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9425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说课内容:大象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入: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欣赏完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领略了斗转星移,感受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带着这份敬畏之心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象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描绘地理之树 构建理想课堂一、 把握课程标准1、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2、 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统一于学生

2、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者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升华。把握课标举例:标准: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对标准的把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对气候类型的分类不要太细。第二,对气候类型中出现的季风、海洋性、大陆性等概念,不必加以解释。第三,对于每种气候类型,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图上说出分布地区即可,不必过多地说明其特征和景观特点,对于他们的特征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读降水柱状图与气温曲线图来归纳,以培养学生

3、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读图能力。过渡:课标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而教材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依据,那么如何把握教材呢?这是我要分析的第二个部分:把握教材。二、 把握教材1、 教材结构分析:七年级地理上册是由问题、正文、图像、学习行动、阅读五个模块组成,这五个模块之间以问题为线索,正文说明,图像印证,学习行动巩固提高,阅读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这五个模块把知识的内在联系统一到学生的学习行动,通过学习行动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展开知识的认识程序。2、教材内容分析:(1)总体分析:七年级地理上册(大象版)教材内容分为六个大的板块:打开地理知识之门、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天气与气候、世界的居民、聚落、和

4、平和发展。在内容上表现出: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的知识结构。从地理知识的体系中看,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即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从现代教学的体系中看,众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渴求性。真正体现了教材的可读性。(2)按照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析:(3)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线索分析:(4) 第二章内容分析(从课标和教材的比较分析):第二章第四节 多种多样的世界

5、地形有一个知识点是地形剖面图,课标上对地形剖面图的认识没有作出要求,而教材上却以一段文字和一个学习行动(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地形剖面图)来呈现。我认为教材这样编写是因为:与等高线地形图相比,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的表示沿地面某条线上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而且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转绘而成的,设计这样一个学习行动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第五节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有一个知识点是大陆漂移,在课标上也没有作出要求,在教材中却是以一个框题(一段正文、3幅图片、一个阅读、一个学习行动)的形式呈现,我考虑教材这样编写原因有两个:一是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诞生的,没有大陆漂

6、移假说就没有板块构造学说;二是学生通过学习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以及他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研究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养成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科学探究要坚持不懈的品质教育。第三章探究天气与气候分析:探究天气与气候这一章通过学习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气温、降水等,要达到一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活动活动内容:课下通过图书、报刊、电视、网络等搜集关于酸雨、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资料图片,课上交流展示。活动形式:课堂上展示交流,课下办一期有关气候与我们的生活的板报。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气

7、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养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我在上这一节活动课时,我发现学生非常积极,非常热情,课堂上展示了大量的资料、图片,还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神话故事中有女娲补天,在现代社会中女娲补天是指什么?是指臭氧空洞。这个同学的想法非常新颖。这样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深刻认识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从小养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还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5)对教材难点的处理适当补充内容。如世界气候部分“第一节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可以补充介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在地图的学习时,可以补充在各个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GPS地图。重组教材。如“气候”

8、 这一概念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出现,可以放在“第一节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中讲,采用对比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区别“天气”和“气候”。教材地图的处理。 A、 充分利用地图册上的各类地图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等,而这两类地图的阅读是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册22页、23页的“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和“等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B、 简化地图,利用板图教学:优势是边画边讲,突出变化过程,简单易懂。例如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全球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的运动示意图、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等

9、等,都可以边画边讲,还可以随时擦掉让学生填图、指图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C、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地图,在地图上描、划、写。 比如“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七上P46)分别用三种颜色的笔描出-10、0、20等温线后,年平均气温低于-10、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主要纬度范围一下从图中突显出来,更容易引导学生分析等温线延伸方向与纬线一致,也更容易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程度。教材难点的处理。A、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很多种方法突破重难点,比如指图讲解、启发、讨论等,我在教学过程有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总结出突破某一个知识点的方法。举例:以气候类型的判断为例根据某地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图表资料, 判

10、断气候类型第一步:判断半球。根据气温的最热月和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该地在北半球,还是在 南半球。 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其判断指标如下表 第二步:判断该地所属的温度带 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温度带 (即气候带)。见下表: 第三步:根据资料提供的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B、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课件来突破重难点。举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我设计了一个动画,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就会很直观的看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地球表面活得太阳光热的影响、昼夜长短的变化,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过渡:这

11、是我对教材的把握,把握了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特点。三、 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七年级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奇心很强,对新知识有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过渡:把握了教材,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如何做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教学策略。四、 教学策略1、 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2、 善于抓住关键环节,有效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1)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词

12、、视频、故事、时事新闻、图片、谚语等)举例:在学习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时,我设计的导入是:视频导入。视频:马尔代夫将举行水下内阁会议(2) 利用课本上大量的资料、图片等信息以及广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地理信息,丰富课堂。举例:第五章 第三节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学生搜集了很多的图片,(出示图片):颐和园、北京故宫、布达拉宫、庐山、龙门石窟等。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课堂。(3)运用激励式的课堂评价组别、项目读书之星合作之星展示之星速度之星纪律之星1234(3) 积极探索适合地理学科的、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如下:介绍“自主-合作”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总之,在教学策略方面,我主要把握这三点: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 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喜爱地理有效的调控课堂 唤醒学生潜能,使其能力提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感受自然魅力,使其情感升华以上是我对大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教材分析,“研读课标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我的研读之旅,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教材内容的驾驭者,学生成长的引路者,教学方法的创新者。谢谢大家。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 卢芳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