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9560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文言文复习,复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2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掌握作者复杂的情感、心态,复习指导(分钟),1、背诵课文2、读翻译和课下注解3、温习课堂笔记,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重温课文,一、重点字词,欣然念户遂寝空明盖但耳,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门。,于是、就。,睡。,清澈透明。,原来是。,只是。,罢了。,二、句子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2、庭下如积

2、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不过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没有一个“月”字,但无处不是在写月。作者以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子和柏树的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创造了一个空灵皎洁的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三、句子赏析,四、作者思想感情,文中结尾

3、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落寞人生的感慨 自我排遣的乐观,四、作者思想感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含义有哪几层?,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世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何曾有闲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的嘲讽。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

4、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怀民亦来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3、“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所写,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心态。,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人生的感慨,虽遭贬谪但自我排遣的豁达乐观的心境。,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

5、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作者的“闲”。,当堂训练一,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其弟_、其父_。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念无与为乐者念:_遂至承天寺 遂:_怀民亦未寝 寝:_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苏轼,苏辙,

6、苏洵,考虑,想到,就,睡觉,共同,一起,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阅读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落寞人生的感慨 自我排遣的乐观,课外延伸,当堂训练二,(一)晋文公守信得原卫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

7、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原:原国。期:约定。金:钟。亡:失去。卫人:卫国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裹十日粮 裹:君姑待之 姑:、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译文:、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携带,姑且,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

8、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攻原得卫者,信也,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啊!”,选文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