTT assessment of corticospinal tracts prior to cortex resectionJ. Can J NeurolSci, 2013, 40(4):558-563.8 王丽君,王海涛,宋清伟,等.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28、评价幕上胶 质瘤对锥体束的侵袭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 : 15-19.9 Hygino da CruzLC, VieiraIG, DominguesRC. Diffusion MR imaging:an important tool in the assessment of brain tumorsJ. NeuroimagClin N Am, 2011, 21(1):27-49.10 袁园,韩向君,李香营.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 : 5491-5494.11 沙琳,范国光,曹倩,等.联合应用PWI与DWI鉴别胶质瘤
29、 复发与放射性损伤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2) : 841- 845.12 ShangHB, ZhaoWG, ZhangWF.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using multimod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iques in patients with brain gliomasJ. Turk Neurosurg, 2012, 22(5):558-565.13 BerntsenEM, GulatiS, SolheimO, el a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
30、nce imaging and 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incorporated into an intraoperative 3-Dimensional ultrasoundbased neuronavigationsystem:impact 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xtent of resec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J. Neurosurgery, 2010, 67(8):251-264.14 程伟,牛朝诗,丁宛海,等.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切除颅内 胶质瘤的应用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663-666.15 KrishnanR, RabbeA, HattingenE, et al. 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tegratedNeuronavigation:Correlation between Lesion-to-Motor Cort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