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96908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7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建强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注册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2023年6月3日,第 二 讲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 指定参考书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赵庆贤,邵辉 编著,中国石化出版社,不可不知的数据,产量:50年前世界化学品年产量仅100万吨 今天:化学品年产量已超过4亿吨数量:已知的化学品多达1000万种 市场上出售的已超过10万种 常用的化学品超过8万种新增:1000多种/年。损失:全球化学品事故和危害造成的损失超过每 年4000亿元人民币。危化品:市场上流通的化学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为 危险化学品。,不可不知的数据,中国可生产4万多种化学品全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近37多万家生产单位2.

2、6多万家储存单位1万多家经营单位21万多家运输单位1万多家使用单位12.3万多家废弃处置单位600多家剧毒化学品从业单位1.5万个从业人员人数就达500万人以上。,不可不知的数据,目前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 版)危险化学品有3823种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 版)的剧毒化学品有335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工作。2005-2008,中央 领导同志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就达90次之多。,不可不知的信息,安全组织和监管机构,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各省市地县安全监督管理局“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现名中国职业健康协会)”1983

3、年成立,1985年加入中国科协,解决了安全学科的组织机构问题各省各行业的安全专业学术委员会。,不可不知的信息,1997年确立安全工程师职称,即由劳动部和人事部颁布安全工程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文件。(38种工程师,安全为其中之一)2002年9月,又确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即人事部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2004年首次开考。2007年9月,发布了关于实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补充规定的通知推出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制度,不可不知的信息,安全生产法第19条,高危行业:300人以下的高危行业的单位必须

4、配备专业的安全方面的技术人才,一般行业:300人以上的要设立安全生产的机构,要配置人员。高危行业,不仅是300人以上,300人以下的也要有机构和人员。一般的行业300人以下的企业,也要配备人员。安监总局第11号令,注册安全工程师配备比例规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专业人员里面有15%的人是注册安全工程师,如果一些小单位有7个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要配备一个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中介机构要求配备30%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不可不知的信息,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文版MSDS中文在线查询系统(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CASST-HazChem危险化学品应急信息查询系统CASST-QR

5、A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危险化学品查询系统(安监总局)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 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及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全球化工界主流机构透露,他们计划向利益攸关者(包括化学品用户和公众)公开全球化学物质网上数据库。2009年3月19日,不可不知的信息,记者问:现在的企业不太愿意配置注册安全工程师,即使配置了也不允许注册安全工程师在职业范围内执业,就是说他没有执业的保证和待遇李毅中答:我们现在准备正在制定出台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而且争取能够立项,已经报到国务院法制办。,(来源:人民网),不可不知的信息,动态:注册安全工程师条例立法调研反馈意见已提交国家总局。

6、最主要的问题是:法律的缺位和滞后,注安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中介机构中的配备、地位及作用没有明确规定,得不到重视,企业违反相关规定没有相应处罚条款,注安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障;总局及人事部规定注安有从事安全评价的权利,但执行起来不是这样,注安也得经过安评考试才能从事安评,这就产生下位法与上位法的冲突,而按照立法法有关规定,两个部门的联合发文的法律效力是大于一个部门发文的法律效力的;单位的考核意见不应作为个人改变注册的必要条件,因为如果个人不在原企业干或者不按企业领导人的意见开展工作,则企业不会签署意见,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公正地开展,限制注安的正常交流。,看以看一看的杂志,安全杂志学报

7、,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安全生产与监督城市与减灾安全安全与环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工业安全与环保火灾科学,林业劳动安全中国个体防护装备安全健康与环境安全与环境学报自然灾害学报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中国安防产品信息,国内安全学术刊物,看以看一看的杂志,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Applied Ergonomics(人类工程学)Chemical Health and SafetyCombustion,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Ecotoxicology(生态毒理学)and Environmental SafetyFire and Mat

8、erialsFire EngineeringFire Prevention and Fire Engineers JournalsFire Safety Journal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Hazardous Waste ConsultantHealth&Safety at Work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liability,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Journal of Agricultur

9、al Safety and Healt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Part A 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国际安全学术刊物,国际安全学术刊物(续),Journal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Journal of Reliability,Quality

10、and Safety Engineering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Agricultural Safety and Health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Practice Periodical of Hazardous,Toxic,and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Process Safety Progress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

11、em SafetyReliability in Strongly Innovative ProductsRisk AnalysisSafety ScienceStructural Safety,不可不看的网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http:/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 http:/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安全生产网 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http:/,应该了解的内容,美国于1911年成立了安全工程师协会,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是执业资格制度发展最早也是最完善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第1部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法律工厂法令于1958年颁布,1960年6月1日生效

12、,1973年修订,并改名为工厂法。该法要求工厂聘用合适类型的安全工程师。申请注册为安全工程师,须年满21 周岁,有理工类或主管部门认可的专业背景,2年以上工作经验完成规定培训课程。英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职业安全健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加拿大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局成立于1976年2月,(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王宇航),应该了解的内容,香港注册安全主任:上世纪70年代初,香港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开始起步,一些大型企业和跨国企 业开始聘用“安全主任”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从此“安全主任”聘用制度开始逐渐推广,更多企业聘用安全主任,更多人投身到安全主任行列。1977年成立了“香港工人健康中心”标

13、志着安全主任制度在香港已经成熟。德国安全工程师德国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分为安全工程师、安全技术员、安全员三个层次,通称为安全工程师,都可以申请加入德国安全工程师协会。,(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王宇航),应该了解的内容,2004年前通过认定人数为16242004年考试报考人数为82716人,通过人数为9424,通过率为11.39%2005年考试报考人数为89168人,通过人数为13236人,通过率为14.84%2006年考试报考人数约为64000人,通过人数约为23000人,通过率为35.94%2007年考试报考人数约为69000人,通过人数约为26000人,通过率为37.52%,应该了解的

14、内容,2007年底已有7.6万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 师执业资格。2008年底将接近10万人,截至2008年7 月已经有48516人注册。,(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王宇航),应该了解的内容,安全 google搜索:4.37亿条 baidu搜索:7920万条化学品 google搜索:509万条 baidu搜索:1360万条危险化学品 google搜索:83.9万条 baidu搜索:204万条,截止,8:30AM,本讲内容提要,危化品概论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危化品性质简介危化品的健康危害,一、概 论,1.化学: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变化的科学。2.化学品: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

15、混合物。3.化学工业:依据化学原理人工生产化学品的工业。它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导地位的加 工制造业,它通过化学工艺(即化工生产技 术)将原料转化为化学产品的工业。,主要产品,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危险化学品性质,1.危险化学品的概念,概念:指物质本身具有某种危险特性,当受到摩擦、撞击、震动、接触热源或火源、日光曝晒、遇水受潮、遇性能相抵触物品等外界条件的作用,会导致燃烧、爆炸、中毒、灼伤及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物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如氯气有毒、有刺

16、激性,硝酸有强烈腐蚀性,均属危险化学品。,2.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2.2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险性,1)物料危险性大,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产品和废弃物大都也是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2)工艺过程复杂,化学反应复杂:如氧化、还原、氢化、硝化、水解、磺化、胺化等。,工艺复杂:涉及反应、输送、过滤、蒸发、冷凝、精馏、提纯、吸附、干燥、粉碎等多个化工单元操作。,3)高温与高压(低温和真空),氨合成的压力有的达到32Mpa高压聚乙烯生产压力为300Mpa乙烯生产工艺中裂解炉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乙烯深冷分离温度需降到零下167摄氏度,高压带来的危险性,高温带来的危险

17、性,4)危险源集中,5)连续作业,操作人员夜间易瞌睡冬天北方易冻凝夏天储存物料高温长期连续生产容易引起设备的疲劳、腐蚀等变化累积,2.3 危化品自身的危险特性,腐蚀性酸类:硫酸、硝酸、盐酸、混合酸(王水)碱类:氢氧化钠等。,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1.危险性鉴别与分类 是根据化学品(化合物、混合物或单质)本身的特性,依据有关标准,确定是否是危险化学品,并划出可能的危险性类别及项别。,1)危险性分类的依据,(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两个标准,本标准代替GB 6944-1986 分类不仅影响产品是否受规定管制,而且影响到

18、产品标签的内容,危险标志以及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的编制。鉴别与分类是化学品管理的基础。,2.规定管制对象的确定,3规定的管制范围,主要是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69442005(9类16项))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9类23项)中规定的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腐蚀品六大类危险化学品。,注意下列产品不属规定管制:受限制的民用消费品,如化妆品等。民用爆炸品和军用爆炸性物品。药品、食品、兽药。放射性物品。有害废物。,4.生产经营单位进行

19、鉴别与分类的责任,生产企业对其生产、销售的化学品危险性的鉴别与分类负有最基本的责任。生产企业必须依据规定和国家标准到国家主管部门认可专业机构对其生产的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分类,否则不能出厂。经营企业必须对所经营的化学品(包括进口化学品)向供应商索取有关化学品危险性鉴别、分类的文件。,5.化学品危险性类别及分类的一般程序,危险性类别(9类16项)原GB6944-86,8类21第1类 爆炸品(不在规定内)第1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2项 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物质 第3项 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4项 不呈现重大危险

20、的物质和物品 第5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第6项 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第2类 气体第1项 易燃气体(氢气)第2项 非易燃无毒气体(压缩空气)第3项 毒性气体(氯气、无水氨)第3类 易燃液体(苯、丙酮等有机溶剂)第4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 燃气体的物质第1项 易燃固体(铝粉、干草、火柴、有机 易燃固体)第2项 易于自燃的物质(黄磷、活性炭)第3项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电石),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1项 氧化性物质(高锰酸钾)第2项 有机过氧化物(双氧水)第6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1项 毒性物质(苯胺、砒霜)第2项 感染性物质第7类 放

21、射性物质(不在规定内)第8类 腐蚀性物质第9类 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不在规定内),危险性分类的一般程序 现有的化学品,可以对照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和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两个标准,确定其危险性类别和项别。,新的化学品分类的一般程序是,检索文献,利用文献数据进行危险性初步评估,然后进行针对性实验;没有文献资料的,需要进行全面的物化性质、毒性、燃爆、环境方面的试验,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两个标准进行分类。试验方法和项目参照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进行。,混合物

22、的急性毒性数据存在加和性,对于混和物的分类,可根据危害成分浓度的大小进行推算。分类时,燃爆危险性数据由于相对较易获得,一般可通过试验解决。,三、危险化学品性质简介,1、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爆炸品标志,主要特性,爆炸性是一切爆炸品的主要特性,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会进行猛烈的化学反应,有四个特点:1)化学反应速度极快。2)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热。3)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高压。4)形成冲击

23、波对周围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对撞击、摩擦、温度等非常敏感: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起爆能。某一爆炸品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爆炸品的敏感度。敏感度是确定爆炸品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敏感度越高,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有的爆炸品还有一定的毒性 例如梯恩梯(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雷汞等都具有一定毒性。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应 有些爆炸品与某些化学品如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是更容易爆炸的化学品。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苦味酸受铜、铁等金属撞击,立即发生爆炸。(炸药简介详见本页备注),爆炸品储运的注意事项,由于爆炸品具有以上特

24、性,因此在储运中要避免:摩擦 撞击 颠簸 震荡 严禁与氧化剂、酸、碱、盐类、金属 粉末和钢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2、气体 指在50 时,蒸汽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或20 时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本类物质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和冷冻液化气体、一种或多种气体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别物质的蒸汽的混合物、充有气体的物品和烟雾剂。,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危害性,a)易燃液体:在其闪点(闭杯实验闪点不高于60.5,或开杯不高于65.6)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

25、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新标准:GB/T 21615-2008 危险品 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 2008-09-01 实施。b)液态退敏爆炸品,3.易燃液体,特性(6点),1)高度易燃性 易燃液体的主要特性是具有高度易燃性,遇火、受热以及和氧化剂接触时都有发生燃烧的危险,其危险性的大小与液体的闪点、自燃点有关,闪点和自燃点越低,发生着火燃烧的危险越大。易爆性 由于易燃液体的沸点低,挥发出来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浓度易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往往发生爆炸。,2)高度流动扩散性 易燃液体的粘度一般都很小,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等作用,即使容器只有极细微裂纹,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壁外。

26、泄漏后很容易蒸发,形成的易燃蒸汽比空气重,能在坑洼地带积聚,从而增加了燃烧爆炸的危险性。易积聚电荷性 部分易燃液体,如苯、甲苯、汽油等,电阻率都很大,很容易积聚静电而产生静电火花,造成火灾事故。,3)受热膨胀性 使密封容器中内部压力增大,造成“鼓桶”,甚 至爆裂,在容器爆裂时会产生火花而引起燃烧 爆炸。因此,易燃液体应避热存放;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5以上的空隙。易燃液体的膨胀 系数比较大,受热后体积容易膨胀,同时其蒸 气压亦随之升高,从而爆炸。4)毒性 大多数易燃液体及其蒸气均有不同程度的毒 性。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劳动保护工 作。,特别注意!,易燃性是易燃液体主要特性,在使用时应严禁烟火

27、,远离火种、热源;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禁穿产生静电工作服。,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分为三项:1)易燃固体:容易燃烧或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可能发生强烈放热反应的自反应物质;不充分稀释可能发生爆炸的鼓台退敏爆炸品。2)易于自燃的物质:发火物质;自热物质。3)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与水相互作用易变成自燃物质或能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物质。,易燃固体的特性,(1)容易被氧化,受热易分解或升华,遇明火常会引 起强烈、连续的燃烧。(2)与氧化剂、酸类等接触,反应剧烈而发生燃烧爆 炸。(3)对摩擦、撞击、震动也很敏感。(4)许多易燃固体有毒,

28、或燃烧产物有毒或腐蚀性。对于易燃固体应特别注意粉尘爆炸。,易于自燃物质的特性,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主要特性 燃烧性 易于自燃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无规律性,有各自不同的自燃特性。据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的特性,指遇水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遇水放出自燃气体物质除遇水反应外,遇到酸或氧化剂也能发生反应,而且比遇到水发生的反应更为强烈,危险性也更大。因此,储存、运输和使用时,注意防水、防潮,严禁火种接近,与其它性质相抵触的物质隔离存放。遇湿易燃物质起火时,严禁用水、酸碱泡沫、化学

29、泡沫扑救!,易燃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 遇水放出自燃气体的物质,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质: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因放出氧或起氧化反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按其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氧化剂和二级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质,该物质为热不稳定物质,可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毒性物质: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急性口服毒性LD50 皮肤接触毒性LD50 吸入毒性LC50,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

30、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吸入 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 体。,感染性物质: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介,如病毒蛋白。,7、放射性物品含有放射性核素且其放射性活度浓度和总活度都分别超过GB11806规定的限值的物质。,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可分为四种:射线,也叫甲种射线;射线,也叫乙种射线;射线,也叫丙种射线;还有中子流。各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都大。许多放射性物品毒性很大。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使其不放出射线,只能设法把放射性物质清除或者用适当清除或者用适当

31、的材料予以吸收屏蔽。,本类化学品系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或在渗漏时会严重损害甚至毁坏其他货物或运载工具的物质。包括与完好皮肤组织接触不超过4h,在14d的观察期中发现引起全厚度损毁,或在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的固体或液体。,8、腐蚀性物质,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指具有其他类别未包括的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危险环境物质、高温物质、经过基因修改的微生物或组织(比如恐怖片:异形系列)。,四 危险化学品的健康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产及使用量也随之增加,因而生活于现代社会的人类都有可能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程度地接触到

32、各种化学物质,尤其是化学品作业场所的工人接触化学品的机会将会更多。化学品对健康的影响从轻微的皮疹到一些急、慢性伤害甚至癌症,危害更严重的是一些引人瞩目的化学灾害性事故。,公元前5000年 中国西安半坡遗址发掘证实 当时烧制陶器的柴窑已按热烟上升原理用烟 囱排烟。公元1世纪 埃及人开始用沙滤法净水公元10801081 中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 谈中描述了炭黑生产造成的烟尘污染公元1306年 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颁布诏 书,禁止伦敦工匠和制造业在国会开会期间 用煤,以防煤烟污染公元1384年 英国颁布禁止把垃圾倒入河流 的法令。,大 事 记,公元1521年 发现在今德国南部一个金属矿 工作的工人多患有“

33、山病”,后确认为肺癌;公元1590年 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中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 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 杂入者成硷,用须煎滚,停一时,硷澄乃用 之,否则气味俱恶,不堪入药、食茶、酒 也。”公元1661年 英国出版伊夫林的驱逐烟 气一书,阐述了伦敦烟尘污染及其治理方 面的见解;,大 事 记,公元1661年 英国出版伊夫林的驱逐烟 气一书,阐述了伦敦烟尘污染及其治 理方面的见解;公元1664年 中国方以智在物理小识金石 类中记述了硫氧化物的危害“青矾厂气熏 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公元1700年 意大利拉马齐尼出版论手工 业者的疾病,1713年再版时指出噪

34、声可导 致耳聋公元17361795年 中国清朝乾隆皇帝下 旨,令煤烟污染严重的琉璃厂迁往北京城外,大 事 记,公元1775年 英国医生波特发现烟囱清扫工多患阴囊癌,指出某些癌症的发生同长期接触某种环境物质有关。公元1962年 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提出滥用农药和化学物造成全球性污染问题。公元1969年 国际电磁兼容讨论会呼吁将微波辐射作为必须控制的污染物。公元1969年美国农业部禁用DDT等八种农药。,大 事 记,公元前460-377年,Hippocrates(希波克拉底斯,古希腊医学家,著论空气、水与土地 被称为“医学之父”。指出环境因素与人

35、体疾病的因果关系主张注意观察环境,了病人所患疾病根源;1534年:瑞士医生巴拉塞尔萨斯(Paracelsus,14931541年)观察到铜银矿山工人的疾病,写了有名的水银病一文。,著名人物,16世纪:Bernadino Ramazzini(拉马兹尼,意大利医生,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著有工作者的疾病、论手工业者的疾病;在其著作中记述了52种职业工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提出了各种卫生问题,并论述了职业病的病因和职业的关系,他是第一个研究职业对人体健康状况影响的人。1898年:Donald Hunter(唐纳德.亨特,英国医生,为职业医学倾注全部心血):著Diseases of Occupation;

36、指出医生应加问“同一工种其它工人是否有类似疾患”。,著名人物,著名人物,公元10世纪:孔平仲(宋朝),采石人所患 肺部疾患与职业有关-“石末伤肺”。宋应星(明朝)所著天工开物总结了前 人经验,如煤矿用大竹筒排除矿内毒气。吴执中,医学教育家,我国职业医学的奠基 人。年,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劳动 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长期从事职业病的临 床研究,对常见的职业病,如尘肺、铅中毒 等的防治以及对全国职业病防治网络的建立 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最突出的成就是对 中国职业医学的开拓,主编了万字的 巨著职业病一书。,1、概念,1)毒物概念:物体进入机体,蓄积达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

37、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称该物质为毒物。,生产性毒物: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 生的毒物,又称工业毒物。中毒(poisoning):受毒物作用引起机体一定 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职业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可能对人体 产生有害影响(occupational toxicant)的化学物职业性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 职业性毒物所(occuptional poisoning)发生的中毒。,2)工业毒物的物理状态,霾?,3)毒性及其表示方法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物的剂量与引起毒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物质引起人体的病理变化,造成

38、损伤的能力。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引起受试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剂量或浓度 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引起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引起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引起一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高剂量或浓度。急性阈剂量或浓度(Limac)一次染毒后,引起机体某种有害反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慢性阈剂量或浓度(Limac)在慢性染毒时(即长时间反复染毒)引起机体反应的最小剂 量和浓度。无反应浓度(EC0)指不引起机体反应的最大浓度。,2、毒物的分类(6类),常用分类是按化学性质和其用途相结合的分类法:1)金属

39、和类金属 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2)刺激性气体 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3)窒息性气体 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4)农药 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5)有机化合物 种类繁多,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

40、,如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6)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而具有刺激作用。某此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为不饱和烯烃、芳香烃及卤代化合物、氰类、二醇和二胺类化合物,这些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3、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

41、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1)呼吸道,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2)皮肤,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亦比较常见。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3)消化道,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危害程度分级毒品的剂量与中毒反应间的关系常用毒性来表示,毒品的毒性分级为:剧毒品,对人的可能致死量为0.

42、06克;高毒品,为4克;中等毒品为30克;低毒品为250克;实际无害物品为1200克;基本无害物品为l200克。,来源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4、毒物在体内的过程,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当在作用点达到一定浓度时,就可发生中毒。毒物在体内各部位分布是不均匀的,同一种毒物在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分布量有多有少。如铅、氟主要集中在骨质,苯多分布于骨髓及类脂质。,2)生 物 转 化,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为毒物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结果可使毒性降低(解毒作用)增加(增毒作用)。毒物的生物转化可归结为氧化、还原、水解及结

43、合。经转化形成的毒物代谢产物排出体外。,3)排出,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出。毒物可经肾、呼吸道及消化道途径排出,其中经肾随尿排出是最主要的途径。尿液中毒物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常测定尿中毒物及其代谢物,以监测和诊断毒物吸收和中毒。,4)蓄 积,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出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毒物的蓄积。此时毒物大多相对集中于某些部位,毒物对这些蓄积部位可产生毒作用。毒物在体内的蓄积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5、毒物对人体的危害(7方面),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为引起中毒。急性中毒:毒物一次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 体后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小量毒物长

44、期进入人体所引起 的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者。,1)呼 吸 系 统,在工业生产中,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常见引起呼吸系统损害的毒物有氯气、氨、二氧化硫、光气、氮氧化物,以及某些酸类、酯类、磷化物等。,2)神 经 系 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由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全身皮肤、肌肉、内脏等处)组成。有毒物质可损害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主要侵犯神经系统的毒物称为“亲神经性毒物”。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等。,一些神经受损症状与长期接触溶剂有关,例如疲劳,失眠,头疼,恶心。更严重

45、的将导致运动神经障碍,瘫痪,感觉神经障碍。神经末梢不起作用与接触已烷、锰和铅有关。接触有机磷酸盐化合物如对硫磷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失去功能。接触二硫化碳可致精神紊乱(精神病)。,3)血 液 系 统,许多毒物能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如:苯、砷、铅等,能引起贫血;苯、巯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氧化砷可破坏红细胞,引起溶血;苯、三硝基甲苯、砷化合物、四氯化碳等可抑制造血机能,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苯可致白血症已得到公认,其发病率为14/10万。,4)消 化 系 统,有毒物质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很大。如:汞可致汞

46、毒性口腔炎;氟可导致“氟斑牙”;汞、砷等毒物,经口侵入可引起出血性胃肠炎;铅中毒,可有腹绞痛;黄磷、砷化合物、四氯化碳、苯胺等物质可致中毒性肝病。,5)循 环 系 统,常见的有:有机溶剂中的苯、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对心肌的损害,其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出现的休克;长期接触一氧化碳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等。,6)泌 尿 系 统,经肾随尿排出是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最重要的途径,加之肾血流量丰富,易受损害。泌尿系统各部位都可能受到有毒物质损害。如慢性铍中毒常伴有尿路结石,杀虫脒中毒可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等,但常见的还是肾损害。不少生产性毒物对肾有毒性,尤以重金属和卤代烃最为突出。阻止肾排除有毒物质的化学物质有四氯化碳,乙二醇和二硫化碳。慢慢削弱肾功能的化学物质有镉,松节油,甲醇,甲苯,二甲苯。,7、其它损害还包括骨 骼 损 害 眼 损 害 皮 肤 损 害 化学灼伤 职业性肿瘤,五、危化品的环境危害,本部分内容从略,详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THE END.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