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098218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什么是意象?,先看一首诗: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分析,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风雨:昨晚风雨交加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啼鸟:欢快的气氛风雨:无情的风雨落花:实让人惋惜,先想到,再想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总结一下,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

2、共同完成的。要由“落花”产生“让人惋惜”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象境情,什么是意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例1: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案:1)地白、树栖鸦、冷露、湿桂花四个意象。,2)诗中描绘一幅寂静、凄凉中秋之夜的图画。营造出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解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抒发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孤独寂寞

4、的思想感情。,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答: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答:指月光满地。由此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答:不能。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和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鉴赏方法(1)诗中赏画(把握画面,描摹图景)。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远近、俯

5、仰),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枫桥夜泊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意境,描摹画面,思想情感,实战演习,【答题方法点拨】意境,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

6、和社会意义。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悟情),寥廓、雄奇、开阔、旷远、

7、悲壮、悲凉、凄清 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鉴赏意境常用术语,【常见意境特点】,雄浑壮丽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清冷幽静,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肃杀 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意象+意象+=意境。,鉴赏意象和意境,鉴赏古诗中的意境,大漠孤烟

8、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悠然静谧寥阔苍凉高远弘丽,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旅途中停宿。阔:宽阔。风正:顺风。生:升起。乡书:家信。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顺风前行的小船白帆高高悬挂。海上的太阳从残夜中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经到来。我的家信怎样寄回乡?北飞的大雁给

9、我带回到洛阳。,【评析】诗人乘舟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这首诗写冬末春初,诗人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诗写冬末春初,诗人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

10、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

11、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4、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或表达乡愁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5、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12、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6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答:“生”“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7、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顺风前行的小船白帆高高悬挂。,

13、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咏史诗。特点:借史实抒情。,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就是曹操了。,3、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

14、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C,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2)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 5、翻译下列句子。东 风 不 与 周 郎 便,铜 雀 春 深 锁 二 乔。,销:销蚀 将:拿起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6、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周瑜。,8、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

15、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B,9、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物。D、

16、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B,10、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感叹历史英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悲叹自己怀才不遇之情。,1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1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诗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听到左迁:降职子规:杜鹃随风:随君,树上杨花落尽,杜鹃不停鸣叫。听说你

17、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渡过五条溪水。我把为你忧愁的心寄托给明月,让它伴你直到夜郎的西部。,1这首诗开头一句写景点明哪个时令,有什么作用?答:点明暮春时节,渲染凄凉、伤感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什么思想感情?答: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关心之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

18、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

19、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一、本诗背景: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还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衍延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背景意义:,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

20、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文章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1、解释“古人”和“悠悠”。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1、答:古人:圣明的君主。悠悠:没有穷尽,形容时间长,距离远。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答:4、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5、“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