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2146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制作人:陆玉华,家长学校授课,主题: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溺爱,七年级家长必读第五讲 娇生惯养是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的温床,谈话导入:,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尤其在“千家万户一朵花”的现代家庭,父母对孩子更是百般呵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是迫切。此种心情可以理解。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爱,却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教育子女上付出的爱一旦过了头,关爱就变成了溺爱。溺爱者,沉迷不悟,过分地爱也。此种“爱”乃是教育孩子的误区。作为对孩子直接教育的家长和老师来说,都应认识它的危害性,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使其健康成长。,溺爱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代替型满足型 看管型,溺爱类型解剖,1、代替型,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家长几乎是齐上阵。他们帮孩子铺床叠被、摆放鞋子到了每周的周五放假,学校门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学生一出校门,家长们就接过孩子手里的大包小包。包里放的是什么?除了作业,就是一个星期换下来的脏衣服。有的家长甚至帮孩子准备一个星期的袜子,学生就连袜子也带回家给父母洗。当有人问一位妈妈:“你孩子在家做家务吗?”那位母亲毫不含糊地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还让他做家务?”每天,孩子的书包,家长代替收拾;孩子的行李,家长代替整理;孩子的作业,家长代

3、替检查;老师告诉孩子的事,家长全替孩子想着。有一天,一位初二年级班主任批评几个没带作业的学生,几个孩子都埋怨起来。这个说:“都怪妈妈没给我装上!”那个叫:“都怪爸爸没给我收拾好!”好像一切过错都是妈妈爸爸的,他们什么责任也没有。代替,究竟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孩子的懒惰与无能,也带来了父母的悲哀和失望。,2、满足型,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孩子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捞月亮,不断满足孩子的奢望,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放任自流,导致孩子思想素质身心素质低下。如今的留守儿童比较多,父母均在外工作,将子女扔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对孙子、女“隔代亲”,生活中对孩子

4、言听计从,非常溺爱。爸爸妈妈在外工作,感觉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就会对孩子更是宠爱。没工夫去教育孩子,于是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花钱的欲望,其余完全是放任的。“狼孩”的案例:这是一个工人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出生后被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抚养。长到五岁才被接到父母身边。为了补偿孩子童年的缺失,善良的父母发誓让其享受最好的生活。他们倾其所有,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这种呵护使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不仅享有大量的零食玩具和衣物,脾气也越来越大,稍不顺心就又哭又闹,乱砸东西。一个黑暗的夜晚,吃喝玩乐花费已达10万之巨的儿子又一次回家要钱,并对父母扬言:“不给我钱,你们谁也别想活到天明!”在要求得不到

5、满足之后,失去理智的儿子将父母砍成重伤。走投无路的父母最终合力将儿子杀死。无止境的满足,竟造就了“狼孩”。,3、看管型,孩子是需要照看和管教的,但不是要我们寸步不离地“看着”,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许多孩子的家长,自己劳累一天,还要看着孩子写作业,看着孩子洗脸洗脚,看着孩子穿衣吃饭看孩子这不顺眼,那不顺眼,于是整天唠叨个没完。看得孩子很烦很烦,看得自己很累很累。其结果呢?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十分反感;家长觉得孩子太不听话,十分生气,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溺爱成因分析,溺爱孩子已是当今普遍的社会现象。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现在独生子女比例占据多数,家庭模式逐步演变为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四二

6、一”模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围着孩子转。小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就其成因,分为以下几种:,隔代教育 重男轻女 不负责任 自以为是,溺爱成因共同的特点是“爱之过甚,担心过度,照顾过头,迁就过多,夸耀过分,希望过奢。”家长违反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对孩子采取了不正确的管教方法。,溺爱后果及应对策略,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母校。父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不仅造成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失误,而且使社会、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都会产生麻烦。“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品质、知识、才能,主要是靠后天培养教育而形成的。这种培养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得进行。老话说的好:“严是爱,松是害,不管

7、不教要变坏。”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乃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若过分地迁就孩子,不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不良习惯,这对孩子终生有害。下面针对溺爱后果给出对策:,1、娇气懦弱,家长给予孩子的溺爱,把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一直受到呵护和宠溺,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挫折。一旦离开温室,遭受一点小小的困难便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成不了大器,无法行大事。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

8、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对策:古人云:“不经风雨,不成大树;不经磨难,不成大器。”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长对孩子悉心培育、满怀期待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把握好“度”父母越呵护,孩子越逆反。孩子要“摔打着养活”,放开束缚孩子的手,让他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2、自私自利,家长给孩子特殊待遇,使得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由于长期被家长的宠溺包围

9、,这些孩子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本想不到还需要为别人着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社会上,也许自私能谋得一时之利,但是自私自利之人的事业迟早会遭遇失败,感情也是一样。要想做事,必须先学会做人。,对策:父母对孩子应该加以积极正确的教育和诱导,树立孩子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学会与朋友分享一些东西,尝试一下“给予”所带来的快乐。在实际生活中,父母更应该鼓励孩子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别人有事相求,孩子又可以帮得上忙,就让孩子帮别人一下。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父母还可以教导孩子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慈善捐款,帮助那些生活更加困难的人,养成乐善好施的高贵品德。通过实际生活的锻炼和

10、父母的指点,孩子就会克服自私自利的习惯。,3、骄横乖张,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性格骄横乖张。由于家长会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甚至包括很多无理的想法,孩子打小就会目中无人,敢于骑在长辈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宽容,不懂让步。以自我为中心,会让孩子变得极端自我,受不得一点委屈。,对策: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做错事的时候,要启发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道理。要严格要求,绝不能迁就。孩子一旦哭闹,耍性子,就耐心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予以开导。必要时进行理性惩罚(如果孩子还继续耍无赖,父母可采取“冷三分钟”的办法。这三分钟不看,不说)。所以,

11、爱孩子一定要做到爱得深,教得严。,4、懒散唯我独尊,孩子在家里就是老大,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代办,什么都不去思考,什么也不想做,这样下去必然会变得懒散。而且在家谁也管不了他,唯我独尊,他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上了初中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溺爱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试想,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如何立足?大人不强逼他去做,也不包揽。因为这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的“独立行为”。而没有独立行为的人,怎么会有创造性呢?,对策:家长要认识到,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

12、,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如果从这时开始,父母能因势利导,放手锻炼并从旁支持、鼓励与帮助,孩子的独立性便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适当地训练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不要事事依赖父母。要训练孩子学会关心父母,体谅父母的辛劳,帮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帮父母洗碗、扫地、抹桌椅等,用自己的劳动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5、人际交往会出现障碍,人际交往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过度被宠溺的孩子总觉得自己是小皇帝,别人都必须听他的,他不肯为别人着想,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久而久之,那些宠坏了的孩子们必然成了孤家寡人,人际关系

13、一塌糊涂,未来的学业事业甚至婚姻都可能变得比较困难。,对策:家长不仅要辅导知识,更要讲授做人的道理,引导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教育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时间长了,自然见效。,6、性格变异,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全职妈妈也日益多了起来。初中生的家庭中也有全职妈妈。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和关注初中生。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交际

14、圈,需要跳出家长的陪同式呵护,否则不但易导致性格变异,而且会造成视野狭隘。此外,初中阶段是孩子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家长再包办一切,就会使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慢慢丧失。,对策: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全职妈妈也日益多了起来。初中生的家庭中也有全职妈妈。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和关注初中生。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和交际圈,需要跳出家长的陪同式呵护,否则不但易导致性格变异,而且会造成视野狭隘。此外,初中阶段是孩子独立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家长再包办一切,就会使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慢慢丧失。,小结: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溺爱所关照的并不是孩子的心灵,更多的却是孩子表面的、物质的需要。其实,面对孩子,家长所要

15、做的应该是全面的关心,其中尤其应该多多关照孩子的心灵。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溺爱会害了孩子,在独生子女时代,这句话值得各位家长认真思考。,如何走出溺爱的误区?,首先,家长要更新观念。要直面孩子对爱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不要一味的强加,而要合理的引导,让孩子的心灵得到阳光普照。让孩子不但要学会接受,还要学会感恩、施爱。爱应变单方为多方互动。其次,要讲究方式方法。对孩子的爱不要仅体现在学业方面,而要重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家长往往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通过亲子谈话,适时指点,寓教于情感交流,寓教于家务劳动、人个示范等。“富生寒养”,让孩

16、子成为真正懂得爱的人。,总结,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要适时、适量。庇护孩子的恶习,助长孩子的“娇”、“骄”二气,从根本上讲,溺爱孩子等于害孩子。真正的爱,是精神多于物质的爱;真正的爱,是更广博、更深刻内涵理智的爱。这样的爱才能让孩子在清贫中,保持独立、自尊、谦逊的品格。所以,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把握尺寸,做到严爱结合。为了让孩子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请我们的父母们在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适当地保持“懒惰”,尊重孩子的“自我”,无论遇到什么事,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做决定,要让孩子自己想想应该怎么做,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机会。相信你的孩子能行,给他们一个自我锻炼的机会、一个独立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健康的爱中成长!,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