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oc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3698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 徽 农 业 大 学毕 业 论 文(设计)论文题目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姓 名 潘爽 学 号 09101107 院 系 农 学 院 专 业 农 学 指导教师 王 晓 波 职 称 副 教 授 中国合肥二一三年 六 月安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课题来源国家自然基金学生姓名潘爽专业09农学学号09101107指导教师姓名王晓波职称副教授研究内容我国曾经是世界大豆的出产国,现在变成最大的进口国,而且进口量还在不断增加。大豆产量问题急需解决。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进化类型与不同地理来源大豆之间的比较,探讨大豆产量与不同变异来

2、源之间的关系,为高产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研究计划1. 确定播种量,品种,种植方式。2. 播种及田间管理。3. 收获,晾干。4. 统计单株荚数,称量百粒重与单株重量。5. 查询资料,分析数据。6. 得出结论,讨论结果。特色与创新本研究立足于生产实际,从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出发,创制高产大豆新种质,并进行关键问题的理论探讨,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创新性。指导教师意见教研室意见院系意见 主要领导签名: 年 月 日目录前言 11、 材料与方法111实验材料 112试验方法 11. 3数据分析22、结果与分析 22.1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重要产量构成因素的分布规律 22.2 产量与其主要构成因

3、素之间相关性分析 42.3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品种类型大豆产量及其重要构成因素的比较43、高产大豆优质资源的筛选64、讨论7参考文献 8英文摘要 9致谢 9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主要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09农学:潘爽 指导教师:王晓波(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合肥230036)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1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生态区域2与不同变异来源大豆品种资源产量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各生态区域间大豆百粒重与荚数间差异不大,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生态区域间单株重的差异较大;在不同变异来源上我国大豆产量构成因素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我国大豆产量水平相对均衡,其中以黄淮夏大豆,东北

4、春大豆较高。也表明我国大豆产量各个生态区域与不同来源间没有表现十分突出的品种,大豆高产育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关键词:大豆 百粒重 单株重量 荚数 相关性 显著性前言: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种子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3。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也有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衍生而来。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如今大豆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需的作物4。1996年以前5,我国是大豆净出口国,至2000年,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6。此后,我国大豆的进口量连年攀升,2009年

5、,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4255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同比上年增长了13.77%;2010年进口在500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17.5%。我国大豆进口量已经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55.8%,大豆产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高产优质大豆育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大豆育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育种中种质资源是选育品种的根本,在优质的大豆种质资源中可以筛选出各种具有优良性状及特性的品种,对高产优质大豆的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筛选高产优质大豆以解决我国现有的大豆产量问题,增强国家稳定性,以及国际竞争力。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育种专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大豆育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大豆微核

6、心种质资源中提供的238份材料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不同品种类型与不同品种地理来源之间的差异,得到一批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品种。大豆产量9(kg/亩)=每亩单株数平均单株结荚数每荚平均粒数百粒重(g)/100/1000平均单株重量7也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238份核心种质材料,其中地方品种212份,选育品种26份12试验方法1.2.1百粒重的测定电子天平称量百粒重,两次重复取平均值,百粒重由总样水分含量平均值10.6%校正:百粒重校正值=实测百粒重(1实测水分含量)/(110.6%)1.2.2单株重量、荚数的测定称取整株大豆重量、测量有效荚数量1.3数

7、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和SPA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重要产量构成因素分布规律图1 图2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单株重量的分布规律图3表1 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性状及变异情况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百粒重41.46.015.54.8231.1单株重量22.80.99.45.154.3荚数18414.661.723.938.7由表1知:大豆核心种质资源中百粒重的平均值为15.5g,最大值达到41.4g,最低值为6.0g。单株重量平均值为9.4g,最大值达到22.8g,最小值仅0.9g。荚数平均值为61.7荚,最大值达到126荚,最小值为14.6

8、荚。由图1,2,3知:百粒重集中分布在10-20g之间,大于20克的约占15%,百粒重集中分布在10-20g。单株重量5-15g约占66.38%为主要分布区间,有大约10%小于5g,23.53%的品种单株重量大于15g其中不到9.24%大于20g。荚数主要分布在48荚到82荚占54.6%,小于48荚的占29.4%,个别品种可达到100荚以上。由表1知: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变异较大,分别为31.1%,54.3%与38.7%,说明他们的变异程度较大,材料代表性较强,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发现较大范围内的高产品种8,拓展育种材料的选择范围。2.2 产量构成因素间相关性分析表2 油分及其组分间相关性表百粒重

9、单株重量荚数百粒重1单株重量0.0401荚数-0.267*-0.0021*.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由表1知:百粒重与荚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67,百粒重与单株重量之间呈正相关,但是相关性不明显相关系数0.040,荚数与单株重量间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明显,相关系数仅为-0.002,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重要产量构成因素间,百粒重与荚数的相关性较大,其他构成因素间相关性不明显。2.3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品种类型大豆品种产量构成要素间差异显著性表3 不同生态区域大豆品种百粒重差异显著性生态区域百粒重平均值0.05水平东北春大豆17.25a黄淮夏大豆16.98a南方夏大豆15.04

10、a南方秋大豆15.02a长江春大豆14.54a北方春大豆14.35a南方春大豆13.92a表4 不同生态区域大豆品种单株重量差异显著性生态区域单株重量平均值(g)0.05水平0.01水平南方夏大豆14.10aA黄淮夏大豆13.25abA南方秋大豆13.25abA北方春大豆12.15abA南方春大豆12.14abA长江春大豆8.21bcB东北春大豆7.65cB表5 不同生态区域大豆品种荚数差异显著性生态区域荚数平均值0.05水平北方春大豆71.09a长江春大豆67.17a南方夏大豆63.23a南方春大豆62.67a黄淮夏大豆59.86a南方秋大豆54.45a东北春大豆53.15a大豆微核心种质资

11、源来自全国各地,分布广泛,因此对不同生态区域的大豆品种资源的百粒重、单株重量、荚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生态区域的大豆百粒重与荚数存在差异很小单株重量存在一定差异。由表3可看出南方春大豆百粒重最小为13.92g,东北春大豆百粒重最高为17.25g,其中北方春大豆、长江春大豆、黄淮春大豆平均百粒重分别为14.35g、14.54g、15.55g。可以看出各个生态区之间百粒重差异不明显。由表4知,不同生态区域间荚数差异不大,东北春大豆荚数最少为53.15荚最大为北方春大豆可达到71.09。表5可知,南方夏大豆单株重量最大,单株重量平均值为14.10,东北春大豆单株重量最低,为7.65。相较于百粒重、

12、荚数,在大豆单株重量方面,不同生态区域间单株重的差异性较大。但长江春大豆和东北春大豆,与除了黄淮春大豆以外的生态区间差异极显著。表7 不同品种类型大豆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差异特点平均值F试验P(f)值T试验P(t)值地方品种百粒重15.500.0820.775-0.2860.775选育品种百粒重15.79地方品种单株重量11.760.0030.9593.4260.001选育品种单株重量10.99地方品种荚数62.400.7220.3960.8500.396选育品种荚数58.19由于人工的对些品种进行选择,使地方品种和选育的品种之间存在一些差异,现对不同品种类型的大豆资源进行F试验及T试验,结果如表

13、7:选育品种中百粒重、单株重量的平均值略微高于地方品种,荚数平均值低于地方品种;F试验可知,在不同区域间百粒重与单株重量存在差异,但是差异不显著,对平均值进行T试验,百粒重、单株重量、荚数在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显著性不明显。3、高产优质大豆资源的筛选表8 优质资源筛选品种名称区样品类型百粒重单株重量荚数牛毛黄东北春大豆地方19.320.877.2合丰24号东北春大豆选育21.427.538.6四粒圆黄淮夏大豆地方22.914.842.3大天鹅蛋黄淮夏大豆地方23.517.445.7早熟毛蓬青南方秋大豆地方25.933.797.5郑8516黄淮夏大豆选育27.124.470.6玉石豆东北春大豆地方

14、28.114.549.6粗豆南方夏大豆地方29.929.477.3新余大粒青南方秋大豆地方38.421.243.3大豆高产就是要要求不仅百粒重与单株重量高,还要求各因素比例合理。上表7中所列出的品种是按照百粒重大于19g,单株重量大于14g,荚数低于100荚的一个标准所选出来的,如新余大青豆的百粒重最大达到38.4g,早熟毛蓬青的单株重量最大,可达到33.7g,并且其荚数可达到97.5荚,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另外郑8516在百粒重、单株重量与荚数三个方面的协调性较好,四粒圆,大天鹅蛋等黄淮夏大豆也是十分不错的材料有很强的研究价值。4、讨论 供试材料中不同品种中各种产量重要构成因素间变异程度较大,

15、表明所选材料分布较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产量重要构成因素间百粒重与荚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单株重量相关性不明显,单株重量与荚数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关系。荚数越多百粒重反而越小,植物可提供的养分与水分是有限的所以当分配到的籽粒越多时,每个籽粒所分配到的就会相对减少,从而影响单个籽粒。大豆产量重要构成因素中单株重量在不同生态区域间的差异较大,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品种可能环境因素要求较为苛刻。百粒重与荚数在不同生态区域差异不明显,说明百粒重与荚数这两个指标不会因为地理因素的差异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大豆产量在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的差异不明显,但在总体水平上选育品种总体比地方品种较为高产,说明了在一代大

16、豆育种家的育种工作中的重要贡献,也说明了育种工作任重道远,很难取得巨大的进步。上文所筛选的大豆优良品种主要是一些综合指标比较协调的大豆品种,在整个供试材料中还存在一些个别指标特别突出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其中黄淮夏大豆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其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产量要高一些。东北春大豆10等品种之中也有许多有用的品种资源,可根据他们对不同地域差异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等特性进行引种与选育并且可利用其高荚高产特点选育新品种。上述几个品种从种子生产和育种角度来说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邱丽娟,李英慧,关荣霞等.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作物学报2009,35(4):571-

17、579.2马秀娟,做好大豆区域试验的探讨,中国种业.2013年第二期3 盖钧镒作物育种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23-2294 郭庆元,王连铮现代中国大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72-139.5 高颖,田维明,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5.6乔娟.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7王曙明,孟凡凡,郑宇宏,等。大豆高产育种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162-166.8 王金陵.大豆遗传与育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9:116-117. 9 董钻.大豆产量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25.10王曙明,李楠,

18、富健,等.东北地区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探讨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1):3-6. Analysis of Yield Traits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Soybean Mini Core CollectionsPan shuang Wang Xiaobo(College of Agronom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Abstract: This study through analysis of soybean micro core germplasm resources , Compare a

19、ll kinds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important factors.And analysis of soybean important yield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area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variation sources and related, Research shows that our country each ecological zone between soybean h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y

20、ield components, Soybean yield relatively balanced level, In the northeast spring soybean and huanghuai summer soybean was higher, Also shows that Chinas soybean production various ecological region and between different sources without performance is very outstanding varieties, Soybean breeding has

21、 great study space Key words: Soybean; oil; oleic acid; linoleic acid; linolenic acid ;correlation; significance致谢: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王晓波老师的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激励和感染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王老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莫大的支持,使我真正的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论文的最后阶段王老师又给我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课,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本科

22、生活阶段的同学们和老师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学习。在我即将踏入社会的岁月里你们给了我关怀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 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农学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学生姓名 潘爽 年级 2009级 评阅意见(论文选题意见,研究内容,实验设计,数据结果分析及论文协作等进行评阅)评阅意见论文选题正确,设计方法合理、科学。论文研究了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构成因素百粒重、单株重量、荚数的分布特点,相关性及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品种类型的显著性,从而筛选出一批比例协调的优质大豆资源,对大豆高产育种有重要的意义。该生实习期间,工作较为认真,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共事能力较

23、强。论文写作较规范,分析较透彻,基本符合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进行论文答辩。建议成绩: 评阅人 农学 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意见学生姓名 潘爽 年级 2009级 评阅人姓名 职称 学历 评阅意见论文选题正确,设计方法基本合理,技术路线正确。该文通过对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及其重要构成因素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筛选筛选出一批比例协调的高产优质大豆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写作较规范,分析较透彻,达到了学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建议成绩: 评阅人 _年_月_日毕 业 论 文 成 绩 评 定 表1评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于 2013 年 6 月 6 日审查了该生毕业论文(设计),并参考

24、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意见,认为: 论文选题正确,设计方法基本合理。通过对微核心种质资源百粒重、单株重量、荚数进行测定,并研究了产量重要构成因素之间的分布特点,相关性及显著性,筛选了一批高产大豆资源,对大豆高产量育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成绩为: 3其他建议: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安 徽 农 业 大 学毕 业 论文(设 计)任 务 书论文(设计)题目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院 系 名 称 农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09农 学 ( 4) 班 学 生 姓 名 潘 爽 学 号 09101107 指 导 教 师 王 晓 波 下发任务书日期 2012

25、 年 12 月19 日一、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国外大豆进军国内市场,中国大豆常量变得岌岌可危。本文通过对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重要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进而对它们之间的分布规律,相关性,显著性等进行研究,同时筛选出高产大豆资源,为大豆优质育种提供材料。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充分了解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在创制大豆新材料中的意义,大豆产量重要构成因素的测定方法,特别是意识到田间性状对于现在育种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结果统计与分析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三、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邱丽娟,李英慧,关荣霞等.大豆核心种质和

26、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作物学报2009,35(4):571-579.2马秀娟,做好大豆区域试验的探讨,中国种业.2013年第二期3 盖钧镒作物育种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23-2294 郭庆元,王连铮现代中国大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72-139.5 高颖,田维明,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7.5.6乔娟.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7王曙明,孟凡凡,郑宇宏,等。大豆高产育种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162-166.8 王金陵.大豆遗传与育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9:116-117. 9 董钻.大豆产量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25.10王曙明,李楠,富健,等.东北地区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探讨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1):3-6. 四、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计划起讫日期工 作 内 容备 注2012年6月初2012年6月底-2012年10月2013年3月-2013年4月2013年5月-2013年六月大豆播种至收获整个生育期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毕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及论文答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