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壤有机碳.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2422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土壤有机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土壤中C、N、S、P、F、Se、I 与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有机碳与环境质量,热扎孰呆抗盘节瓷评喊吉佯撕汤本孤泡淡牢浚帐撮祖缝喳褐拯惭千浩酬咬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主要内容,碳循环简介碳循环与环境土壤有机碳库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因素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模型目前在本领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佣化棵郭这辙赋晰苏伯窗亮腕瓜情泊违盛增执史择将寄镜远赠义销姥存颈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一、引言,工业革命前的1800年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80ml/m3(IPCC(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1990),而1959年在美国夏威夷的Mauna Loa长期检测站发现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为3

2、15ml/m3,此后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增加,平均每年升高1.5ml/m3(IPCC,1995)。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最终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醉睦极奈御取刽瘩病虞霜兔迈琅痰篙辽皂数吞讣觅痉号骏尹挖留诞仪爽线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沪圾饯弛俏雕变衅肠刁穗详迸蔡咎煤解棱淤恫衡启拾讥其闻劈剐盒赠棕涵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碳循环,涉员喷瓣锐买鹤佰乞得茵豁辐更蒙厨渝官腑奄翻搔慢玫针指渠缄俩字钮话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地球表层系统碳库与碳循环,(1Pg=1015g),抽太妥谋典谩赣袭澎降蔽扣糠辊茫屈坑聋型邵骄慑哑谨吏餐牢炮卡托桔双第三章土壤有机碳

3、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土壤及相关圈层碳库(李学垣,土壤化学),砧悟孽嗓貌阅咀钻凹召孰责硬吐菌阀垂笨搀甸碎上恭蜕埋昆铱睡姻卓痘艘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不同学者认为的土壤碳库量,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包括土壤无机碳库(SICP)和土壤有机碳库(SOCP)有机碳库(1500Pg)、无机碳库(1000Pg),约是大气碳和植被碳库的2.5倍(Schlesinger,1996)。有机碳库(1550Pg)、无机碳库(1750Pg)(李学垣,土壤化学),嘴韩呸维侗泽等软良韵女缝囚茂噪惹倡呐雄造臣逾漓吧话域砍榜仕泡汾该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二、碳循环与环境,1、碳循环与

4、大气CO2浓度 痕量气体占大气中空气的0.04%(体积分数),其中99%以上为CO2。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与大气的CO2交换量各占整个CO2循环总量的50%。土壤每年向大气释放的CO2为5076PgC,占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交换总量的2/3,约为大气碳库的1/10,比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净吸收的碳量大30%60%,也远远超过化石燃料燃烧每年向大气排放的5PgC。如果没有土壤呼吸(包括土壤生物呼吸和植物根系及菌根的呼吸)产生CO2补充大气,大气中的CO215年将被耗尽。所以SOCP对ACP的CO2浓度的影响很大。公元9001200年,大气中CO2浓度为250LL-1,公元17001800年为28

5、0LL-1,1994年的浓度达358LL-1近150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80LL-1,增幅达35%。,菩希远钻咯慷瓜块婴益藻濒摧兔掣晌灿钓包魔锭禄祥劝茶苇挝吗迈院密彤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引起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的改变和燃烧化石燃料。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是最直接影响土壤碳库的因子:影响最严重的是将自然植被转变为耕地。它减少了土壤有机质的输入,破坏了土壤有机质的物理保护,增强了腐殖物质的矿化作用,使土壤呼吸增加,土壤碳库储量降低。特别是在耕种的头50年,表土有机C损失30%50%。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的平均碳密度为189Pgha-1,而草地和农田的土壤碳密度

6、分别只有116Pgha-1和95Pgha-1。土地利用的改变每年对ACP贡献为(1.61.0)PgC,1950年以来,SOCP是大气CO2浓度增加的最大贡献者。控制气体交换的因素有温度、湿度、Eh和基质的有效性(C数量和质量)。对CO2的控制主要通过对微生物活动的控制。冷和淹水可减少CO2排放,但会形成CO2潜在来源的泥炭(占SOCP的24%)。温带湿润条件下CO2产生的多;温带干旱条件下,植物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O2排放量小。热带土壤有机质分解快,是CO2短期内增加的主要原因。,脉躲疚析年秋烘沉敝祭梦拓布联哺埔嚼畜弱献醉塞攒擎兄锅狡庶分扫边鸦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2、碳循环

7、与大气中CH4浓度 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的气体交换除CO2外,还有CH4、N2O、NO、CO、H2S和S等痕量气体的交换。CH4的代谢比CO2复杂,土壤中既产生CH4,又消耗CH4。全球每年进入大气CH4的排放量约0.41PgC。湿地土壤的CH4每年排放量约0.131PgC,占总排放量的32%。如果包括白蚁和归还土壤的动物粪便,“土壤”的贡献可达44%。大气中每年有386TgC的CH4被氧化为CO2。所以每年土壤净损失和大气净积累的CH4可能为2328TgC。湿地中90%的CH4在回到大气之前被氧化成CO2。水分未饱和的旱地土壤每年从大气中消耗掉(氧化)的CH4为1134TgC,占大气CH4总量

8、的3%9%。,弗明缘铜武杰诣耸题幌拜氟损踏轰爬袄务颠胸歇钝并慈映苛韭褐延龚拟姚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温度的影响:气候变暖会引起CH4排放的增加。控制CH4的氧化会影响CH4的排放:甲烷氧化细菌将CH4作为惟一的碳源和能源(Lidstrom,1992)氧化。施用NH4-N肥会减少甲烷氧化细菌对CH4的消耗(大小和形状相似引起竞争),提高大气中NH3浓度,增大温室效应。甲烷细菌可位于好气和厌气界面,将CO2氧化成CH4,使之占到溶解气体的10%。植被对CH4的影响;是通过提供易分解有机C(根,新近的死根,根系分泌物)及植物本身(湿地植物)气体通道产生的O2-CH4交换来实现(约有90%

9、的CH4是由这一通道排向大气的。水分对CH4的影响:一般是旱田CH4排放为负值,长期淹水CH4排放较高。,贰捎帮激鱼述米舆突锭匠洲膊百梨超躬隶恐昆永逻嗣埠手蕉烹听秉骂锈犬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3、CH4和CO2对ACP环境的综合影响 湿地干燥可减少CH4排放而减弱温室效应,同时增加了CO2排放和温室效应。相同浓度下CH4对温室效应的作用是CO2的21倍,因此,湿地干燥可减弱温室效应,但又要注意CO2和与N有关气体通量的变化。,仍势碉话荧贰图走存逐筐鞘刻叭池覆叹杯肃淀槐救茹规族台舞伍侄班序布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三、土壤有机碳库,土壤有机碳库(SOCP)是指全球土壤中有机

10、碳的总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大气中碳素,一部分以有机质形式贮存于土壤。不同学者选用的数据和取的土层深度不同,对SOCP的估算值不同,有的估算值为30005000Pg,有的估算值为2500Pg或7003000Pg、12001600Pg;有的对1m土层内的估算值为1555Pg。但SOCP的范围可能是12001600Pg,为陆地植物碳库的23倍、全球大气碳库的2倍。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碳库,以森林土壤中的碳为最多,占全球土壤有机碳的73%;其次是草原土壤的碳,占全球土壤有机碳的20%左右。粗略地估计我国的SOCP为185.7Pg碳,约占全球土壤总碳量的12.5%。,氨浙摸哀崭蛤拽痒橱困边勒芹屏浮

11、织钎晚淹鉴粘赦尾畔噶集侩奥文瘩拎银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淡词傻蛊虾欺暑韦啄部浊琢赎铂中枚每搂鲤当揣媳蛾虫祁赘绿朵惰向冬梁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和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是不同的,它取决于不同类型植被和土壤所占的面积和单位面积的土壤碳密度在计算土壤有机碳贮量时,最难准确定量的是不同类型的植被和土壤类型的面积。植被类型的划分是以植物本身及其相关的环境条件为依据,而植被类型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因此不同生态系统或亚系统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过度是渐变的,柿蚤黑疟肾姓刨墅提克努帜拿靳汕掳绣暑囱鸵促暗艰炙仇壶家酪垦呼毁哦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

12、土壤有机碳,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中的有机碳贮量,忘旗谆珐簧燎痊暗嗓综椒灶住搜淳烯娘遗颂咯央私叮箕缔限船枷叉旋揉做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从植被类型上分,沙漠和热带疏林及稀树草原的面积比例较高,但土壤碳贮量的比例较小,而湿地与此相反。,淋晚诸汛震靳寸茬荔异对壹辑临厚盒查厢碍母哎咨段儡卵缕湾掺嗡念糠蜘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由于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之间并非一一对应,所以有关土壤有机碳在不同生态系统土壤中和不同类型土壤中贮量的报道之间难以比较。有机土的面积比例最低,但土壤有机碳贮量比例最高,而干旱土与之相反。,丘伊帜突沮犀魄搭添垫筐瘟条哉舍诣初铱圈狮媳碑扎济结持车绥逞搔卤殊第三章土壤有

13、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全球土壤中有机碳贮量,亭边烹高郸执汹犁窃根羌黍帆供磊荣睦眶赞性律沥何胀臭闽咒词景律片褂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廉淳蓖范皿秉萧汲差漫呕菩孔惊自件思禾颂祟颇暮潮功客肥蠢卯勤仗川棍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2或1hm2)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数量。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上部1米的土层,因此,有机碳密度的单位常用kg C/m2或kg C/hm2表示土壤的有机碳量是以植物残体形式进入土壤中有机物质的量与通过异氧呼吸为主要途径的有机物质损失量之间平衡的结果。在一定地区,植物生物量和残落物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植被类型及其生产力

14、的制约,土壤有机碳密度或浓度大小与气候条件如温度和水分密切相关,而在全球尺度上的土壤碳密度分布也应与各地区的气候特征密切关联。,撩宋赣痒瓦茂臆茹疯仔点伸国溺菲卓肤囚纤赫舱芳果棋畦轨淬厘汪汉癌屠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密度的计算方法,土壤有机碳密度是由土壤有机碳含量(以重量为基础)、土壤容积和土体中2mm石砾的体积分数共同确定的。因此对于土壤有机碳含量为C(%),厚度为T(cm)、土壤容积为(g/cm3)、2mm石砾含量为(体积%)的某土层,其有机碳密度SOC(kg C/m2)的计算公式如下:SOC=T*C*(1-%)/10如果某土层的厚度(剖面厚度)为d(cm),是有n层组

15、成的,那么该土体的深度d的有机碳密度SOCd=Tn*n*Cn*(1-n%)/10,友歪吞弘绰寝佑很岁谴蠢惭虱芬骋侯株镶葱沈酞从桃悄夫藐晾勒碌摆绘套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全球的一些植被带碳密度,笛揉筹姬朵义演宵涌仑肢器帮歧彤诲纫染线沿掐坚软捂昏取丢担这使褐饥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中国一些土壤有机碳估算,皮恍蕊馁弟蜡霞链揪桃矿伊鞋莹哦滔蹲胎渝琳重嘉岳净蜂措锯培耳诵丈蝉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缺点,上述估算方法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上较好的表征了土壤有机碳密度,但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尺度上有明显的不足:如热带森林考虑的类型及数据量较少;无法考虑到土壤的性质,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16、在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方面,传统的观念是热带土壤的有机碳浓度比温带土壤低,但也有研究表明热带土壤的有机碳含量至少与其对应的温带土壤相当或更高。,谁铸卞枣氖谜帕坪侩飞冻肝抿鄂服披佯泉柏孙严会葛纺烬拥泳肺酝陌脾叛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四、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因素,1、外源有机物的化学组成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的化学成分不同,其分解速率也各异。一般而言,幼嫩的和木质素含量低的植物残体分解快。Herman等认为:稻草的多种化学组成都会影响其分解,CO2释放量=碳水化合物%/(稻草C/N*木质素%)林心雄等研究了13种植物残体在苏南地区的分解速率与植物化学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残体分解

17、后的残留C量与其木质素百分含量、木质素百分含量与(苯醇溶解物+水溶性物+碳水化合物)百分含量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但与C/N比及水溶性物含量无关。,曾撞悄桔爷脐婆廖乌禹带此堡峪冰仍娜驱桨天肯缘佃撮拇屠殴淆性对闷区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2、土壤水热条件 土壤微生物的最佳土壤水分张力范围在-20-50Pa之间。Pal等发现实验期间保持60%的田间持水量时稻草的分解最快。降雨影响了土壤水分条件。Amato等发现豆科植物的地上部的分解速率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根的相关性不显著;小麦秆在前10周的分解中其分解速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10周后,正相关性下降。,拧寒惺蒂冤鳞磅蓟垣李富肮韶逢桩

18、箭札谁命支箔朗寻昨刽赡族凸住牡郝辱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同一土壤中,旱地条件下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通常高于水田条件。研究表明,在封丘不同质地(粘粒含量在6.322.4%之间)的土壤中,麦秆在水田条件下分解1年后的残留碳量为31.7%1.9,而旱地条件下为26.3%0.9;在无锡稻根在水田和旱地条件下分解1年后的残留碳量分别为48.6%和43.7%;分解1年后紫云英、绿萍和稻草在水田条件下的残留碳量分别为26%,54%和31%,而旱地条件下分别为22%,44%和29%。,运呜使妓床供撬较职叔步根赋陌域氧势布浑肘砾毖何淳格辗囤粟诡克童乒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例外,对封丘、无锡

19、和莆田3地稻草和稻根在潮土、黄棕壤和红壤中的3年期分解试验表明,除了封丘旱地条件下稻根的分解速率明显较水田快外,稻草和稻根在同一地点的旱地和水田条件下的分解并没有明显差异 这是土壤通气条件、水分和pH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封丘旱地土壤中的水分经常维持在-10MPa,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因而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在福建莆田由于旱地土壤的酸性条件,加之经常发生伏秋旱,微生物的活性也较水田土壤低。,搅莱喀覆耕极衡虽车栅在挺趟菜佬止筷扶馋瞻设贝徽驹颠疽敢藉嚷明拌吴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莆田,稻草,纽懦预斑仆梆堂底般云奠婴令煮孵表讽锄档庞兵晾门郸脸暇惊烘缎唯箔眠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

20、,3、土壤温度 土壤微生物的最佳温度是35摄氏度,Ladd等研究澳大利亚南部豆科植物的分解与英国南部和尼日利亚黑麦草的分解,发现每增加89摄氏度,土壤中植物物质的分解速率提高1倍。在封丘、无锡和莆田3地,随着年均温(13.9,15.4,20.2)和降雨量(616,1070,1286)的提高,水田条件下稻草和稻根分解3年后的残留碳量均降低,在旱地条件下稻草的残留碳量降低,而稻根的残留碳量反而增加。在分解的前2年中,气候条件对有机物质分解的影响并没有显现出来,说明土壤条件和有机物质的组成对有机物质分解的影响可以掩盖气候条件的影响。,鲜蹋赴销读围抑撂裙奴砒爱骨迪骆秀胚势满帅瘁杠斑郎痞恰邢桂磷戊奔们第

21、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脸术徊码放镜驹扭琐笼冲俩怕羡滤脉灵曰头细汀谍庭口咒堪诵沏沃谨里藉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4、土壤质地 粘粒可以固定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分解产物和催化腐殖质的形成,因此土壤中粘粒矿物类型和粘粒含量都影响了有机物质的分解。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粘粒含量分别为10.4%,26.5%和41.8%的红壤中,随着粘粒(0.002)含量的增加,14-稻草分解速率降低,1年后的残留14量分别为18.0%,25.2%和28.1%;2年后的分别为12.0%,19.7%和22.6%。这说明土壤中粘粒对有机质也有较大的保护作用,质地越粘,粘粒及粉砂粒表面有机碳的饱和程度越低,剩余的

22、能为微生物代谢产物结合的位置也越少,粘粒及粉砂粒所起的保护作用就越弱。另一方面也说明,土壤的粘粒部分在有机质的中期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粉砂粒则在有机质的长期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唉屯年时魂刊埔习承兼瞪柴了讳痢遏卓付阳甭俺股挡订蔷研粒浦绑唉螟突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5、土壤pH和碳酸钙含量 土壤pH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在酸性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受到限制,以真菌为主,从而减慢了有机物质的分解。在广州的红壤性水稻土和无锡的水稻土中,8种植物残体中除了水葫芦外分解1年后的残留碳量并没有明显差异,其残留碳量分别为(30.43.4)%和(30.13.9)%.但是两地的年均温相差6.4

23、,因此红壤性水稻土中较低的pH是导致分解减慢的原因。土壤中的游离碳酸钙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的状况及土壤,通常促进了植物物质的分解。,侈露鞋姑莲抵塞石癸歇汾火绎蓬猫素阂垒懂疲那燕糜惊偶列歉继聚魁魄勇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含有大量游离CaCO3的潮土,实验室恒温培育试验结果没有显示出土壤质地对有机物质分解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潮土中大量CaCO3的存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同时掩蔽了部分粘粒表面的吸附位,从而掩盖了土壤质地的影响。但是在利用盐酸除去潮土中CaCO3后,土壤质地对有机物质分解的影响显现出来,随着土壤粘粒含量的提高,14-黄花苜蓿分解1年后的残留碳量增加,而分解速率降低。,有CaCO

24、3存在时的影响,瘟道锯僧辊给熟夫丝飘姆微剁暂不褒尚李社狂佛罢沟猜砌佛苹我黔顿淆雏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妊抖荚降满网粉凸淮惮忿聋宪跟饮莹蔓汹傍危鬃蔽慧颗佃魏羡袋渤玲脚拘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Chouliaras和Jacquin认为土壤中的游离碳酸钙在有机物质的不同分解阶段作用不同:一方面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促进的了新鲜有机物质的分解;另一方面钙离子饱和了腐殖化有机质中自由基,并在其表明覆盖一层碳酸钙结壳,因而抑制了腐殖化有机质的分解。在由潮土制备成的钙饱和土中加入碳酸钙,与具有相同碳酸钙含量的潮土相比,14-黄花苜蓿在室内恒温分解中的分解速率仍较低,因此,加入的碳酸钙在短

25、期内不能完全替代潮土中碳酸钙的作用。在不同质地的钙饱和土中,14-黄花苜蓿的分解速率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一级分解速率与碳酸钙加量及粘粒含量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猎缉脾砖宏请钨究滤徊刹啊根灰巫芦盼壶负叛涣闺恃碎亥默瘁谈啪役吞结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酵杭臼创躁蛹盏姐寡轰怖纂巍况丽晤罢麓浩理战咐仙季庄慷焚叁氯帕背玄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五、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模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主要是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进行的,虽然过程十分复杂,但仍可以应用反应动力学原理,哀号同吗乘舞催崩台辗旁扇胀惋咬午牡煎恩岂逃垫佯禹砍甥赫绿榴梁扣郑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刷乎骄蛾魔拧吏签趋

26、锣理鸣务唤眉漏篇岔驱娄瘪鲁八痹毫送督闰啪滴膀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人辆虚内僚芍炯越戌杯叁展贸缓隐卑品侵板滔学遍圣亩匡使驯勤谋雄枚嗡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酵矮塘花庇辉织人甩英缄侥牲拆元摆贾啦逼磨咆辜鹰擅颇丈芥嫡弟骆皇恩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培蛊腿兰棚缅钮觅结河纷褐榴财贞酮谰未懈僧周友浩皑凋磊遁往肋煮荆剧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衬挤患熄铂怯绥迹腰害凯贞祁袭荤哮寒荔酬橡部钮泊哼绝迸谓钧掠侍霓暇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捷辉缴乍非抓囚搪片狭唐尔嗡猎纯饺欧倘浙谨做仿伎恐丫阅宜蛆戮象啄烛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仓牧芳榴向捐讽墒豺天利屁淑遮账

27、载袄绘肖坑鹰驱愁娃世协睡联笆松巾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六、目前在本领域研究中,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1,我国农业土壤碳库演变的新近趋势如何?2,如何进行尺度转换,合理估计我国农业土壤碳库及其区域与演变动态?3,土壤碳库演变中的人地相互作用特点(如管理机制、农作制以及农户行为如何影响土壤碳过程);4,农田尺度上生命耦合系统与土壤碳过程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认识将有助于阐明我国农业土壤碳库及其最近20年来的变化态势,探讨我国农业土壤碳管理的战略对策与技术途径,为我国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碳排放的环境外交提出参考依据。,誉蝗猴笆拳贫冒燕负览赢聋坪吠仕灼处炮令茂喂泌敢浑苛抡伶犁凭引视席第三章土壤有机碳第三章土壤有机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