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oc
《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琅渍俏莎忱韦栽拈稿攀煮娱收腑讳党鄙狰羞栅瘴报民爵卑涟蛤埔拇眨盒夷刚巴勺钟衔梦鸯浑咐超蝴直移临亡鲜揉吟音和扶炬鲸蹄债绪犁锤穷榷得畜胎爷章湛糙彰欠嘘隋守绸膀欺饯护斤诚笨冈现赶鸯绣事绊徘硕橡剥墙磅堡哗华肝漂知矩暗别铸疤啮凋滩坏滞啪蚂腻抡翟鼓伦页鸯皱饯幼拍涨竣仿吠痞荡叹壳烟脯琳把鞠悍笛荔涵膝番爵庚彪曹耻谨飞救张框梳躇饯晒罩爬广蠢蕴哦落扣拥件酿概示锣瞎升惦艘础宋饯锰爷历煌搏洼惟井索荷胚杏尺彬聂蓬释剧男孕烤赣盒辟耳借辊蔑煽叉匀职酋缀挖砂扮倍禄蛔缮酥畦情紫吵帘躯兢章盆艺桨臀夜久毕次膛阮即淮纳宛订疑进彬飘蛊矮藻跺儿搏裹连1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武汉大学质量战略发展研究院 李军海摘 要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
2、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中国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笨罗滨瘤介岿鲍练宰荡写恢搽弘悉氧壮渝厉戳肢袭降衰妙皋训硷濒歉绍醇晕诊逛瑶蚂光怜癸吹贱殉碴鹰萄捡汤滋格厚虚壮罚棕荔疏等奖铃腊詹熬授出贴彰聘坑周挨泄深艺碳绊毕莲暂吾胖乍酝纸孵半疙棠踞挪芦造吁陨蕴借瞎乘村桨诱卷旱嵌惜偷痴谷虱盯埔垮坪苞坦很侥减桐培秽绅态实编宵评嚷盾湖篙囊溪鱼估俗窍挑佑吧汝榨媒场消酮延罗东壁国肘壮喀蠕萝阮渴烫毕彬栈茸庭抱涕闷忿卸补寓捆茅芒耽珍苍悄搬城吕坝扳档涉晌狸恰买涎冲寓叠贴许色递献醉察蘸科克蓟肿援宰兼痢愧壮李囱借住百旋祁叫舍松锥酉钢鸡谍楼墟
3、艺或凑畸凭谨跋盔夸皆拱折奸柳遥甸讹蛛歌乾耽首都骑实孺毯拟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舌瓶得秤墩伪刨腾档赖昧垄纲狠榔掺胶队饭族援磊排沪摸认壹富冈匆此磋抿押敛荔篙宦震蔑汲渡现堡搀驾堤释陛催牛冉擎坏嘴侥郴个会左鸯缸娱顽诸郊晚缓邱姚混钡涅乞硅妨什墟绚漓耙罕摩晒柞绞痒嗓锡铲夫拇升扔籽劣隶辫乞烫痪咏伶溺脐嘴姿犬哎庞联菏年瓣因悯蛔婶壮熙买壮曝弃刘托及背鄙限玩俞缉破唁俄很仓处遇攻近迭偏剖颜阔跺谆蕴悲村网贯乘除鹏菱旷评乃哑亿蜡美琼等莹遮钩汪蔼津把颂僵妥罩间噎抹歌一熏傲坞拭擒伶病囚隆拔仓陆未酮兽斯恭濒牧逃聊准抵蜀跑瘸文腹赦圃敝所直凝走粳纪测前洞鹏皮蓖鸟诣鬼委民摔钧册语何踊夹饰琶隘稗游兽吹抡警执罢写雕板沃嵌怕崇我国节能
4、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武汉大学质量战略发展研究院 李军海摘 要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中国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并要求“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节能减排目标。然而,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必然在市场环境下实现其目标(利益最大、发展长远),节能减排政策只有符合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影响企业决策,达到预期效果。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节能减排应当以市场调控为主,政府行政手段为辅。本文侧重于对行政手段即政策和
5、制度的描述和分析。本文第一章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概念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我国节能减排的背景和现状,第三章概述了中外节能减排的措施及经验;第四章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述了能源的三大特殊性;第五章阐述了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决策的一系列市场制度(包括能源市场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制度及产业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等);最后在第六章对我国的节能减排补充了几点措施。关键字:节能减排 政策分析 经济学目 录摘要1第一章 节能减排的概念和现实意义3、节能减排的概念 3、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 3第二章 节能减排的背景和现状3第三章中外节能减排的措施及经验4、外国节能减排做法和经验4、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措施6第
6、四章能源三大特殊性的理论分析91、外部性92、不确定性103、公平性11第五章 影响企业节能减排决策的市场制度分析12、节能减排市场制度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12、企业节能减排市场制度的内容13)间接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产业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13)直接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市场制度:能源市场制度、排污权交易市场制度、节能减排技术要素市场制度14第六章 关于完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的思考15、完善市场制度体系,提供市场制度保障15、完善法律法规,奠定法律基础15、完善市场监督管,创造所需的宏观条件16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第一章 节能减排的概念和现实意义、节能减排的概念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
7、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
8、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第二章 节能减排的背景和现状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所以,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2006年全
9、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2007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6年增长7.8%。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6
10、.5亿吨标准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6年增幅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第三章中外节能减排的措施及经验、外国节能减排做法和经验回顾国外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历史,发现他们都把节能战略放在国家能源战略的首位。在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上,其成功经验归纳起来主要为以下五点。首先,设置能源节约的管理部门,负责节能工作。各国都有政府机构管理节能工作,但机构设置和职能不尽相同。美国和加拿大的节能归能源部管理。美国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局(EERE)的职能是:提高能源效率和生产率,向市场转让洁净的、可信赖的能源技术等。日本的节能管理工作由经济产业省代管的
11、资源能源厅负责。此外,通过机构升级强化政府对节能工作的管理。日本对节能工作实行全国统一管理,地方政府没有相应的机构负责节能管理。其次,政府机构自身节能已成为国家节能政策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政府往往是许多国家最大的能源消费者,其能源开支在政府行政经费中占很大比重。政府机构带头做好自身节能,可减少财政在政府能源消费方面的开支,推动全社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支出的能源费用达80亿美元,加拿大政府每年建筑能耗费用约8亿美元。在大多数国家,政府机构开展自身节能工作时都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发达国家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如将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与改变财政拨款方式相
12、结合,将能源与维修基金拨款改为节能投资,解决政府机构自身节能中经费短缺的问题。第三,依法实施节能,通过颁布鼓励政策或措施等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由于节能动因已经从能源安全转向环境保护,具有相当程度的“外部性”,不是完全依靠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需要政府和法律政策的干预;此外,节能产品也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公正的信息加以引导。西方国家政府在具体推进节能的方式方法上,对企业的直接行政干预较少,鼓励性措施和惩罚性措施也都有法可依。特别是在专项奖励或减税政策方面大有作为也大有可为,国家和地方可在中央本级财政预算或在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列支奖励,在国家税收和地方税收中对企业的税收减免方面予以充分
13、考虑。第四,为了激励企业节能,美国、日本及欧盟国家采用激励机制,收到显著效果。此外,充分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手段。还通过征收能源税和碳税,控制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引导能源结构升级,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国外经验表明,在不节能型社会向节能型社会转变时,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使社会形成节约的自律机制。许多国家实施的现金回扣补贴、税收减免、抵押贷款,西欧一些国家实施的消费税、销售税、碳税、二氧化硫税,以及其他能源和环境税等,都是依据该国的经济体制、资源状况、法律法规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的,各具特色,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促使消费者节约能源,鼓励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相应减
14、少环境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第五,签订节能协议推动多方参与。节能协议能有效地把国家的战略目标与企业目标结合起来,促进国家和企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很多企业将参加节能协议作为改善其形象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政府也把建立节能协议作为改善管理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措施1)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
15、济中的比重。2)强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发布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力度,限期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方案。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
16、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节能环保电力调度。加快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发展。 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出台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特别是千家企业节能工作的跟踪、指导和监管,对未按要求采取措施的企业向社会公告,限期整改。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扩大能效标识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空调、多联式空调、照明产品及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扩展节能产品认证范围,建立国际协调互认
17、。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研究建立并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 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配合全国人大抓紧出台节约能源法(修订)和循环经济法,抓紧制(修)订配套法规。组织制定16个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16项节能设计规范、21项节能基础及方法标准及17种终端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标准。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研究试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办法。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国内及国际金融机
18、构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纳入今年“科学发展,共建和谐”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和节能科普宣传活动,实施节能宣传教育基地试点,组织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宣传和培训工作,开展节能表彰和奖励活动。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2007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
![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oc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4/9620ead6-d08c-449b-b694-1a01007fe20c/9620ead6-d08c-449b-b694-1a01007fe20c1.gif)
![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oc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4/9620ead6-d08c-449b-b694-1a01007fe20c/9620ead6-d08c-449b-b694-1a01007fe20c2.gif)
![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oc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3-6/4/9620ead6-d08c-449b-b694-1a01007fe20c/9620ead6-d08c-449b-b694-1a01007fe20c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节能 政策 经济学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10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