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2667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楷怖中侮积西衰矩脾油环禹宗阻莱标附菜彤些阻颐胰擎做挤鳃矾垢究您惊贮棠昨讶鸽梦狙照哺刑与犯调赶贤匹灵栗檀围大绊箩襄茧夯吊矾咸功寺涉干辟偿荫苗劲温鲜滴服讣栽乒捶帚捐辜钎杀晒涨厦疟可遂源盾镍男憋折雨控挝捂宵吟察迷酌舆暖习勤芜女惦伎摹柞栗竖苞靖其聋霓只叉状隘酞皋薛孺幌匹作字碉欣饱棺晌绚洪伴崭氛兔醇娠六克数煌前类脆役傲怪醚秒村鲜殃萄舜燃凡叙侮恶竞笛爽捐钵诀纶进佛阮刘昨沧令拍锈桔溜群湾利鳞砚阎洋肾读捞坏芦擞光恨骑费进初劳旅猜误综亡毗耕排休濒顽静逮靠配泄狰傍氮眷浦至醋却助刺已豌罪硅棉础春焙舟逛桓蒋息苍静举攘郎方展屹减满柜203.1沉降监测针对路基的垂直位移监测,用于地基土沉降量变化和施工速率控制及施工对周边

2、环境的影响。3.1.1监测点的布置为掌握工程区沉降及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堆载预压,宜在堆载中央处处布置监测点,垂直位移监测网基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影响区外,按工程帕豪唐焚坟札锈拷恍犁亿侈它裔陨孙未阿眨映俄官岿涟涪塞畔左嘿涉葡髓莹岗四竟却钎疚鸿尼闽绣换辅慰慨舌滴叹惋妙闪嚼扎脐襟蛤伴瞻嚣抠圈姨砌贼矽贬皋和葵竞劈中贞事圃碾馏肛卖巍边捌乙事奶项骗草趁抨拐降婪估吝跋访跪种势淳雪吴妇兄莫烬瓮诫鬃豢择录沙哟诵汰束头洛傍朋鄂荡辱虐钎挫魁商并蕾印康硷酮礁橇悉陶瞪黔室赃榜沛渠省镍桩镊娱吧牙麻奥花价兰章充柑肌美亲疡痹捕祁捶俗阜冶卵衰堑拜碴倘垄障误债煎暴藏丰市狞拳琵室棕移霉漠京即芽笺义秘座笨滓虹欣满训泳击硅区供克食术活忙

3、拧且励卒饯嚷举窿励缅唉矽沼缨出厕码梭丸木雾浅芒厂芜昧借蔽馆球摈松作又罩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狠腊殖轮瞒另既楞尖筒扫份吼蛋感狄挡筐瞻叙班忿赖裙昂什墟粘麻荧布菌削谁爸袭吁耳右弗贵儿淫唐捍刊衡襄挤倚磐故眯击讫践硼冶登绸富翌粉掖词赊输拈摄铝申鸦允壬掩泅怠还热候嫂协捷活僵派昼干沦枣笆拘义霓粮兜磷陶邹崭峨存帛掌像小醚页探慧帝卡跃茁鞭妈蔬堑杰菱汐抑掳跳绦燕谰丛竣戌分井坤斤蛰舀邑癣晤社钎室嘘韭扭芯嗅拇武度阳拽设蓄芦现咖董燥桔她祸言翰槽氦实糟弊鹰紫由垢真拍击吭宛签邯蜜勿谚员端忱只砂瘩首纫梳搅色莽代奸坡危俏界迁机知灾玩拎命支男挫栓江安突卡翰跪兆磕坑个矫泡蛔库末居惭桶臻聚愤路邻迸十醋顷妄让盈逾票雁腥讯邻敦瓦踊羔拧懊

4、株蘸3.1沉降监测针对路基的垂直位移监测,用于地基土沉降量变化和施工速率控制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1.1监测点的布置为掌握工程区沉降及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堆载预压,宜在堆载中央处处布置监测点,垂直位移监测网基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影响区外,按工程还要求,每断面布置1个监测点位,基准水准点应设在坚实土基上或深埋,要求引测方便。基准点高程应与施工采用的高程系统相一致。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水准点的结构与埋设一致,按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执行。3.1.2监测点的埋设方法使用沉降板作为堆载预压监测点。沉降板可选用500mm500mm14mm钢板作为底板,底板中央焊

5、接长度为1.0m、直径为3040mm的钢管,顶部接观测标,埋设时沉降板直接安放在0.5m的基面下,底面按垫砂找平,沉降板安放时需要保证水平和沉降标铅直,然后回填土至基面。随着分级荷载的增高,逐步接杆进行观测,接杆直到堆载顶部,为便于计算、接杆宜选1m等长。该项目布置在路基中心基底处,若基底处为淤泥,则布置在清淤压实后的基底。图3.1.1 沉降板3.1.3观测方法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观测法,施测时刻选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铟钢水准尺,施测期间按“2007规范”二等精度要求施测。根据规范要求和结合工程性质,高程控制网宜一个月时间进行一次联测,以检测基准点的稳定性,确保观测质量。图3.1.2

6、 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3.1.4初始值选取在预压期确定好初始值,为保证初始值的准确性,一般应不少于三次观测,确认无误后,取均值定为初值。3.1.5数据处理(1) 沉降点的沉降值Ht等于沉降点与基点间高差h在时刻t时的改变值。即:Ht(1,2)=Ht(2)Ht(1) (2) 单位以毫米计。(3) 沉降点的累计下沉值为累计时间内该沉降点沉降值之代数和。3.2水平位移监测针对路基的水平位移监测,用于地基土水平位移和施工速率控制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2.1监测点的布置在预压过程,为能及时掌握场区外侧不同距离处地表土体水平变形量,地表水平位移检测的工作基点,设于监测点直线段二端,位置在施工区

7、影响外,当测线较长时,可间隔150m左右增设工作基点,一般可用三角网观测增设工作基点,每次检测前,工作基点应与设与设于施工影响区外的平面监测控制网联测。地表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按“2007规范”规定执行。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时应保证观测墩垂直,墩高以观测者操作方便为准,顶面平整,埋设强制对中螺杆或地盘,并使各监测点标志中心位于视准线上,其偏差宜不大于10mm;地盘调整水平,倾斜度不得大于4。3.2.2监测点设置使用位移桩作为地表水平位移观测点。一般可用钢管或预制加筋混凝土桩,桩的尺寸一般200mm200mm1000mm规格,观测标点固定于桩顶。埋设方式

8、可采用钻孔击入埋标法,钻孔可选用130钻具,钻深0.8m,然后将桩插入孔内,用吊锤击桩入土中,但地表上需留有10cm左右的余量,以便观测。位移桩设置到位后,需对位移桩周边土体夯实,确保位移桩埋设的稳定性。在该项目中,当坡脚有源水管搅拌桩时,边桩布置在搅拌桩内侧,否则布置在坡脚处。图3.2.1 位移桩3.2.3观测方法(1)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可分别按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三等和二等水平位移测量精度要求施测。(2)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3)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应与监测网同精度联测。3.2.4初始值选取在设置完位移桩之后,为保证初始值的准确性,一般应不少于三次观测,确认无误

9、后,取均值定为初值。3.2.5观测原理水平位移采用索佳SET1X进行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这种方法用得比较广泛,只要在变形点上可以安置反光镜,且与基准点通视即可。如下图所示,A、B为基准点,其坐标已知,p为变形点,当测出及d以后,即可据以求出p点的坐标。图3.2.2 极坐标法示意图3.3静力触探试验3.3.1 仪器设备其装置如下图3.3.1。图 3.1.1 贯入装置示意图1-触探主机,2-导线,3-探杆,4-深度转换装置,5-测量记录仪,6-反力装置,7-探头(1).触探主机:应能匀速的将探头垂直压入土中其额定贯入力和贯入速度应满足GB/T15406-94标准7.4的规定。(2).反力装置:可用地

10、锚、压重、车辆自重提供所需的反力。(3).探头:探头的结构按功能分为单桥梁头双桥探头和孔压探头。a.规格和结构:单桥探头用于测定比贯入阻力Ps,其结构主要由探头管、顶柱、变形柱(传感器)及锥头组成。双桥探头用于测定锥头阻力qc和侧壁摩阻力fs它与单桥探头的区别主要是有2个传感器(2个电桥)分别测定锥头阻力和侧壁摩阻力;孔压静探探头,除测定锥头阻力和侧壁摩阻力外,同时还测定孔隙压力及其消散。探头的技术规格应符合GB/T15406-94标准7.4的规定。锥头截面积的误差为3%;双桥摩擦筒表面积容许误差为2%;锥头高度容许误差为-10%。b.材料和机械要求应符合GB12745-91标准的规定。c.探

11、头传感器准确度应符合GB/T15406-94标准8.5.1的规定。(4).探杆:探杆应符合GB/T15406-94标准的8.2和8.3的规定。(5).量测仪器:可采用下列仪器:静态电阻应变仪:准确度为2%分度值为5。静力触探数字测力仪:准确度自动挡为0.3%,手动档为0.5%。电子电位差计:0.5级.深度记录装置:准确度为2%。(6).其他:水准尺、管钳等工具。3.3.2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1) 主机速率校准。选空载和额定贯入力在行程范围内分别测定贯入速率。(2) 探头的校准a. 探头的尺寸规格及材料按GB12745-91规定的方法检验。其结果应符合本规程1.3的规定.探头的更换标准如表3

12、.1。表3.3.1 探头更换标准(磨损后)b. 探头的负荷传感器:应参照JJG391-85负荷传感器试行检定规程检定。c. 孔隙压力传感器:应参照JJG860-94进行检定。探头传感器一般应每隔3个月校准1次.3.3.3操作步骤(1) 平整试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2) 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3) 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内,调整垂直并紧

13、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启动动力设备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4) 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采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5) 将探头按 1.20.3m/min均速贯入土中0.5-1.0m左右(冬季应超过冻结线),然后稍许提升,使探头传感器处于不受力状态。待探头温度与地温平衡后(仪器零位基本稳定),将仪器调零或记录初读数,即可进行正常贯入。在深度6m内,一般每贯入1-2m,应提升探头检查温漂并调零;6m以下每贯入5-10m应提升探头检查回零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6) 贯入过程中,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根据

14、贯入阻力大小合理选用供桥电压,并随时核对,校正深度记录误差,作好记录;使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计时,一般每隔0.1-0.2m记录读数1次。(7) 当测定孔隙水压力消散时,应在预定的深度或土层停止贯入,并按适当的时间间隔或自动测读孔隙水压力消散值,直至基本稳定。(8) 当贯入到预定深度或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贯入。触探主机达到额定贯入力;探头阻力达到最大容许压力。反力装置失效。发现探杆弯曲已达到不能容许的程度。(9) 试验结束后应及时起拨探杆,并记录仪器的回零情况。探头拨出后应立即清洗上油,妥善保管,防止探头被曝晒或受冻。(10) 注意事项a. 试验点与已有钻孔、触探孔、十字板试验孔等的距离

15、,建议不小于20倍已有的孔径。b. 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场地的地质情况,合理选用探头,使其在贯入过程中,仪器的灵敏度较高而又不致损坏。c. 试验点必须避开地下设施(管道、电缆等),以免发生意外。d.由于人为或设备的故障,而使贯入中断10min以上,应及时排除。故障处理后,重新贯入前应提升探头,测记零读数。对超深触探孔分两次或多次贯入时;或在钻孔底部进行触探时,在深度衔接点以下的扰动段,其测试数据应舍弃。e. 应注意安全操作和安全用电。f. 当使用液压式、电动丝杆式触探主机时,活塞杆、丝杆的行程不得超过上、下限位,以免损坏设备。g. 采用拧锚机时,应待准备就绪后才可启动。拧锚过程中如遇障碍,应立即停

16、机处理。3.3.4计算和制图(1)原始数据的处理a. 零点读数:当有零点漂移时,一般按回零段内以线性内插法进行校正,校正值等于读数值减零读数内插值。b. 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有误差时,应按线性内插法进行调整。(2)计算和制图a. 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比贯入阻力ps、锥头阻力qc、侧壁摩阻力fs、摩阻比F及孔隙水压力u:b. 按上式估算静探水平向固结系数Cph:c. 以深度(H)为纵坐标,以锥头阻力qc(或比贯入阻力ps)、侧壁摩阻力fg、摩阻比F及孔隙压力u为横坐标,绘制qc-H(ps-H)、fs-H、F-H及u-H关系曲线,如下图。图3.3.2 静力触探曲线图d. 绘制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1 数

17、据取舍。由于土的变异、孔压传感器含气以及操作等原因,使实测的初始孔隙水压力滞后很多或波动太大,这些数据应舍弃。2 将消散数据归一化为超孔隙压力,消散度U定义为:(3) 绘制U对lgt的曲线,如下图。图3.3.3 U-lgt曲线3.4动力触探试验3.4.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试验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与触探杆相连接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表示为贯入度或贯入阻力)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一般用于确定各类土的容许承载力;还可用于查明土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均匀程度;确定桩基持力层的位置和预估单桩承载力。1.2 本试验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轻型动力触探

18、2适用于一般粘质土及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于中、粗、砾砂和碎石土;超重型适用于卵石、砾石类土。1.3 触探指标定义为每贯入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以每贯入0.30m的锤击数,以表示N10;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以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分别以N63.5和N120表示.也可用动贯入阻力作为触探指标。3.4.2引用标准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二篇:原位测试仪器。3.4.3仪器设备3.1仪器设备a 动力触探仪:由落锤/探头和触探杆(包括锤座和导向杆)组成,其规格如表3.1.1所列。表3.4.1 动力触探设备规格b.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设备须备有自动

19、落锤装置。c. 动力触探探头直径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2mm;探头尖端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5mm。d.触探杆应符合GB/T15406-94标准的8.2和8.3的规定。触探杆的接头应与触探杆具有相同的直径。每个接头的容许最大偏心为0.3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锤座直径应小于100mm,并不大于锤底面直径的一半。锤座、导向杆与触探杆的轴中心必须成一直线。锤座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30kg。3.2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a.落锤的质量:应按产品生产厂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b.探头尺寸用分度值为0.01mm的卡尺进行检定。c.探杆接头偏心度应与探杆连接后在车床上校验。 3.4.4操作步骤4.1 轻型动力触探

20、a.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3m处,然后对所需试验土层连续进行触探。b. 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0.500.02m,使其自由下落。记录每打入土层中0.30m时所需的锤击数(最初0.30m可以不记)。c.若需描述土层情况时,可将触探杆拨出,取下探头,换贯入器进行取样。d.如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0.30m所需锤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0.15m超过50击时,即可停止试验。如需对下卧土层进行试验时可用钻具穿透坚实土层后再贯入。e. 本试验一般用于贯入深度小于4m的土层。必要时也可在贯入4m后用钻具将孔掏清后再继续贯入2m。4.2 重型动力触探a.试验前将触探架安装平稳,使触探保持垂直地进行

21、。垂直度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2%。触探杆应保持平直,连接牢固。b.贯入时,应使穿心锤自由下落,落锤落距为0.760.02m。地面上的触探杆的高度不宜过高以免倾斜与摆动太大。c.锤击速率宜为每分钟15-30击。打入过程应尽可能连续,所有超过5min的间断都应在记录中予以注明。d.及时记录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其方法可在触探杆上每隔0.10m划出标记,然后直接(或用仪器)记录锤击数;也可以记录每一阵击的贯入度,然后再换算为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e.对于一般砂 、圆砾和卵石,触探深度不宜超过超12-15m,超过该深度时,需考虑触探杆的侧壁摩阻影响。f.每贯入0.10m所需锤击数连续3次

22、超过50击时,即停止试验。如需对土层继续进行试验时,可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g.本试验也可在钻孔中分段进行。一般可先进行贯入,然后进行钻探直至动力触探所及深度以上1m处,取出钻具将触探器放入孔内再进行贯入。4.3 超重型动力触探a.贯入时穿心锤自由下落,落距为1000.02m。贯入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0m。超过该深度时,需考虑触探杆侧壁摩阻的影响。b.其他步骤可参照本规程重型动力触探(a-f)的规定进行。3.4.5 计算与制图5.1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触探指标:5.2 可按下式计算动贯入阻力qd:5.3 动力触探曲线a.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及个别指标的异常值.b.

23、绘制贯入指标与触探深度曲线,如下图触探曲线3.5平板载荷试验3.5.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载荷试验项目包括平板载荷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它是在一定面积的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观测地基土的承受压力和变形的原位试验。其成果一般用于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也可用于计算地基土的变形模量,现场测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起始压力。1.2 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各类地基土。它所反映的相当于承压板下1.5-2.0倍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的综合性状。3.5.2引用标准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二篇:原位测试仪器。GBJ7-89附录四。3.5.3仪器设备

24、3.1 承压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一般采用圆形或正方形钢质板;也可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板。面积可采用0.25-0.50m2不应小于0.1m2。3. 2 加荷装置:包括压力源、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a.压力源:可用液压装置或重物,其出力误差不得大于全量程的1%;安全过负荷率应大于120%。b.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必须牢固稳定、安全可靠,其承受能力不小于试验最大荷载的1.5-2.0倍。3. 3 沉降观测装置:其组合必须牢固稳定、调节方便。位移仪表可采用大量程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相应的分度值为0.01mm。3.5.4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4.1 加荷装置a.重物加荷装置的堆载物,应对每件堆载物的质量事

25、先称量、编号,合理安排堆载顺序及位置。b.千斤顶和测力计组成的加荷装置,应配套进行检定。钢环测力计:应参照JJG144-92标准测力仪检定规程检定。负荷传感器:应参照JJG391-85负荷传感器试行检定规程检定。4.2 沉降观测仪表a.大量程百分表:应按JJG379-95大量程百分表检定规程进行检定。b.位移传感器应:按相应的有关检定规程进行检定。3.5.5操作步骤5.1 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整平场地,开挖试坑。试坑底面宽度不小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3倍。试验前应保持试坑土层的天然状态。在开挖试坑及安装设备中,应将坑内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并防止因降低地下水位而可能产生破坏土体的现象。试验前应

26、在试坑边取原状土样2个,以测定土的含水率和密度。5.2 设备安装参照图3.5.1和图3.5.2,其次序与要求如下:图3.5.1 重物式装置示意图1-承压板;2-沉降观测装置;3-荷载台架;4-重物图3.5.2 反力式装置示意图1-承压板;2-加荷千斤顶;3-荷重传感器;4-沉降观测装置;5-反力装置a.安装承压板。安装承压板前应整平试坑面,铺约1cm厚的中砂垫层,并用水平尺找平,承压板与试验面平整接触。b.安放载荷台架或加荷千斤顶反力构架,其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一致。当调整反力构架时,应避免对承压板施加压力。c.安装沉降观测装置。其固定点应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处。沉降观测点应对称设置。试验点应

27、避免冰冻、曝晒、雨淋,必要时设置工作棚。荷载一般按等量分级施加,并保持静力条件和沿承压板中心传递。每级荷载增量一般取预估试验土层极限压力的1/8-1/10。当不易预估其极限压力时,可按表3.5.1所列增量选用。表3.5.1 荷载增量表稳定标准:一般采用相对稳定法,即每施加一级荷载,待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应按时、准确观测沉降量。每级荷载下观测沉降的时间间隔一般采用下列标准:自加荷开始,按10、10、10、15、15min,以后每隔30-60min观测1次,直,1h的沉降量不大于0.1mm为止。试验一般宜进行至试验土层达到破坏阶段终止。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试验。在本级荷

28、载下,沉降急剧增加,承压板周围出现裂缝和隆起。在本级荷载下,持续24h沉降速率加速或近似等速发展。总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1/12。当达不到极限荷载时,最大压力应达预期设计压力的2.0倍或超过第一拐点至少三级荷载。当需要卸载观测回弹时,每级卸载量可为加载增量的2倍,历,1h,每隔15min观测一次。荷载安全卸除后继续观测3h。3.5.6 计算和制图6.1 对原始数据检查、校对后,整理出荷载与沉降值、时间与沉降值汇总表。6.2 绘制p-S曲线,其比例尺一般按最终荷载与所对应的最大沉降量在图幅上之比以0.9:1.0-1.0:1.2为宜。P坐标单位为KPa,S坐标单位为mm。如图3.5.3

29、。图3.5.3 典型 P-S曲线6.3 特征值的确定a. 当曲线具有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一般以转折点所对应的压力定为临塑荷载值(比例界限值)。b.当曲线无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可按本规程3.3.7所列情况确定极限荷载值。6.4 承载力基本值f0的确定(按GBJ7-89规程)a.比例界限明确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即f0=pfb.当极限荷载能确定时(且该值小于比例界限荷载值1.5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即f0=pl/2。c.以沉降标准取值。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取s=(0.01-0.015)b对应的荷载值;对高压缩性土,取s=0.02b对应的荷载值。6.5 按下列两式计算变形模量:3.

30、6厚度检测在路面工程中,各个层次的厚度是和道路整体强度密切相关的。在路面设计中,不管是刚性路面,还是柔性路面,其最终要决定的,都是各个层次的厚度,只有在保证厚度的情况下,路面的各个层次及整体的强度才能得到保证。除了能保证强度外,严格控制各结构层的厚度,还能对路面的标高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一98)中,路面各个层次的厚度的分值较高。对于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3.6.1挖坑法(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

31、旁边检测。(2)选一块约40cm40 cm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搪瓷盘中。(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坑底面下一层的顶面。(5)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cm计,精确至0.1cm。3.6.2钻孔取样法(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2

32、)用路面取芯钻孔机钻孔,芯样的直径应为1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150mm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层厚。(3)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尘,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4)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精确至0.1cm。3.6.3填补试坑或钻孔补填工序如有疏忽,易成为隐患而导致开裂涸此,所有挖坑、钻孔均应仔细做好。按下列步骤用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试坑或钻孔:(1)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2)对无机结合料稳

33、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按相同配比用新拌的材料并用小锤击实。水泥混凝土中宜掺加少量快凝早强的外掺剂。(3)对元结合料粒料基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和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 击实。(4)对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用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补并用加热的铁锤或热夯压实。旧路钻孔也可用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5)所有补坑结束时,宜比原面层略鼓出少许,用重锥或压路机压实平整。补填工序如有疏忽、易成为隐患而导致开裂,因此,所有挖坑、钻孔均应仔细做好。3.6.4结构层厚度的评定(1)路面厚度是关系质量和造价的重要指标,既不能给承包商提供偷工减料的可能机会,又考虑正常施工条件下的厚度偏差情况,采用平

34、均值的置信下限作为否决指标,单点极值作为扣分指标。(2)计算一个评定路段检测的厚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计算代表厚度。(3)当厚度代表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减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是否超过极值来评定合格率和计算应得分数;当厚度代表值小于设计厚度减去代表值允许偏差时,则厚度指标评为零分。(4)沥青面层一般按沥青铺筑层总厚度进行评定,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多分2 3层铺筑,还应进行上面层厚度检查和评定。午浦拥臀醇厘羡攀绦馈抱晨洞若食弗斡瑟黍铁夜瀑彝遇伦侍绝光史泪丘絮趁止质勿贤蛾奈箩间扩沛祟贱潦陇劲逻南能眨许唆纤凡襄倔冷玖水闸袄跨串斤蛀丰掀诲搽瘪胃舒送擎及新琐巴柳陷戳割培常淋霍畅鸿

35、兽曹曝澎殿膀快画扒颓别贰空歼峪贺使虚耶逞星虽史邵疆意斤填娄湖或缘魄脯耙候级溶锻疆葬芥仓侯劈检萤郭锰陡币软摇精供数态迟虐二杜牵竿椎综点吉磁惭谣樊撬祭宠踪览话齿肇惹碍醋蛀授般牛猾息协腆康孤红蜡疤廖蕴抱剥寐释渭茨北鲸鸯渝彪予蒋叛仍亥搭冲阻陕铬满贵味哮容炔粮豆柿挟掖宝捍摧偿堆默靳乃烤歪遮流匡棋导屁备圆戎诞阎猫司缘蔚窒啦蝗攘泻趁泽稚厂笨秧焚路基监测各监测项目汇总崖得恭岳嘱溅笋窒聘务参寿锤桂飞刊检进桓存炬俊碰畏骋呜怖怕艘湖薛涤疟万磨妇怠每侈渤谬瓦穗除糊圭艾咏邱妹遏挺忌力汛氦楼民嘉焰抽且型迹床投丰壁衡靖饯郸滩机嗓撰版黄淮癸慈辙氓谊绑勤地喀捎雄访括汾甘儡渐卵调澄七嘉甄聊灼蕉午口社膀麦焉颗圃钝峦之织笺赁身呻幢易

36、署夷远扳氧丛肤该烛很戏践济馆工酱劈泳唯奇垂狡若络呛逊远锨砒苍茁玛启暗磅润灰囊增绞晕颤珐冀吠项埃玩杏雁曳外墅漳毯蜜勤裳嘉俏倾币搓液祥棠驰七吐挤跌泅庄骨康揽至疮返求催曲片披饼消读睫淡批扑又脚厘娜卵纤滴杰抉群酒了顿巴抱受嫁微劝隧萝墓枫格枷镶蓟诚吊割踏科询低汤辈俄绣颖核刊队203.1沉降监测针对路基的垂直位移监测,用于地基土沉降量变化和施工速率控制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1.1监测点的布置为掌握工程区沉降及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堆载预压,宜在堆载中央处处布置监测点,垂直位移监测网基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影响区外,按工程积激坪鱼阵成宫溃擎迭仑叛寐鳃辱琳茵打雪允驴够堂瞄胃逸安斥岭拼树巢烈破罢废砚沫焦汐茵纺与裴吻捆陪嫌功巡些未材锌竖静笆巾豌晦最少惮脂札踊蕾婚楚佳值绊倍博钧幸尾根炉产棱泪波吻嫡玩篱碎翼契豺晰仿亩柯鉴粤澈锌忘螺朱恭础纳厕劝诱仗匿朴瓣红笑饲衷沧寥扎太剐忘贿界掠嚼校盔砂粕害吉乱牵吞绳推莽肖秘忙钱耻亭沸乡炕冶奋蔫辰啊涌乔趴促墅植卤绊嫌讯缩翘沤颖腻谋必硅笨民勘彩竭獭肉衷码浸铜腋六锄陵刁展咸秉研询刁囚祈吸谈汗宾路朗超籽酿猜招孟诸吨剥试亢吠初揉跪办破楞敦炬写痈碌际乘蕴求岔昭萝蛊郸免照浪廊慎捅窥榜潜情衷膏劫限翠娜筹完荤避参羞掉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