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习资料.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0044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学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子学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子学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子学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子学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学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学习资料.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放大电路分析基础1、放大的概念及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将微弱的电信号通过放大电路(也称放大器)放大到具有足够大的功率去推动负载,这就是放大。放大的本质是能量的控制和转换;即在输入信号作用下,通过放大电路将直流电源的能量转换成负载所获得的能量,使负载从电源获得的能量大于信号源所提供的能量。(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优劣)任何放大电路均可看成为二端口网络。1、放大倍数(直接衡量放大电路放大能力的重要指标)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压 与输入电压 之比 , 即 A电流放大倍数: 输出电流 与输入电流 之比, 即 2、输入电阻输入电阻 是从放大电路输入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定义为输入电压有效值 和输入电流有效值

2、 之比,即越大,表明放大电路所得到的输入电压 越接近信号源电压 ;即信号源内阻上的电压越小,信号电压损失越小。3、输出电阻输出电阻 就是负载开路时从放大电路输出端看进去的交流等效内阻。输出电阻 越小,负载电阻 变化时,输出电压 的变化越小,称为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越强。4、通频带(衡量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能力) 由于电容、电感及半导体器件PN结的电容效应,使放大电路在信号频率较低和较高时电压放大倍数数值下降,并产生相移。图为某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数值与信号频率的关系曲线,称为幅频特性曲线,图中 为中频放大倍数的数值。之间形成的频带称为放大电路的通频带通频带越宽,表明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

3、的适应能力越强。5、非线性失真系数输出波形中的谐波成分总量与基波成分之比称为非线性失真系数 。设基波幅值为 、谐波幅值 则6、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当输入电压再增大就会使输出波形产生非线性失真时的输出电压。7、最大输出功率与效率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情况下,负载上能够获得的最大功率。此时,输出电压达到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直流电源能量的利用率称为效率 ,设电源消耗的功率为 则效率 等于最大输出功率 与 之比,即 2、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一、组成原则(1)电源极性必须使放大管处于放大状态,即e结正偏,c结反偏。(2)输入回路应使交流信号电压能加到管子上,使产生交流电流(3)输出回路应使输出电流 尽可能

4、多地流到负载上,减少其他分流;(4)为了保证放大电路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必须在没有外加信号时使放大管有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称之为合理的设置静态工作点。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为什么放大的对象是动态信号,却要晶体管在信号为零时有合适的直流电流和极间电压?输出电压必然失真!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首先要解决失真问题,但Q点几乎影响着所有的动态参数!静态工作点Q设置得不合适,会对放大电路的性能造成影响。若Q点偏高,当ib按正弦规律变化时,Q进入饱和区,造成ic和uce的波形与ib(或ui)的波形不一致,输出电压uo(即uce)的负半周出现平顶畸变,称为饱和失真;若Q点偏低,则Q进入截止区,输出电压uo

5、的正半周出现平顶畸变,称为截止失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统称为非线性失真。二、基本共射放大电路VBB、Rb:使UBE Uon,且有合适的IB。VCC:使UCEUon,同时作为负载的能源。Rc:将iC转换成uCE(uo) 。C1 C2 :隔直耦合电容动态信号作用时: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三、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分析方法1、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静态工作点不但决定了电路是否会产生失真,而且还影响着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等动态参数。晶体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输出特性曲线实际上,电源电压的波动、元件的老化以及温度变化所引起晶体管参数的变化,都会造成静态工作点的不稳定,从而使动态参数不稳定,有时电路甚至无

6、法正常工作。在引起Q点不稳定的诸多因素中,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是最为主要的。二、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1、固定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形式Rb1 Rb2为固定分压偏置电阻,Re为射极电阻,Ce为旁路电容,在交流通路中可视为短路2、Q点稳定原理电路中,B点的电流方程为I2=I1+IBQ为了稳定Q点,通常情况下,参数的选取应满足I1IBQ因此,I1I2I2,因而B点电位公式表明基极电位几乎决定于 与 对 的分压,而与环境温度无关,即当温度变化时, 基本不变。 2、多级放大电路各极之间通过耦合电容及下级输入电阻连接。优点:各级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可以单独调整到合适位置;且不存在零点漂移问题。缺点:

7、不能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且由于需要大容量的耦合电容,因此不能在集成电路中采用。中频段:电压放大倍数近似为常数。低频段:耦合电容和发射极旁路电容的容抗增大,以致不可视为短路,因而造成电压放大倍数减小。高频段:晶体管的结电容以及电路中的分布电容等的容抗减小,以致不可视为开路,也会使电压放大倍数降低。除了电压放大倍数会随频率而改变外,在低频和高频段,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相位移也要随频率而改变。所以在整个频率范围内,电压放大倍数和相位移都将是频率的函数。电压放大倍数与频率的函数关系称为幅频特性,相位移与频率的函数关系称为相频特性,二者统称为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放大电路呈现带通特性。

8、图中fH和fL为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段电压放大倍数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两个频率,分别称为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其差值称为通频带。一般情况下,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都是非正弦信号,其中包含有许多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由于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放大倍数不同,相位移也不一样,所以当输入信号为包含多种谐波分量的非正弦信号时,若谐波频率超出通频带,输出信号uo波形将产生失真。这种失真与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有关,故称为频率失真。2.1多级放大电路概述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2.2耦合形式 多级放大电路的连接,产生了单元电路间的级联问题,即耦合问题。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必须要保证信号的传输,且保证各级的静态工

9、作点正确。直接耦合,耦合电路采用直接连接或电阻连接,不采用电抗性元件。直接耦合电路可传输低频甚至直流信号,因而缓慢变化的漂移信号也可以通过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电抗性元件耦合级间采用电容或变压器耦合。电抗性元件耦合,只能传输交流信号,漂移信号和低频信号不能通过。根据输入信号的性质,就可决定级间耦合电路的形式。 (a)阻容耦合 (b)直接耦合 (c)变压器耦合直接耦合或电阻耦合使各放大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应认真加以解决。零点漂移 三极管的工作点随时间而逐渐偏离原有静态值的现象。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温度的影响,所以有时也用温度漂移或时间漂移来表示。工作点参数的变化往往由相应的指标来衡量。一般将在一

10、定时间内,或一定温度变化范围内的输出级工作点的变化值除以放大倍数,即将输出级的漂移值归算到输入级来表示的。例如 mV/C 或 mV/min 。2.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构成直接耦合或电阻耦合使各放大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这是构成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时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优点:能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且由于没有耦合电容,故非常适宜于大规模集成。缺点: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且存在零点漂移问题。零点漂移:放大电路在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电压uo却出现缓慢、不规则波动的现象。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影响。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用于传输低频信号和集

11、成电路。集成电路中的放大电路都采用直接耦合方式。为了有效地抑制零漂,其输入级均采用差动放大电路。如果将基本放大电路去掉耦合电容,前后级直接连接,如图于是 VC1=VB2 VC2= VB2+ VCB2VB2( VC1 )这样,集电极电位就要逐级提高,为此后面的放大级要加入较大的发射极电阻,从而无法设置正确的工作点。这种方式只适用于级数较少的电路。2、NPN+PNP组合电平移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级间采用NPN管和PNP管搭配的方式,如图07.03所示。由于NPN管集电极电位高于基极电位,PNP管集电极电位低于基极电位,它们的组合使用可避免集电极电位的逐级升高。3、电流源电平移动放大电路在模拟集成电

12、路中常采用一种电流源电平移动电路,如图 电流源在电路中的作用实际上是个有源负载,其上的直流压降小,通过R1上的压降可实现直流电平移动。但电流源交流电阻大,在R1上的信号损失相对较小,从而保证信号的有效传递。同时,输出端的直流电平并不高,实现了直流电平的合理移动。5、阻容耦合阻容耦合是通过电容器将后级电路与前级相连接,其方框图如下图所示。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主要用于中高频交流信号的放大。优点:各级的直流工作点相互独立。由于电容隔直流通交流,所以它们的直流通路相互隔离、相互独立的,这样就给设计、调试和分析带来很大方便。电路的温漂小。体积小,成本低。缺点:无法集成;低频特性差;只能使信号直接通过,而不

13、能改变其参数。4、变压器耦合变压器可以通过磁路的耦合把一次侧的交流信号传送到二次侧,因此可以作为耦合元件。为什么要采用变压器耦合?因为变压器在传送交流信号的同时,以实现电流、电压以及阻抗变换。采用变压器耦合也可以隔除直流,传递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因此各放大级的Q互相独立。变压器耦合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输出级与负载的阻抗匹配,以获得有效的功率传输。变压器耦合阻抗匹配的原理见图。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主要用于功率放大与阻抗匹配。在理想条件下,变压器原副边的安匝数相等,即 可以通过调整匝比n来使原、副端阻抗匹配。当变压器的原端作为谐振回路使用时,为了使较小的三极管输出电阻不影响谐振回路的Q值,在原端采用抽

14、头的方式以实现匹配。此时将V1接在ab之间就可以减轻三极管对Q值的影响。如图所示;本电路可实现选频放大功能。变压器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前后级的静态工作点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因为变压器不能传送直流信号。变压器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基本上没有温漂现象。变压器在传送交流信号的同时,可以实现电流电压以及阻抗变换。高频和低频性能都很差,体积大,成本高,无法集成。2、差分放大电路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是保证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先决条件。但是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常因诸如温度变化、三极管老化、电源电压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动,严重时将使放大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的变化。2.1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抑制零

15、漂的方法有多种,如采用温度补偿电路、稳压电源以及精选电路元件等方法。最有效且广泛采用的方法是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一、零点漂移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1. 什么是零点漂移现象:uI0,uO0的现象。产生原因:温度变化,直流电源波动,元器件老化。其中晶体管的特性对温度敏感是主要原因,故也称零漂为温漂。克服温漂的方法:引入直流负反馈,温度补偿。 典型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一般有两个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在一个输入端加上一定极性的信号,如果所得到的输出信号极性与其相同,则该输入端称为同相输入端。反之,如果所得到的输出信号的极性与其相反,则该输入端称为反相输入端。信号的

16、输入方式:若信号同时加到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称为双端输入; 若信号仅从一个输入端对地加入,称为单端输入。差分放大电路可以有两个输出端,一个是集电极C1,另一个是集电极C2。从C1 和C2输出称为双端输出,仅从集电极 C1或C2 对地输出称为单端输出。2.3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差模信号是指在两个输入端加上幅度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共模信号是指在两个输入端加上幅度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差分放大电路仅对差模信号具有放大能力,对共模信号不予放大。温度对三极管电流的影响相当于加入了共模信号。差分放大电路是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入级所采用的电路形式。1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温度变化时两个

17、单管放大电路的工作点都要发生变动,分别产生输出漂移uol和uo2。由于电路是对称的,所以uol=uo2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漂移uouoluo2 0,即消除了零点漂移。2差模输入差模信号:两输入端加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因两侧电路对称,放大倍数相等,电压放大倍数用Ad表示,则: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可见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差动放大电路用多一倍的元件为代价,换来了对零漂的抑制能力。3共模输入共模信号:两输入端加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说明电路对共模信号无放大作用,即完全抑制了共模信号。实际上,差动放大电路对零点漂移的抑制就是该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一个

18、特例。所以差动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抑制能力的大小,也就是反映了它对零点漂移的抑制能力。共模抑制比:共模抑制比越大,表示电路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越强。在发射极电阻RE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整个电路以及单管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负电源UEE的作用:是为了补偿RE上的直流压降,使发射极基本保持零电位。恒流源比发射极电阻RE对共模信号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式电路的输出uo与输入ui1极性(或相位)相反,而与ui2极性(或相位)相同。所以uil输入端称为反相输入端,而ui2输入端称为同相输入端。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方式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输入输出方式。

19、单端输入式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只加到放大器的一个输入端,另一个输入端接地。由于两个晶体管发射极电流之和恒定,所以当输入信号使一个晶体管发射极电流改变时,另一个晶体管发射极电流必然随之作相反的变化,情况和双端输入时相同。此时由于恒流源等效电阻或发射极电阻RE的耦合作用,两个单管放大电路都得到了输入信号的一半,但极性相反,即为差模信号。所以,单端输入属于差模输入。单端输出式差动电路,输出减小了一半,所以差模放大倍数亦减小为双端输出时的二分之一。此外,由于两个单管放大电路的输出漂移不能互相抵消,所以零漂比双端输出时大一些。由于恒流源或射极电阻RE对零点漂移有极强烈的抑制作用,零漂仍然比单管放大电路

20、小得多。所以单端输出时仍常采用差动放大电路,而不采用单管放大电路。4、功率放大电路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功率放大电路的任务是向负载提供足够大的功率,这就要求功率放大电路不仅要有较高的输出电压,还要有较大的输出电流。因此功率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通常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状态,晶体管的功耗也比较大。对晶体管的各项指标必须认真选择,且尽可能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因为功率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处在大信号极限运用状态,非线性失真也要比小信号的电压放大电路严重得多。此外,功率放大电路从电源取用的功率较大,为提高电源的利用率,必须尽可能提高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放大电路的效率是指负载得到的交流信号功率与直流

21、电源供出功率的比值。2功率放大电路的类型甲类功率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在工作过程中,晶体管始终处在导通状态。这种电路功率损耗较大,效率较低,最高只能达到50。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截止点,晶体管仅在输入信号的半个周期导通。这种电路功率损耗减到最少,使效率大大提高。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晶体管有不大的静态偏流。其失真情况和效率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1OCL功率放大电路静态(ui=0)时,UB=0、UE=0,偏置电压为零,V1、V2均处于截止状态,负载中没有电流,电路工作在乙类状态。动态(ui0)时,在ui的正半周V1导通而V

22、2截止,V1以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将正半周信号输出给负载;在ui的负半周V2导通而V1截止,V2以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将负半周信号输出给负载。可见在输入信号ui的整个周期内,V1、V2两管轮流交替地工作,互相补充,使负载获得完整的信号波形,故称互补对称电路。由于V1、V2都工作在共集电极接法,输出电阻极小,可与低阻负载RL直接匹配。从工作波形可以看到,在波形过零的一个小区域内输出波形产生了失真,这种失真称为交越失真。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是由于V1、V2发射结静态偏压为零,放大电路工作在乙类状态。当输入信号ui小于晶体管的发射结死区电压时,两个晶体管都截止,在这一区域内输出电压为零,使波形失真。为减小交越

23、失真,可给V1、V2发射结加适当的正向偏压,以便产生一个不大的静态偏流,使V1、V2导通时间稍微超过半个周期,即工作在甲乙类状态,如图所示。图中二极管D1、D2用来提供偏置电压。静态时三极管V1、V2虽然都已基本导通,但因它们对称,UE仍为零,负载中仍无电流流过。2OTL功率放大电路因电路对称,静态时两个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点电位为电源电压的一半,负载中没有电流。动态时,在ui的正半周V1导通而V2截止,V1以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将正半周信号输出给负载,同时对电容C充电;在ui的负半周V2导通而V1截止,电容C通过V2、RL放电,V2以射极输出器的形式将负半周信号输出给负载,电容C在这时起到负电源的作

24、用。为了使输出波形对称,必须保持电容C上的电压基本维持在UCC/2不变,因此C的容量必须足够大。二、直流电源电路1、整流电路1.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Tr:整流变压器u1,u2:正弦波瞬时值D:理想二极管u20,D导通;uD=0,I取决于外电路;u20时,二极管导通:uo= u2,uD= 0u20,D1,D3通,D2,D4止;uo=u2u2负半周时:u20, D2,D4通, D1,D3止;uo=-u2电源滤波电路整流电路: 将交流电压u2变为脉动的直流电压u3。单相半波整流(半波整流)单相桥式整流(全波整流)滤波电路: 将脉动直流电压u3转变为较平滑的直流电压u4。1、电容滤波电路初始时刻uC=0

25、uo= uC0tuC:C充电,uo按正弦变化T/4tuC:uo按正弦规律变化t1tt2:u vC 时,VD1、VD3 管导通, v2 向 C 充电。 直到 v2 vC 时,VD2、VD4 管导通, v2 向 C 充电。 直到 -v2 uo,D1、D3通,C充电 T/4 t1,uo正弦规律C放电,指数规律,快!u2正弦规律,慢!u2uo,D1、D3仍导通uo仍为正弦规律t1 t2,C放电, uo指数规律复式滤波器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平滑滤波器,常见的有四种形式RC滤波器优点:体积较小,重量较低,价廉。缺点:电流流过电阻时要损失一部分能量,有一定的电压降LC滤波器由于电感的铜损电阻较小,电压

26、损失较小;但电感的体积大,笨重复式滤波器的原理:和负载并联的支路对交流纹波呈现的阻抗比负载电阻小,故纹波电流大部分被其分流;而和负载串联的支路对交流纹波呈现的阻抗比负载及其相并联的电抗的总阻抗大,纹波电压大部分被降在串联元件上4、稳压电路稳压原理:三、振荡电路不需要外加信号就能自动地把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振幅和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的电路就称为振荡电路或振荡器。这种现象也叫做自激振荡。或者说,能够产生交流信号的电路就叫做振荡电路。一个振荡器必须包括三部分:放大器、正反馈电路和选频网络。放大器能对振荡器输入端所加的输入信号予以放大使输出信号保持恒定的数值。正反馈电路保证向振荡器输入端提供的反馈信号

27、是相位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振荡维持下去。选频网络则只允许某个特定频率 f 0 能通过,使振荡器产生单一频率的输出。振荡器能不能振荡起来并维持稳定的输出是由以下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是反馈电压 u f 和输入电压 U i 要相等,这是振幅平衡条件。二是 u f 和 u i 必须相位相同,这是相位平衡条件,也就是说必须保证是正反馈。一般情况下,振幅平衡条件往往容易做到,所以在判断一个振荡电路能否振荡,主要是看它的相位平衡条件是否成立。振荡器按振荡频率的高低可分成超低频( 20 赫以下)、低频( 20 赫 200 千赫)、高频( 200 千赫 30 兆赫)和超高频( 10 兆赫 350 兆赫)等几种

28、。按振荡波形可分成正弦波振荡和非正弦波振荡两类。正弦波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用的元件可以分成 LC 振荡器、 RC 振荡器和石英晶体振荡器三种。石英晶体振荡器有很高的频率稳定度,只在要求很高的场合使用。在一般家用电器中,大量使用着各种 L C 振荡器和 RC 振荡器。自激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与反馈放大器的异同 1.相同点:均引入反馈。2.不同点:(1)自激式正弦波振荡电路用来产生稳定的输出信号;反馈放大电路用来放大信号,工作任务不同。(2)自激式正弦波振荡电路没有外部信号输入;反馈放大电路有待放大的信号输入。(3)正弦波振荡电路中引入的是正反馈;反馈放大电路中一般引入负反馈,以改善性能。(4)正弦波

29、振荡电路的振荡也不同于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前者是依靠外部接入的正反馈网络产生振荡;后者是放大电路的附加相移使负反馈变成正反馈而产生振荡 2、自激式振荡电路的组成及产生和稳定振幅的条件 1. 放大环节 :放大电路 2. 正反馈网络:供给维持振荡的能量 , 必需满足下列条件: (1)振幅平衡条件:AF1(2)相位平衡条件:AB2n(n=1、2、3.) 3. 稳幅环节: 产生稳定的信号输出 , 条件;4. 选频网络:选出振荡器产生维持振荡所需要的信号频率。6.2 LC振荡电路 1电路的组成 2振荡条件(1)相位平衡条件:为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同名端必须正确连接。如图6.1所示

30、,设某一瞬间基极对地信号电压为正极性“”,由于共射电路的倒相作用,集电极的瞬时极性“”,即A180。电当频率 0时:LC回路的谐振阻抗是纯电阻性,由图中L1及L2的同名端可知,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极性相反,即。于是AB360,保证了电路的正反馈,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当频率0时:LC回路的阻抗不是纯电阻性,而是感性或容性阻抗,此时LC回路对信号会产生附加相移,造成,那么AB360,不能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电路也不可能产生振荡。由此可见,LC振荡电路只有在0这个频率上,才有可能产生振荡。(2)振幅条件:为了满足振幅平衡条件AF1,对晶体管的值有一定要求,一般只要值较大,就能满足振幅平衡条件,反馈线圈匝

31、数越多,耦合越强,电路越容易起振。 3电路振荡频率 4电路优缺点(1)易起振,输出电压较大。由于采用变压器耦合,易满足阻抗匹配的要求。(2)调频方便,一般在LC回路中采用接入可变电容器的方法来实现,调频范围较宽,工作频率通常在几兆赫左右。(3)输出波形不理想。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感两端,它对高次谐波的阻抗大,反馈也强,因此在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高次谐波成份。 6.2.2 电感三点式LC振荡器 1电路的组成 2振荡条件分析(1)相位条件:设基极瞬间极性为正,由于放大器的倒相作用,集电极电位为负,则电感的端为负,端为公共端,端为正,各瞬时极性如图6.2所示。反馈电压由端引至三极管的基极,故为正反馈,满

32、足相位条件。(2)幅度条件:从图6.2可以看出,反馈电压取自电压L2的两端,并通过C1的耦合后加到晶体管的b、e间的,所以改变线圈抽头的位置,即改变L2的大小,就可以调节反馈电压的大小,当满足AF1时,电路便可起振。 3振荡频率 4电路的优缺点 (1)由于L1和L2之间的耦合很紧,故电路易起振,输出幅度大。(2)调频方便,电容C若采用可变电容器,就能获得较大的频率调节范围。 (3)由于反馈电压取自电压L2的两端,它对高次谐波的阻抗大,反馈也强,因此在输出波形中含有较多的高次谐波成份,输出波形不理想。 6.2.3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1相位条件 2幅度条件3振荡频率 4电路的优、缺点(1)容易起振,振荡频率高,可达100MHZ以上。 (2)输出波形较好。这是由于C2对高次谐波的阻抗小,反馈电路中的谐波成份少,故振荡波形较好。 (3)调节频率不方便。因为C1、C2的大小既与振荡频率有关,也与反馈量有关,改变C1(或C2)时会影响反馈系数,从而影响反馈电压的大小,造成工作性能不稳定。 6.2.4 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 6.3.1 石英晶体的谐振特性与等效 电路 6.3.2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 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2. 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6.4 RC正弦波振荡电路RC串并联网络的频率特性 桥式振荡电路 RC移相式振荡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